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的力量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bc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年前的事情了,那时我刚到12级这个集体。
  开学后第三周的星期一,第二节是25班的语文课,我早早地到了教室,先和学生交流了一下那天早晨姜校长讲话的感悟,把我记下的一些启迪心灵、有益写作的句子呈现在大屏幕上,然后开始授课。教室的后门是开着的,不经意地一看,校长坐在那里,当时内心里真的是吓得要命。好在每一堂课我都是抱着会有人来听的态度准备的,所以就投入到教学情境之中,也就忘了校长的存在,可是下课后内心就忐忑得不行了。在我眼里,校长是不苟言笑的。找校长评课时,却看到了另一幅光景:他笑眯眯地请我坐下,谈他的听课感受,亲切的话语中流露出对教育、教学的感悟,对教师成长发展的拳拳之心,真有如坐春风之感。校长肯定了我的课,欣赏我的教学风格。
  我知道,在一位教育专家的眼里,我的课肯定存在不少问题。事后,我又重新看了我的授课内容,有很多地方打磨不够,我自己都能发现问题。我似乎觉得校长能看透我紧张不安的内心,给我这个初来乍到者以鼓励、信心。于我而言,这种肯定、鼓励让我的奋斗更坚定。
  我作为一个从事教学多年的教师,在新环境里尚且需要肯定、欣赏。那么,学生刚踏入高三大门,面临人生一次关键的考试,面对新的任课教师,他们肯定也有紧张的心理,迫切希望得到教师的欣赏、认可。
  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肯定,这是每个人爱和尊重的需要。记得曾经看过一本书《犹太人给孩子的8种福分》:当孩子自己动手做、开口说时,家长应该给予肯定、赞美和鼓励,因为即使是天才,也需要通过肯定来增强信心,而后才能越来越顺。其实,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来说,每一个孩子都具有无限的潜能。因此,作为家长,就应该相信孩子的潜能,在孩子的背后默默地支持他们,从而赋予孩子完全发挥自己潜能的力量。在班集体里,每一个教师都是一位家长。
  在教学上,我努力发现学生的优点,努力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有归属感。这种努力,总让我有丰厚的回报。“上语文课,不敢走神。害怕老师提问我。”“自己做不好可能影响我们组的得分。所以好好学,别丢人。”
  有的学生语文基础差,上了高三有些着急,但自制力不高,心浮气躁,我就仔细去发现他的优点。“我向大家推荐一种记忆方法,就是边看边读边写。今天早读的时候,XX就是这样做的。用这样的方法,一定会提高语文成绩的。”上课使用关联词语造句子的时候,我也刻意用这些学生的名字来造句子:“XX不但长得帅,而且心地善良。”用教师细微的关注,给他一种暗示,觉得教师关注了他,他在教师心目中有地位,他就会自己放下包袱,朝着教师希望的方向发展,改变过去漫不经心的状态,干劲更足。
  有的学生有点傲骄,独来独往,优越的家庭环境,不凡的才艺,让这样的学生有鹤立鸡群之感。在语文学习上漫不经心,不太积极。怎么办?通过周记,我发现这样的学生思想很不一般:“人心何时得以清宁?是武林高手退隐江湖之时吗?非也。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如何退呢?”看到这样的文字不禁拍案叫好,这哪是一个学生的眼界?把这样的文章打印下来全班欣赏,学生骄傲的目光里竟有一种羞涩。“XX你的文笔真好。”这个骄傲的学生竟然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是你懂我。”还是那个学生,但他的目光里有了更多热切学习的愿望。他在平日里、假期里写了很多不错的文章,交给我,让我帮他修改。《痛苦》《寒假随笔》等很多不错的文章,我都在班里读了,大家都很喜欢。这个学生说:“老师,大家觉得我是一个哲人,很多同学都找我倾诉痛苦,我是苦恼的幸福着。”
  生活中,我们往往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赞同、欣赏,一次小小的鼓励,就能坚定信心,加紧自己前行的步履。己所欲,施于人。作为教师,就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进步,认可他人,让学生的心里蓄满阳光,不再有阴暗潮湿和雾霭,像澄澈的河水一样明净,像挺拔的青松一样高洁,像傲霜的寒梅一样淡定,像巍峨的高山一样虚怀。
  每个学生都是有特点的,带着赏识心去看他们,他们压力山大的高三生活也许会轻松一些。而且看着学生的优点,与学生一起成长,我收获的也是满满的幸福。
其他文献
梁代的萧统在《陶渊明传》中说:“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宋代的沈约也说:“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细察《五柳先生传》,与陶渊明其他诗文中表现的志趣爱好及思想性格相同。可见,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一篇自传,文中五柳先生的形象正是陶渊明的自画像。《五柳先生传》不过借五柳作影子,便于设身
期刊
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科学改革,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用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此纲要旨在通过课程的变革来实现学生学习的变革,进
