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之气机升降失调的病机及分类辩证施治研究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t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深入发掘中医理论知识,本文探讨了《伤寒论》关于气机升降失调的病因、病机、症状表现、分类情况及辨证施治,认为中医临床首先应当牢牢把握气机升降病理分类、临床调理与扶正祛邪的主次关联,并进一步将脾胃功能的调理作为气机升降失调诸证治疗的重点。本文对内伤饮食、外感六淫等多种原因所致的气机升降失调的病机、症候、辨证施治进行分类论述,以期为中医临床气机升降失调诊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伤寒论气机升降失调病机辨证施治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580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345-01
  中医理论的一个重要领域便是气机升降理论,中医病理、生理、诊疗各体系中均有涉及。《黄帝内经》中早有关于气机升降的论述。后来,张仲景又将《内经》理论思想发扬光大,在其著作《伤寒论》中,不仅详尽论述了气机升降的机理,还进一步将这一领域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起来[1]。中医临床已经明确指出,许多六经病症证候均与气机升降失调有关。
  1气机升降失调论述
  1.1气机升降失调与阳明病。阳明病多为邪热亢盛所致,大肠之内糟粕、邪热相结,干扰胃肠机能,引发阳明腑证,内存湿热还会干扰肺气肃降,此类患者可见谵语、潮热、腹满、气喘、排便困难等症状,临床治疗以视病证程度分别治疗。
  若为热结于峻下,则以大承气汤治疗,方中的硝黄可泄热荡实,联合枳朴燥热、降气,调节腑气则诸证自然消失;若以痞满为主,可以小承气汤除满、消滞、泄热、通便,此方相比大承气汤来说,燥实较轻,故而没有用到芒硝;痞满不重,因而也仅用到相对较少的枳、朴等药。若以燥实为主,则以调胃承气汤治疗,可润燥、和胃、软坚、泄热,方中芒硝用量最大,以强化润燥、软坚之效,由于患者没有明显的痞满之证,因而去枳、朴而加用甘草,以达到调理胃气的目的[2]。
  除多数阳明病患者呈实证、热证外,也有部分患者属虚、寒之证。例如,伤寒论194条提及“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197条提及“反无汗而小便不利,二三日呕而渴,手足厥者,必苦头痛”、226条“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243条提及“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3]。可见虚、寒之证皆因胃失和降、虚冷、上逆所致,因而常有呕吐、不能食等现象,或者一些患者清阳不升、上蒙清阳而出现头痛之证。243条中明确以吴茱萸汤治疗,以温中散寒、止吐降逆,其余几条病证均未在《伤寒论》中明确疗法,笔者认为均以温中散寒、和胃降逆、止吐为主[4]。
  1.2气机升降失调与少阳病。少阳病与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相关,肝胆主升阳气、肺胃则主降阳气,一旦邪客少阳,就会影响阳气升降。患者以胆经病变为主,且三焦气道不利[5]。
  病入少阳者,多胆郁而化火、三焦气道闭塞受阻、火气上逆,胃失和降。《伤寒论》97、263条指出的“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口苦、咽干、目眩”即为此证的病因和症状表现,病入少阳者血气不佳、心烦而不思饮食,常有腹痛、呕吐、发热、咳嗽、心悸、小便不利表现[6]。《伤寒论》中提出改证与胆、胃有关,临床以调节三焦气道畅通、纠正气水升降为主[7]。常以小柴胡汤治疗,方中的柴胡即可主升而消除肝脾之陷、也可主降而平胆胃之逆,该药可很好地疏解少阳郁滞,配合黄芩可消除烦满、清热,紫芩可扶正祛邪,姜夏可降逆、调胃气、止吐,参、枣、草可和中益气、扶正祛邪。
  此外,少阳病者多三焦气机阻滞、水饮停蓄不行、决渎失职,如有胸肋胀满、寒热交织、发热、口渴、小便困难现象,可予以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以调节三焦、和解少阳。
  部分少阳病者是因胆热犯胃所致,此类患者通常因腑气难降、热结阳明影响正常升降功能,此类患者通常呕吐严重、进一步加重症状,少阳遭侵犯而影响胸肋,部分患者因气机阻滞而引发心中痞梗,应以大柴胡汤治疗,以调解少阳、通下里实[8]。
  1.3气机升降失调与太阳病。太阳伤寒、风寒外束,常导致卫阳受阻、营阴郁滞,阻滞太阳经气,此类患者多因淫邪聚于肺部而致肺气失宣、上逆,出现喘息、发热、疼痛、头痛、关节痛、恶风等伤寒之证,也称麻黄汤之证,临床多以麻黄汤治疗,以宣肺、发汗、辛温、平喘,此方中的麻黄与桂枝合用有很好的散寒、发汗之效,麻黄与杏仁合用则有极佳的平喘、宣肺之效,配合甘草可护正、和中。部分医学家认为,太阳伤寒属太阳膀胱经病变,病位在表,可用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另有一些学者认为该证病位在肺,皆因肺气失宣所致的表症,因而以麻黄汤宣肺,而达到解表的目的。但两种观点都认为应主治肺气不宣、以麻黄汤治疗[9]。
  太阳中风,则影响机体营卫,邪气侵犯肺部而影响肺气、侵犯胃腑而扰乱胃气,患者多有恶风寒、自汗、发热、脉浮缓等营卫不和表现,部分患者还干呕、鼻鸣,临床主张以桂枝汤调和营卫、祛风解肌,生姜有和胃、降逆、止呕之效,联合其他多味药,可利肺气、祛风邪、调和营卫[10]。
