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域下新农村景观设计基础性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ning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已是目前中国创新设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当下地域文化传统延续和发展的新使命。本文从地域文化在景观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入手,随之分析国内外新农村景观设计的现状并做出思考,探讨了基于中国特色的地域文化新农村景观建设的问题,并深入到景观设计的具体元素中阐述如何传承发展属于自身特色的新农村景观。
  【关键词】:地域文化;新农村;景观设计;传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景观建设紧随城市化的进程而盲目模仿城市,形成了传统的乡村景观向现代景观的畸形发展,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缺少地域文化特征而面临断层的局面。
  一.地域文化在新农村景观规划中的重要原因
  新农村景观是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受人文社会因素而形成的新型农村,而中国的新农村建设需要具有中国地区特色印记,即本土特质、人文情怀、历史传统等地域文化。如安徽宏村兼具江南水乡的特质和传统文化的底蕴。
  农业是中国的第一大产业,而农村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对我国整体社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合理的新农村景观规划对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起着积极的作用,继而对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综合生产能力都有极大的促进动力,同时,为当下推动有民俗特色的旅游业和新景观的再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障了农业作为第一大产业的基础性地位。
  二.特定地域新农村景观设计现状
  国外诸多发达国家早已开展了新农村景观规划的相关研究,许多先进国家对于新农村景观设计已有成型的理论和优秀的成果,特别对于不同地域文化的景观有成熟的表现。
  北大教授俞孔坚曾对优秀的环境模式有完整的认知,他解释到,合理的环境设计需要满足人体生理及心理两方面的需求,对于生理需求的解决办法通过现代的先进科技手段得以实现,而心理需求需要设计师对于不同群体不同层次不同个体的差异性与共通性融合,找到理想环境模式的平衡点实现社会和谐,这是最深层的设计焦点。基于中国人的理想环境模式,是与地域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也只有符合中国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才是中国人所追求的设计。我国自2005年提出建设新农村后,国家对新农村规划有极大的热情,但鉴于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尚处于空白探索阶段,而实际操作中常常盲目借鉴西方模式,认为城市即现代,忽视城乡间的差异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一味追随西方现代表现手法,导致景观规划中对特定地域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发生断层现象。
  三.地域文化角度下新农村景观设计
  由于自然生态系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而文化传统同样受地域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多样化,中国新农村的景观规划需要以中国特色文化为基点,结合特定地区地域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自然环境、观念习俗及宗教信仰等因素的考量,发展适合当地新农村文化的特定风貌。
  中国的地域文化受自身环境、审美、文化的影响,与国外形成鲜明的对比[1]。同一事物在不同国度会产生较大差异,如中国在园林设计中喜爱曲径通幽的意境,而西方则偏爱直来直去的几何规则,这就是文化背景所带来的結果。中国地大物博,同一国度却依然存在诸多别样的景观,这是由于特定地域和文化习俗的差别形成了景观的多样化。我们需要在新农村的景观建设中更多的把握特定地域的自然人文差异,将属于自身的文化特质运用于当地景观设计中,树立地方品牌,同时有效继承和发展了特定地域的文化传统。因此,对于新农村的景观规划思路,需要立足于当地,从生活中汲取元素,探寻地域设计的根系,灵活使用元素,打造出既扎根风土人情又传承文化的地域新农村。
  四.地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首先,新农村景观设计中重要的规划元素是建筑景观,建筑的形态与布局直接影响景观建设成功与否。在设计中不能固步自封,以现代与传统结合为切入点,保护历史悠久的景观建筑,树立新农村景观活化石;拆建不和谐建筑,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统一规划,与老建筑连接形成完整风格的建筑群体。
  其次,绿色空间规划是新农村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地空间存在能够平衡整个景观的整体,营造出属于当地独特的文化气息,是自然与人文有机结合的润滑剂。在设计中多采用当地适应生长的植被,设置符合当地文化特点的长廊、绿道和节点元素,将建筑自然过渡在整个系统设计中,提高居住者的生理及心理满意度。
  再次,新农村景观小品是整体设计中的点睛之笔[2]。从整体到细节,面到点,建筑到小品,是景观设计完整思路的体现。小品中包含指向标、雕塑、水流、广场及服务设施等[3]。在材料使用上尽量做到就地取材,不仅需要思考小品在景观中的联系和引导作用,且最重要的是小品给群体的心理感触,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传统美学思想尽可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结语
  在未来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中,需要我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传统地域文化背景上,思考人文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以文化为切入点,深层挖掘,形成特定地域和而不同的风貌,推崇自然、和谐、虚静、舒适的中国式新农村景观特点。
  参考文献:
  [1]付军,蒋树林.乡村景观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2.
  [2]汪晓敏,汪庆玲.现代村镇规划与建筑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100-101.
  [3]赵群,刘加平.地域建筑文化的延续和发展[J].新建筑,2003(2):11-12.
