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蜂共舞

来源 :走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h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门传喜曾经是个因干什么都干得好而闻名淮北的农民:养鸡,鸡养得好;种果树,果树长得好。但是命运一次次和他开玩笑,门传喜坚持用玉米喂鸡,结果玉米供应不上,鸡场关闭了;果树都挂果了,一场罕见的大雨把果树全淹了。
  门传喜的一双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为了供养孩子读书,他开始了人生第三次创业——养殖蜜蜂。但是,这一次,蜜蜂和他开了一个更大的玩笑,这“甜蜜的事业”并没有带给他甜蜜的生活。
  蜜蜂养了一年,门传喜发现蜂群发展得很慢,蜂产品产量也很少,养蜂效益很不好,
  门传喜说服他的合作伙伴,养了一辈子蜂的王培云老师傅,一块儿到海南去试试。他们把蜂场搬到了海南,情况也不见好转,他找来养蜂的书,却令他大失所望,书中没有他问题的答案。而且,他发现在海南养蜂更困难,从当地蜂农处得知这里蜂也不好养,他还调查了其他一些地方,基本都是这样。但谁也说不准是什么原因,不知道为什么。 (图1)
  这时候,门传喜有了新发现。蜂农们养的蜜蜂都是从意大利引进的。意大利位于北纬40度左右,他在海南养蜂地的纬度大约是北纬18度,而老家大约在北纬33度附近。蜂场迁移后,纬度发生变化,怎么让蜂群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这在过去的养蜂理论中找不到答案。更找不到养好蜂的办法。于是,他决定研究怎么养蜂。这个决定一提出,家人和同学都不理解。
  门传喜的儿子门振宇就不理解,他认为这么做会耽误挣钱,不如踏踏实实把蜂养好,多整点蜂蜜、花粉卖,多挣些钱。
  门传喜的小学同学张雅星也不理解,他认为门传喜一个高中毕业生,学业扔了多年,不可能搞什么研究。
  面对这些议论门传喜全然不顾,一头扎进蜜蜂世界,他断定:只有找到养不好蜂的原因才能养好蜂。他孤注一掷,却忽略了一个人的存在。
  门传喜不顾家人的反对和朋友、邻居的纷纷议论,坚持自己的决定,致使和妻子的关系紧张起来。
  冷落了家庭的门传喜在海南的实验有了惊人的发现。他在五指山里放蜂时,发现了野生蜂脾的不粘、不顶、不靠的现象,他意识到有了新发现,就是蜜蜂寿命可塑性的理论依据。他感到有一种力量,他一定要把这个实验做到底。
  门传喜离蜜蜂研究的成功越近,离妻子、家庭越远。十多年来,他在家中生活的天数,大概也就365天。
  妻子在苦劝门传喜放弃研究蜜蜂无果的情况下,无奈选择了离婚。那时候,门传喜在资金上又遇到了很大困难。
  门传喜发不出工人工资,只给点生活费解决吃饭问题,若不是工人们觉他人好,早就不跟他干了。
  那时,苦闷的门传喜很想把研究蜜蜂的心得写成书。离婚后,门传喜没有地方住,不得不住在从小一起长大的同学赵宝勤家里。正是伏天,他整天不出屋,屋里摆得满满的书,稿纸摆了半个床。门传喜浑身是汗,他还说不热,赵宝勤给他弄了个小电扇吹。
  经过近十年的研究,门传喜终于写出了自己的养蜂心得。
  门传喜提出了六个生物学特性的理论:第一,蜜蜂后天变态、后天营养供给、营养平均分配的特性;第二,蜜蜂寿命的可塑性;第三,蜜蜂寿命与蜜蜂生活能力的边际递减规律;第四,蜂王在自然环境下的高产与人工蜂群的差异;第五,人工蜂群计划生育与自然生态的差异;第六,蜜蜂的单食性决定了蜜蜂的先食性。
  门传喜还提出关于蜜蜂的三个学说:法律说、健康说和桔枳说。他说他关于蜜蜂的六个理论能够解决现在蜂农解决不了的养蜂问题。
  门传喜养蜂的特点是尊重蜜蜂的感受。
  门传喜认为每打开一次蜂箱,蜂群就会发出“轰”的一阵响声,它们可能是被激怒了,这会减少蜜蜂的寿命。为了减少蜜蜂的恐慌感,要给它们准备充足的食物。让它们知道,它们有很多可吃的东西,它们就能养更多的孩子。(图2)
