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班级管理中事情多而杂,班级无大事,事事要关心。作为班级的灵魂人物班主任,在班级事务中解放自己,最大限度的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实效一直是我所思考的。而小学生良好的习惯培养在班级教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班级管理 备忘录式 管理机制 行为习惯
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的学习下,学生在认识、行为上都有了明确的要求,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养成还要靠教师的引导和教育,更需要学生自身有意识地实施。作为高年级的学生,随着他们年龄的增加,心智的成熟,在行为养成教育方面,他们更需要老师的信任和放手。因此,在班级常规管理中,我采取“备忘式的”管理机制,来督促、引导、教育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备忘录”——我的作业记录簿
有效的班级管理要重视学生“学习”,“学而时习之”,家庭作业是提升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作业要有层次性、选择性、针对性、时效性,批改也要及时性、有效性,讲评要有有效性,力戒随意性,盲目性,重复性,无效性。
学生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科知识的增加,每天布置的家庭作业也是类别繁多。有笔头的,有口头的,有预习的,有听读的,每门功课就有几种类别的作业设置。在低年级时,由于孩子年龄小,老师总是会不厌其烦的通过家校路路通的形式,告诉孩子每天的回家作业。对于回家作业,孩子对家长还是有一定的依赖。进入到了高年级,我们总是能发现有学生不是忘了这作业就是忘了那作业,询问下来总是回答我忘记了。尤其是自觉性差的孩子往往就完成书面作业,其他作业就偷工减料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数学本作为“备忘录”,统一格式,统一用笔,每天记录语、数、外的回家作业。完成一项打勾一项,一个便于家长偶尔对孩子作业的抽查,让孩子忘记的借口不再有。刚开始会让同桌互相查,老师抽查,还会比一比谁记录的又整齐又清楚。实施下来,孩子少做作业的现象没有了,回家的作业质量也变高了。孩子们基本上养成了独立完成家作的习惯。
二、“备忘录”——我的反思记录簿
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曾经说过:“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后,我得到一個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景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的愉快和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可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因此,除了记录作业外,我每周五会布置孩子将自己本周的得分(对于课堂发言、作业完成、主动参与活动等的计分)记录在备忘录上,同时记录好班级中你好朋友的得分。针对自己的情况,认真分析自己的得与失,通过文字记录下来。刚开始学生不怎么会总结和分析原因,我就在班级中请写的比较好的同学来介绍自己的“得失”,通过老师和全班同学的讨论、评价和鼓励下,让其他学生也明白怎么写,怎么找自己的不足。通过每周的简单的回顾和分析,学生对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认识比较深刻,通过老师写上的简单点评,孩子的劲头更大了,慢慢地也能对自己的行为有了一定的自律能力,通过自己的思想认识来直接影响自己的行为还是比较明显的。
三、“备忘录”——我的联系记录簿
现在的生活节奏比较快,家长和老师每天需要忙碌的事情也很多,家校的联系的手段也是非常多,可以电话,QQ,路路通等等。但是我还是很钟情与在孩子的备忘录上留言,表现有进步时给孩子留言,给他们加油鼓劲,继续努力;表现不是很理想时给孩子留言,提出希望和具体的操作。通过老师的文字表达,孩子能特别深的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期望和关心。这样的留言孩子可以反复的看到,时刻提醒他,家长也可以看到,不像短消息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删除,印象也随之淡忘。同样,家长也会在上面留言,我通过批阅孩子的备忘录,也能第一时间收到家长的讯息。调整我的教育的方式方法,更好地促进互相之间的理解和交流。孩子也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会与人沟通,理解他人的习惯。
四、“备忘录”——我的情报记录簿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历史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即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但是孩子对教师还是有敬畏的,有些话,有些事孩子不是很愿意跟老师讲,但是他还是有勇气在自己的备忘录上向老师反映情况,基于此的考虑,我会变着方式让孩子乐意将他们的想法,将他们的活动反馈给我。如写一写,你最想表扬的两个同学,你最喜欢的双休日活动,你对班级的好建议,你最讨厌班级中哪些行为等等。当孩子确定不是写自己时,他就会毫不留情,无所顾忌的告诉你想要的一切。在了解了孩子真实的现状后,非常有利于教师开展教育和引导,学生的一些背后的动作也有所收敛,慢慢地,老师在与不在是一样的,学生学会,并真正做到同一个标准来要求自己。针对事情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
