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通识教育模式探索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itu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通识教育,尤其是第二课堂教育能切实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为解决创新创业教育诸多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探索了创新创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以期能切实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创新创业 通识教育 第二课堂
  一、引言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经济的一个新的发动机、新引擎。目前,我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急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此提出经济发展要从投资、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而缺乏自主创新人才是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关键所在。2017年1月19日,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在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各大高校全面推行创新创业教育,科学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通识教育中显得尤为迫切。
  二、通识教育理念的内涵及其发展
  通识教育起源于美国,1917年,哥伦比亚大学“公民问题”课程的设置,在注重文化传承、研究创新的过程中,强调了通识教育的重要作用。我国教育界“通识教育”来自于英语中的General education一词,现代意义上的通识教育内涵在于以“通识”培育“通人”,即通过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培养人格健全、通融识见、和谐发展的完整之人。
  1.通识教育的发展。受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我国现代通识教育起步于民国时期,蔡元培、梅贻琦、朱光潜、潘光旦等教育家提出了“顺自然、展个性”的教学理念,主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塑造一种“健全的人格”。解放初期,我国照搬苏联的专才教育模式,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课程,学生没有课程选择的自由,从那时起通识教育在我国“销声匿迹”。直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推广的素质教育改革,通识教育才重归历史舞台。经过几十年对通识教育的尝试和探索,中国目前高校通识教育逐步形成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第一课堂主要教授通识教育课程,第二课堂主要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第一课堂包括所有的公共基础课、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第二课堂以提高拓展学生在第一课堂学到的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为重点,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意义的专家讲座、社团活动、科技比赛以及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展示等课外活动。
  2.通识教育模式的优点。
  2.1通识教育培养了大学生的“现代素质”。传统的高等教育过分强调对于学生智力的培养,缺少了对学生现代素质提升的关注。通识教育注重对大学生意志、情感方面的培养,比如对自我的认识、对于社会的认同、对于国家民族的热爱等等,系统地提升大学生的能力与素质。面对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通识教育还能培育大学生拥有对公共事物的辨析能力,认识到不同国家间关系的本质,培养出拥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新时代大学生。
  2.2通识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出“完整的人”。受苏联专才教育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高等教育都专精本行,限制了人的全面发展。通识教育不仅教授专业知识,而且调动了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健全的人格。《教育大辞典》中通识教育被定义为“近代关于教育目的和内容的一种教育思想以及据此实施的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指大学生均应接受的有关共同内容的教育”。由此可见通识教育是一种“全面”、“普遍”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不僅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全面发展,还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变迁
  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适应经济“新常态”下高新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技能、增强学生创业能力为目的的高校教育发展模式。这一教育模式既融合了发达国家先进的高等教育与创业教育理念,也顾及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特点,将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
  1.发展现状。1989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中,创业教育被誉为“第三本教育护照”,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同和关注。近30年来,我国高校合理利用各级优势资源,努力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刚开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仅在国内的二流、三流大学实践,并仅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为目的。之后才逐渐在国内各重点大学推行,并逐渐演变成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技能、增强学生创业能力为目的的全面教育模式。目前我国各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中央财经大学开展的创业竞赛、创业课堂等第二课堂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取得了较为不错效果。1999年开始举办的“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至今已形成全国、省市级和校级创新创业竞赛体系,让各高校大学生都有机会亲身体会创新创业实践。
  2.存在的问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国内高校通过开设创业课程、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座谈会等活动,不断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但是仍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2.1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资源短缺。根据教育部文件的要求自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必须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这意味着现在到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需求量很大。但目前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资源却相当短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我国高校教师中缺乏既熟悉创新创业教育基本知识又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人才。许多高校教师虽然接受双创教育的培训,但是该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其次,双创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且缺乏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有学者认为当下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还只是一个非职业性的临时队伍,是一群最为保守的教师在教授学生创新创业。
  2.2创业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陈旧。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只是象征性地开设一些公共选修课,而且部分高校仅开设一门《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且教师的授课方式往往是“照本宣科”,很难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学习和创新创业技能实践的需求,导致了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其次,创新创业教育太过于功利化,只教授学生一些简单的知识培训和就业指导,并没有重视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学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的提高。   2.3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平台扁平化。实践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归属,通过引导和带领学生进行相应创业实践才能让学生理解创新、学会创业。正如上文所述,目前我国双创教育存在过于功利化的情况,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过于形式化,缺乏与双创相关的实践课程,大学生无法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并且由于政策的缺失以及资金的短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仅停留在创业竞赛、就业指导上,难以真正提高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
  四、创新创业教育的通识教学探索
  与普通的专业教育相比,通识教育的最终效果并不等于各门课程考试成绩的简单总和,而是立足于学生全面的能力的提升和健全人格的培养。陆一(2016)通过对924个复旦大学本科生样本的调查,实证结果发现通识教育在本科生学习过程中可以实现学习效果的显著“增值”。面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可以通过全面开展通识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其中,探索出创新创业教学新模式。
  1.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2016年11月9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的通知》,旨在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建设,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因此,高校应在开展通识教育,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和综合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引进双师型人才,使得授课教师队伍更加多元化。高校还要积极引导双创专业教师进行创业教育的研究,加强培训、实训和交流,鼓励教师深入企业熟悉创业过程,形成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改变陈旧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模式。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还未深入人心,人们对其还没有形成成熟理性的认识,部分高校还只是象征性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远未能达到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业能力的程度。因此,更新创新创业理念势在必行。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目的不是教授学生创办企业的基本知识和创业能力,而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而这与通识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通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完整的人”。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应改变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心不在焉”的传统教学模式,相反,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传统的以教师教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探讨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3.践行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教学新模式。第二课堂通识教育是在传统教学之余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其内容形式多样,能够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在培养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方面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同时,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教学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实践是创新创业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環节,第二课堂为其提供了实践载体。首先,校内外各类第二课堂实习实践基地面向大学生开放,解决了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缺乏实践基地的问题。其次,通过开展各种创意设计、科技创新、创业计划、创业实践等专题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将课堂所学的创新创业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实现了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第二课堂不仅培养了创新创业成功必备的心理品质和精神意志,而且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与他人相互合作,达到人际间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陆一. 把握通识教育的真实效果:“复旦大学通识教育学生调查”工具的研制与信度、效度检证[J].复旦大学教育论坛,2016,(01):23-30.
