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官正与中国梦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l45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六大”后的一天上午,吴官正同志的秘书打电话找我,到后才知是官正同志要找我单独“闲谈”。我从未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单独“闲谈”过,官正同志为拉近距离,让我放开讲,见面第一句话就告诉我:没来中央纪委机关之前,就让人搜索并阅看了你发表的各类文章,没想到中纪委能有你这样的人才。事先,秘书告诉我谈十五分钟为宜,于是快到十五分钟时我便不再讲了。没想到官正同志听得很有兴趣,直到秘书多次进来,最后同他“咬耳朵”,谈话才于两个多小时后结束。官正同志“闲谈”的水平之高,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今天,阅读他的新著《闲来笔潭》(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同样给予我很多教益和启示。
  【见证中国社会的变迁】
  官正同志出身寒门,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时代的亲历者,也是改革开放时代的建设者、领导者和受益者。
  在革命、建设年代,他历经磨难,住牛栏,愁学费,饿肚子,营养不良全身浮肿,因患伤寒差点丧命,靠一条裤子过冬。求生不易,求学更难。青少年时期,饥寒交迫的他不仅勤劳肯干,放牛、锄草、犁地、耙地、割禾、车水样样都行,而且勤奋好学,后来以优异成绩考取清华大学。因为家贫,大学期间他经常饿着肚子睡觉,每天凌晨四五点钟便被饥肠辘辘的“胃空转”弄醒,这也养成了他一生中每天凌晨五点必定起床晨读的习惯。
  怀揣梦想,官正同志步入社会。他在武汉葛店化工厂工作八年,由技术员到车间主任、厂党委委员、厂革委会副主任,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搞了不少发明创造。在武汉市长任上,改革开放春潮涌动,他整治窗口行业服务态度,改革企业经营机制,聘请外国人当厂长,解决市民菜篮子等;在江西担任省长、书记期间,“以活对活,以放对放”,创建赣南试验区,推进山江湖工程,十下鄱阳湖,注重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在江西期间,群众写给他的信有6.9万多件,而他批阅的有4700多件。在山东担任省委书记期间,争取济南机场管理权、争取抗旱水源、争取重汽重组、争取国家财政支持,推行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制度……
  2002年十六大,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在中纪委书记任内,他提出“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完善了反腐败的战略方针,构建了“教育、监督、制度”“三位一体”的惩防体系,拓展了反腐倡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领域,开创了工作新局面。他还第一个提议在全国公开处理13名腐败高官;第一个在信访点接待上访群众;第一个在中央纪委机关大食堂与一般干部共同就餐;第一个在培训中心向普通学员讲课,并因自己普通话说得不好而向全体学员鞠躬致歉……
  官正同志的学习、成长、发展历程 ,见证了共和国历史的变迁。
  【功成身退的恬淡之情】
  官正同志2007年退休后,坚持不干政、不扰民,同时继续学习思考,梳理执政心得,感悟人生机理。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在济南闲住期间,他先后拟出十二个题目,利用节假日组织老中青“少长闲集”,古今中外,议论人生,切磋心得,形成了十二篇短文。
  在《灯笼》篇中,他启示大家:“做人要诚实,做事要光明磊落,心里要亮堂!”在《选择》篇中,他宣言“我们的理想信念是矢志不渝的选择,那就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泰山精神》篇中,他“觉得泰山之尊,在其文化,在其精神,在其风骨”。“‘会当凌绝顶’的攀登意志,应是泰山精神的精髓之一”。在《村庄文化》篇中,他强调:“不论是城市文化还是村庄文化,核心问题都是以人为本。”在《约束》篇中,他主张“一个人取得成功,要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人共同的弱点是难以约束自己”。在《差距》篇中,他说:“别人的缺点容易发现,自己的短处认识较难,只有聪明人才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在《权威》篇中,他指出“凡是有创造活力的人,都是不迷信权威的人。”
  【人才为要的用人之得】
