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与磁州窑、 吉州窑相似纹饰探讨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an1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青花是中国陶瓷艺术的瑰宝,在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所蕴涵的传统文化、民族特征和艺术审美等,都拥有巨大的价值。本文以元青花纹饰为引,与金元时期磁州窑、吉州窑相似纹饰进行对比,来探讨南北方文化的交流与工艺的借鉴,而这种文化的交流也使得元青花纹饰成为釉下彩装饰的集大成者。
  ● 元青花、磁州窑、吉州窑的相似纹饰
  (一)动物纹
  1.龙纹。图1是元青花云肩双龙戏珠纹四系扁方壶,日本出光美术馆藏;图2为元代磁州窑白地黑花龙凤纹四系扁壶,首都博物馆藏。
  2.凤纹。图3是元青花蕉叶瓜果飞凤纹菱口盘,伊朗国家博物馆藏;图4是元代磁州窑白地黑花龙凤纹四系扁壶,首都博物馆藏;图5为元代吉州窑釉下彩绘凤穿花纹六方盆,宜春市博物馆藏。
  3.狮纹。图6是元青花狮球纹八棱玉壶春瓶,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藏;图7为金代磁州窑白地黑花相如提桥图长方形枕,磁县文物保管所藏。
  4.鱼纹。图8是元青花莲池游鱼纹盘,湖南省博物馆藏;图9为元代磁州窑白地黑花鱼藻纹折沿盘,鹤壁市博物馆藏;图10是元代吉州窑釉下彩绘双鱼纹盆,江西省博物馆藏。
  5.鸳鸯戏水纹。图11是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玉壶春瓶,临洮县博物馆馆藏;图12为金代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洛阳博物馆藏;图13是元代吉州窑釉下彩绘莲池鸳鸯纹长颈瓶,江西省博物馆藏。
  6.雁纹。图14是元青花缠枝莲花杂宝纹蒙古包,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图15为金代磁州窑白地黑花椭圆形枕,河南博物院藏。
  (二)人物纹
  图16是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南京市博物馆藏;图17为金代磁州窑三彩划花长方形枕,首都博物馆藏。
  (三)花卉纹
  1.菊花纹。图18是元青花云肩云龙纹罐,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图19为元代磁州窑白地黑花罐,山东省博物馆藏。
  2.梅花纹。图20是元青花莲池鸳鸯纹套盒,上海博物馆藏;图21为元代吉州窑米黄釉剔花月梅纹荷叶盖罐,樟树市博物馆藏。
  3.牡丹纹。图22是元青花缠枝牡丹瑞兽纹双耳罐,伊朗国家博物馆藏;图23为元代磁州窑白釉剔花飞凤牡丹纹罐,内蒙古博物院藏;图24是元代吉州窑釉下彩绘凤穿花纹六方盆,宜春市博物馆藏。
  ●   相似纹饰的传承
  从以上纹饰对比中可以看出,元青花的装饰艺术所表现出的熟练画工技巧,应该与具有传统彩绘艺术的磁州窑、吉州窑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各类动物纹、人物纹、花卉纹在三个窑址的产品上均有发现,只是青花瓷的纹饰画风精细、画工精良。
  在主題纹饰表现手法及器物组合的布局方法上,元青花和磁州窑产品也是较为一致的,均为分层布局几组纹饰,中间为主题图案,旁边为附属图案。青花装饰比磁州窑要复杂,画工更精细,磁州窑、吉州窑较粗犷。元青花纹饰繁缛精美,布局层次紧凑、杂而有序,其种类繁多的纹饰题材,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陶瓷纹饰的内容。
  冯先铭认为:“磁州窑釉下彩绘可以说是青花瓷器的直接祖先,两者的区别只是使用不同的呈色金属。可以说景德镇青花瓷器不仅继承了磁州窑釉下彩绘传统技法,在器型与纹饰方面也有很多的借鉴。”