要发挥好“备忘录”的作用,离不开教师的全身心的投入,及时的批阅,及时的点评,及时的指导,及时的发现问题,让这些事情成为自己工作中必须的一部分。让孩子在记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不断改进自己的行为,养成自己的好习惯。 (编辑 王立建)
关键词 班级管理 备忘录式 管理机制 行为习惯
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的学习下,学生在认识、行为上都有了明确的要求,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养成还要靠教师的引导和教育,更需要学生自身有意识地实施。作为高年级的学生,随着他们年龄的增加,心智的成熟,在行为养成教育方面,他们更需要老师的信任和放手。因此,在班级常规管理中,我采取“备忘式的”管理机制,来督促、引导、教育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备忘录”——我的作业记录簿
有效的班级管理要重视学生“学习”,“学而时习之”,家庭作业是提升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作业要有层次性、选择性、针对性、时效性,批改也要及时性、有效性,讲评要有有效性,力戒随意性,盲目性,重复性,无效性。
学生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科知识的增加,每天布置的家庭作业也是类别繁多。有笔头的,有口头的,有预习的,有听读的,每门功课就有几种类别的作业设置。在低年级时,由于孩子年龄小,老师总是会不厌其烦的通过家校路路通的形式,告诉孩子每天的回家作业。对于回家作业,孩子对家长还是有一定的依赖。进入到了高年级,我们总是能发现有学生不是忘了这作业就是忘了那作业,询问下来总是回答我忘记了。尤其是自觉性差的孩子往往就完成书面作业,其他作业就偷工减料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数学本作为“备忘录”,统一格式,统一用笔,每天记录语、数、外的回家作业。完成一项打勾一项,一个便于家长偶尔对孩子作业的抽查,让孩子忘记的借口不再有。刚开始会让同桌互相查,老师抽查,还会比一比谁记录的又整齐又清楚。实施下来,孩子少做作业的现象没有了,回家的作业质量也变高了。孩子们基本上养成了独立完成家作的习惯。
二、“备忘录”——我的反思记录簿
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曾经说过:“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后,我得到一個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景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的愉快和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可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因此,除了记录作业外,我每周五会布置孩子将自己本周的得分(对于课堂发言、作业完成、主动参与活动等的计分)记录在备忘录上,同时记录好班级中你好朋友的得分。针对自己的情况,认真分析自己的得与失,通过文字记录下来。刚开始学生不怎么会总结和分析原因,我就在班级中请写的比较好的同学来介绍自己的“得失”,通过老师和全班同学的讨论、评价和鼓励下,让其他学生也明白怎么写,怎么找自己的不足。通过每周的简单的回顾和分析,学生对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认识比较深刻,通过老师写上的简单点评,孩子的劲头更大了,慢慢地也能对自己的行为有了一定的自律能力,通过自己的思想认识来直接影响自己的行为还是比较明显的。
三、“备忘录”——我的联系记录簿
现在的生活节奏比较快,家长和老师每天需要忙碌的事情也很多,家校的联系的手段也是非常多,可以电话,QQ,路路通等等。但是我还是很钟情与在孩子的备忘录上留言,表现有进步时给孩子留言,给他们加油鼓劲,继续努力;表现不是很理想时给孩子留言,提出希望和具体的操作。通过老师的文字表达,孩子能特别深的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期望和关心。这样的留言孩子可以反复的看到,时刻提醒他,家长也可以看到,不像短消息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删除,印象也随之淡忘。同样,家长也会在上面留言,我通过批阅孩子的备忘录,也能第一时间收到家长的讯息。调整我的教育的方式方法,更好地促进互相之间的理解和交流。孩子也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会与人沟通,理解他人的习惯。
四、“备忘录”——我的情报记录簿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历史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即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但是孩子对教师还是有敬畏的,有些话,有些事孩子不是很愿意跟老师讲,但是他还是有勇气在自己的备忘录上向老师反映情况,基于此的考虑,我会变着方式让孩子乐意将他们的想法,将他们的活动反馈给我。如写一写,你最想表扬的两个同学,你最喜欢的双休日活动,你对班级的好建议,你最讨厌班级中哪些行为等等。当孩子确定不是写自己时,他就会毫不留情,无所顾忌的告诉你想要的一切。在了解了孩子真实的现状后,非常有利于教师开展教育和引导,学生的一些背后的动作也有所收敛,慢慢地,老师在与不在是一样的,学生学会,并真正做到同一个标准来要求自己。针对事情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
要发挥好“备忘录”的作用,离不开教师的全身心的投入,及时的批阅,及时的点评,及时的指导,及时的发现问题,让这些事情成为自己工作中必须的一部分。让孩子在记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不断改进自己的行为,养成自己的好习惯。 (编辑 王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