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医大师朱良春》浅谈中医对痛风的治疗经验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sfd4545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痛风中医辨证属于浊瘀痹,是由湿浊瘀滞内阻引起,受寒受湿只是诱因之一。“不受之于外,而生之于内”,其主要临床表现有脏腑功能失调,升清降浊无权;骨节肿痛,结节畸形,甚则溃破,渗溢脂膏;郁闭化热,聚而成毒,损及脾肾,初则腰痛尿血,久则壅塞三焦,呈“关格”危候。
  关键词:痛风中医中药高尿酸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552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329-01
  1痛风沿革
  古代亦有痛风之病名,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朱丹溪就曾明确提出痛风之病名,其多部著作中均有对痛风的论述,影响深远。《丹溪心法·痛风》篇中说:“痛风而痛有常处,其痛处赤肿灼热,或深身化热”,“骨节疼痛,昼静夜剧,如虎啮之状”对痛风的病状作了生动的描述,与现代痛风病的描述非常相似。朱丹溪认为痛风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但又不同于历节风[1]。对于痛风的病因病机,朱丹溪已经认识到有受寒涉湿等因:“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污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并认识到病人有种特殊的病理产物“污浊凝涩”,瘀滞脉络。
  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明确指出痛风病因是自身血分受热,再受风寒湿等诱因所致。与一般风湿病先从外感受六淫不同,此其一;由于血热,又感受寒凉,热血得寒,而污浊凝涩,此其二;其痛所以夜剧,是发于阴之故,此其三[2]。治疗应遵循通补并行的原则,清消补三法并举。另外,还要注意合理膳食,少食高嘌呤食物,少饮酒,多休息等,来从根本上铲除痛风发病的土壤。
  2病因病机
  要研究痛风的中医治疗方案,首先要了解痛风的定义以及主要的病因病机。西医对痛风的定义是: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本病以关节液和痛风石中可找到有双折光性的单水尿酸结晶为其特点。其临床特征为: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严重者见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常伴尿酸性尿路结石,多见于体型肥胖的中老年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妇女。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改变,其患病率逐年上升。痛风主要是由嘌呤代谢异常,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过少,以致过多尿酸沉积在关节中,导致关节肿大、畸形、疼痛难忍。而以往的西药,保健品往往是强行排酸降酸,以求缓解疼痛,并没有从根本治疗,而导致病根体内嘌呤未除,机体代谢未能得到修复,痛风必然反复发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痛风患者在不断增加,并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中医认为,痛风的发病机制主要与湿浊、痰瘀、热毒等实邪蕴结体内有关。一般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5年颁布实施的痛风证候分型分为四类,即湿热蕴结型、瘀热阻滞型、痰浊阻滞型和肝肾阴虚型。过食肥甘厚腻,致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湿热横逆犯肝,壅遏气机,下注膀胱,致膀胱气化不利,小便排泄受阻,反过来又加剧肝脾肾之功能虚损,致标愈实,本愈虚,恶性循环。故治应坚持“健补脾肾,泄化湿浊”的基本治则。传统中医药治疗痛风具有许多优势,可以进行全身调节,标本兼治,防治并举,有诸多临床和实验研究报道均有较好的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由于痛风之发生,是浊瘀为患,故应坚守“泄化浊瘀”这一法则,审证加减,浊瘀即可逐渐泄化,而血尿酸亦随之下降,从而使脾肾分清泌浊之功能恢复,而趋健复。
  3辨证用药
  国医大师朱良春老先生擅治痹证,临床亦诊治过不少痛风病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朱老治痛风常用土茯苓、萆解、薏苡仁、威灵仙、泽兰、泽泻、秦艽,此均为泄浊解毒之良药,伍以赤芍、地鳖虫、桃仁、地龙等活血化瘀之品促进湿浊泄化,溶解瘀结,推陈致新,增强疗效,能明显改善症状,降低血尿酸浓度[3]。蕴遏化热者加葎草、虎杖、三妙丸等清热利络;痛甚者加全蝎、蜈蚣、延胡索、失笑散等;漫肿较甚者加僵蚕、白芥子、陈胆星等祛痰止痛;关节僵肿,结节坚硬者加炮山甲、蜣螂、蜂房、浙贝、夏枯草等软坚散结;急性发作期加重土茯苓、萆解之用量,并依据证候之偏热偏寒,偏热加生地、寒水石、知母、水牛角等,偏寒加制川乌、草乌、桂枝、细辛、仙灵脾、鹿角霜等;体虚者加用熟地、补骨脂、骨碎补、生黄芪等补肾壮骨,腰痛血尿者加金钱草、海金沙、炙内金、郁金、小蓟、白茅根等通淋化石。
  笔者根据朱老的经验自拟“通络化浊饮”治疗痛风。方由萆薢60g,地龙12g,泽兰30g,滑石30g,刺五加皮12g,土茯苓30g,木瓜12g,桃仁12g,炒薏苡仁30g,全当归24g,黄芪30g,杜仲15g,柴胡9g,白芍15g,栀子15g,牛膝15g,木香6g,川芎9g,砂仁(后下)6g,熟大黄9g组成。重用萆薢以利湿化浊,祛风除痹;川芎为“血中之气药”,用以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二者相伍,行气化浊,活血除痹,祛风散寒,共为君药。脾主运化,脾失健运则痰浊内生,故重用黄芪大补脾气,以资运化;泽兰、全当归活血和血,制约川芎温燥之性,当归身兼能润肠通便,當归尾活血和络而不伤正;痛风病位主要在脾肾,故用杜仲、刺五加皮补肝肾,强筋骨,亦加强川芎祛风湿之力;地龙通络除痹,共为臣药。土茯苓、炒薏苡仁健脾助运,助力黄芪补益脾气;木香、砂仁行气化湿,助萆薢、川芎利湿祛浊;滑石、栀子清热利尿;桃仁、熟大黄活血祛瘀,润肠通便,助力当归通便;木瓜舒筋活络;柴胡、白芍调达肝气,以上俱为佐药。使以牛膝引火血下行,引药直达病所[4]。全方二十味药,共奏行气活血,祛风散寒,利湿通络,除痹止痛之功。
  4后记
  由于医学的发展水平所限,医学界对痛风的认识还很不全面,痛风的很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发现与说明,所以痛风的治疗经验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本文也是存有很多局限性的,只是浅浅的谈了一下痛风的论治经验,对痛风的发病机理论述片面,“通络化浊饮”的用药也不是尽善尽美,也存在一定局限。这些都是今后有待改进的。
  参考文献
  [1]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痛风之浊瘀痹论.中国中医药报