  ●   相似纹饰产生的原因
  宋末元初,战乱频起,北方地区瓷窑由于战争原因逐渐衰落,北方窑系窑工大量南迁,加速了各地生产技术的交流与影响,南方瓷窑因此得到新技术的支持并快速发展。元代统一中国后,景德镇逐渐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由于南北交通极为便利,元青花产品从一开始就表现出高超的绘画技巧,这当中必然有磁州窑、吉州窑画工的功劳。
  元青花纹饰的最初形成,应该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磁州窑窑工南迁到吉州窑,再从吉州窑影响到景德镇,从而形成成熟的绘画技巧;二是磁州窑画工直接转到景德镇的青花瓷绘制工艺上来。画工们将釉下彩技术应用到元青花上,并不是简单复制,而是经历了与景德镇本地瓷窑融合、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形成了更为完善的纹饰绘画艺术。
  由于经济及交通的影响,三个窑口的产品烧造工艺及装饰纹样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却又因地理位置及不同文化的影响而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中元代时期又以青花瓷为最,这些原因都促成了景德镇元青花产品的成熟和迅速占有大量的市场。元朝统一,贸易和经济也逐渐恢复发展,随着定制样式的不断丰富和完善,青花瓷生产的品种及数量也迅速增加,质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逐渐成为当时流行的产品。元代蒋祈著《陶记略》中记载:“景德陶昔三百余座。埏埴之器,洁白不疵,故鬻于他所,皆有‘饶玉’之称。窑火既歇,商争既售,而上者择焉,谓之拣窑。交易之际,牙侩主之……运器入河,肩夫执券,次第件具,以凭商算,谓之非子”。
  自古以来,各个窑址之间都是有艺术传承,而景德镇素有“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称号,这也说明了元青花的形成应是受到了其他窑口的影响。元青花瓷器风格产生的原因,通过对比磁州窑、吉州窑釉下彩绘瓷的相似纹饰及装饰技法,说明了此两窑釉下彩绘瓷装饰艺术对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的形成有促进作用,从而使元青花一开始就表现出成熟的技法。
其他文献
端砚始产于何时?一直是砚文化研究和收藏界关注争论的焦点。清代计楠《石隐砚谈》记载:“东坡云:端溪石,始于唐武德之世。”即初唐高祖李渊时期。而《钦定四库全书端溪砚谱提要》认为:“考端砚,始见李贺诗。”李生于公元790年, 即中唐时期。而目前国家馆藏的有考古出土报告的唐代端砚,也皆由中晚期唐墓出土。不过,不少古砚收藏家根据古砚形制变化规律和藏品,认为端砚始产应早于中唐,但一直缺少有力的物证。笔者有幸从
期刊
作为十二生肖之首的老鼠,在民俗学中亦为“仓鼠有余粮”的吉物,寓意有鼠则代表生活富足,象征着吉祥富裕与生命繁衍,而绝非是那种让人深恶痛绝、人人喊打的动物。不过古代画家中画鼠的并不多见,仅有元代的葛淑英以画松鼠知名。但在晚清的虚谷以后,以鼠入画的画家才慢慢渐多,直至现代的齐白石、于非誾、王雪涛等大家,皆画过老鼠或松鼠题材作品。其中尤以齐白石大师笔下的老鼠生趣盎然、隽雅鲜活(图1),彰显大师特有的幽默与
期刊
冷枚是清代著名画家,历经康、雍、乾三朝,其仕女画精工细作,善于采用明暗关系及焦点透视等西方绘画技巧,在清代绘画史占有重要地位。冷枚在康熙时期担任宫廷画家并饱受赏识,雍正时期离职在宫外创作,直到乾隆时期,又再次入宫重新得到重用。宫内外的双重经历使其仕女画风格独特,对西洋画法的盛行起到铺垫作用,其艺术风格对清代中后期仕女画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 冷枚的创作阶段  冷枚,字吉臣,号金门画史,山东
期刊
