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断试错的路上狂奔

来源 :数字商业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sskee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点心”两岁了。这是李开复的创新工场孵化出来的第一个项目。
  短短两年时间里,转型两次,阵痛数回。每次转型都事关点心生死。
  作为移动互联领域里激流勇进的创业公司,发力手机操作系统的点心经历了不断试错的过程。最早大胆扎入Android平台的未知领域,点心最初把操作系统分解成了27个业务元素,经过不断试错,逐步聚焦到有优势的5个产品上。
  几度“阵痛”之后的点心CEO张磊对我们坦言,移动互联领域的创业,除了要有勇气,早跳入,保持体力进行淘汰赛之外,还必须要有不断反省和改变的生存智慧。“必要的时候就得革自己的命”,他最怕的是等和靠。
  不断变“型”的点心不是个案,而是一类冲在移动互联网前沿,深处在瞬息万变的大环境里的典型代表。
  “变”只是表现形式,折射出的是他们的反省与改变,是面对商业环境无常的大思考。
  早跳一步的勇气必要的时候就得革自己的命
  进入手机操作系统(OS)领域,点心所做的是将Android这个舶来品本地化。
  但当一头扎进去时,张磊和团队才发现,要做好一款手机操作系统并不容易。这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要搭建一个关系网复杂的生态链。对于一个刚刚创业的小公司来说,与其全面出击,不如单点突破。
  点心的第一次转型是在去年3月份。
  “别人做操作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了将自己的应用、服务植入到操作系统里去,挡住入口,让用户无从选择。点心的理念是希望给用户一些选择,从用户的需求入手,把操作系统的一些应用、服务剥离出来,供用户选择、安装。”张磊他们发现。
  但这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因为好多的基础服务根本无法从操作系统里剥离出来。
  经过两三个月的技术研究之后,他们发现操作系统应用化这条路是可行的。于是,张磊果断决定点心要转型。
  去年3月,在第三极大厦李开复的办公室里,张磊把点心团队的核心成员全部叫了过去,然后说,我们必须往这条路上走,确认操作系统应用化这个大策略,开始对独立的应用和服务投入资源。
  好多人当时都不理解,当场就反对,这不是死路一条吗?的确,当时看起来那是个风险极高甚至没有意义的事情。
  “我没有时间跟他们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对公司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机会窗口,因为还没有人开始这样干。”张磊说。在他看来,一个创业公司要生存下去,首先就得有点勇气比别人早一步,做首发。
  创新公司的生存法则就是比别人快。当然风险很大,快一步是先驱,快两步很可能就会成为先烈。
  这次转型没有说服教育,完全是张磊的“一言堂”。
  2011年第二季度,短短三个月时间,点心就推出了“点心桌面”、“点心省电”等应用产品。上述产品事后的发展证明了团队的执行力。
  为了加速系统工具产品线的快速发展,点心在创新工场和蔡文胜的帮助下收购了安卓优化大师,完善了系统工具产品线的产品结构,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去年9月点心一周岁时,点心操作系统中像打电话、发短信等原来跟系统紧密整合的核心应用,已经被全部拆解出来。点心希望操作系统变成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底层支撑的层次,另一个层次是上面应用服务层。
  张磊将点心的优势兵力完全向重点应用倾斜。早在去年下半年时,点心内部就已经决定,用户规模不到百万级别的应用立即砍掉。
  在张磊看来,这次痛苦的转型也是点心创业至今做得“最正确的决定”。“如果没有当时这个决定,点心不可能存活到现在。”这次转型之后,团队里的人也都慢慢理解了他。
  
  专注、专注,拒绝诱惑这一场比拼体力的淘汰赛
  去年四季度时,张磊很快感觉到,危机又来了。
  当时点心的App用户规模已经很可观,但张磊和团队意识到一个问题,点心打的都是“散弹枪”,不聚焦。时值一批“大家伙”,比如联想、阿里巴巴、盛大、百度等,正摩拳擦掌进入手机OS——这个被视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当“大家伙”拉开架势、全方位进军手机OS领域时,一个模糊不清的领域,眼看就要变成一个红海。
  点心要进行第二次转型,从操作系统应用化,到以系统工具的开发为龙头,把点心开发的各种App集合在一个工具平台上,形成合力。
  这是基于张磊对于“入口”价值的思考。“入口的价值在于获取流量,我们希望以系统工具为龙头,获取足够多的用户规模。”张磊说。所以,他将团队的研发、运营力量全部集中到系统工具领域。
  去年9~10月份时,在系统工具领域,点心还处在第四位。到了今年第二季度时,点心已经在系统优化领域、电量管理领域排名第一,整个系统工具方向上,点心排名第二,前有360,后有腾讯。
  曾有很多诱惑摆在点心面前,而张磊要做的是,有所拒绝。
  比如,到底要不要做硬件?