  [2]赵子信,姜志彬,李凤田,等.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吉林中医药,2002,7
  [3]朱良春匡正对痛风病机的认识.中国中医药报
  [4]朱良春治疗痛风经验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老年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康复的影响。  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108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老年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54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54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措施,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康复情况、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情况。  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SAS、SDS、QOL及IP
期刊
摘要应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治疗各型颈椎病。  关键词:桂枝加葛根汤颈椎病中医药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562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334-02  颈肩疼痛病是目前的多发病常见病,由于现代人们工作生活学习中对电脑、电视及手机的依赖与日俱增,若没有科学的身体姿势及其运动方法来调节,各种
期刊
摘要在原物种基因、原土壤环境、原水质、原空气质量,以及原生物群落的生态环境下野生葛根与核桃才会保持自身生长的健康和原有的功用。具有这种“五原”的中药原植物,才是健康的植物。寻找和保护环境,对保持中药品质意义重大。  关键词:中药材生长环境基因功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563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舒血宁和川芎嗪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2组,即舒血宁治疗组和川芎嗪治疗组,对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红细胞比积、红细胞沉降率都发生显著性降低。其中舒血宁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降低更明显。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T、APTT、TT浓度升高,而FIB、DD、vWF浓度都显著降低。其中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白芍总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12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与美洛昔康治疗,试验组给予白芍总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指数及关节压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白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情况。  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158例,电脑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情况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  结果观察组疗效优37例,疗效良40例,疗效差2例,疗效优良率为97.47%;对照组疗效优6例,疗效良47例,疗效差2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90例患者采用中药沐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属消渴痹症 寒凝血瘀型)的治疗效果。  方法同期观察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属消渴痹症 寒凝血瘀型)患者,在基础治疗同时,给予科室自制中药泡足方沐足,同时给予相应的对症护理,观察患者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舌苔脉象变化,判定疗效。  结论中药沐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属消渴痹症 寒凝血瘀型)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小针刀结合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方法对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5例肩周炎患者行小针刀结合推拿手法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治疗1个疗程,并经随访6个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  结论小针刀结合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肩痛,恢复肩关节活动功能,阻滞病情进展,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小针刀手法治疗肩周炎  Do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8例冠心病患者,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满意度。  结果治疗组患者心率波动在77.3±10.8次/min,收缩压波动在142.3±12.8mmHg,舒张压波动在9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中药三白胃康汤治疗浅表性胃炎伴糜烂的临床疗效。  方法120例胃镜及病理活检证实的浅表性胃炎患伴糜烂者,随机分为口服三白胃康汤组,雷尼替丁组,疗程1个月。  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病理活检及胃镜检查三项指标有效率为89.7%,对照组为41.4%,二组差异显著,P<0.02。  结论中药三白胃康汤对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有理想的治疗作用,腹痛腹胀等症状改善两组相当,但愈合质量较对照组好,且有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