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深入发掘中医理论知识,本文探讨了《伤寒论》关于气机升降失调的病因、病机、症状表现、分类情况及辨证施治,认为中医临床首先应当牢牢把握气机升降病理分类、临床调理与扶正祛邪的主次关联,并进一步将脾胃功能的调理作为气机升降失调诸证治疗的重点。本文对内伤饮食、外感六淫等多种原因所致的气机升降失调的病机、症候、辨证施治进行分类论述,以期为中医临床气机升降失调诊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伤寒论气机升降失调病机辨证施治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580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345-01
中医理论的一个重要领域便是气机升降理论,中医病理、生理、诊疗各体系中均有涉及。《黄帝内经》中早有关于气机升降的论述。后来,张仲景又将《内经》理论思想发扬光大,在其著作《伤寒论》中,不仅详尽论述了气机升降的机理,还进一步将这一领域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起来[1]。中医临床已经明确指出,许多六经病症证候均与气机升降失调有关。
1气机升降失调论述
1.1气机升降失调与阳明病。阳明病多为邪热亢盛所致,大肠之内糟粕、邪热相结,干扰胃肠机能,引发阳明腑证,内存湿热还会干扰肺气肃降,此类患者可见谵语、潮热、腹满、气喘、排便困难等症状,临床治疗以视病证程度分别治疗。
若为热结于峻下,则以大承气汤治疗,方中的硝黄可泄热荡实,联合枳朴燥热、降气,调节腑气则诸证自然消失;若以痞满为主,可以小承气汤除满、消滞、泄热、通便,此方相比大承气汤来说,燥实较轻,故而没有用到芒硝;痞满不重,因而也仅用到相对较少的枳、朴等药。若以燥实为主,则以调胃承气汤治疗,可润燥、和胃、软坚、泄热,方中芒硝用量最大,以强化润燥、软坚之效,由于患者没有明显的痞满之证,因而去枳、朴而加用甘草,以达到调理胃气的目的[2]。
除多数阳明病患者呈实证、热证外,也有部分患者属虚、寒之证。例如,伤寒论194条提及“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197条提及“反无汗而小便不利,二三日呕而渴,手足厥者,必苦头痛”、226条“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243条提及“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3]。可见虚、寒之证皆因胃失和降、虚冷、上逆所致,因而常有呕吐、不能食等现象,或者一些患者清阳不升、上蒙清阳而出现头痛之证。243条中明确以吴茱萸汤治疗,以温中散寒、止吐降逆,其余几条病证均未在《伤寒论》中明确疗法,笔者认为均以温中散寒、和胃降逆、止吐为主[4]。
1.2气机升降失调与少阳病。少阳病与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相关,肝胆主升阳气、肺胃则主降阳气,一旦邪客少阳,就会影响阳气升降。患者以胆经病变为主,且三焦气道不利[5]。
病入少阳者,多胆郁而化火、三焦气道闭塞受阻、火气上逆,胃失和降。《伤寒论》97、263条指出的“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口苦、咽干、目眩”即为此证的病因和症状表现,病入少阳者血气不佳、心烦而不思饮食,常有腹痛、呕吐、发热、咳嗽、心悸、小便不利表现[6]。《伤寒论》中提出改证与胆、胃有关,临床以调节三焦气道畅通、纠正气水升降为主[7]。常以小柴胡汤治疗,方中的柴胡即可主升而消除肝脾之陷、也可主降而平胆胃之逆,该药可很好地疏解少阳郁滞,配合黄芩可消除烦满、清热,紫芩可扶正祛邪,姜夏可降逆、调胃气、止吐,参、枣、草可和中益气、扶正祛邪。
此外,少阳病者多三焦气机阻滞、水饮停蓄不行、决渎失职,如有胸肋胀满、寒热交织、发热、口渴、小便困难现象,可予以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以调节三焦、和解少阳。
部分少阳病者是因胆热犯胃所致,此类患者通常因腑气难降、热结阳明影响正常升降功能,此类患者通常呕吐严重、进一步加重症状,少阳遭侵犯而影响胸肋,部分患者因气机阻滞而引发心中痞梗,应以大柴胡汤治疗,以调解少阳、通下里实[8]。
