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一至二年级,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在识字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喜欢识字、爱识字,从而主动识字,并逐步形成识字的能力。同时,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教给多样的识字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一、环境识字
因为一年级上学期已学会了汉语拼音,而汉语拼音是母语,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如同学、亲人、老师的名字,路牌、广告、家中物品的包装、商店的物品名称等。这就说明了汉字无处不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并通过动手、动脑去收集、积累,之后开展实践活动,交流收获。交流之后,再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也不失为一个课外延伸的好办法。如:发作业本时,我从来不固定一个学生发,而是让全班学生轮流发,学生通过发作业本,就可以认识同学的名字。星期天或是假日,让学生跟着爸爸妈妈到街上、公园里去“找汉字”,这样收获也不少,家中物品包装上,汉字就更多了。如:“蒙牛酸酸乳、长虹电视机、华凌电冰箱、立白洗衣粉”等。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们是多么的开心啊!因此,学生在掌握了识字的方法后,乐此不疲,善于识字,有时还会把一些“字”带到学校,和同学交流互相考一考,真是“其乐无穷”!
二、联想识字
新课程标准把识字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最终还应该回归生活。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识字,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识记效果,而且对于生字的实际运用也有很大的帮助。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中,要识记的生字“旅”,由于同学们对右边部分不熟悉,识记时遇到了困难,这时,我就提醒同学们:“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它呢?”这一问,激发了同学们联想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像在什么地方见过,稍想片刻,很多同学都举起了自己的的小手,这个说:“我知道,这个字我在街上见过,是旅店的‘旅’。”那个说:“我也知道,它是旅行的‘旅’,旅游的‘旅’。”学生的回答十分精彩,这就说明了生活的资源是无穷的,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对于识字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语文教学十分强调理解要联系语言环境,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我认为识字除了以上的生活识字,联想识字外,还可以根据课文识字。如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中,在识记“娃”这个字时,同学们采用了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女”字旁+两个“土”组成“娃”字,虽然达到了识字的目的,但我认为如果联系汉字本身的含义来识记会更好。因此,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联系“娃娃”这个词来理解,有的同学说:“因为娃娃是指人,而且是指小女孩,所以它是女字旁,学生通过理解词义,从而记住了这个‘娃’字。”
在识字教学中,把学生熟悉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联系课文来帮助识记,同时引导学生联想识字,教给识字方法,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是十分有用的。
三、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识字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学生总是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速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教学时,我认为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例如:教学“游”字时,采用猜一猜的方法,老师说:“一个大人带着一个小孩在一个方形的游泳池游泳,猜一个字。”同学们通过想象、分析,很快就把字猜出来了,而且记得很牢。平时,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教学,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又如: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先演示几个学生在学前接触过的有代表性的会意字、形声字,通过画面与文字的演变,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索祖国文字奥秘的欲望,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日、月等,先出示太阳和月亮的画面,然后让学生根据画面想象出所要学的汉字。这样,学生不但认得快,还记得牢,识字的兴趣也不断提高。
四、利用汉字形体结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识字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行的源泉。“教学中,根据汉字形体结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画、事物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使学生对汉字获得深刻的印象。例如:教学“田”字,我先板出古代人民用图画方式写成的“田”,然后问学生:“同学们认真看一看,老师画的图画像什么?”学生经过观察与思考后说:“地上一片一片像方格的是‘田’,接着我就告诉他们,刚才老师画的就是古代劳动人民用图画的方式,根据汉字形体结构特点写成的‘田’字。”后来经过不断的演化,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边说边板书“田”字,让学生回答:“现在的‘田’字和原先的‘田’字有什么不同?由哪些笔画构成的?笔顺是怎样的,同学们不用看字能写一遍吗?”通过以上的教学,学生对田字的形和义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接着再问:“谁会用‘田’字组词呢”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水田、农田、耕田、种田……”。紧接着我再进一步诱导学生,谁会用上面的词语说一句话呢?学生回答:“农民伯伯在耕田。那里有一大片水田……”。最后,我让学生讨论,如果没有田,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通过这样一步步的诱导,,不但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还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五、有意地引导学生无意地识字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他们不仅喜欢听故事,还爱讲故事,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学习掌握一些词语,在讲故事、练习时使用把识字教学寓于有意无意之中,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老师常常随手把一些学生比较熟悉,字型又不怎么复杂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如讲《坐井观天》时,把不信、井沿、抬头、青蛙、回答等词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识记。对一些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还适时适度地进行比较。如:蛙——娃,坐——座,沿——没。在学生看书的时候,我还注意提醒学生故事里有没有刚学过的生字,它在故事中组成了什么新词,看到后把它告诉老师或同学。通过这种看似无意,实为有意的做法,效果非常好。一是学生在无意中巩固了学过的生字。二是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学会使用这些生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怏然中的再学习,取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六、比赛识字
小学生好胜心强,一提起比赛,他们就来劲了,所以在识字时,穿插一些比赛,能提高教学效果。如开火车比赛,教了生字以后,开两列火车进行比赛,看那些同学读得又快有准,就评出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好;又如组词比赛,教了生字,让学生口头组词,看谁组得多,组得好。又如说话比赛,让学生用刚才学的词语说话,看谁用的词多。通过这些比赛,既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相得益彰。
总之,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一特点,设法丰富学生的感知和表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识字就不是一种乏味地机械记忆,而是一种有趣的活动。只有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识字的效果,又发展了她们的能力,陶冶了他们的情趣。
一、环境识字
因为一年级上学期已学会了汉语拼音,而汉语拼音是母语,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如同学、亲人、老师的名字,路牌、广告、家中物品的包装、商店的物品名称等。这就说明了汉字无处不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并通过动手、动脑去收集、积累,之后开展实践活动,交流收获。交流之后,再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也不失为一个课外延伸的好办法。如:发作业本时,我从来不固定一个学生发,而是让全班学生轮流发,学生通过发作业本,就可以认识同学的名字。星期天或是假日,让学生跟着爸爸妈妈到街上、公园里去“找汉字”,这样收获也不少,家中物品包装上,汉字就更多了。如:“蒙牛酸酸乳、长虹电视机、华凌电冰箱、立白洗衣粉”等。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们是多么的开心啊!因此,学生在掌握了识字的方法后,乐此不疲,善于识字,有时还会把一些“字”带到学校,和同学交流互相考一考,真是“其乐无穷”!
