骐骥虎跃 腾驰千里

来源 :时代名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drop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刊理由: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像冲锋的号角再次吹响;当解放思想的热潮卷地而来,神州儿女弄潮翻浪,在远航的征程中肩负发展重任、责无旁贷。风光杂志社党支部委员会在庆祝中国共产党92岁生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立了,风光杂志社党支部委员会的成立旨在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夯实党员队伍的思想根基,并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实践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
  2013年7月1日,风光杂志社党支部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风光杂志社会议室举行。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杨兴顺和室人事处宗宏博士,风光杂志社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支部委员和全体党员同志们参加了此次会议。
  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杨兴顺主持成立大会。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风光杂志社法人代表、社长、总编辑、党支部书记蔡金华回顾了我党成立以来的光辉历程。他说:“今天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的喜庆日子,1921年的7月1日,在浙江省嘉兴南湖一条破旧的游船上,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而今,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2年艰辛而辉煌的风雨历程。92年前,那风雨如磐的旧中国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她像一盏明灯冲破了漫漫长夜前的黑暗,像初升的朝阳给沉睡的大地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从她诞生的那一刻起,神州大地就有了一群引路人,中华民族就有了挺拔的脊梁,这个坚强、光荣的集体在黑暗的灰烬中缔造了一个崭新的新中国。如今,中共党员已发展到8500万之多,数量之巨,超越世界上任何一个党派,这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明、正确的领导是分不开的。
  风光杂志社作为省政府研究室下属的省级事业单位,经过党员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在省政府研究室党组和室机关党委的关心支持下,特别是在室机关党委杨兴顺专职副书记的亲力亲为下,通过几次申请,几次汇报,几次开会审议,今天,经过室机关党委的批复,风光杂志社党支部委员会终于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立了。虽然目前我们的党员同志数量不多,但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的党支部成员一定会由少变多,我们党支部的力量也会由弱变强。”
  上下五千年,炎黄文明由黯淡而辉煌、由幻灭而再生,续写着永恒的悲怆与不朽的豪情。岁月沉淀,时光流转,共产党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天地,回肠荡气弘扬清风,惊心动魄筑英魂,芳菲流溢谱写激荡颂歌,让我们一起铭记1921年的7月1日,一起铭记2013年的7月1日。
  俱怀逸兴壮志飞
  受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党组书记杨士吉的委托,室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杨兴顺在风光杂志社党支部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经过省政府研究室机关党委的慎重研究、开会决定后,同意风光杂志社正式成立党支部委员会。借这个机会,我代表机关党委对风光杂志社党支部委员会的成立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借此机会,对积极上进的各位党员同志表示节日的问候。”杨兴顺对风光杂志社提出了“全情、全心、全意”的三点要求,并传达学习了“中共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机关党委关于同意风光杂志社党支部选举结果的批复”的文件精神。
  风光杂志社在蔡金华领导下,实现了蓬勃发展,并逐步壮大,已经成为了媒体界的标杆,云南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也给予了风光杂志社极高的评价。趁此大好的发展时机,风光杂志社提出了成立党支部委员会的请求。而按照室机关党委的规定,超过三个党员即可成立党支部,目前风光杂志社上报的党员名额,完全达到了成立党支部的人数要求。
  杨兴顺指出,风光杂志社党支部委员会成立以后,要和省政府研究室的整体工作步调一致,积极参与到室机关党委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中来,一方面关于机关党委换届选举,按照党的基层委员会的文件规定,基层党支部干部任职期限为两到三年,基层党委则是四年。其二,风光杂志社党支部委员会应同室机关党委的工作节奏保持一致,思想上要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以更高的标准、更扎实的作风把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好开展好,努力实现“六个示范”的目标,从而不辜负中央的厚望,不辜负人民的期盼。要重点解决“四风”问题,以整风精神落实“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要针对“四风”的表现,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改进学风、文风、会风、工作作风,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到敢于担当、敢于坚持,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上。其三,就是要具体落实中央的“八项规定”。针对“八项规定”落实的情况,省政府研究室在贯彻中央规定的基础上拟定了10条大规定, 20条小规定,也就是对中央的“八项规定”进行了细化,风光杂志社党支部应对此深刻领会。同时,室机关党委将通过普通百姓讲身边人 、说身边事 、话身边理的生动鲜活的方式,开展百姓宣讲学雷锋活动,打造理论宣讲工作新品牌,提高党的创新理论和重大形势政策宣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
