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
摘要 目的:探讨在妇科围手术期采取护理安全管理对策的效果。方法 将2014年2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妇科收治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同时采用安全管理护理对策,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缺陷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管理护理对策应用于妇科围手术期,有效的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护理的质量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妇科;围手术期
围手术期是指病人从决定接受手术开始直至基本康复的整个时间段,具体包括术前、术中、术后直至康复的一段时期,整个围手术期的时间大约为术前2~3天到术后的6~10天[1]。围手术期的护理关系到患者的正常康复和身心健康,为了分析探讨妇科围手术期的护理安全管理的作用,笔者收集了我院妇科收治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疗效,具体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科在2014年2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68例患者,年龄21 ~55 岁,平均年龄35.2岁;患者中全子宫切除术9例,子宫肌瘤摘除术12例,腹腔镜手术31例,宫腔镜手术1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4例,经统计学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临床表现以及手术类型等其他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安全管理护理,围手术期结束后比较两者患者的护理缺陷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P<0.05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护理后临床的结果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干预组的护理缺陷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并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缺陷发生的例数比较n%
组别 患者
个数 护理投诉 遗漏重要治疗 护理文书书写问题 总计
对照组 34 1(2.94%) 2(4.41%) 4(11.76%) 13(20.59%)
干预组 34 0(0.00%) 0(0.00%) 1(2.94%) 1(2.94%)
P值 <0.05
3 讨论
护理安全管理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整个过程中,没有发生法律和法规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身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缺陷、障碍或死亡。护理安全管理决定着护理质量的高低,是患者获得优质服务和良好护理的保证,决定着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和整个社会的治安状况。
通过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出妇科围手术期的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护理人员没有很强的法律观念,由于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和患者有着长期的接触,因此可能会了解患者的个人隐私,而有些个人隐私患者可能不想被他人所知,如果护理人员法律观念淡薄,则可能随意泄露患者的隐私,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2]。②护理人员由于个人原因对规章制度了解不清,进而导致了执行力不够,如没有严格的执行“三查十对一注意”, 对患者的病例书写不规范,对临床的医嘱执行不到位,极易损害患者的权利。③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匮乏直接会影响到整个医疗水平,并且可能导致医患纠纷[3]。④患者病情较重且对自己的病情了解不清,容易产生心理负担,害怕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或害怕死亡,极易导致焦躁等不良情绪[4]。⑤部分患者害怕自己的隐私泄露,导致医从性不高,不配合医嘱,可能会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风险。⑥少数患者为了逃避欠款和医疗费用,可能会在手术后的当天逃离医院,导致护理人员无法持续观察患者病情,增加术后的风险。
针对上述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需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①护理人员需强化自己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科室每周进行安全排查,每月组织科内安全护理分析,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处理,每天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精神状态、结合病区的环境做好安全标识。可以成立以护士长带头的监控学习小组,采用讲座、讨论、授课培训等方式,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将安全护理理念融入到护理人员的心中,确保患者可以得到安全可靠的护理[5]。②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增强护理人员的执行力和责任心。③合理的分配护理人员,有效的调节和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避免由于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大导致的医患纠纷。④通过相关的培训学习强化并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可以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的几率,确保医务人员熟练完美的处理繁琐的工作,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沟通能力,减少医疗纠纷。⑤建立常见妇科病的临床护理路径和统一规范的护理行为。⑥危重患者重大手术特殊治疗护理,由护士长、高年资护师参加和指导青年护士的工作,病情观察护理文件书写及时准确、认真规范。
总之,对妇科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极大程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有效的降低护理缺陷,提高护理的质量水平,减少临床不安全因素,最大限度的降低医疗纠纷和事故。
参考文献
[1]殷玉明.护理安全管理在妇科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9):75-76.
[2]张颖.护理安全管理在妇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3):102-103.
[3] 钱萍.加强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J].护理管理杂志,2010,4(6):17-18.
[4]黄晓红.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妇科围手术期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22):165-166.
[5]沈雪琴.护理安全管理对妇科围手术期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1951-1953.