  蜂友们说门传喜有判断雄蜂是否成家的本事。
  门传喜是凭着蜜蜂的动作表现认识蜜蜂的行为,知道它们在交流什么,可以断定蜜蜂高兴不高兴。看到几只蜂碰头,传递信息,就知道它们在庆祝新生命的诞生。
  门传喜沉浸在蜜蜂世界,有时兜里连买一包烟的钱都没有。
  儿子给他寄来400元生活费,门传喜却用一半买了养蜂的书,这下可激怒了老同学。
  赵宝勤的妻子张雅星说,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我不应该对他发脾气,我就是认为他太不务实了。他也跟我大吵,他说,雅星,我生活在你这儿是因为我们的感情,你不能干涉我。后来气得我就走了,我说我不干涉你,你吃饭什么时候都有,但是我对你这种做法不理解。
  门传喜为了养蜜蜂,失去了原本和睦的家庭,也失去了朋友们的理解,还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来源,在他最失意的日子里,陪伴他的,听从他指挥的,是他那不断壮大的的蜂群。他的蜜蜂研究更像是一场战斗,他要把蜜蜂培育成更具战斗力的队伍。
  协助他一起养蜂的王培云老师傅都70岁了,为帮助执著的门传喜他吃了不少苦,但是再苦再难的日子他都没有离开门传喜。
  王培云认为他是条汉子,养蜂人赞赏他的性格,都这么大岁数了,无论经济困难还是家人阻挠,都不放弃自己的追求。
  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门传喜的“笼蜂”技术诞生了。
  门传喜介绍所谓“笼蜂”就把工蜂、蜂王装在笼子里运输。这是一个产业链,将笼蜂南繁北用。南繁北用是指南方的蜂农养好蜂,卖给菜农为蔬菜授粉;把优良蜂群卖给北方山区的蜂农生产蜂产品。门传喜决定到河南找位老蜂农做实验。
  门传喜告别了老同学一家人来到河南,他找到一位用蜂产品治疗疑难杂症、养了30多年蜂的老蜂农王喜文师傅,说服他用自己的养蜂技术,可是王师傅并不相信门传喜的养蜂方法。
  门传喜唯一的爱好就是下象棋,两位老人借下棋交换着彼此的真诚,王师傅慢慢接受了门传喜的养蜂方法。
  王喜文按照门传喜的作法,蜂箱巢门开着,天热的时候开大一点。蜂脾上蒙块麻袋片,因为麻袋片是透气的,上下空气流通,蜜蜂就不会受闷,蜜蜂就繁殖得快,寿命也比较长。每次开箱因生怕惊动蜜蜂而轻轻地扫掉脾上的蜜蜂。
  门传喜告诉王师傅要养好蜂,有一条原则必须遵守,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养蜜蜂,而是想想蜜蜂需要什么。他在王师傅的蜂场试验5个月,蜂蜜产量让王师傅大吃一惊:产量超过同行30%左右。
  门传喜在王师傅这儿的实验成功了。他得到了第一户菜农的认可,利用蜜蜂为蔬菜授粉,至此,门传喜终于完成了“笼蜂”产业链的全部实验。(图3)
  2007年初,门传喜在河南和安徽做完笼蜂试验后来到北京,住进了离农业部最近的半地下旅店,一间只有7平米大小的房间。他想把这些年养蜂发现的问题和心得体会跟农业部的人说一说。打造一个强大的笼蜂产业链计划,成为他人生的最大目标。
  他反映现在养蜂产业存在的问题,应该怎么帮助这个产业,包括制定政策,促进这个阳光产业的发展。
  在农业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门传喜参加了养蜂专业会议。会上门传喜的意见得到了6个著名养蜂专家的赞成,这更鼓舞他为养蜂产业努力做些事情。
  门传喜认为推动蜜蜂产业发展,不只是经济上,也要在理论上有所突破,他又来到了农科院蜜蜂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副研究员徐书法博士说,跟门传喜交流探讨后,感到他的见解确实有独到之处。
