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起华夏的文史研究历史,胡适先生别开生面,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主张,刷新了中国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所谓“大胆假设”是要人们打破旧有观念的束缚,挣破旧有思想的牢笼;“小心求证”即是要求人们不能停在假设或可能的路上,而要进行证明,小心的证明是一种严谨求实的态度,在证明过程中不能捏造事实,不能按自己的意愿去改变事实,并要诚恳地尊重证据。
此八字箴言曾被胡适先生视为治学宝典。然其衣钵传至当下某些学者处,却变成了无处不大胆——从大胆假设,到大胆求证,再到大胆公布“学术猜想”、“学术畅想”乃至“学术臆想”、“学术幻想”,一切都变得意淫般简单。
据报载——近日,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等23位考古、历史、神话及民俗专家考察山西吉县人祖山后,根据C14同位素测定结论,认为娲皇宫女娲塑像下发现的“皇帝遗骨”,可能属于传说中史前“三皇时代”的“娲皇”遗骨。
娲皇即女娲,熟悉神话传奇的读者对这名字不会陌生,在各色演义当中,女娲做了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团土造人、炼石补天,可谓开宇宙、立世界的女神。《风俗通》引《春秋运斗枢》中谓:“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女娲为中皇、娲皇。
开辟鸿蒙的人物,竟然有遗骨传世?感叹者,自然是孜孜不倦的血脉探源又有了“新成果”,似乎将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已有专家提议在人祖山建设祭祖广场、朝圣天阶和史前人类博物馆,并修复人祖庙和伏羲庙,作为旅游项目;惊奇者,正如你我质疑一般,“女娲只是个传说”,“三皇五帝”都很玄,更何况发现遗骨?
但凡稍明时事,你我自然能够理解:这些对文化资源的争夺、挖掘背后,无不暗藏利益。此一番人祖山的“考古发现”,如报道所称,也已透露开发旅游的迹象。发展经济本自无妨,有效利用文化资源带动当地社会发展也是好事一件。但倘若不论真伪,抑或不顾自身文化形态,动辄牵强附会、强行落地,旅游未必发展起来,反而可能授人以柄、劳民伤财。
前有曹操墓,后有女娲遗骨,其间所反映出来的,恰恰是对文化缺乏认识、对建设缺乏创新的“啃古”心态。
堂堂中华文明,上下历五千余年,身旁脚下随处都可能是某一段历史传说。倘若目光只顾逡巡打量,辄有动静即欣喜若狂,大兴土木、追逐小利,哪里有我们的祖先那种遏洪水、补天阙的精神气质?又哪里有那种战天斗地、奇情壮采的恢宏想象?
女娲文化反映了原始初民在人类繁衍和应对自然恶劣环境时的自强不息,早已成为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它可能会给考古发现一定的参考,却绝不是文化附会的雾薮。如果考古有新发现,我们自然乐见其成;但过分工具化地看待文化,甚至侵蚀学术的科学精神,则只会让我们的精神传承日渐皮相。
《石头记》伊始,娲皇氏炼石补天,单单一块未用,弃于青埂峰下,此即整部《石头记》生发之处。显然,大荒顽石之所以源自娲皇氏者,关乎是书之宏旨。
照中国目下常见的治学态度推演下去,出不了几天,我猜就会有“红学专家”站将出来,以娲皇遗骨为参照物,认定青埂峰原是实地非虚,说不定还会圈出那颗“已通灵性,大小随心,来去任意”的顽石之故址,修庙卖票,以供瞻仰。
此八字箴言曾被胡适先生视为治学宝典。然其衣钵传至当下某些学者处,却变成了无处不大胆——从大胆假设,到大胆求证,再到大胆公布“学术猜想”、“学术畅想”乃至“学术臆想”、“学术幻想”,一切都变得意淫般简单。
据报载——近日,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等23位考古、历史、神话及民俗专家考察山西吉县人祖山后,根据C14同位素测定结论,认为娲皇宫女娲塑像下发现的“皇帝遗骨”,可能属于传说中史前“三皇时代”的“娲皇”遗骨。
娲皇即女娲,熟悉神话传奇的读者对这名字不会陌生,在各色演义当中,女娲做了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团土造人、炼石补天,可谓开宇宙、立世界的女神。《风俗通》引《春秋运斗枢》中谓:“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女娲为中皇、娲皇。
开辟鸿蒙的人物,竟然有遗骨传世?感叹者,自然是孜孜不倦的血脉探源又有了“新成果”,似乎将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已有专家提议在人祖山建设祭祖广场、朝圣天阶和史前人类博物馆,并修复人祖庙和伏羲庙,作为旅游项目;惊奇者,正如你我质疑一般,“女娲只是个传说”,“三皇五帝”都很玄,更何况发现遗骨?
但凡稍明时事,你我自然能够理解:这些对文化资源的争夺、挖掘背后,无不暗藏利益。此一番人祖山的“考古发现”,如报道所称,也已透露开发旅游的迹象。发展经济本自无妨,有效利用文化资源带动当地社会发展也是好事一件。但倘若不论真伪,抑或不顾自身文化形态,动辄牵强附会、强行落地,旅游未必发展起来,反而可能授人以柄、劳民伤财。
前有曹操墓,后有女娲遗骨,其间所反映出来的,恰恰是对文化缺乏认识、对建设缺乏创新的“啃古”心态。
堂堂中华文明,上下历五千余年,身旁脚下随处都可能是某一段历史传说。倘若目光只顾逡巡打量,辄有动静即欣喜若狂,大兴土木、追逐小利,哪里有我们的祖先那种遏洪水、补天阙的精神气质?又哪里有那种战天斗地、奇情壮采的恢宏想象?
女娲文化反映了原始初民在人类繁衍和应对自然恶劣环境时的自强不息,早已成为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它可能会给考古发现一定的参考,却绝不是文化附会的雾薮。如果考古有新发现,我们自然乐见其成;但过分工具化地看待文化,甚至侵蚀学术的科学精神,则只会让我们的精神传承日渐皮相。
《石头记》伊始,娲皇氏炼石补天,单单一块未用,弃于青埂峰下,此即整部《石头记》生发之处。显然,大荒顽石之所以源自娲皇氏者,关乎是书之宏旨。
照中国目下常见的治学态度推演下去,出不了几天,我猜就会有“红学专家”站将出来,以娲皇遗骨为参照物,认定青埂峰原是实地非虚,说不定还会圈出那颗“已通灵性,大小随心,来去任意”的顽石之故址,修庙卖票,以供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