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后青海湖会消失吗?

来源 :绿色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nm080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青海省水土保持局发布消息说:青海省已成为全国荒漠化面积较大、类型较多、侵蚀程度严重且具有代表性的荒漠大省之一。被人们誉为青藏高原蓝宝石的青海湖,目前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沙漠化威胁。有专家预言:如果其生态和环境得不到有效治理,现在平均水深18米的青海湖,将在200年后消失。近年来,笔者因工作关系几次围绕青海湖而行,途中所见的沙漠化现象令人触目惊心,深感有关专家的断言并非杞人忧天。
  
  湖之东沙梁起伏
  
  从西宁沿青藏公路西行,一翻过海拔3200多米的日月山就是青海牧区。
  刚过倒淌河,向西就可以望见碧波浩渺的青海湖了。道路北面是青海湖的东岸草场,但停车向北望去,大约距公路五六公里的地方,只见一道白色的沙梁起伏在苍黄的草原上。
  其实我们只是看到了一点点而已。在和倒淌河镇的老乡交谈中得知,青海湖湖东一带的草原上,沙地一片连着一片,长年不断的大风将大量沙土吹入青海湖,以至于碧波万顷的东岸湖边一带的水呈黄色。这些随风移动的沙丘,有的已经漫上公路。而在将被沙漠吞噬殆尽的星星点点的草地上,仍然有人在放羊。
  在青海湖的东北方向,有一处叫做沙岛的地方,曾经是湖中最大的岛屿。但由于经年累月风沙的堆积,沙岛东北端与草原上的成丘沙漠已相连而成为半岛,被称为沙漠半岛。上面全部被沙砾覆盖,几乎没有任何植被。
  继续沿青海湖南的青藏公路西行,我们看到,道路南面荒芜的草场有大片的黄沙裸露,有的地方还露出了直径两三米的巨大石头。道路北面就是青海湖,也是路南草原上黄沙的最后归宿。
  
  鸟岛变成了半岛
  
  前往青海湖鸟岛的游览专用公路就修在草原上。在这条不到20公里的道路上,我们看到了五、六群自由放牧的牛羊,还看到了六、七处露出草丛的沙丘沙梁。
  就在鸟岛西侧约50-60米的地方,还有一片向周围草地漫延的白花花的沙丘,面积大约200多平方米。而通往鸟岛的小道两边,是稀疏的小草和大片裸露的沙土。据鸟岛管理人员介绍:上世纪50-60年代,这里还是一个被湖水分割的孤立岛屿,但青海湖水位下降了,鸟岛和北边的草地连接起来,由孤立的岛屿变成了半岛。
  海西山,位于布哈河口以北6公里,与鸟岛同处在布哈河冲积滩地的顶端。站在海西山,放眼北望,青海湖西边是苍黄的沙漠。这种景象极像大海与沙滩,然而这毕竟不是沙滩,而是由风带到这里的沙漠。
  
  湖之北红沙带绵延几十公里
  
  离开鸟岛,我们沿着青海湖北岸的环湖公路,经青海的刚察县和海晏县返回西宁。汽车沿湖东行约半个多小时,就到了红沙山附近。红沙山位于青海湖北岸,因草山、草滩经过多年退化后成为红色沙山、沙漠而得名。站在公路附近的高土台上向青海湖方向眺望,远方出现一座连绵不断的红色沙山,在午后的阳光下血红一片,真是让人触目惊心。红沙山的沙层从东北向西南越来越厚,也就是说,红沙山的沙层从沙化的草原区到青海湖边越来越厚。到达过红沙山腹地的老乡告诉我们,在靠近青海湖的地方,几十公里长的沙带绵延在湖畔,近三四米宽的黄色和浅红色的沙带紧贴在湖水边缘。
  再向东行,就到了海晏县地界,和公路并行的是青藏铁路线,一个叫“克土”的小车站后面是一座小山。当爬上那并不高的山顶时,眼前的景象让我们大吃一惊:从山脚向西南到青海湖边,起伏的是一座又一座的沙丘。不敢想像,如果不是青海湖挡住去路,这沙丘不知要延伸到什么地方。而在这一片沙丘之上,草地一团一团地零星散布,倒成了一种点缀。
  车站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就是海北州海晏县滨湖沙区,它是青海湖周边地区最大的沙区。范围涉及到海晏县甘子河、托勒、青海湖三个乡的大部分草原。而且,滨海沙区的沙漠化面积逐年扩大,每年都有一定面积的草地变成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
  
