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7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成就感?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它是一种情绪体验,是人们实现自我价值、得到认可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感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把追求成就感(自我实现)定义为个性生存的终极目标,同时指出人对成就感的渴望是与生俱来的。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密切关注和利用情感态度的发展,通过成就感的体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习和提升学习效果。
  那么,怎样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呢?
  一、礼贤下士,放低自己,帮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
  刘备在《三国演义》中是个仁爱、宽厚和礼贤下士的形象,三顾茅庐后,诸葛亮就会情不自禁地想,一个王室之后竟然这么器重我,我还没干一番事业,就得到了这样的知遇之恩,我如果努力的话一定大有作为。所以诸葛亮一生都在实践自己的诺言。由此我想到,我们老师也可以给学生足够的成就感。比如,当学生来问问题的时候,老师不是直接讲解答案,而是假装不知道答案,与学生一起讨论并往答案的方向引导,学生自己想着想着就想出了答案。这样做,学生在提问以后心里就会想,啊,我太厉害了,连老师都被我问倒了,我也能破解了这道难题。这时候他们的自我感觉会非常好,一旦人的感觉好,他就会投入更大的行动,比如能激发研究问题的热情,行动越多正面经验就会积累得越多,感觉就会更好,从而投入更大的行动,形成良性循环。
  二、积极评价,帮孩子获得成就感
  积极的评价能让学生充满自信,获得成就感;消极的评价则会让他们形成压力,丧失成就感。
  评价一个孩子是否优秀并不能只看学习成绩。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研究生捧着高等学历文凭却还要父母陪同一起找工作,他们到了新的岗位,离开了老师、父母和领导的指挥就变得手足无措,这真是教育的悲哀。高分低能,知识化不成力量,知识反倒成了束缚学生发展的负担,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传统的教育说一个学生是好学生就是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是与成绩相比,综合能力更是对孩子影响深远的重要因素。学习成绩好只能说明其学习文化知识能力强,如果我们仅以此标准来评价学生,只能培养出越来越多的“高分低能”,而使那些学习成绩一般但人格人品、生活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其他能力方面强的孩子倍受挫折感。因此新时代教育要求我们实行多元化评价。其实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所以我们应善用发现的眼睛,比如有些学习成绩不怎么样的调皮孩子,他们的动手能力会很强,那么在化学学习中他们就很喜欢做实验。孩子们的潜力都是无限的,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放大、延伸,当他们充分体验到了成就感往往就会创造奇迹。
  三、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竞争的氛围,给学生以成就感
  每个学生都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都有成功的愿望,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认可。这与人们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师要注意把竞争意识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成功,有一种成就感。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采取激励性的语言,因势利导,诱发学生积极动脑、拓展思维。如:在课堂提问性语言中,常用“谁来试一试”、“谁有更好的方法”、“谁能比他说得更好”等激励性语言来创设竞争的氛围,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还可以采用奖励实物的方法,从而激励学生好好学习、积极向上。
  四、利用化学实验,通过动脑动手使学生体验到成就感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作为化学学科发展的生命源泉,在化学教学中起着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清晰、生动、神奇的化学实验现象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这一优势,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实验,通过动脑思考、动口讨论、动手实验强化学生获取知识的体验。
  教师要善于寻找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让学生把生活体验同化学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探究。所以我们经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时刻做有心人,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活资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实践,发挥聪明才智,这样,常见的生活资源便可变废为宝,让生活资源成为课程资源。比如用纱布、小卵石、石英砂、木炭、蓬松棉制家用净水器;用牵牛花、紫卷心菜等自制酸碱指示剂来测生活中的食醋、盐水、石灰水的酸碱性;用塑料饮料瓶、鹌鹑蛋做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还有很多生活物品,如白醋、玻璃杯、注射器、纯碱、白酒、玻璃片、蜡烛、生锈的铁钉等,都能在化学课堂上发挥重要作用。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实验在生活中也是可以见到的,利用一些极其简单的物品就可以进行一些小发明创造,并展示给同学或家长看,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化学的成就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增强学习的动力。
  成就感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也是一个人自信心的源泉。我想学生的快乐与成功就是感觉自己有成就感,有一种幸福、快乐和满意于现状的情愫,这需要我们老师去创造,我们任重道远。
其他文献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评价是物理教学评价的重要部分,但受到应试教育、考试制度、实验室条件以及传统观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实验技能的评价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以及三维目标得到普遍认可,相对更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实验技能理应得到并且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如何对实验技能进行客观、全面、准确的评价也成为广大教学研究人员和物理
期刊
温家宝总理说:“决定一个舰队速度快慢的不是那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最慢的船只。”在如今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聋生的素质教育尤其是审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审美教育对于培养聋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其高尚的道德教育,培养其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审美教育必须依托各种形式的美,在美的感染下实施,必须寓教于乐、潜移默化。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学在聋生审美教育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期刊
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新意识即求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是凭空而起的,它必须由兴趣作为前提,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  新世纪呼唤创造型人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造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调查、分析,为了明确对小学生阅读行为习惯养成策略的研究方向,充分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努力使孩子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我们制定了具体的策略,重在平时的落实、提高。  关键词:阅读 行为习惯 养成策略  今年新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儿童的阅读日趋重视,要求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近年来,我校也积极地响应市局要求,充分开展了各种各样的阅读教学活动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掌握创设情境,努力挖掘学习内容所蕴涵的创造性因素,把握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和水平,创造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营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课堂情境 教学情境 观察事物 激发兴趣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
期刊
学生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识字教学既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难点。新课标要求低年级的识字量增多,要求学生大量识字,力求在儿童语言能力的黄金期快速进入自主阅读状态。因此,教师要加强低年级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挖掘儿童的潜能,让识字变得轻松、愉悦,让阅读提前实现,让学生快速地把识字运用在阅读、朗诵中,提高学生乐学语文的兴趣。下面是我在识字教学中的体会:  一、课堂注重情
期刊
摘 要:记叙文中的动作描写,就是指通过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和状态的写作方法。本文主要探究了在创作中如何恰当地通过动作描写来彰显人物个性与精神。  关键词:描写 动作 个性  动作是反映人物精神面貌、个性特征的一面镜子。人物的每一动作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这一人物的内
期刊
摘 要:实验是化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现阶段中学化学实验不能落到实处。作者对教学中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实验 化学教学 高中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化学学习离不开实验。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改革强调创设生动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要进一步推进课改,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本文是我在实施“一案三环节”音乐教学中的几点感受。  关键词:素质教育 课改 一案三环节 情境导入 展示目标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归纳总结 拓展提高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我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方位实施“一案三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探索课改新思路,寻根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大脑还给学生。这使我
期刊
江苏2012年高考历史试卷第22题:史家有时会修正自己对历史的认识,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即为一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略)。  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的内涵。(4分)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9分)  本题的第一问相对比较简单。第二问主要考查到学生对唯物史观的运用情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