  门传喜从专家那里回来,很激动也很惆怅。激动的是人们没有因他是个农民而小看他;惆怅的是要想推广笼蜂技术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笼蜂技术下一步该怎么办,他依然很困惑:难道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一户户蜂农菜农地去推广?就在这个时候,事情发生了转机。
  他在旅馆偶然从电视看到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节目的播出,参加节目的人跟他有着类似的创业经历。直觉告诉他,笼蜂技术推广的机会到了。
  儿子回家时,门传喜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儿子。儿子明白父亲是想赌一把,笼蜂技术的推广是父亲对蜜蜂事业的最后一搏。儿子决定支持父亲,为父亲建立了博客。
  有了儿子的支持、鼓励,门传喜抱着让更多农民朋友了解笼蜂技术的简单想法走上了《赢在中国》的舞台。
  没有比赛经验的门传喜有点儿紧张,他想把自己总结的养蜂理论和笼蜂产业浓缩在给定的几分钟内,时间对他来说太短了。
  门传喜自我介绍说,我来自安徽农村,十几年中,我自费在全国各地、不同的气侯带、不同的省份一直在做实验,我提出了六项蜜蜂生物学特性……
  《赢在中国》评委梅萌评论说,花十来年的心血,研究蜜蜂的养殖、生产规律,这本身就是一种探索和创新。不仅自己劳动创收,还能带动更多农民发展,改变蔬菜生产的生态环保、可持续,这挺好。
  门传喜接话说,而且市场非常大。老师,你不让我晋级没关系,千万别把我这个项目给否了,我给谁打工都行。(图4)
  有谁能料到,这位没有经过任何包装、没有专业人士策划、年龄最大、参赛中唯一的农民选手竟然拿到了直接晋级证。
  门传喜激动得哭了,得到这个证书……太激动了,没白吃这十几年的苦!
  同时掉泪的还有曾经非常不理解他的老同学一家人。所有知道他的人都觉得门传喜这些年的努力没白费。
  门传喜晋级“赢在中国”108强后,他高兴也不是,激动也不是,因为他去《赢在中国》是为了推广他的笼蜂技术。但是,《赢在中国》是一场残酷的创业比赛,要想继续晋级36强,就必须经过沙盘演练,
  他看到参赛的选手大多都是70后、80后的年轻人,而他是新中国成立时出生的那一代人,属于40后的长者。不难想象,以他的学历、资历难以与这些后生们同台竞技。
  这个阶段的比赛,门传喜没有机会阐述他的笼蜂技术,为了不影响其他选手的比赛,他选择了沉默,做好被淘汰的准备。
  然而经过评委们的讨论,最后一张特别通行证发给了门传喜,希望门传喜不要辜负亿万农民弟兄的期望,用实际行动号召、带动、激励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创新创业的生产新模式中来。
  特别通行证对门传喜具有特别的作用。长期以来,他每向蜜蜂走近一步,就离孩子们远一步。儿子不但没有抱怨,还义无反顾地支持自己参加比赛。听说儿子要试飞无人驾驶飞机,他特意赶到现场为儿子助威,也让孩子分享父亲的喜悦。
  因为参加《赢在中国》的比赛,长久以来疏离的父子亲情拉近了。儿子的理解让门传喜对自己将要进行的《赢在中国》的下一场36晋级12强比赛增添了不少信心。比赛将会越来越残酷,但这时候的门传喜却只想抛开杂念一门心思地往上冲。
  门传喜精神饱满地站在《赢在中国》36强晋级12强的比赛场上。他意识到推广介绍“笼蜂”的大好机会或许只有这一次了。(图5)
  门传喜向评委介绍他的“笼蜂”,说我带来的创业项目叫笼蜂的开发与应用,是我十一年在八个省市不同气侯带实验,并形成的一套养蜂新方法,它的模式是农户加公司再加农户,是智能型的劳动生产资料。蜜蜂产业是任何人找不出缺点的产业,盈利方式是赚取差价,我的企业的口号是:服务服务加服务,让农民挣多钱,我们才能多挣钱。
  他太珍惜这次机会了,没有浪费一秒钟时间,一口气把项目阐述完。此刻的门传喜已经没有初来《赢在中国》时的羞涩,拼尽全力最后一搏,他恨不得台下坐着的不是评委、而是那些想养蜜蜂和养不好蜜蜂的农民,以致忘记说最重要的内容了。
  有评委追问,你的蜜蜂跟别人的有什么不同呢?