  杨兴顺强调,党员同志们应起到表率作用,为更好地加强风光杂志社党支部委员会的队伍建设工作,为杂志社的同事们树立好榜样,为进一步提升杂志社的美誉度做出应有的贡献。室机关党委也会在省政府研究室党组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大参谋、大秘书、大服务”的角色定位自己,用智慧服务社会。省政府研究室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两新”工作的推进情况,希望风光杂志社党支部委员会的党建工作在各位党员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活动开展得越来越扎实,越来越红火,取得的成果越来越丰硕!以凸显新时期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营造“学有标杆、做有榜样、赶有目标”的良好氛围。
  杨兴顺最后指出,风光杂志社党支部委员会成立之后,希望在蔡金华书记的带领下,在唱响社会主旋律,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等方面做得更好,也预祝年轻的、充满希望的党员同志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表现得越来越出色、越来越优秀。
  明晰职责诉衷肠
  风光杂志社党支部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室人事处宗宏博士就党建工作的开展谈了四点体会,一是摸清情况;二是明确职责;三是规范管理;四是规范党务。他提出,本着“管好、管细、管活”的原则,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规范运作,合理布局,从而使管理工作基本上实现信息化管理。从今天开始,室机关党委和风光杂志社党支部就是一家人了,以后风光杂志社党支部应积极参加室机关党委组织的活动,期待大家在室机关党委举办的活动中展示靓丽风采。   宗宏表示,精细化管理是在制度框架中按照相应的流程进行规范运作,规范化的管理能适时地检验制度的前瞻性和适宜性,使制度更加规范、科学。规范管理无论是对室机关党委还是风光杂志社党支部都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把好入口、做好出口”,对于风光杂志社党支部委员会来说,首先就是要把好入口,这是组织与组织之间对接的一个必然过程。应将各位党员入党前后的材料查实核正,做到档案关系齐全;其次就是做好出口,风光杂志社党支部和室机关党委相比,人员流动性较大,党员也不例外,应加强后续问题的处理工作。
  宗宏指出,风光杂志社党支部委员会成立之后,如果出现党员流动,要及时到室机关党委备案;要按照党的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对各管理岗位的基本职责从内容、标准、时限等方面要进行细化、量化和固化,使各项管理工作有规可循,有据可依,真正形成基本职责清晰,岗位职责明确的岗责体系。
  会上,风光杂志社党支部委员会副书记吴安臣、纪检委员赵靖宇、组织委员和三妹、宣传委员范潇依次作了自我介绍,他们中有的是入党多年的老党员,有的则是刚刚入党的新同志。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于回归到党组织的激动和兴奋之情,纷纷表示“有种回家的幸福感觉”。
  盼明朝集体奋发
  会上,蔡金华作了总结发言,他说,希望新成立的风光杂志社党支部委员会要尽最大努力,成为室机关党委各支部中靠前的支部,风光杂志社党支部委员会中虽然大多数为年轻党员。但我们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决心把这份工作做好。他指出,支委会的党员同志应从点滴做起,要把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落实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上,同时还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于室机关党委方方面面的要求、指示要坚决执行。室机关党委拟定的十项规定,风光杂志社党支部委员会将逐一地学习,逐一地落实,逐一体现在具体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上。
  蔡金华表示,作为新成立的风光杂志社党支部委员会的所有党员同志要在加强交流、加强沟通的过程中,始终做到相互欣赏,相互塑造,共同搭台,一起把风光杂志社这台新闻出版的大戏唱好、唱活,唱成室机关党委具有亮点的一个党支部,积极地参与室机关党委组织的各项活动,期待在室机关党委组织的活动中能看到风光杂志社党支部委员会的党员们的粲然风采。他强调,党支部的党员同志要注意加强学习,特别是要加强理论学习,要把党中央的各项精神和省政府研究室的政策精神学深吃透,并要体现在日常的工作进程中;要凝聚力量、团结一心,把风光杂志社党支部的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把党支部建设得红红火火。
  蔡金华要求,凡是风光杂志社党支部的每一次活动,都要留下影像和文字资料,以记录党支部成长的点点滴滴,诸多的点点滴滴最终就会构成一部风光杂志社党支部委员会成长的完整历史。他殷切地希望,这段历史不是苍白的,而是有价值的。这在风光杂志社党支部委员会成长道路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凡是省政府研究室党组及室机关党委指示的各项工作,社党支部必须无条件的服从和严格履行;同时,每个党员要牢记党的历史,忠诚于党的使命,严格按照《党章》的要求来要求自己和身边的人。
  室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杨兴顺、室人事处宗宏博士,风光杂志社党支部委员会书记蔡金华、副书记吴安臣、纪检委员赵靖宇、组织委员和三妹、宣传委员范潇等在会议结束后合影留念。那一刻,他们的笑容在党旗的映衬下倍加灿烂。风光杂志社党支部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团结、和谐、严肃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随着风光杂志社党支部委员会的正式成立,相信每位党员都将为党建工作增砖添瓦。党支部必将随着党员数量的增多,力量的不断壮大,翻开新的一页历史。骐骥虎跃,腾驰千里,风光杂志社党支部委员会全体党员坚信,在省政府研究室党组强有力的领导下,在室机关党委的关心支持下,在室机关党委这个温暖的集体里,每一位风光杂志社党支部委员会里的党员必将粲然出人生最华美的乐章。