二、联想识字
新课程标准把识字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最终还应该回归生活。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识字,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识记效果,而且对于生字的实际运用也有很大的帮助。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中,要识记的生字“旅”,由于同学们对右边部分不熟悉,识记时遇到了困难,这时,我就提醒同学们:“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它呢?”这一问,激发了同学们联想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像在什么地方见过,稍想片刻,很多同学都举起了自己的的小手,这个说:“我知道,这个字我在街上见过,是旅店的‘旅’。”那个说:“我也知道,它是旅行的‘旅’,旅游的‘旅’。”学生的回答十分精彩,这就说明了生活的资源是无穷的,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对于识字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语文教学十分强调理解要联系语言环境,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我认为识字除了以上的生活识字,联想识字外,还可以根据课文识字。如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中,在识记“娃”这个字时,同学们采用了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女”字旁+两个“土”组成“娃”字,虽然达到了识字的目的,但我认为如果联系汉字本身的含义来识记会更好。因此,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联系“娃娃”这个词来理解,有的同学说:“因为娃娃是指人,而且是指小女孩,所以它是女字旁,学生通过理解词义,从而记住了这个‘娃’字。”
在识字教学中,把学生熟悉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联系课文来帮助识记,同时引导学生联想识字,教给识字方法,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是十分有用的。
三、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识字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学生总是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速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教学时,我认为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例如:教学“游”字时,采用猜一猜的方法,老师说:“一个大人带着一个小孩在一个方形的游泳池游泳,猜一个字。”同学们通过想象、分析,很快就把字猜出来了,而且记得很牢。平时,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教学,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又如: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先演示几个学生在学前接触过的有代表性的会意字、形声字,通过画面与文字的演变,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索祖国文字奥秘的欲望,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日、月等,先出示太阳和月亮的画面,然后让学生根据画面想象出所要学的汉字。这样,学生不但认得快,还记得牢,识字的兴趣也不断提高。
四、利用汉字形体结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识字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行的源泉。“教学中,根据汉字形体结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画、事物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使学生对汉字获得深刻的印象。例如:教学“田”字,我先板出古代人民用图画方式写成的“田”,然后问学生:“同学们认真看一看,老师画的图画像什么?”学生经过观察与思考后说:“地上一片一片像方格的是‘田’,接着我就告诉他们,刚才老师画的就是古代劳动人民用图画的方式,根据汉字形体结构特点写成的‘田’字。”后来经过不断的演化,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边说边板书“田”字,让学生回答:“现在的‘田’字和原先的‘田’字有什么不同?由哪些笔画构成的?笔顺是怎样的,同学们不用看字能写一遍吗?”通过以上的教学,学生对田字的形和义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接着再问:“谁会用‘田’字组词呢”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水田、农田、耕田、种田……”。紧接着我再进一步诱导学生,谁会用上面的词语说一句话呢?学生回答:“农民伯伯在耕田。那里有一大片水田……”。最后,我让学生讨论,如果没有田,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通过这样一步步的诱导,,不但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还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五、有意地引导学生无意地识字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他们不仅喜欢听故事,还爱讲故事,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学习掌握一些词语,在讲故事、练习时使用把识字教学寓于有意无意之中,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老师常常随手把一些学生比较熟悉,字型又不怎么复杂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如讲《坐井观天》时,把不信、井沿、抬头、青蛙、回答等词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识记。对一些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还适时适度地进行比较。如:蛙——娃,坐——座,沿——没。在学生看书的时候,我还注意提醒学生故事里有没有刚学过的生字,它在故事中组成了什么新词,看到后把它告诉老师或同学。通过这种看似无意,实为有意的做法,效果非常好。一是学生在无意中巩固了学过的生字。二是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学会使用这些生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怏然中的再学习,取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六、比赛识字
小学生好胜心强,一提起比赛,他们就来劲了,所以在识字时,穿插一些比赛,能提高教学效果。如开火车比赛,教了生字以后,开两列火车进行比赛,看那些同学读得又快有准,就评出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好;又如组词比赛,教了生字,让学生口头组词,看谁组得多,组得好。又如说话比赛,让学生用刚才学的词语说话,看谁用的词多。通过这些比赛,既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相得益彰。
总之,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一特点,设法丰富学生的感知和表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识字就不是一种乏味地机械记忆,而是一种有趣的活动。只有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识字的效果,又发展了她们的能力,陶冶了他们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