  门传喜说,这是最重要的,我忘了说了,我的养蜂方法是到南方几个省繁蜂,繁蜂率可以提高两倍,一般1公斤蜂能繁殖3公斤,我能繁殖8公斤、9公斤。
  评委说,十七号选手门传喜,大家对你的期待值都很高,如果今天你止步于36强你觉得后悔吗?
  门传喜答:不后悔,满足了,我的话都说完了,很多人跟我要蜂,要我的技术,这就值得了。光我自己有这技术不行,只有大多数蜂农用了才值得,我满足了,真满足了。
  门传喜止步于9进3的比赛,他离开了这个令他感动、 。这位朴实的老蜂农也给很多人留下了非常难忘的印象。
  评委们说,门传喜是个农民,但他是一个优秀的农民,他更像一只辛勤的工蜂。
  比赛结束了,门传喜就要告别这个给他留下太多美好记忆的地方,他一生中许多次“第一” 都发生在这里:第一次穿西服,第一次上网,第一次被人理解。
  一对儿女都在北京发展,希望他留在他们身边。门传喜感谢儿女们的孝顺,但是他的心不在这里。
  门传喜说,我的心不在这儿,我的家在蜂场。门传喜新一轮的创业之旅才刚刚开始。
其他文献
都江堰,大约建造于公元前200多年的秦代。至今依然完好,还在使用,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座有两千多年历史,却仍然在造福人类的古代水利工程。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天府之国四川突然间山崩地裂,一场特大的地震发生了,震级8级,震中汶川。  距震中仅20公里的都江堰市,房倒屋塌。但都江堰水利工程几乎完好无损,清清的岷江水滚滚而来,经过宝瓶口流向成都平原,滋润着成都平原1370万亩良田。
期刊
早在6500万年前恐龙就已经灭绝了,可是人类对恐龙并不陌生,通过古生物学家的探索研究和宣传,人们已熟悉了恐龙的形象。一位年轻的古生物学家,把目光投向更深远的历史,发现了与恐龙有关的海怪。  这个史前怪物远比恐龙古老,它的年龄可追溯到2.5亿年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淳发现并给它起了名字——混形黔鳄。   混形黔鳄的身体展开长达3米,虽和恐龙有些相像但它不是恐龙,学术上称为“
期刊
在世界最长的十条大河中,有三条集中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它们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  这三条大名鼎鼎的河流比邻相望,都是从面积只有30多万平方公里的三江源流出,却也不约而同对人类隐藏着一个秘密——它们第一股细流的出生地。    三条河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它们到底有多长?水资源环境又怎样?  为破解三江源头之谜,一支迄今为止参与学科最多,测量手段最先进,人力、物力最雄厚,考察流域最广泛的三江源科考队成立
期刊
武当山古名太和山,位于湖北省北部十堰市境内,山势雄伟,面临丹江口水库,背依神农架林区,连绵400多公里。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了武当山奇特的景观和绝美的风采。    自然风光蔚为奇观  武当山之盛名,得益于它远离繁华喧嚣的宁静、清秀和奇异的风光。  武当山的自然景观集中国各大名山的独特之处于一身,既有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又有衡山的秀丽、峨眉山的清凉、黄山的奇特、青城山的幽静。