  责任编辑:李金龙
其他文献
入刊理由: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建立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务实合作的长效机制,有效满足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融资圆梦”计划的启动,将为云南省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提供信贷资金的支持,促进我省的中小企业做优、做大、做强。  2013年6月15日,云南省中小企业“融资圆梦”仪式在昆明启动。此次会议由云南省中小企业协会主办,云南路桥集团、云南路桥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协办,并得到了
期刊
入刊理由:“滇商”不是一个狭隘的本土观念,它是包括了云南商人、外地商人、国外商人等所有在云南经商的商人共同体。他们正在创造着商业史上的奇迹;他们是真正为云南经济建设做出过卓越贡献的杰出群体。首届风云“滇商”盛会已经圆满结束,然而企业要实现抱团发展,朝着为中国梦实现的方向前进,“滇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3年6月28日,风云“滇商”首届评选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本次活动以弘扬“滇商”精神、呼唤“
期刊
当首届南博会二号馆里国家和省市领导人在众人簇拥下到展台听取介绍的时候;当移动广告宣传车播出振奋人心的音像广告并不断有国内外朋友来询问价格的时候;当旅居车内外人头攒动、排队等候进入参观的时候--云南美的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在南博会上惊艳出现的那一刻,相信很多了解这家本土汽车制造企业的人心里都会纳闷:这家企业从2008年开始至今,不是沉寂了很长时间了吗?怎么突然间又和东风移动广告宣传车、旅居车、校车等产
期刊
入刊理由:  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基本监督形式和重要监督手段。加强和改进这项工作,对于地方人大常委会全面了解和掌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促进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提高监督工作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法”之义  2013年,在监督法出台之前,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范围较为广泛,既包括全面的综合性工作报告、阶段性的综
期刊
入刊理由:  资金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第一推动力、持续推动力。同时,资金也是一个企业运行的血液,能否正常循环流通,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无论是在崛起还是发展过程中,资金都对企业有着制约性的作用。我们只有加强我国民间资本的流通,才能为中小企业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这样,才能促进中小企业的经济腾飞。  民资活 企业兴  习主席提出中国梦的设想,其实,在我们每一位民营企业家心中,都有一个梦,都想把自
期刊
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  2013年10月12日,秦光荣在出席中共云南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第四次(扩大)会议时指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当前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思想指导,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实质,下定决心、毫不动摇、锲而不舍地把作风建设抓下去。当前要找准存在的问题,着力解决问题,
期刊
俊彦荟萃 发展无限  15年,在时间刻度上标注俊发的成长,会发现,很多时候的断章取义,让我们对俊发有很多误读。反复研究俊发15年成长历程,挫折与坎坷,机遇和转折,却更显纵横地产江湖的起伏精彩。  1998年,云南俊发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俊发地产”)成立并开始第一个楼盘的开发,翠湖俊园就此诞生。  当时,刚刚成立的俊发地产,为了传承城市人文,尊重翠湖精致,俊发地产高层奔赴深圳、广州、香港等
期刊
饮食作为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不仅国内有关食品安全的话题与新闻不断,国外群众亦有相似烦恼。近来,欧洲各国也因食品安全问题掀起不小的热议浪潮。其一是爱尔兰今年年初发现市面上的部分牛肉被马肉替代,随后,法国、瑞典等近20个欧洲国家纷纷卷入此次风波,整个欧洲被马肉搅得人心惶惶。其二是一则消息,德国下萨克森州约150家养鸡场涉嫌未严格执行有机食品生产标准,将普通散养或圈养鸡所生的蛋当作有机鸡蛋出售。此事件成
期刊
编者按——  四年的干旱,牵动着4600万云南人民和关注云南旱情人士的心弦。旱魔虽然肆虐,然通过四年的顽强斗争,实现了连续四年丰收。面对严重的干旱问题,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族爱心人士及各界的帮助下,云南人民在灾难面前不屈不挠,最终依靠科技的力量,战胜了旱魔。因此,本刊特刊发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撰写的题为《大旱无情人有情 保障民生写大爱》《依靠科技抗大旱 转变
期刊
看过我散文集的人,都能从中看出我坎坷的人生轨迹,人生路上不免有一些雾霭经常笼罩在头顶,歧路彷徨中总希望能有人伸出援助的手,更多时候希望能从那些励志的榜样中找到一种向上的力量和依附的精神之杖。在我采访的众多政界名流和商界成功人士之中,有两位商界奇人给我的印象最深。他们的人生,随便撷取一段,便是一个传奇的励志故事。  第一位是我刚刚加入记者行列时采访到的,那时他的公司已在美国上市。一脸儒雅的他出现在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