1.3气机升降失调与太阳病。太阳伤寒、风寒外束,常导致卫阳受阻、营阴郁滞,阻滞太阳经气,此类患者多因淫邪聚于肺部而致肺气失宣、上逆,出现喘息、发热、疼痛、头痛、关节痛、恶风等伤寒之证,也称麻黄汤之证,临床多以麻黄汤治疗,以宣肺、发汗、辛温、平喘,此方中的麻黄与桂枝合用有很好的散寒、发汗之效,麻黄与杏仁合用则有极佳的平喘、宣肺之效,配合甘草可护正、和中。部分医学家认为,太阳伤寒属太阳膀胱经病变,病位在表,可用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另有一些学者认为该证病位在肺,皆因肺气失宣所致的表症,因而以麻黄汤宣肺,而达到解表的目的。但两种观点都认为应主治肺气不宣、以麻黄汤治疗[9]。
太阳中风,则影响机体营卫,邪气侵犯肺部而影响肺气、侵犯胃腑而扰乱胃气,患者多有恶风寒、自汗、发热、脉浮缓等营卫不和表现,部分患者还干呕、鼻鸣,临床主张以桂枝汤调和营卫、祛风解肌,生姜有和胃、降逆、止呕之效,联合其他多味药,可利肺气、祛风邪、调和营卫[10]。
风邪经由太阳随经络入腑,便会影响膀胱气化、致使水道失调,水邪相结为蓄水,表现为消渴、微热、脉浮、饮水则吐、小便困难等现象,由于此证属膀胱气化不利,以五苓散化气行水、调节膀胱升降,消除消渴等症、通利小便[11]。
1.4气机升降失调与太阴病。太阴病者脾阳衰弱、阴土之气不升,由于脾胃互为表里、同属中焦,与气机升降有重要关联,脾不升则胃不降,出现《伤寒论》中记载的“腹满而吐、食不下、时腹自痛”等表现,以理中汤或理中丸治疗,温中、燥湿、健脾、散寒,方中的参草补益脾气,白术和燥湿、健脾,干姜温中散寒,补脾虚、祛寒湿,调节脾胃之气,去根固本[12]。
2小结
气乃人之根本,对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气机升降失调即为脏腑活动受阻,就会出现各种生理活动异常及病理表现。升降作为气机基本活动形式,与气机升降失调相关的病理现象涉及阴阳、气血、经络,而脾胃是各种气机升降的核心,《伤寒论》就是将气机升降作为血液运化、消化吸收、呼吸、代谢各类生理功能的基础和纽带而产生的一部著作,从气机升降的角度分析各类生理、病理现象的成因,并从气机升降着手用药治疗[13]。
中医临床可根据《伤寒论》气机升降失调相关内容分析各类症状的气血、阴阳、经络和脏腑因素,查找与病症相关的脏腑经络,辨证施治,调节阴阳气血和脏腑经络、四肢九窍、表里内外气机升降之平衡,消除症状、标本兼治。
参考文献
[1]陈赐慧,花宝金.升降散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吉林中医药,2013,33(1):16-18
[2]李柳叶,刘韩敏,王国华等.初探“调中枢”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J].中医药学报,2013,41(1):92-93
[3]贺小靖,贺林,贺普仁等.浅析针灸三通法的"病多气滞"理论[J].环球中医药,2013,6(10):740-744
[4]高辉,刘怀栋,赵晓东等.玄府理论学术思想在眼科应用中的探析[J].河北中医,2012,34(12):1855-1856
[5]高卫平.奔豚气病证治规律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8):1231-1232
[6]黄冬梅,李江全.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6):1038-1040
[7]钱小洲.张照兰教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经验[J].光明中医,2013,28(2):257-259
[8]杨利,路志正.路志正教授调理气机升降理论在心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举隅[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9(4):48-50
[9]余琴,涂芳芳.功能性消化不良证治探讨[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11):791-791〖ZK)〗
[10]刘涛,张霞,张晓红等.辛开苦降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机制探讨[J].中医杂志,2012,53(17):1525-1526
[11]冯小艳,邵明义,段飞等.魏明主任中医师运用理气清热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经验[J].中医研究,2013,26(12):49-51