摘要 目的:探讨在妇科围手术期采取护理安全管理对策的效果。方法 将2014年2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妇科收治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同时采用安全管理护理对策,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缺陷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管理护理对策应用于妇科围手术期,有效的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护理的质量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妇科;围手术期
围手术期是指病人从决定接受手术开始直至基本康复的整个时间段,具体包括术前、术中、术后直至康复的一段时期,整个围手术期的时间大约为术前2~3天到术后的6~10天[1]。围手术期的护理关系到患者的正常康复和身心健康,为了分析探讨妇科围手术期的护理安全管理的作用,笔者收集了我院妇科收治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疗效,具体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科在2014年2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68例患者,年龄21 ~55 岁,平均年龄35.2岁;患者中全子宫切除术9例,子宫肌瘤摘除术12例,腹腔镜手术31例,宫腔镜手术1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4例,经统计学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临床表现以及手术类型等其他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安全管理护理,围手术期结束后比较两者患者的护理缺陷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P<0.05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护理后临床的结果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干预组的护理缺陷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并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缺陷发生的例数比较n%
组别 患者
个数 护理投诉 遗漏重要治疗 护理文书书写问题 总计
对照组 34 1(2.94%) 2(4.41%) 4(11.76%) 13(20.59%)
干预组 34 0(0.00%) 0(0.00%) 1(2.94%) 1(2.94%)
P值 <0.05
3 讨论
护理安全管理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整个过程中,没有发生法律和法规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身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缺陷、障碍或死亡。护理安全管理决定着护理质量的高低,是患者获得优质服务和良好护理的保证,决定着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和整个社会的治安状况。
通过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出妇科围手术期的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护理人员没有很强的法律观念,由于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和患者有着长期的接触,因此可能会了解患者的个人隐私,而有些个人隐私患者可能不想被他人所知,如果护理人员法律观念淡薄,则可能随意泄露患者的隐私,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2]。②护理人员由于个人原因对规章制度了解不清,进而导致了执行力不够,如没有严格的执行“三查十对一注意”, 对患者的病例书写不规范,对临床的医嘱执行不到位,极易损害患者的权利。③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匮乏直接会影响到整个医疗水平,并且可能导致医患纠纷[3]。④患者病情较重且对自己的病情了解不清,容易产生心理负担,害怕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或害怕死亡,极易导致焦躁等不良情绪[4]。⑤部分患者害怕自己的隐私泄露,导致医从性不高,不配合医嘱,可能会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风险。⑥少数患者为了逃避欠款和医疗费用,可能会在手术后的当天逃离医院,导致护理人员无法持续观察患者病情,增加术后的风险。
针对上述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需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①护理人员需强化自己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科室每周进行安全排查,每月组织科内安全护理分析,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处理,每天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精神状态、结合病区的环境做好安全标识。可以成立以护士长带头的监控学习小组,采用讲座、讨论、授课培训等方式,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将安全护理理念融入到护理人员的心中,确保患者可以得到安全可靠的护理[5]。②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增强护理人员的执行力和责任心。③合理的分配护理人员,有效的调节和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避免由于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大导致的医患纠纷。④通过相关的培训学习强化并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可以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的几率,确保医务人员熟练完美的处理繁琐的工作,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沟通能力,减少医疗纠纷。⑤建立常见妇科病的临床护理路径和统一规范的护理行为。⑥危重患者重大手术特殊治疗护理,由护士长、高年资护师参加和指导青年护士的工作,病情观察护理文件书写及时准确、认真规范。
总之,对妇科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极大程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有效的降低护理缺陷,提高护理的质量水平,减少临床不安全因素,最大限度的降低医疗纠纷和事故。
参考文献
[1]殷玉明.护理安全管理在妇科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9):75-76.
[2]张颖.护理安全管理在妇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3):102-103.
[3] 钱萍.加强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J].护理管理杂志,2010,4(6):17-18.
[4]黄晓红.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妇科围手术期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22):165-166.
[5]沈雪琴.护理安全管理对妇科围手术期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1951-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