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甘愿“被啃老”的背后

来源 :现代养生·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ce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害怕失去价值感是甘心“被啃”的本质
  
  儿子、儿媳两人每天上班后,詹阿姨都会从家骑两站地的车,到老两口刚给儿子、儿媳买的“婚房”里,帮着扫扫灰尘、擦擦地板、晒晒被子,忙得不亦乐乎。詹阿姨的儿子结婚时,詹阿姨将自家一套1997年拆迁分到的房子卖掉,再加些钱,在自家附近全额付款,给儿子买下了“婚房”。詹阿姨夫妻俩只要看到儿子、儿媳开心,自己就特别开心。
  心理解析:孩子曾是襁褓中需要无时无刻都和父母在一起的人,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离家,家长们无一例外要适应变化中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我还希望孩子一如既往地需要我”是无数家长们的心声。曾经那么被需要的父母,有一天变得对孩子不再那么重要,这种被抛弃的失落感,伴随着对自己日渐衰老的无可奈何,使老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怀疑自己的价值。
  此外,这里也彰显着中国老人害怕死亡、无法直面死亡的隐性心理。在中国,60岁以上也是一个自杀高峰。人在对自己的未来不能统筹时最痛苦、抑郁和焦虑。从社会退回到家庭的老人心理状态容易失落、凄凉,曾经的荣誉、地位全部烟消云散,孩子们就成了自己全部希望的寄托。他们将不遗余力地给孩子其所有,唯恐失去儿女,失去自己的希望和未来。
  专家建议:中国的老人可以观看耶鲁大学关于“死亡”的公开课,以减轻对死亡的恐惧,明了自身的价值。此外,让老人给自己的孩子多做些事情,只要让他们觉得自己被需要,并给予安慰和关心,老人们就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为子女做的点点滴滴都会让他们体会到这种成就感。
  
  “给”之前问问孩子想要不想要
  
  有位母亲在论坛里倾诉道,自己年轻时吃了很多苦,本来希望儿子能少吃苦,所以在孩子读书时没有给任何压力,青春期时,孩子变得很淘气,总在外面玩,在草草结束学生生涯后又找了一个待遇不是很好的工作。做母亲的心有愧疚,觉得没有教育好孩子,就从自己的养老金里取出一部分钱为孩子买房、买车,希望孩子以后的生活不那么艰难。
  心理解析:这样案例中的父母在性格上都比较主观。人们都会成为父母,也会沿袭上一代的方式在孩子的身上来实现这种自我价值。一个全能、强势的父母一定会培养出一个无能的孩子。在“一切为了孩子”的语境下,即便在儿女成年后,父母害怕孩子工作辛苦、忙碌,连忙赶来帮忙,这时做子女的很难拒绝父母的意愿,随后父母便会搬过来做“24小时保姆”、带孙儿等。如果子女在此过程中对父母的意愿提出“异议”,父母就会觉得很委屈,子女也会感到内疚。
  父母总是通过自己的体验去衡量孩子,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希望孩子能实现;自己受过的苦,不希望孩子再受。之后又因为孩子的状况不如他人而产生内疚,于是为孩子买房、买车。似乎是在为孩子考虑,而实际上,这些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吗?处处帮着孩子,其实就已经将孩子放在“不如我”的弱者地位,这和父母的期望其实相悖。
  专家建议:在父母所有的帮忙付诸实际之前,都请询问子女是否需要。在每次决定之前都先问自己“这个想法到底是孩子想要的,还是我想要的,真正尊重孩子的意见”。
  据调查显示,我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的现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费。“啃老族”在如今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词汇,然而“啃”与“被啃”的背后却另有隐情,许多老年父母的甘愿“被啃”也是这一族群日渐庞大的原因。而由“啃老”衍生的种种家庭矛盾造成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不容忽视。
  