  “最后我们还是克制住冲动,把这个念头给灭掉了。”张磊坦言。在他看来,专注使得点心拥有参与下一轮竞争的核心优势,做出用户喜欢的、能提供持续服务的产品,因为创业公司最终拼的是“小”而不是“大”。
  “我们要做的是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张磊对此的解释是,其核心在于“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化的用户”。反观硬件领域则是一个大现金流的生意,一不小心,就会被拖死。
  张磊说,这是一项比拼体力的淘汰赛。
  2011年底,点心的用户规模一举突破了1800万的关口。此后,他们开始做商业变现,把用户流量向广告平台迁移。从第一天的广告收入进账过千元,到现在每天收入数万元。
  点心在整体上还未实现盈利,张磊和李开复2010年的约定是3年活下来,现在看来似乎这一步能提前到来。
  绕开冰山不断反省的生存智慧
  操作系统应用化转型时,点心曾面临一次选择,要不要涉足Kik(基于手机通讯录的社交软件)类应用的开发。
  那时,点心也很看好Kik,认为是移动社交很好的大方向,对于这个行业热点,点心团队内部反复讨论,最终决定不做,原因就是那会“碰触到腾讯的底线”。
  张磊告诉我们,他创业有一个原则,要绕开大公司那些冰山。“这些冰山会阻碍我们的道路,把自己撞死完全不值得。”张磊说。
  第二次转型做系统工具时,点心不可避免地与“大家伙”碰面了。今年点心进入该领域前三后,开始直面360、腾讯,杀入了大公司的地盘。
  鸡蛋碰石头千万不可以,在张磊看来,变成石头后就可以碰碰试试。
  张磊以为,与大公司的竞争不是要进入别人的后院里,把人家的东西给偷了,而应该去开疆拓土,去“搂”更多的地盘回来。点心目前所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今年6月底,点心的总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4400万。
  现在,张磊认为点心已经做好了第三次转型的准备。早在点心一周年时,张磊就已经明确表示,2012年要把OS Web化。在他看来,Web APP浪潮是未来三年移动互联领域的三大方向之一。
  他们已经把自己的桌面产品从工具体系剥离出来。点心桌面要从一个工具的客户端产品,转成一个内容类的流量门户,再通过流量营造一个Web APP的承载平台。
  这条路走得较为艰辛,截至今年7月,张磊觉得才初见端倪,转型的框架搭建完成,点心具备了实现应用Web化的条件。在这个方向上,张磊想与百度、阿里等大公司实现“云”合作。
  到明年,竞争从端到云,点心不做在荒岛上孤立无援的公司,要把托管的能力接入到大公司的“云”上。面对冰山,点心讲究的是生存智慧。
  张磊认为行业已经蓄势待发,这半年是点心的机会窗口,能不能把端的管理能力打得更扎实尤为重要,这对创业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也可能是一次赌博。
  届时点心将再次遇到那些曾经历的转型考验:有没有勇气去做,有没有体力去拼,有没有生存智慧。
   Tips
  张磊:我时时准备革自己的命
  不管什么话题,讲到尽兴处,我都想讲讲技术。技术实在是一件太有意思的事情。点心两年来所做的一切决策,都是基于对技术的考量。可能因为技术出身,我的性格就是那种先做再说,甚至做了也不说的。
  但最近我也在反省,低调不一定是对的。公司有时还是需要营销,需要宣传。做人低调没问题,但产品要高调,不要刻意去抹煞各种正能量。
  以前,我是一个太过固执的人。公司成立最初,我习惯了一个人做决策,“一言堂”。
  今年5月,积累的问题终于爆发了。
  因为一些产品方向问题、公司管理问题,管理团队中发出了质疑声,起初我根本没当回事,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产品开发、技术方向等具体问题上。
  到最后,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争执再也无法避免,也正是在这次争论中大家把话说开,也让我静下来开始想一些公司管理、文化建设上的问题。
  快跑了一年多的团队已经感觉到疲倦了,而我却是那么只顾往前冲。管理团队甚至形容我:这么长时间以来就像在做一项工程,把大家都累垮了,还不理解大家投入的感情。
  那天,我流泪了。这次完全是对我价值观的颠覆。上次流泪还是在第一次创业的时候,那是对我世界观的颠覆。
  事后我检讨自己,这次的事给我提了一个重大的醒:一是我需要把自己拔出来,站在行业发展的角度把公司的方向想得更清楚;二是我学会了回过头来看管理上有什么样的漏洞,文化建设上有什么样的漏洞,去修补。
  整个5月份,我全部都在思考这些问题。
  这种思考,对于我而言,是一次巨大的心理上的折磨和提升。这次“心灵的阵痛”也让我更有包容心。
  现在我已经在慢慢改变。
  在决策的组织结构上,我会让整个核心团队全部参与进来,开始从机制上去保证,真正让决策委员会起作用,从“一言堂”过渡到群策群力。
  时刻准备革自己的命,这是一个创业公司最基本的、最挑战的、也是最有魅力的事。在商业社会的变幻里,小公司应对变化的最好方法,就是以变制变。
  从创业的第一天开始,你注定要孤单,但绝对不寂寞。
其他文献