  风邪经由太阳随经络入腑,便会影响膀胱气化、致使水道失调,水邪相结为蓄水,表现为消渴、微热、脉浮、饮水则吐、小便困难等现象,由于此证属膀胱气化不利,以五苓散化气行水、调节膀胱升降,消除消渴等症、通利小便[11]。
  1.4气机升降失调与太阴病。太阴病者脾阳衰弱、阴土之气不升,由于脾胃互为表里、同属中焦,与气机升降有重要关联,脾不升则胃不降,出现《伤寒论》中记载的“腹满而吐、食不下、时腹自痛”等表现,以理中汤或理中丸治疗,温中、燥湿、健脾、散寒,方中的参草补益脾气,白术和燥湿、健脾,干姜温中散寒,补脾虚、祛寒湿,调节脾胃之气,去根固本[12]。
  2小结
  气乃人之根本,对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气机升降失调即为脏腑活动受阻,就会出现各种生理活动异常及病理表现。升降作为气机基本活动形式,与气机升降失调相关的病理现象涉及阴阳、气血、经络,而脾胃是各种气机升降的核心,《伤寒论》就是将气机升降作为血液运化、消化吸收、呼吸、代谢各类生理功能的基础和纽带而产生的一部著作,从气机升降的角度分析各类生理、病理现象的成因,并从气机升降着手用药治疗[13]。
  中医临床可根据《伤寒论》气机升降失调相关内容分析各类症状的气血、阴阳、经络和脏腑因素,查找与病症相关的脏腑经络,辨证施治,调节阴阳气血和脏腑经络、四肢九窍、表里内外气机升降之平衡,消除症状、标本兼治。
  参考文献
  [1]陈赐慧,花宝金.升降散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吉林中医药,2013,33(1):16-18
  [2]李柳叶,刘韩敏,王国华等.初探“调中枢”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J].中医药学报,2013,41(1):92-93
  [3]贺小靖,贺林,贺普仁等.浅析针灸三通法的"病多气滞"理论[J].环球中医药,2013,6(10):740-744
  [4]高辉,刘怀栋,赵晓东等.玄府理论学术思想在眼科应用中的探析[J].河北中医,2012,34(12):1855-1856
  [5]高卫平.奔豚气病证治规律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8):1231-1232
  [6]黄冬梅,李江全.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6):1038-1040
  [7]钱小洲.张照兰教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经验[J].光明中医,2013,28(2):257-259
  [8]杨利,路志正.路志正教授调理气机升降理论在心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举隅[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9(4):48-50
  [9]余琴,涂芳芳.功能性消化不良证治探讨[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11):791-791〖ZK)〗
  [10]刘涛,张霞,张晓红等.辛开苦降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机制探讨[J].中医杂志,2012,53(17):1525-1526
  [11]冯小艳,邵明义,段飞等.魏明主任中医师运用理气清热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经验[J].中医研究,2013,26(12):49-51
  [12]高海燕,钟红卫,彭素岚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醫治法及药理研究评述[J].甘肃中医,2009,22(1):15-17
  [13]屈小元.刘华为教授治疗高脂血症经验介绍[J].现代中医药,2011,31(1):3-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评价中药三白胃康汤治疗浅表性胃炎伴糜烂的临床疗效。  方法120例胃镜及病理活检证实的浅表性胃炎患伴糜烂者,随机分为口服三白胃康汤组,雷尼替丁组,疗程1个月。  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病理活检及胃镜检查三项指标有效率为89.7%,对照组为41.4%,二组差异显著,P<0.02。  结论中药三白胃康汤对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有理想的治疗作用,腹痛腹胀等症状改善两组相当,但愈合质量较对照组好,且有一
期刊