  官正同志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体验到教育的重要、人才的难得。不论是在地方还是在中央,抑或退休后,他始终高度重视科教兴国,不断呼吁和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2008年2月6日,他在清理印章时,反躬自省,一路走来,“政绩有一些,败绩也有点儿,主要是看错、用错过人”。同年3月,他在《“0”有多大?》一文中,直指有的人“在用人方面,武大郎开店,比他高的不要”。
  在我看来,《闲来笔潭》中最令人称奇的是《县委组织部长日记》一文。借助一名女县委组织部长四年半的日记摘选,较真实地记述了在“干县”前后三任县委书记两优一劣、两名县长一优一劣的状态下,身为组织部长的那份尴尬。这种酷似纪实的作品能出现在原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的笔下,真是只有闲下来的笔,才能作如此深刻的谈!当然,“干县”公开竞选县长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给人以光明的尾巴。从这篇文章中可以洞悉很多内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吴官正同志退下来后,更加注重研究和推广国外育人、选人、用人经验。2009年2月,他在《评读四位美国总统》一文中,赞赏华盛顿重视人才,宽宏大度,“杰斐逊、汉密尔顿、麦迪逊与华盛顿政治倾向虽不尽相同,但为了美利坚的利益,华盛顿不计较他们之间的矛盾甚至对立,仍然把他们安排在自己的政府中,相得益彰,各展其才”,并在书中多次赞赏杰斐逊耗费六年时间创建弗吉尼亚大学的善举。同年4月,他在《参观贝村的联想》一文中,对以色列贝塔哈希塔村印象难忘,“干部由村民选举,谁得票多谁当选;对干部有意见就提,认为不称职就改选合适的人”。同时,对以色列留下三条深刻印象:一是反对偶像崇拜,敢于对权力说真话。二是非常重视学习,重视教育。三是对法律有一种超越社会学意义的认识。
  【将心比心的换位之思】
  掩卷官正同志的《闲来笔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无处不在的换位思考。
  《江城琐忆》中,敢为人先的武汉吸引了众多领导人前来视察,针对“有的企业,因领导去得多,作的指示也多,企业无所适从”的现象,市长吴官正换位思考,告诉企业领导“听一听,不要太当真,作主的是你们自己”。
  1984年武汉“严打”,“公安部门抓了1500多个青少年嫌疑犯”,通过换位思考,“对可抓可不抓”的,单位、家庭、社会一起做工作,“一个月去派出所报一次到。最后批准拘留审查的,只有问题比较严重的57个人”,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最有意思的是《点滴在心》一文中,由换位思考到换位处理。有两个村因鱼塘闹矛盾,各自的乡领导都袒护自己所管的村,县里很难处理。吴官正听后说“我给你们出个主意,一天就能解决问题”。结果,两个乡的党委书记、乡长一对调,问题立马解决。
  1997年4月,他刚任山东省委书记,就从简报中看到,某县三名基层干部因到一农民家中收取每人120元的集资修路款,竟全部被杀!于是,省信访局成为他走访的第一个部门,把问题发现在基层、解决在基层成为他的追求。他也因五年批阅3000多封群众来信,被戏称为戴着政治局委员头衔的“信访局长”。
  官正同志对自己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非常严格。他对做人做事做官的道理悟得很深,他常说:一个人只有先做好人,才能做好事,只有做好事,才能做好官。做官既须有知人之明,也须有知事之明,更须有自知之明。官位的大小,如同一棵树上占位不同的大小猴子;官大的在树尖,依次往下排,官小的在树底下。从上往下看,看到的是一张张笑脸;从下往上看,则是一个个屁股!谁的屁股没擦干净,下面的都能看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中国的改革开放,使李瑞环、吴官正这样一无家庭背景,二无裙带关系,三无秘书经历的底层子弟,凭着自己的努力,勤奋工作,进入了最高权力中心。他们的存在,印证了改革开放时代在选人用人上的进步。如果能从上世纪80年代延续到现在,并发展到将来,或许这本身就是对“中国梦”最好的诠释。而吴官正同志的《闲来笔潭》,则是对“中国梦”有力的注解。
  原载于《同舟共进》2013年第10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其他文献
四川成都沈元翰(四川省政协原副秘书长兼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政府原参事,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贵刊吾甚爱,局面鲸波开。点评天下万事,事事见襟怀。多聚文章高手,入木三分剖析,坦荡无疑猜。廿七载风雨(创刊于1988),甘与苦同来。  破迷信,创独见,清雾霾。品评今古人物,臧否信宜赅。求索真知灼识,事实务求本相,杂志荟英才。国内标竿立,龙唱偕凤喈。(2015年1月3日)
期刊