[12]高海燕,钟红卫,彭素岚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醫治法及药理研究评述[J].甘肃中医,2009,22(1):15-17
[13]屈小元.刘华为教授治疗高脂血症经验介绍[J].现代中医药,2011,31(1):3-4
关键词:伤寒论气机升降失调病机辨证施治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580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345-01
中医理论的一个重要领域便是气机升降理论,中医病理、生理、诊疗各体系中均有涉及。《黄帝内经》中早有关于气机升降的论述。后来,张仲景又将《内经》理论思想发扬光大,在其著作《伤寒论》中,不仅详尽论述了气机升降的机理,还进一步将这一领域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起来[1]。中医临床已经明确指出,许多六经病症证候均与气机升降失调有关。
1气机升降失调论述
1.1气机升降失调与阳明病。阳明病多为邪热亢盛所致,大肠之内糟粕、邪热相结,干扰胃肠机能,引发阳明腑证,内存湿热还会干扰肺气肃降,此类患者可见谵语、潮热、腹满、气喘、排便困难等症状,临床治疗以视病证程度分别治疗。
若为热结于峻下,则以大承气汤治疗,方中的硝黄可泄热荡实,联合枳朴燥热、降气,调节腑气则诸证自然消失;若以痞满为主,可以小承气汤除满、消滞、泄热、通便,此方相比大承气汤来说,燥实较轻,故而没有用到芒硝;痞满不重,因而也仅用到相对较少的枳、朴等药。若以燥实为主,则以调胃承气汤治疗,可润燥、和胃、软坚、泄热,方中芒硝用量最大,以强化润燥、软坚之效,由于患者没有明显的痞满之证,因而去枳、朴而加用甘草,以达到调理胃气的目的[2]。
除多数阳明病患者呈实证、热证外,也有部分患者属虚、寒之证。例如,伤寒论194条提及“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197条提及“反无汗而小便不利,二三日呕而渴,手足厥者,必苦头痛”、226条“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243条提及“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3]。可见虚、寒之证皆因胃失和降、虚冷、上逆所致,因而常有呕吐、不能食等现象,或者一些患者清阳不升、上蒙清阳而出现头痛之证。243条中明确以吴茱萸汤治疗,以温中散寒、止吐降逆,其余几条病证均未在《伤寒论》中明确疗法,笔者认为均以温中散寒、和胃降逆、止吐为主[4]。
1.2气机升降失调与少阳病。少阳病与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相关,肝胆主升阳气、肺胃则主降阳气,一旦邪客少阳,就会影响阳气升降。患者以胆经病变为主,且三焦气道不利[5]。
病入少阳者,多胆郁而化火、三焦气道闭塞受阻、火气上逆,胃失和降。《伤寒论》97、263条指出的“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口苦、咽干、目眩”即为此证的病因和症状表现,病入少阳者血气不佳、心烦而不思饮食,常有腹痛、呕吐、发热、咳嗽、心悸、小便不利表现[6]。《伤寒论》中提出改证与胆、胃有关,临床以调节三焦气道畅通、纠正气水升降为主[7]。常以小柴胡汤治疗,方中的柴胡即可主升而消除肝脾之陷、也可主降而平胆胃之逆,该药可很好地疏解少阳郁滞,配合黄芩可消除烦满、清热,紫芩可扶正祛邪,姜夏可降逆、调胃气、止吐,参、枣、草可和中益气、扶正祛邪。
此外,少阳病者多三焦气机阻滞、水饮停蓄不行、决渎失职,如有胸肋胀满、寒热交织、发热、口渴、小便困难现象,可予以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以调节三焦、和解少阳。
部分少阳病者是因胆热犯胃所致,此类患者通常因腑气难降、热结阳明影响正常升降功能,此类患者通常呕吐严重、进一步加重症状,少阳遭侵犯而影响胸肋,部分患者因气机阻滞而引发心中痞梗,应以大柴胡汤治疗,以调解少阳、通下里实[8]。
1.3气机升降失调与太阳病。太阳伤寒、风寒外束,常导致卫阳受阻、营阴郁滞,阻滞太阳经气,此类患者多因淫邪聚于肺部而致肺气失宣、上逆,出现喘息、发热、疼痛、头痛、关节痛、恶风等伤寒之证,也称麻黄汤之证,临床多以麻黄汤治疗,以宣肺、发汗、辛温、平喘,此方中的麻黄与桂枝合用有很好的散寒、发汗之效,麻黄与杏仁合用则有极佳的平喘、宣肺之效,配合甘草可护正、和中。部分医学家认为,太阳伤寒属太阳膀胱经病变,病位在表,可用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另有一些学者认为该证病位在肺,皆因肺气失宣所致的表症,因而以麻黄汤宣肺,而达到解表的目的。但两种观点都认为应主治肺气不宣、以麻黄汤治疗[9]。