我是在位于“中国第一状元县”安徽省休宁县的“中国状元博物馆”里,品读到这封难忘的状元家书、聆听到那些来之不易的家书故事的,它就是被称作“镇馆之宝”的、非常珍罕的文物《金德瑛状元手书家书》。  金德瑛(1701—1762),清代状元、政治人物,字汝白,号桧门。原籍安徽休宁瓯山,寄籍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乾隆元年(1736)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右庶子、太常寺卿、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官至一品左都御
期刊
前段时间,笔者参加了一起文物司法鉴定,被鉴定的实物是两本“灯塔”牌活页收藏册,册内存放的都是载沣·大清银行兑换券,合计有不同面值的大清银行兑换劵共97枚(张),具体存放的数量,分别为A册55枚,B册42枚。  当工作人员将收藏册子放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一看都“惊”了,这么多的载沣·大清银行兑换劵,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果全是真品,那将是什么概念,一经披露,绝对是国内外钱币收藏界的重量级新闻。可仔细一看,
期刊
包袱瓶是清人的首创,又名袱系纹瓶、布袋瓶。它创烧于清康熙年间,流行于乾隆和嘉庆时期。其器型通常是在瓶身肩部,装饰一条凸雕的包袱带或束带,再于瓶肩围过来,在中间自然地打个蝴蝶结。而器身饰凸雕的包袱纹褶皱清晰,造型独具特色、颇有创意。且施釉肥厚,釉彩艳丽,褶皱起伏明显、自然,增添了器物的雍容华贵之感。此外“包袱”与“包福”谐音,寓意幸福吉祥。又因其器型独特,纹饰优美,令其不仅受当朝统治者的喜爱,成为宫
期刊
淄博市陶瓷博物馆收藏的淄博窑金三彩狮形灯(图1),长25、宽19、高27.4厘米。整体为胡人牵狮驮灯状,腹中空。狮脖和背部披挂狮鬃,为雄狮,扭头,龇牙咧嘴,瞪目,四肢站立,长尾翘起,狮身的鞍鞯装饰颇为华丽。狮侧站控狮人,当称“狮奴”,侧身,两腿分立,背部紧贴狮身,右臂紧挽狮辔。狮子与控狮人形象刻画逼真、身形健硕。狮背驮有灯盏,灯盏两侧为狮尾和狮头,上翘狮尾与侧摆狮头形成巧妙的托灯之势。灯盏外壁为堆
期刊
杨涵《潍上三绝图》卷,纸本绢裱,水墨,横幅。完整尺寸:横460、纵30厘米。其中绘画部分,横334、纵22厘米。款识:之民侗、笠道人、雲峭、杨涵;钤印:放鹤翁五世孙、文介先生之侗、杨涵、雲峭、杨涵之印、辅峭、张衍、张愫、白峰等。现山东省昌邑市博物馆藏。(图1)  ● 作品解读  1.卷首,横58、纵22厘米。题跋由当时著名隐士、“张氏四逸”之首——张侗书:“思我良朋”四个字。款识:之民侗,钤印:放
期刊
铜镜是我国古代青铜器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日常生活用品,也常作为墓葬中的随葬品。它本是古代照面的用具,但纹饰的题材图案和铭文却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了各时代的思想情趣和社会意识等文化面貌。下面我们就从汉代铜镜中的铭文探讨汉代人的情感。由于这些铭文中的情感相互交织着,我们就简单将它们分类探讨。  ● 成仙和仙化的追求  汉人企求羽化登仙的思想,在铜镜铭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另外,铜镜铭文中还出现了许多仙人的名字
期刊
2019年11月19日晚,享有一代“国际赵”之称的宋朝著名文化人赵孟頫的早期书札,《致郭右之二帖卷》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中,最终以2.325亿元的价格落槌,加佣金以2.67375亿元成交,创下了赵孟頫作品在拍卖市场的价格新纪录。笔者分析认为,“国际赵”赵孟頫的字之所以能卖出2.67亿元,是因为赵孟頫一生痴心于文化传承,他一生中不肯效忠于一家一姓的君臣思想,而是执著于保护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