其他文献
【摘要】:雷同,是元杂剧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或情节内容的套用,一个固定的情节模式,在多种剧目中反复使用,这在才子佳人剧、士妓恋爱剧、发迹变泰剧、公案剧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或人物角色的套用,不同剧中,有着相似的职业、性格、身份、境况的人物反复出现,甚至有些剧中的人物名字都是一样的;或人物语言的套用,同类角色出场时表示身份的上场诗往往十分雷同。雷同现象在元杂剧中大量出现并不是偶然的,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
期刊
【摘要】:将地域性文化与专业的艺术创作相融合,已经成为众多动画人所追求和探索的方式。三峡民间艺术源远流长,继承和再创造其文化艺术精髓是当代动画人的责任和义务。香水草正是三峡民间艺术里的瑰宝之一,同时角色的设计又是动画的灵魂塑造,研究香水草女主角角色设计对三峡民间艺术意义重大。  【关键词】:香水草;角色设计;三峡民间艺术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鲁迅先生的这句箴言准确地体现了在当代语境下国际
期刊
【摘要】:李奎报(1168-1241)是朝鲜12世纪高丽时期著名的诗人,其诗和赋等文学成就都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气”和“意”在李奎报诗歌本质论中的内涵与他的诗论主张“主意论”、“主气论”、“新意论”以及诗文的审美批评都深深的影响到了高丽时期以及后来的诗话家,也对朝鲜诗话文学的发展与形成起了积极作用。因此,说起朝鲜诗话,李奎报的文学批评观点是有一定的历史性价值和研究意义的。  【关键词】:诗话
期刊
【摘要】:戏剧情境是戏剧创作的基础,甚至可以看作是戏剧的本质所在。作为剧作家而言,若不能有意识地去构置戏剧情境,非但写不出激动人心的好戏,甚至不可能写出戏。由此可见戏剧情境是戏剧的生命之源,它像母亲一样滋生出戏剧动作和戏剧冲突;离开了戏剧情境,戏剧情节、人物、矛盾发展等都变得毫无意义。  【关键词】:戏剧创作;戏剧情境  戏剧情境既然如此重要,那究竟何为戏剧情境呢?戏剧情境大体由三部分构成:剧中人
期刊
【摘要】: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作和戏剧史上的不朽经典,《牡丹亭》可谓是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极为耀眼的一部作品。而《牡丹亭》的主人公杜丽娘,千百年来以其明媚可爱、至情至性的光彩形象,为世人所知。《牡丹亭》是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其一生中最为得意的作品,他的“至情”思想也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本文将从杜丽娘这一文学形象入手,分析汤显祖所传达的“至情”思想的深刻内涵,使读者加深对杜丽娘这
期刊
【摘要】:人们的物质生活在得到满足以后,就开始追求精神生活,流行音乐就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因其娱乐性较大,在表演时与观众互动较多,吸引着人们的目光,随着时代的发展,流行音乐也成为了一种大众文化现象。作为文化事业的一部分,流行音乐也体现出一定的教化作用,注重开发人类潜能,展现自身个性,意在提升人们生活品质,同时由于受到现代商业影响,流行音乐在教化上也体现出异化倾向,因此,十分有必要研究流行音乐的教化功
期刊
【摘要】: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改编的话本小说《羊角哀舍命全交》,本事源自汉代经学家刘向所着的《列士传》一书,载有羊左二人交友死义之事。羊左二人乃为春秋燕人,乃今所言古代八拜之交之一舍命之交,相传刘关三人张桃园结义敬奉的就是羊左二人。后《列士传》佚失,因此对于《羊角哀舍命全交》小说本事的考证,唯有通过历代对刘向《列士传》或收录、或辑佚或涉及羊左故事的书籍中汲取。对于《羊角哀舍命全交》的本事,谭正璧、孙楷
期刊
【摘要】:《歌剧魅影》是英国音乐剧大师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创作的经典作之一,它改编自法国作家勒鲁创作于1911的小说《歌剧院幽灵》。自1986年首演至今,已先后在27个国家成功上演,仍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韦伯凭借自己敏锐的洞察力,观察到了这部小说与戏剧的某些共同点,因此决心对此进行音乐剧的创作。《歌剧魅影》以它特有的舞台魅力在音乐剧的创作历史上占有显赫地位,作品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深入骨髓的人
期刊
【摘要】:《北堂书钞》与《艺文类聚》、《白氏六帖》和《初学记》合称唐代“四大类书”,其引书达八百余种,成书至今已多有亡佚,但仍旧保存了大量的史料,对于辑佚典籍及校勘古书等方面有着重要价值。《宋玉集》是战国时期楚国辞赋家宋玉的作品集,在历代史志目录也多有著录,但大都失传,今能见到最早的传本是赵氏培荫堂旧藏本《宋玉集》两卷本系明人所辑。今对《北堂书钞》征引《宋玉集》作品及其版本流传情况进行大致地梳理和
期刊
【摘要】:“红包”存在于我们习俗生活中,但是“微信红包”的出现却对“红包”交换的时间、空间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微信红包常被当做一种成功的营销案例来理解,却鲜有人站在人类学的角度来理解“微信红包”交换这一行为,莫斯的名著《礼物》讨论了礼物在生活中在的作用和形式,当“微信红包”作为一种“礼物”出现在交换领域时它对传统“红包”的改变,它作为一种情感交流的工具,能为我们的社交活动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还有它在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