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肢体锻炼对预防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于2009年1月到2012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良肢位摆放和主被动活动等肢体锻炼;对照组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神经内科的常规护理,对两组的肩手综合征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在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上,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FMA评分上,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早期进行肢体锻炼可以预防发生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并能够使患者患侧的上肢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早期肢体锻炼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079-01
在中老年人当中,脑卒中是比较常见的病症,同时也是一种多发病,尽管脑卒中的死亡率在医疗技术不断提升的形势下得到了降低,然而仍然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其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肩手综合征。早期的主要表现为肩手部疼痛,手部的运动功能不灵活,造成关节受损,严重的会出现挛缩畸形以及完全丧失手部功能,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发病之后的1到3个月是此综合征的发病时间[1],让患者早期实施肢体锻炼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为了分析早期肢体锻炼对预防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本文以2009年1月到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09年1月到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CT或者MRI确诊证实。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50例。年龄在50到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4±4.6)岁。其中68例属于脑梗死,52例属于脑出血。依照临床标准把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两组在症状、性别以及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没有可比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都实施营养神经、脱水、改善循环、调整血压以及降低颅压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饮食、口腔、心理、皮肤以及常规肢体锻炼等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肢体锻炼,具体如下:①良肢位摆放。患者要采取正确的姿势进行锻炼,如果采取立位,要对患侧的肩关节进行保护,对护肩带进行正确使用,避免出现牵拉情况。如果采取坐位,患者的胸前要有支撑物,然后把患侧上肢放于其上,这样可以避免腕关节出现屈曲和发生水肿情况。在仰卧位时,要把头部偏向患侧,把软枕垫在患肩下方,并抬高患侧肩关节使之保持和健侧关节平行。在卧位时要把患侧上肢置于前伸位,这样可以防止挤压肩关节。②主被动运动。在被动运动时,患者采取仰卧位,动作轻柔,活动范围要小,接着进行肩关节的外展、内收以及前伸运动,与此同时每天2次对患肢伸肌进行拍打,每一次在15min左右;要鼓励患者做主动运动,及早进行一些负重训练。采取平卧位时,要把患肢上侧举过头顶,这样可以加快静脉的回流速度,防止出现水肿。采取坐位时,要把软枕垫在患侧上肢,使其保持舒适,并运用健侧手示指以及拇指进行挤压,到近端停留20s[2],做5次同样的动作,每天做5到6次。③运动想象。要使病房保持舒适和安静,让患者尽可能活动患肢,如果不能运动,则要让患者有运动的意识,每天进行15min的运动想象。
1.3 观察指标。在进行早期肢体锻炼8周之后对患者的肩手综合征的出现率和患肢运动功能情况进行观察。利用FMA评分法对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PEMS3.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检验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对比。在肩手综合征发生率上,治疗组为21.6%,对照组为65.0%,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1。
2.2 两组在治疗之后的FMA评分对比。在治疗之后的FMA评分上,治疗组为54.62±7.12,对照组为45.49±7.42,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肩手综合征的发病因素还不是很明确,患侧手出现外伤、患侧手背长时间输液以及瘫痪侧枝的位置不当均会使患侧肢体活动受限[3],久而久之就会演变为肩手综合征,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
老年脑卒中患者在瘫痪早期,肩关节周围比较软,没有办法在肩胛盂当中固定肱骨头,使得肩关节出现脱位,在引发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当中,肩关节半脱位是主要危险因素,而卧位不正确可挤压肩膀,以致出现肩手综合征。对肢体进行垫高和抬高,能够加快肢体血液的回流速度,上肢主被动活动可以使上肢关节维持正常的活动度,提升肌肉的弹性并增加韧带的力量,避免出现关节挛缩以及脱位等[4]。在本研究当中,治疗组患者在通过早期身体锻炼8周之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为21.6%,明显少于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的65.0%(P<0.05);FMA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就说明早期肢体锻炼能够预防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总之,早期进行肢体锻炼可以减少发生肩手综合征的几率,并能够使患者患侧的上肢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有着积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薛斐然,刘元石,马晓晶,任振家.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结筋病灶点分布规律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0,17(05):124-125
[2] 李佩凡.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7):41-42
[3] 钟陶,唐秀梅.运动疗法结合封闭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06):909-910
[4] 杨光静,樊玲,吴李莉.良肢位固定仪预防脑卒中患者早期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03):357-357