  青海湖流域草地退化
  
  笔者先后采访了青海省人大农牧环境保护委员会、青海省畜牧厅、青海省环保局等单位,他们提供了有关青海湖周围草场沙化的材料。由于自然环境演变和人为破坏,青海湖环湖地区生态环境急遽恶化,草地退化面积超过1000万亩,草地退化每年以3%的速度递增。与此同时,在青海湖流域内,其地质地貌状况为有强烈风化倾向的花岗岩和沙板岩组成的基岩。此种基岩一旦裸露,最容易沙化,并形成地表沙源。青海湖流域沙丘和风沙土地面积比上世纪60年代扩大了300多平方公里,并且每年以超过1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每年输入青海湖内地的泥沙量接近1000万吨。
  更为可怕的是,环青海湖区的植被整体景观,明显呈现出由草原植被景观向荒漠化植被景观演变的趋势。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专家陈桂琛断言:如果任由生态环境恶化下去,用不了40年,湖区的沙漠化面积将达1 300平方公里,青海湖面积将进一步缩小,整个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将遭到极大威胁。
  
  80余年水位下降了13米
  
  环青海湖区域的草原退化与沙漠化对青海湖会有多大影响呢?
  记者在青海湖西岸看到,在草地距离湖水间有一大片乱石滩。这些曾经是青海湖的湖底,而现在,白花花地裸露在阳光下,这是青海湖水下降退却后留下的痕迹。
  当然,青海湖水位这么大的变化,并不都是人类活动的影响。中科院盐湖研究所马海州研究员在研究中发现,长期的干暖气候导致降水减少,温暖气候加剧水分蒸发,也是造成青海湖水位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青海湖80余年来水位下降了13米。对此,有专家断言:如果当地的生态和环境得不到有效治理,现在平均水深18米的青海湖,将在200年后消失。
  