期刊
乌克兰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任何年龄阶段,爱读书的孩子在智力水平和思想发展上,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适应水平和承受能力等方面,都显著优于不爱阅读的孩子”。可见,阅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社会上刮起了一股阅读风,公益广告和其他媒体纷纷宣传倡导纸质阅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思考的能力,仍然是高中段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  高中语文教学可以粗略地分为两个部分:考试语文和生活语文。对于前者来说,可以通
期刊
从教十余年,我始终踏踏实实地尽着一个教师的职责。我用平凡书写卓越,用追求成就自我,体验着作为一名教师的真正幸福。  一、做一位幸福的教师,就要懂得用爱去坚守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致力于引导学生形成内心丰盈、品位高雅的语文智慧。我一直坚守着一个信念:对工作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对学生真情实感,富有爱心。正是拥有这个信念,我对待日常工作认真细致,从不敷衍。当我在课堂上倾心投入和学生教学相长的时候,当我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进步教育学派的代表人杜威则提出了“兴趣中心论”。所以,我们的教学工作要达到良好的效果,重要的就是如何使学生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学习视为一种乐趣。小学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对于语文这门学科而言,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期刊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李海林在《论真实的作文》一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虚假的作文,根本不需要写作却偏要你写;根本没有一个具体的语境,只是教师要我写,我就写,就完了。”一句话,写作的动机性严重缺失。写作动机性的严重缺失造成了目下语文写作教学的严重低效:学生厌写作文,应付教师了事。  如何改观这种现象呢?李海林认为:真实的语言任务、真实的语言环境、真
期刊
一、反复诵读,激发想象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由此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学生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来。同时,我们还需展开想象。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这样,作者就把我们的精
期刊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组学习顺应了学生喜欢与人交往、爱表现的心理特征,使师生、生生之间有更多的互动机会,是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思维和智慧的碰撞激发出灵感的火花,激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建立学习小组并引导小组成员建立活而有序地合作常规呢,根据我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我进行了一些思考并进行了实践,现将我的做法和大家做一下交流。  一、学习小组建设  (一)成立原则
期刊
儿子进入一年级开始学习,由于一年级的学生识字的局限、自律意识的欠缺等原因,家长必须陪同孩子共同完成作业。  儿子书写很慢,又爱边写边玩,一不提醒,就又不知在玩什么了。话说两三遍,还不一定听进耳朵里。做的题明明一看就不对,但由于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儿子就是看不出来,咬着牙就说对。有一段时间,由于工作、生活的压力,我的心情有些差,和儿子一起学习时,我很难做到耐心、平和。批评多了,鼓励少了;指责多了,赞许
期刊
当下,一种千篇一律的满堂讲、满堂问的教学模式相当流行,它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用机械繁琐的习题代替生动活泼的语言训练,忽略了语文教学中读写这一核心,使语文教学收效甚微。有关资料显示,学生对语文课的满意率呈下降趋势。  新课标一直强调语文课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不可偏轻偏重,应该全面发展,这看似全面,其实是无重点。外语学习确实应该讲“听、说、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