方法:将我院于2009年1月到2012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良肢位摆放和主被动活动等肢体锻炼;对照组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神经内科的常规护理,对两组的肩手综合征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在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上,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FMA评分上,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早期进行肢体锻炼可以预防发生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并能够使患者患侧的上肢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早期肢体锻炼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079-01
在中老年人当中,脑卒中是比较常见的病症,同时也是一种多发病,尽管脑卒中的死亡率在医疗技术不断提升的形势下得到了降低,然而仍然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其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肩手综合征。早期的主要表现为肩手部疼痛,手部的运动功能不灵活,造成关节受损,严重的会出现挛缩畸形以及完全丧失手部功能,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发病之后的1到3个月是此综合征的发病时间[1],让患者早期实施肢体锻炼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为了分析早期肢体锻炼对预防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本文以2009年1月到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09年1月到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CT或者MRI确诊证实。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50例。年龄在50到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4±4.6)岁。其中68例属于脑梗死,52例属于脑出血。依照临床标准把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两组在症状、性别以及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没有可比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都实施营养神经、脱水、改善循环、调整血压以及降低颅压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饮食、口腔、心理、皮肤以及常规肢体锻炼等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肢体锻炼,具体如下:①良肢位摆放。患者要采取正确的姿势进行锻炼,如果采取立位,要对患侧的肩关节进行保护,对护肩带进行正确使用,避免出现牵拉情况。如果采取坐位,患者的胸前要有支撑物,然后把患侧上肢放于其上,这样可以避免腕关节出现屈曲和发生水肿情况。在仰卧位时,要把头部偏向患侧,把软枕垫在患肩下方,并抬高患侧肩关节使之保持和健侧关节平行。在卧位时要把患侧上肢置于前伸位,这样可以防止挤压肩关节。②主被动运动。在被动运动时,患者采取仰卧位,动作轻柔,活动范围要小,接着进行肩关节的外展、内收以及前伸运动,与此同时每天2次对患肢伸肌进行拍打,每一次在15min左右;要鼓励患者做主动运动,及早进行一些负重训练。采取平卧位时,要把患肢上侧举过头顶,这样可以加快静脉的回流速度,防止出现水肿。采取坐位时,要把软枕垫在患侧上肢,使其保持舒适,并运用健侧手示指以及拇指进行挤压,到近端停留20s[2],做5次同样的动作,每天做5到6次。③运动想象。要使病房保持舒适和安静,让患者尽可能活动患肢,如果不能运动,则要让患者有运动的意识,每天进行15min的运动想象。
1.3 观察指标。在进行早期肢体锻炼8周之后对患者的肩手综合征的出现率和患肢运动功能情况进行观察。利用FMA评分法对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PEMS3.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检验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对比。在肩手综合征发生率上,治疗组为21.6%,对照组为65.0%,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1。
2.2 两组在治疗之后的FMA评分对比。在治疗之后的FMA评分上,治疗组为54.62±7.12,对照组为45.49±7.42,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肩手综合征的发病因素还不是很明确,患侧手出现外伤、患侧手背长时间输液以及瘫痪侧枝的位置不当均会使患侧肢体活动受限[3],久而久之就会演变为肩手综合征,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
老年脑卒中患者在瘫痪早期,肩关节周围比较软,没有办法在肩胛盂当中固定肱骨头,使得肩关节出现脱位,在引发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当中,肩关节半脱位是主要危险因素,而卧位不正确可挤压肩膀,以致出现肩手综合征。对肢体进行垫高和抬高,能够加快肢体血液的回流速度,上肢主被动活动可以使上肢关节维持正常的活动度,提升肌肉的弹性并增加韧带的力量,避免出现关节挛缩以及脱位等[4]。在本研究当中,治疗组患者在通过早期身体锻炼8周之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为21.6%,明显少于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的65.0%(P<0.05);FMA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就说明早期肢体锻炼能够预防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总之,早期进行肢体锻炼可以减少发生肩手综合征的几率,并能够使患者患侧的上肢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有着积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薛斐然,刘元石,马晓晶,任振家.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结筋病灶点分布规律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0,17(05):124-125
[2] 李佩凡.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7):41-42
[3] 钟陶,唐秀梅.运动疗法结合封闭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06):909-910
[4] 杨光静,樊玲,吴李莉.良肢位固定仪预防脑卒中患者早期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03):357-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