  人类的破坏活动仍没有停止
  
  令人忧心的是,面对青海湖环湖区域的生态和环境的危机,人类加剧环境恶化的活动并没有停止。笔者几次在沿青海湖北岸的环湖公路向东行进中,从刚察县地界到海晏县地界,看到成片正在被开垦的草原,成百上千亩的草地正在被拖拉机翻开草皮,大片大片的土地曝晒在太阳下,有的土地被平整成一畦一畦。
  笔者向正在开垦草原的老乡询问,得知他们是从山东来的农民,承包开垦草原地,准备种小麦或油菜。这里承包费很低,开一亩草原也就一二十元。记者后来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环青海湖地区每年的无霜期不到100天,这些草地被大量开垦之后,每年只能种植油菜籽和春小麦,其余时间就裸露在风吹日晒之下。环青海湖地区土壤层极薄,大部分地区土壤的厚度只有二三十厘米,最厚处也不过一米。每年冬春也正是大风季节,这些新开垦的耕地裸露着,常被风吹得黄沙漫天。久而久之,很容易形成新的沙漠源。
  青海省人大农牧环境保护委员会提供了一份2000年进行的青海湖环湖生态调查报告。青海省海北州上世纪50年代末在青海湖周围开荒种地110万亩,总耕地面积150万亩,而到2000年还在耕种的土地只有80多万亩,其余均已撂荒。这些撂荒地常年荒芜,无法恢复到草原状态。经过土地裸露——风蚀——沙化的过程,最终在草原上形成了大量的沙地、沙丘和沙漠。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环湖流域又掀起一股盲目非法开垦草地的狂潮,对草原进行掠夺式的开垦。
  面临人类和自然界的双重侵害,青海湖还能撑多久?人们有理由担忧:长此下去,青海湖会不会变成沙湖?最终会不会像罗布泊一样,消失在茫茫沙海中?
  (责编:张国栋)
其他文献
“绿色营”被看作中国大学生环保活动的旗帜。10年来,绿色营的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把绿色理念像一粒粒种子播撒到更多人的心田里。作为“绿色营”的创建者,唐锡阳先生在回顾“绿色营”走过的十年历程时,留下了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绿色营十年  ——催人泪下的一个传奇故事,  ——寻梦绿色的一个崎岖旅程,  ——培育人才的一个西点军校,  ——传播绿色的一个青年群体。  六年前,香港营员区君杰在营员
期刊
She Suffered, but Her Achievement won People’s Admiration  当我看完冯全忠女士的资料时,我发现胸前的衬衫已被泪水打湿。这是一位多么值得钦佩的女性啊!天生的残疾使她几乎无法站立,然而她愣是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拼搏,高昂挺直地站在了青藏高原。她所受的痛苦让人怜惜,她所取得的成就却让人钦服!    个人小档案:  冯全忠女47岁 生于西宁
期刊
Watching birds is to appreciate their natural beauty without any interruption to them, observe their appearance, ways of taking food, food structure, reproduction, migration and the living environment
期刊
Since Grain for Green Project started in 2002, the ecolog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have become conspicuous, so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wins more and more support. In 2004 an investigation o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去年12月25日发布了社会蓝皮书《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以下简称“蓝皮书”)。该书显示,“看病难看病贵”是最突出的社会问题,公众关注程度第一次排在了首位。问卷调查涉及问题中还有“就业失业”、“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贪污腐败”、“养老保障”、“教育收费”、“住房价格过高”、“社会治安”、“社会风气”和“环境污染”等。这些大多是涉及普通百姓的民生问题,由此可见要建立
期刊
寻 常  没有起伏何来乐韵  没有曲折无从通幽  光暗虚实之间艺术成形  喜怒哀乐之中生命得活  抑扬顿挫动静刚柔  一生万万生一  生活因此多姿采  人生因此是人生  Present in presence  Ups and downs music flows  Twists and turns deep can go  Through lights and shades  Forms and
期刊
“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名单中,来自民间环保NGO的人士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8位获奖者中有3人来自民间环保NGO组织,他们分别是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主任廖哓义、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和四川绿色江河保护协会会长杨欣。民间环保NGO人士的大规模入选说明了两个问题,首先肯定了民间环保NGO近年来在环保方面做出的贡献;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环保工作的部分缺失,仅仅依靠民间环保NGO的积极工作,
期刊
时光就像一枚不停歇的金梭,在每个人的心底编织印记。向晚的风在2006年的最后一张日历上写下这样一行字:2007,你期冀什么?  2007,我们期冀什么呢?  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我有两个期冀。第一是希望国家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沿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道路更好、更快地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国家富强了,我们公民的生活才会更好。第二是希望自己和全社会更多的人享受到更为绿色的生活。让人人喝上放心水
期刊
春天,浩大的封面被汽笛打开了  我们看见一道崭新的风景  ……  多年以来,速度一直是人类的向往,在生活的时间单位中,是速度拉长和扩展着我们的视野。4月18日零时,中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全面实施。140对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国产化动车组,飞驰在祖国的钢铁大动脉上,从此,中国铁路发展跨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国铁路盼望已久的高速时代终于变成了现实。  在既有的繁忙干线实施时速200公里提速,
期刊
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碰撞      春节,中国人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所有的家庭都会团聚在一起,共守岁末的最后一夜,并迎接新春的到来。几千年来,人们把心灵的祝福不断融入春节,使之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国传统的春节通过代代传承,除了文化的象征,还承担了社会的功能:一是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二是祭祀,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