  [2]Elena Ruskovaara,Minna Hamalainen,Timo Pihkala. HEAD teachers managing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Empirical evidence from general education [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16,(55):155-164.
  [3]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06):99-103.
  [4]张砚清.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5,(09):67-70.
  [5]翟继友. 大数据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提升策略[J]. 当代教育论坛,2016,(06):22-26.
  [6]蒋红斌,梁婷.通识精神的彰显与我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J].教育研究,2012,(01):95-99.
  [7]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9-11.
  作者简介:汪栋,男。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高等教育。蒋劭杰。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经济。
其他文献
摘 要:当今社会,随着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应用与发展。大学生,作为人生发展最为迅速、最为灵活的阶段,是新媒体运用最多最广的一个群体,新媒体已经发生在大学生的方方面面,对于大学生生活方式、心理素质、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都产生极大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生活 心理 价值观  新媒体是指依托网络技术、數字技术以及移动通讯技术,利用传输网络,在个体之间提供
期刊
摘 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高等院校如何发挥专业认同优势,发挥大学生思
期刊
摘 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要强调经济基础的提高,还要不断完善上层建筑。群众文化作为群体发展的主要内容,它的发展与建设也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强心针。目前,很多社区都在积极开展群体活动,开展业余活动辅导班,旨在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缓解百姓在生活中遇到的压力。舞蹈是一项强身健体的主要活动方式,广大百姓积极参与舞蹈运动,不仅能够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还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但是,由于
期刊
摘 要:对于高职院校的班主任而言,除了做好常规工作外,引导和帮助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是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在日常的思政教育和班级管理里,巧妙的将职业考证渗透到日常工作,做到“润物细无声”,是新形势下班主任面临的一个挑战。本文以我校财务管理1436班为例,对班主任在新形势下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考证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高职教育 班主任 职业考证 探索  对于班主任来说,其主要职责是对学生的进
期刊
摘 要:每个人的情绪和行为受心理暗示的影响都很大,学习和了解心理暗示对学生行为产生哪些影响,尤其是掌握消极的心理暗示有哪些明显的特点和突出的表现,并学会在教育教学中对心理暗示的积极干预,将对技校德育教学的质量提升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心理暗示 教育 教学  一、心理暗示的涵义  心理暗示在现代社会交往中是十分普遍的,尤其是在教育教学中更是得到普遍的运用,它是用间接的方法如神情体态等对人们
期刊
摘 要:语言学习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D-VLE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给语言学习者提供了与真实环境相似体验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本文探究了SL在开放英语教学的应用,对其在开放英语教学中的实践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3D-VLE SL 开放英语 教学  语言学习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二语习得提供了越来越完善和理想的环境,让英语学习环境由传统、
期刊
摘 要:虚拟现实的应用正在对众多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教育领域而言,其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呆板和陈旧的教学模式,以其简洁高效、直观的教学方式不断影响着教学过程的进步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于酒店管理教学而言,从其优化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作用入手,分析了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之下,酒店管理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虚拟现实 酒店管理教学 现实应用  一、引言  虚
期刊
摘 要:一个族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会积极地建构自己居住的地理空间和维系区别其他族群的社会文化空间。而文化在传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人与人、群体与群体、社区与社区之间会不断的交流与互动。本文以君子垌客家人宗族为个案,探析君子垌客家宗族在进行地理空间和社会文化空间建构过程中如何进行族群内部和族群之间的互动,从而制定空间的边界与秩序。  关键词:君子垌 客家 族群 互动  一、君子垌人文地理概况  广
期刊
摘 要:社区教育是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现阶段终身学习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社区教育的特点,分析在终身学习视野下发展社区教育的现实意义,以此为优化社会群体的综合素养和教育水平提供有效保障,为构建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奠定基础。  关键词:终身学习 社区教育 综合素养 社会发展  社区教育是终身学习的重要内容,在人类成长和学习的道路中,其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都是提升社会综合生活
期刊
摘 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导游英语》课程的教学重点往往是生词讲解、语法分析和句子翻译,这将导致学生“哑巴英语”现象的发生。根据ESP(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将会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实际导游工作中熟练运用英语为游客进行景点讲解、日常沟通交流并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ESP理论 导游英语 教学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