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来源 :现代教育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yk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下面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与同行共勉。
  一、在对比中体会形象美
  我们都知道,只有深入地理解课文,才能打好审美的基础,而对比又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不断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如《西门豹》这篇课文,就有强烈的对比特点。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以西门豹和巫婆为代表的两种人和事进行比较分析,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各自在不同的角度上发表对美与丑的不同看法,通过借鉴、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提高了学生对美丑的认识,培养学生强烈的审美能力。诸如此类的优秀形象还有许多,有伟人,有贫民,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美丽纷呈,各具特色。而这些形象的美往往通过对立的两个方面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他们在对比中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
  我们教育的对象--小学生,他们毕竟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美的鉴赏力不高。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外,还得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个写景的句子,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的假设进入原有的意境,这样,学生就可根据教师的点拨,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春暖花开的长江两岸,彩碟翩翩起舞,百花散发着芬芳,江面滚滚的波浪向东流去,一叶扁舟借着长江之水,一直漂到水天相接的地方,最后消失了……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之中,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学生也能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在推敲中欣赏语言美
  诗歌用字精练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记叙文对话富有个性,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推敲、欣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又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1 、推敲传神的词语 。一般地说,诗人和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词的传神,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课文《鸟的天堂》中作者写道:“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话写得很生动,其中的“堆”字用得特别传神,它描绘了树叶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的情景,“明亮”一词形象地写出树叶的色彩明亮富有光泽,“颤动”一词把静态的树叶描绘得栩栩如生。这些词语我们如不引导学生认识琢磨,就很难体会出文章所表达的美感。
  2 、欣赏优美的句子。 散文在小学语文教材占有一定的比例,每一篇散文都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好素材。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式来表现。有的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参差,讲究段落美。如《桂林山水》这一课,作者不仅用词十分传神,而且句式也非常讲究,在写出“山、水”这两段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工整的排比,琅琅上口的语感,把水“静、清、绿”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在教这类句子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各分句之间的结构联系,使学生充分回味其优美韵味,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桂林山水秀丽多姿的强烈情感。
  3 、琢磨富有个性的对话 。人物对话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种方法,在引导学生琢磨人物对话时思考,为什么这句话他(她)讲合适,别人讲就不合适。从而体会出人物性格特点乃至思想品质之美感。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这样一句话:“四周围黑洞洞的,怎能不碰壁呢?”这含意深刻而又不失幽默的话,既表现了鲁迅处境的恶劣,又暗示了他蔑视反动势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琢磨富有个性话的语言,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美
  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诵读课文又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就是要使学生在语文文字的训练中,更好地获得学习语文能力,并且有机地使学生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
  那么,怎样读课文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文中的情感美呢?一是范读。教师的范读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能引发学生情感,使学生→老师→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同时,通过范读,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二是自读。听了范读后,学生模仿自读,去揣摩作者的情感,使他们进一步受到文中的情感熏陶。三是引读。对一些特殊的、说明问题有承接性和层次性的句、段,通过引读,能直接抒发作者与读者的真美情感。四是议读。通过评议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怎样诵读更能体验文章的情感。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其他文献
中等职业学校是特殊技能学校,一直遭到社会上的一些人的非议,有的说中等职业学校不过是一所被高中、大学拒之门外的差等生的回收站,再怎么努力也不过是穿着蓝色工作服的“蓝领”阶层。我不这样认为,我们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校,坐在同样的教室,接受过同样的教育,只是注意力没太集中在学习上,人生的关键几步没太把握好,所以造成升学失误,我们职教老师也是个顶个的优秀。只是阴差阳错,选了不同工作岗位而已。可是因特定的工作环
期刊
书是知识的载体,是文明的火把,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走进书里,享受着书籍带来的阳光、雨露,生命得到舒展,生活为之充实。在多彩的书海里,关注学生的阅读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职责,激起学生实实在在的阅读愿望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任务。那么怎样才能开发阅读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觉得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激发兴趣,关注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媒体时代,电视、游戏、卡通等无不在吸引
期刊
什么才是一堂好的英语课?每位教师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甚至大相径庭,然而下列一些因素是带普遍性的,它们已经被大多数教师和教研工作者所接受:  1、学生对所给的语言材料掌握透彻。  2、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外语。  4、学生喜欢这节课,有学习积极性。  5、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是活跃的。  6、课堂教学应当是按计划进行的。  7、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语言总是被用来交际。
期刊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教学任务而形成的精神环境,是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是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构成的。从性质上看,课堂心理环境分积极心理环境和消极心理环境。积极的课堂心理环境主要有以下特征:(1)班级成员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课堂氛围融洽;(2)班级成员对课堂学习能较好地投入,呈现出主动学习的状态;(3)教与学之间能够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更是强调“综合性”学习。开展综合性学习,既能挖掘语文与其它课程之间的共享资源,又能整合各科知识技能,推动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阅历,增长才干。让语文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学习语文。将语文与学生生活进行有效的“链接”。  一、将语文与家乡文化“链接”  语文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它源于社会生活,应用于社会生活,一旦离开了社会生活,也就丧失了其生命力。  
期刊
新的教学理念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感受与鉴赏,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为首要的基本理念,要求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动力,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科综合,寓思想教育于与课堂教学之中。下面谈谈我是如何上好音乐课的。  一、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教师就要转换教学角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爱学习记叙性的文章,而厌学说明性的文章;许多教师也认为,教学说明文总不如文学作品那么形象生动,学起来不免让人感到枯燥、乏味。  其实不然,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写作说明文的能力和情感呢?新教材也考虑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入选的一些说明文,多是精美的科学小品,不少写得形象生动,通俗活泼,让人读也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获取新知的能力;注重发展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要实现这一理念,就需要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论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中,成为探究学习的主角。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维活动。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为培养儿童自身的学
期刊
初中语文教学要不要对字词教学提起足够的重视?颇多争议。说到字词教学,这往往是小学语文教师的拿手好戏。他们或卡片展示,或图表归纳,或造句听写,不厌其烦,各尽所能。可是一到了初中,很多的教师在处理课后生字词时,无非就是读两遍抄三遍了事。犹如蜻蜓点水,没有真正达到会读会写会用的目的。不少初中生就靠吃小学阶段的老本,越到后来错别字越多,写个请假条也错别字满篇。究其因,与初中阶段的字词教学环节薄弱不无关系。
期刊
【摘要】每个单元测试后我们都要进行试卷讲评,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然后查漏补缺。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可能会一题一题地讲解,学生把做错的题目改正,写上正确答案,就算完成了讲评任务。  【关键词】 试卷讲评;因材施教;讨论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