太阳中风,则影响机体营卫,邪气侵犯肺部而影响肺气、侵犯胃腑而扰乱胃气,患者多有恶风寒、自汗、发热、脉浮缓等营卫不和表现,部分患者还干呕、鼻鸣,临床主张以桂枝汤调和营卫、祛风解肌,生姜有和胃、降逆、止呕之效,联合其他多味药,可利肺气、祛风邪、调和营卫[10]。
风邪经由太阳随经络入腑,便会影响膀胱气化、致使水道失调,水邪相结为蓄水,表现为消渴、微热、脉浮、饮水则吐、小便困难等现象,由于此证属膀胱气化不利,以五苓散化气行水、调节膀胱升降,消除消渴等症、通利小便[11]。
1.4气机升降失调与太阴病。太阴病者脾阳衰弱、阴土之气不升,由于脾胃互为表里、同属中焦,与气机升降有重要关联,脾不升则胃不降,出现《伤寒论》中记载的“腹满而吐、食不下、时腹自痛”等表现,以理中汤或理中丸治疗,温中、燥湿、健脾、散寒,方中的参草补益脾气,白术和燥湿、健脾,干姜温中散寒,补脾虚、祛寒湿,调节脾胃之气,去根固本[12]。
2小结
气乃人之根本,对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气机升降失调即为脏腑活动受阻,就会出现各种生理活动异常及病理表现。升降作为气机基本活动形式,与气机升降失调相关的病理现象涉及阴阳、气血、经络,而脾胃是各种气机升降的核心,《伤寒论》就是将气机升降作为血液运化、消化吸收、呼吸、代谢各类生理功能的基础和纽带而产生的一部著作,从气机升降的角度分析各类生理、病理现象的成因,并从气机升降着手用药治疗[13]。
中医临床可根据《伤寒论》气机升降失调相关内容分析各类症状的气血、阴阳、经络和脏腑因素,查找与病症相关的脏腑经络,辨证施治,调节阴阳气血和脏腑经络、四肢九窍、表里内外气机升降之平衡,消除症状、标本兼治。
参考文献
[1]陈赐慧,花宝金.升降散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吉林中医药,2013,33(1):16-18
[2]李柳叶,刘韩敏,王国华等.初探“调中枢”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J].中医药学报,2013,41(1):92-93
[3]贺小靖,贺林,贺普仁等.浅析针灸三通法的"病多气滞"理论[J].环球中医药,2013,6(10):740-744
[4]高辉,刘怀栋,赵晓东等.玄府理论学术思想在眼科应用中的探析[J].河北中医,2012,34(12):1855-1856
[5]高卫平.奔豚气病证治规律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8):1231-1232
[6]黄冬梅,李江全.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6):1038-1040
[7]钱小洲.张照兰教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经验[J].光明中医,2013,28(2):257-259
[8]杨利,路志正.路志正教授调理气机升降理论在心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举隅[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9(4):48-50
[9]余琴,涂芳芳.功能性消化不良证治探讨[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11):791-791〖ZK)〗
[10]刘涛,张霞,张晓红等.辛开苦降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机制探讨[J].中医杂志,2012,53(17):1525-1526
[11]冯小艳,邵明义,段飞等.魏明主任中医师运用理气清热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经验[J].中医研究,2013,26(12):49-51
[12]高海燕,钟红卫,彭素岚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醫治法及药理研究评述[J].甘肃中医,2009,22(1):15-17
[13]屈小元.刘华为教授治疗高脂血症经验介绍[J].现代中医药,201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