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关于智慧论述:“知识仅仅是已经获得并储存起来的学问;智慧则是运用学问去指导改善生活的各种能力。”①智慧即明智地行为、行动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笔者将从智慧共享课堂的概念界定和理论支撑、理论支撑、技术支撑、操作环节、基本策略、基本特征和评价标准等角度出发,就自主创新课堂模式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智慧共享课堂;自主创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5-283
一、智慧共享课堂的概念界定和理论支撑
智慧共享体系智慧共享体系最早由张为志②在《智能移动终端支撑下的非现场经济》及《非现场经济意识》两书中提出,揭示了非现场经济时代,由“有智慧”和“无智慧”的质点联合构成的某种空间结构。指建立在智能技术集成基础之上,结合社会动力机制和交换机制所形成的一种社会现象。③“智能技術体系”的集成态势包括了互联、物联、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终端、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等高新技术平行与集成的发展状态。④可以用一个非常通俗的等式加以初步的说明:智能技术集成+社会动力机制+社会交换机制=“智慧共享体系”⑤。“非现场”⑥教育时代已经来临。
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智能终端、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智能技术的集成和协调作用推动智慧共享教育体系的实施,实行课堂教育的“非现场”概念,认为是如今及未来的智能科技促成信息教育向智慧共享教育的一次超越。在智慧课堂上,教师通过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老师只是一个智慧推手,引导学生去探究,激发思维的火花,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或许是一个方法论者,告诉学生如何去探究,让学生自己去想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这是解决问题的“思维工具”。教师应该是充满教育智慧的,课堂应该是智慧的课堂,管理应该是智慧的管理,智慧教育的真谛是给予学生以智慧,学会共享,激发情感。所以不是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分数,而是更关注学生的未知世界,学生生命的智慧。
二、理论支撑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区别于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他提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华东师大的著名教授皮连生认为,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分析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环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日本著名课程专家佐藤正夫教授认为,根据教学论的逻辑体系设定了六个专题,即"教学论的概念与教学的意义及课题"、"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中的教育""教学组织",对教学领域的基本问题提出了富有现实性和时代感的系统观点。强调学校教育不在知识的灌输方面,对孩子要因材施教,看重孩子的能力培养,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智慧,然后去开发它,达到培养孩子创新思维能力。
三、技术支撑
通过软件与硬件的建设,把老师、学生、课堂连接在一起,实现端点对端点的联结,智慧共享课堂变得实现起来简单不复杂,而且有效。课件、白板、课本多种授课方式的切换,像拍照讲解、实物展台,实现PPT、Word课件的原生态播放;随时预览、编辑;支持交互式课件,通过实现趣味课堂。学校的互联网平台,让智慧共享课堂有效,未来的5G通信技术,和成熟的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将使智慧共享课堂更开放,使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理念实现无缝连接,展现更激动人心的教学场景。
四、操作环节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智慧探究为主,在互动中引领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一是导学指引。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教法学法、具体学习内容、学习总结、思维建模等,启发学生敢于开发潜能、勇于竞争的内在激情和学习兴趣。二是自主学习。在教学上,调动和培养学生的感觉器官的感知能力,让眼、耳、手、脑都参与进来。学生可以走动、演讲、讨论等,不要太注重课堂纪律的管制。三是合作探究。国外学者波诺(E·d·Bono)的横向思维训练、费厄斯坦的工具性强化训练,还有国内学者吴天敏的动脑筋练习、林祟德的思维开发教育,都告诉我们:人脑通过专门训练,智力水平可以明显提高。使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四是总结升华。
五、基本策略
在导学的目标设计方面,做到精、准、细,有方向性和清晰的指向性,注重学生的实际,不把目标定的大、高、虚,要小、低、实,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摘到“桃子”,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销魂的感觉。⑩ 这是一种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熟知的,亲近的、现实的生活场景走进课堂,知识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脱离了具体的情境,认知活动的效率是低下的。学生在完成某一项学习任务或开展某一学习活动时,以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性大大提高,这种愉悦体验大于个人的。
六、基本特征和评价标准
(一)争辩使学生的灵性、个性飞扬,争辩的过程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过程。
(二)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着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理性思辨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三)智慧的课堂教学应该渗透科学探究的理念。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真实的现象,感悟真情实感,开启思维之门。
(四)智慧的课堂需要向生活世界回归,在知识与生活的融合中,既增长了学生的智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课堂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情感的融合,尤其需要将教育者的教育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教育。