  小贴士
  平衡“天伦之乐”与“独立空间”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不再依赖父母。但父母与子女各自拥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并不代表两者之间的生活毫无重叠,适时地制造“隔代亲”的机会,能让父母享受到“爷孙之乐”,是中国父母的幸福之处。
其他文献
太极拳——太极文化,是最代表中华文化精气神的智慧了。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人们的思维参照系中,没有种植太极文化的种子,所以,对其不了解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不应对中华文化里这样好的东西视而不见。因为,太极文化关乎我们人生之路的质量和份量,关乎我们身心健康的纯度和深度;关乎生命优化的宽度和长度。  既然是文化,就有了以文教化的意味在里边。用什么来教化,主要用传统文化中的圣贤思想、修身理
清明是每年4月4日、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为清明节气。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作
火龙果,又名红龙果,外表肉质鳞片好似蛟龙外鳞,其光洁而巨大的花朵绽放时飘香四溢,使人有吉祥之感,故也有“吉祥果”的美称。火龙果起源于中美洲热带雨林地区,后传入我国广东等沿海地区种植。火龙果与宗教文化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如在美洲玛雅人、印加入的金字塔附近和亚洲的越南人寺庙旁都种有火龙果,他们每逢祭祀及重大宗教活动时会将火龙果供奉在祭坛上,将其视为圣果,并且人们总是将火龙果与中华龙文化联系在一起。中医
《抱朴子》为“好神仙导养之法”(《晋书·葛洪传》)的东晋葛洪所撰,分《内篇》、《外篇》。两者的主要区别,如《外篇自序》谓:“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有关气功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内篇》,在该书明代刻版的《内篇》后,另附《别旨》一篇,专论气功。该书在养生方面崇尚外丹,认为服食丹药是成为“神仙”的必由之路,而将导引、药物等视为养生之“小术”。即
春回大地,淑气宜人,可是医院诊病例数呈直线上升,却成为“多病之秋”,原因何在?  按中医病因学分析:内因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引发内伤杂病的。外因为六气:风、寒、暑、湿、燥、火,是引发外感传染的。中医重视气候对疾病的影响性,气候不仅通过神经、内分泌腺的活动影响到人的情绪和代谢,更能影响自然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周易》有言:“天地氤氲,万物化醇。”春天的氤氲天气,促使千千万万生物的生
民谚道:“清明雷雨后,蜈蚣到处有;背风向阳坡,便是蜈蚣窝。”每年四五月,蜈蚣结束冬眠,开始向地面或地表浅层移动,活动比较迟缓,而且尚未进食或进食很少,易于捕捉,易于干燥,药用效果也最好,是捕捉加工的黄金时节。  蜈蚣又名天龙、百足、百足虫等,属节肢动物,隶属于唇足纲,蜈蚣目,蜈蚣科的少棘蜈蚣和多棘蜈蚣。蜈蚣体偏长,背面黑绿色或暗绿色,腹面和脚淡黄色,脚端黑色;头部背板略似心脏形,金黄色;有1对细长
红络是人体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它能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人体上下内外,使人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正因为如此,人体一切生理和病理的作用,都在经络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进行。经络系统实际上就是人体的总控制系统,是保持人体健康长寿的关键。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曾明确指出:经络具有“行气血,营阴阳,决死生,处百病”的功能。如果每一个人都能认识到经络在控制人体、保证健康方面的重大作用,经常自觉地通过不
最近,社区召开离退休人员学习党十七大五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座谈会。党委要求老同志继续老有所为,力所能及做出新贡献。离退休较早的同志,现今大多都是进入“双高期”的耄耋老人,余热生辉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而近年退休的同志却安心养老,把健康长寿作为目的,对老有所为举动认为是为时已晚的事了。他们表态说:“年纪老了,没精力再发挥作用了;文化不高、技术不强,能力胜不过中青年人;当今的中国是充满知识与智力竞争
有位朋友常和别人攀比,不安于现状,“这山望着那山高”,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心绪不宁。尽管生活条件很不错,但活得很累。近日,他向我说起一段往事: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时,他在某大学读书。同班的一些同学参加了南下工作团,算离休;而他和几位同学来到东北工作,算退休。工资待遇相差甚多,他为此耿耿于怀。我笑言:“你不能这么比,各人有各人的奋斗历程,有一定的机遇,不能相提并论。你要是参加了南下工作团
小分子离子水瓶因疗效好,现已治愈三万多人的冠心病、脑动脉粥样硬化、高(低)血压、高血脂和高黏血症。尤其值得向人们介绍的是,许多人饮用该优质小分子团水,降血脂和血黏度后,改善了微循环,修复了许多衰弱器官。说明饮用小分子水能修复已衰弱的器官,消除炎症,使机体的细胞和组织结构能再生修复,使疾病痊愈,恢复了健康的正常功能。这些意外收获,在医学史上未有记载,可算创造了医疗奇迹。许多用户只看结果,不问缘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