期刊
一组史前雕塑,看上去并不精致,刻划手法甚至显得有些稚朴粗陋,然而,几乎每一个看到这些雕塑的人,都会被它们深深吸引,并生出一连串疑问:这些人像为什么刻划得如此怪异?史前祖先雕塑他们,目的何在呢?    辽宁省丹东市后洼遗址位于辽东半岛东部,距离黄海仅15公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民下地劳作时在这一带经常挖出陶罐陶片,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辽宁省考古研究所开始对这里进行保护性发掘。   辽宁省丹东市文
期刊
河北省新乐市,古称新市,地处华北平原。相传远古时期,人文始祖伏羲曾在这里生活。    相传农历三月十八是伏羲的诞辰日,每年新乐何家庄都要举办庙会和庆祝活动。  一座古代的高台建筑在节日的喧闹中默默伫立,这就是伏羲台。庙会像个大集市,人来人往,商贾云集,但是最重要的活动是人们走上伏羲台,虔诚地朝拜祭祀。(图1)  新乐自古就流传着关于伏羲的传说,在百姓心目中,伏羲不只是人们敬仰的始祖,更具传奇色彩。
期刊
它工作效率惊人,一天能造访5000朵花,是当之无愧的传粉之王。  它智慧超群,能用最少量的材料建造自己的“宫殿”。  它的劳动果实富含维生素、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它的一生始终都在辛勤地劳作着。    蜜蜂的工作看起来轻松、惬意,因为它接触的对象都是漂亮的花朵,它工作起来看似蜻蜓点水,并不需要花费什么力气。事实上,蜜蜂的工作辛苦而且乏味,它们不但穷其一生都在忙碌,而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同
期刊
一首关于阿井的歌谣唱道:小黑驴,白肚皮儿,粉鼻子粉眼小灰蹄儿,阿井旁边走三遭,皇家坊里去打滚,冬至宰杀取其皮,熬胶得用东阿水。  这首童谣在东阿广为流传,人们凭着久远的经验告诉世人,熬胶得用东阿水。这种水,对于熬胶来说有着说不出的奇效。  中国传统养生学中,补身有三宝:人参、鹿茸和阿胶。阿胶,俗称“驴皮胶”,用驴皮熬制而成,在中医里具有补血、滋阴、润燥的功效。  东汉的《本草》记载:“真胶产于古齐
期刊
它是昆虫界的怪牛,  又是记忆中儿时的玩伴,  它可以创造出建筑的杰作,  也可以毁灭整个森林。    2000年,上世纪80年代在宁夏、甘肃等地种植的大片杨树,柳树,本该成为栋梁之材了,可是,这些树中的大多数却奄奄一息,很多都枯死了,只能砍掉当柴烧。那是我国北方著名的三北防护林一代林网,面积有几百亩。这给我们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三北防护林素有绿色长城之称,西北地区气候恶劣,风大沙多,营建三北防护
期刊
1953年,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博士发现:猫、狗等宠物在与人亲密玩耍和陪伴时,它们对人的信赖、友爱和依靠能使接触到它们的那些绝症患者、老人、自闭症、孤独症患者的内心深处产生反应,它们的安慰和辅助治疗效果是惊人的。这种与猫、狗亲密接触的“动物疗法”在国际上得到合法地位已经有25年了,亚洲动物基金1991年开始在我国实行“狗医生”探访项目。    2004年成都诞生了中国第一批“狗医生”,这些经过严格考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