参考文献
①[美]约翰·杜威著,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②张为志 浙江大学科学技术与产业文化研究中心执行机构成员
关键词:智慧共享课堂;自主创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5-283
一、智慧共享课堂的概念界定和理论支撑
智慧共享体系智慧共享体系最早由张为志②在《智能移动终端支撑下的非现场经济》及《非现场经济意识》两书中提出,揭示了非现场经济时代,由“有智慧”和“无智慧”的质点联合构成的某种空间结构。指建立在智能技术集成基础之上,结合社会动力机制和交换机制所形成的一种社会现象。③“智能技術体系”的集成态势包括了互联、物联、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终端、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等高新技术平行与集成的发展状态。④可以用一个非常通俗的等式加以初步的说明:智能技术集成+社会动力机制+社会交换机制=“智慧共享体系”⑤。“非现场”⑥教育时代已经来临。
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智能终端、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智能技术的集成和协调作用推动智慧共享教育体系的实施,实行课堂教育的“非现场”概念,认为是如今及未来的智能科技促成信息教育向智慧共享教育的一次超越。在智慧课堂上,教师通过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老师只是一个智慧推手,引导学生去探究,激发思维的火花,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或许是一个方法论者,告诉学生如何去探究,让学生自己去想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这是解决问题的“思维工具”。教师应该是充满教育智慧的,课堂应该是智慧的课堂,管理应该是智慧的管理,智慧教育的真谛是给予学生以智慧,学会共享,激发情感。所以不是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分数,而是更关注学生的未知世界,学生生命的智慧。
二、理论支撑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区别于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他提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华东师大的著名教授皮连生认为,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分析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环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日本著名课程专家佐藤正夫教授认为,根据教学论的逻辑体系设定了六个专题,即"教学论的概念与教学的意义及课题"、"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中的教育""教学组织",对教学领域的基本问题提出了富有现实性和时代感的系统观点。强调学校教育不在知识的灌输方面,对孩子要因材施教,看重孩子的能力培养,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智慧,然后去开发它,达到培养孩子创新思维能力。
三、技术支撑
通过软件与硬件的建设,把老师、学生、课堂连接在一起,实现端点对端点的联结,智慧共享课堂变得实现起来简单不复杂,而且有效。课件、白板、课本多种授课方式的切换,像拍照讲解、实物展台,实现PPT、Word课件的原生态播放;随时预览、编辑;支持交互式课件,通过实现趣味课堂。学校的互联网平台,让智慧共享课堂有效,未来的5G通信技术,和成熟的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将使智慧共享课堂更开放,使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理念实现无缝连接,展现更激动人心的教学场景。
四、操作环节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智慧探究为主,在互动中引领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一是导学指引。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教法学法、具体学习内容、学习总结、思维建模等,启发学生敢于开发潜能、勇于竞争的内在激情和学习兴趣。二是自主学习。在教学上,调动和培养学生的感觉器官的感知能力,让眼、耳、手、脑都参与进来。学生可以走动、演讲、讨论等,不要太注重课堂纪律的管制。三是合作探究。国外学者波诺(E·d·Bono)的横向思维训练、费厄斯坦的工具性强化训练,还有国内学者吴天敏的动脑筋练习、林祟德的思维开发教育,都告诉我们:人脑通过专门训练,智力水平可以明显提高。使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四是总结升华。
五、基本策略
在导学的目标设计方面,做到精、准、细,有方向性和清晰的指向性,注重学生的实际,不把目标定的大、高、虚,要小、低、实,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摘到“桃子”,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销魂的感觉。⑩ 这是一种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熟知的,亲近的、现实的生活场景走进课堂,知识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脱离了具体的情境,认知活动的效率是低下的。学生在完成某一项学习任务或开展某一学习活动时,以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性大大提高,这种愉悦体验大于个人的。
六、基本特征和评价标准
(一)争辩使学生的灵性、个性飞扬,争辩的过程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过程。
(二)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着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理性思辨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三)智慧的课堂教学应该渗透科学探究的理念。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真实的现象,感悟真情实感,开启思维之门。
(四)智慧的课堂需要向生活世界回归,在知识与生活的融合中,既增长了学生的智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课堂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情感的融合,尤其需要将教育者的教育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教育。
参考文献
①[美]约翰·杜威著,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②张为志 浙江大学科学技术与产业文化研究中心执行机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