重庆董天策(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本刊特邀审读员)2014年5月,《同舟共进》做过“反腐:关笼子与扎篱笆”专题,阐明了从权力反腐到制度反腐的道理,指出对于让人深恶痛绝的腐败,不仅要“猛药去疴”,还要防微杜渐;既要用科学的权力结构打造“笼子”,还需用规范的制度扎紧“篱笆”。时隔一年,《同舟共进》又推出“反腐:利剑高悬”专题,可见刊物的责任与担当。题记说:“这一次,我们更多探讨的是这段时间
期刊
山西太原毕星星(文史学者)看了这几期的《同舟共进》,总的来说印象很好,好文章很多,选题、人物、内容都很丰富,许多史料很宝贵,如2015年1期的《我在中南海见到的朱老总》《漫谈贺龙与彭德怀》《流浪者萧军》,2期的《吴祖光和他的几位老朋友》《向忠发泄露了党的哪些机密》,言人所未及。朵渔写郭小川那篇尤其好,让人对他的了解更加全面了,这些好文章我都记了下来。  下面具体说说印象最深的几篇。  2015年1
期刊
军阀谭延闿一生几起几落,平和圆滑,通权达变。毛泽东却由他的经历提出了家喻户晓的口号:“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谭延闿(1880~1930),长沙茶陵人,字组庵,号畏三。高额平头,浓眉大眼,西装革履,仪表非凡,鼻下两撇短须如八字。民国时期名位鼎隆,曾任湘军总司令,南京国民政府首任主席、首任行政院院长,国民党中执委、中常委等职。  谭延闿通权达变,休休有容,庸庸有度,性平和圆滑,善测政治风云,人呼“八
期刊
首次担任省政协委员,于我而言固然是一种荣誉,但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以前我一直在台盟机关工作,属于“盟务工作者”,是为盟员服务的,如今站到前台来,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这一角色转换对我来说是一种考验。这次举办的新任政协委员培训班非常必要和及时,除了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系统而全面地了解政协的地位、作用外,还外请了一些专家讲课。朱明国主席在培训班上强调“学习”这一点,我很认同,“学习”也成了我当前的第一要
期刊
某位学者曾说,第一次到美国时,他大吃一惊,因为看到街上的男男女女,“人人长着一张没受过欺负的脸”。中国人的“脸”,这么多年也在变,如今会给人怎样的印象?可能不太好概括。但如果有条件在高空俯视,那一定能看到,很多人脸上都写着两个字:“急”和“累”。官员急着升迁,商人急着致富,知识分子急着成名,百姓急着找钱。大家奋力往前挤,奋力打着电话,恨不得辟出一条特快通道。可是,规则呢?教养呢?礼仪呢?诚信呢?道
期刊
在上世纪的中国,有这样一个人,他曾经大红大紫、万众瞩目,旋即又声名狼藉、千夫所指;他曾是民国首批留洋博士、北大名牌教授,是颇有建树的哲学家、美学家、性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他曾是南北议和的首席秘书,是与孙中山、汪精卫、陈铭枢、蔡元培、张静江等要人密切往返的政治红人。  五十多年后,当另一场革命席卷九州之际,在粤东一个僻远小山村的一座小平房里,一位落拓多年、孤苦老农模样的人,斜倚床边,遽然远行。这位
期刊
朱明国主席在新委员培训班上强调政协委员是“各界别的代言人”,这个定位是准确的。可以说,政协是一个大的思想库和智囊团,政协委员是来自社会各界的杰出人士,都在所从事的行业里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有广泛的代表性。委员们能够提供在各自领域里关于改革、创新的思路,反映社会各方面的需求。如何在政协这个参政议政、建言谋策的平台上履行好委员职责?我觉得,要在建言和监督两方面下功夫。政协委员的建言基本可以代表社会关
期刊
1961年9月,北京市委理论刊物《前线》编辑部请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的邓拓,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北京市委委员、统战部部长廖沫沙三人在杂志上开辟一个杂文专栏,专栏名定为“三家村札记”,三人共取一个笔名“吴南星”。从1961年10月至1964年7月,三人共写了60多篇杂文。这些文章立意明确,开门见山,文字清新。一部分文章是从正面肯定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及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另一部分则针对当时社会生活、政治
期刊
人民政协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担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广大政协委员一定要牢记宗旨,积极履职,率先垂范,为同心共筑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树立宗旨理念,增强委员意识  政协委员是人民政协工作的主体,是人民政协这个政治舞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