摘要痛风中医辨证属于浊瘀痹,是由湿浊瘀滞内阻引起,受寒受湿只是诱因之一。“不受之于外,而生之于内”,其主要临床表现有脏腑功能失调,升清降浊无权;骨节肿痛,结节畸形,甚则溃破,渗溢脂膏;郁闭化热,聚而成毒,损及脾肾,初则腰痛尿血,久则壅塞三焦,呈“关格”危候。  关键词:痛风中医中药高尿酸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552  【中图分类号】R2【文献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中医药的具体理论指导下,将中医药治疗下肢静脉炎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研究中,根据下肢静脉炎的多种诱发病因,运用中医药疗法对下肢静脉炎进行综合治疗,治疗实例表明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下肢静脉炎应用体会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573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341-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了解益母草的药理作用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状况。  方法对在2011年3月到2014年3月阶段的95例接受门诊治疗的患者进行了益母草的药理作用妇科临床的应用研究。  结果发现在短时间内,患者治愈与恢复率是相当高的,近乎高达100%,但在长时间的观察结果来看,益母草治疗对子宫出血是个长时间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辅助治疗。  结论可以说益母草有保证子宫收缩时间的药理功效,可以有效的治疗功能性子
期刊
摘要癃闭(前列腺增生症)是以中老年男性患者的排尿困难为主要特点的一种常见临床病症。由于社会老龄化现象的加重,该病症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该病症在实际临床治疗中多采用西医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方法,因此治疗过程中患者较为痛苦并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和身体的双重负担。随着中医理论和中医临床实践的发展,根据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具有的多种临床病症特点,“启癃通关饮”为中药在前列腺增生症的广泛应用提供坚实的临床依据
期刊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中医药外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此法操作方便,药源丰富,场地不限,费用低,疗效好,为绝大多数医生所掌握,患者也容易接受治疗。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药外治牵引治疗中草药热敷方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574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34
期刊
摘要中医是我国医学研究的精华,中医辩证理论在目前临床上运用广泛并取得较好疗效。本文基于这一背景,简单阐述了内科心身疾病的起源,重点分析了中医内科心身疾病的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对心身疾病的中医理论展开进一步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中医内科心身疾病学,提升临床应用有效性。  关键词:心身疾病中医理论分类研究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561  【中图分类号】R
期刊
摘要:目的初步分析中醫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本院中医内科收治的偏头痛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运用对应的四种方法进行治疗。  结果研究的89例患者,经2~3个疗程治疗后,对偏头痛的治疗率为91.0%。  结论中医内科在偏头痛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偏头痛中医内科治疗效果分析  Doi:10.39
期刊
摘要在常见的病症中,头痛的发生率仅次于感冒,常见的头痛有神经血管头痛、肌紧张性头痛、和偏头痛等,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工作环境的改变,颈源性头痛是当前较为常见的类别。颈源性头痛是因为患者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或者睡眠时不正确的用枕等导致的颈源性头痛。本文将对颈源性头痛针灸治疗的治疗方法为研究点,对针灸取穴的规律进行分析。  关键词:颈源性头痛针灸治疗规律分析  Doi:10.3969/j.issn.167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中草药致肾功能损害的致病因素,并对其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6例因服用中草药致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并分析其主要致病原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误食或服用民间偏方(占比50.79%)、用药过量(占比19.05%)和慢性蓄积中毒(占比13.49%)是引发中草药致肾功能损害的主要致病因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