置身这个迅速变迁的时代,是嬗变者的幸运,也是固执者的不幸。  如果说推进电子行业变迁的力量是科技的革新,那么促使零售业态发生改变的则是消费者购买习惯的改变。相比于前者,“习惯”似乎是更为感性而难以捉摸的力量。你也许会说,没有电子商务的兴起,哪会有网上购物的风靡?事实上,比起电子商务对线下销售额的分割,更可怕的是网络习惯在消费活动中的渗透,商品信息的搜集、比对、分享,不断从线下转移到线上。  于是我
期刊
华人首富李嘉诚确实胜人一筹。  今年5月,年届84岁的他,以长和系主席的身份,在即将度过本命年生日时,主动向传媒披露“分身家”细节,首度正面回应外界一直颇感好奇的“谁来接班”的话题,主动揭晓答案:长子获实业,次子得现金。  在“老超人”看来,在此安排下,两兄弟日后不会反目成仇,在事业和财产方面都不会有冲突,“一定有兄弟做”。  无论事业、财富还是个人魅力,在香港乃至华人世界都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李嘉
期刊
在洞悉市场的无常后,企业所要做的就是要随时调整自己的步伐,适应变化。这不是一次轻松的旅程,甚至会遭遇命悬一线的时刻。万通的反省日、顺丰的上下延展,李宁“伤筋动骨”的变革,以及苏宁的“去电器化”,这些企业样本正在为我们展示着他们如何在痛定思痛中创造重新焕发生机的可能。
期刊
中医一直以至高地位存在,但在清末民初西学东渐之时,被弃若蔽履。连医生出身的革命家孙中山,在被诊断为肝癌晚期,西医束手无策的情况下,依旧坚决拒绝中医的治疗。  百年来,中医一直在与之理论基础完全不同的西医的管理和统领之下,使得中医的能量并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失去了许多患者的信任。  也因此,中医的元气至今都未恢复。中医行业多年来陷入了怪圈循环:年轻中医道行不够赚不到钱,愿意进入这个行业的年轻人越来
期刊
2012年8月,冯仑一直在海外访学。  但9月13日他一定会回来,因为这一天是万通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通)一年一度的反省日。自1992年万通成立一周年时即把(注册)成立日确立为反省日,20年来,作为创始人的冯仑从未缺席这个特殊的日子。  记者在冯仑敞亮而遍布书籍的办公室里,见到了万通董事总经理杨建新。  杨建新从1991年就跟随冯仑在海南创业,万通的营业执照就是杨建新去办理的。他也是万
期刊
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李锦记是个例外。  这家公司已有124年的发展历史,李家一直保持着100%的股权。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曾表示,要做百年老店,可以向李锦记学习。  家族企业的传承是世界性的难题,能传承到三四代更是小概率事件。  有组数据,只有30%的家族企业能够顺利延续到第二代,能够将接力棒顺利传到第三代家族成员手中的仅为10%~15%,能过渡到第四代的不到5%。  李锦记何以能打破“富
期刊
一首周杰伦的《本草纲目》让多少年轻人记住了一串草药的名字?“马钱子决明子苍耳子干药莲子,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这些老祖宗的辛苦,我们一定不能输。”  在御源堂中医诊所创始人徐文波看来,这就是符合时代需要的中医传播方式——懂得最民族最传统的东西,同时具备与世界交流的能力,这样的传播者越多越好。古老中医需要新鲜空气和血液,或许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地在传承中让古老中医焕发青春。  因为传统的
期刊
8月8日,创维数码发布的一则公告,让“黄宏生”三个字在远离大众视线多年后再次出现在各大媒体的重要位置。  这则搅动资本圈及家电界的公告称,创维集团聘用公司前董事局主席黄宏生担任集团顾问。这意味着在创维近8年未公开露面的创始人黄宏生,正式回归创维。  江湖已经不是离开时的那个江湖,但是创维还是那个创维,甚至变得更强。  要知道8年前黄宏生的被拘捕,一度让创维上下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在大家看来,“创维没
期刊
和多利农庄庄主张同贵住同一个小区的一个台湾人,在内地不敢到外面买菜吃,自己跑到郊区租种二三十亩地。出于对农业生产方式的不信任而自行种地的状况,在海归人士、港澳台人士和外籍人士中间,几乎成了普遍现象。  和中医行业相似的是,有这么一帮原本与农业毫无瓜葛的社会精英发现,城里人需要安全的健康产品,也愿意为之付出更大的代价。张同贵就是其中的一员,他仿佛从中看到了未来。他们的身边,有很多朋友就是为了吃得安全
期刊
“头戴马聚源,身穿八大祥,脚蹬内联升,腰缠四大恒”,这可是过去老北京最时髦、最体面的行头。但旧日的时髦光景,今天已难重现。这句俗语里的四大恒早已随着时代变迁不复存在,而八大祥也仅剩瑞蚨祥和改名为“北京丝绸商店”的谦祥益。  止步于历史的老字号不计其数。上海交通大学品牌战略研究所所长余明阳表示,目前老字号的发展现状并不理想,有人统计历史上曾经有1.5万家老字号,现在存活着的只有1500家,做得比较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