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技击法与截拳道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ihao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所认识的咏春拳有梁赞宗师传下来的佛山咏春拳和古劳咏春拳,其中佛山咏春拳由叶问传至香港,后由梁挺先生传至世界各地。而李小龙也向叶问学练过佛山咏春拳。佛山咏春拳有三套拳,即小念头、寻桥和标指,还有六点半棍和双刀,以及跌打秘术。古劳咏春拳无拳套,但技法、手法、拳理、拳法与佛山咏春拳大同小异,以对拆为主,二十多个散手动作包含了其它咏春拳的木人桩、双刀动作,十多个对拆法包含了咏春拳的跟手灵变技法。古劳咏春拳技击心诀“来留去送”即其它咏春拳的第一套小念头技法;“你要上我要下,你要下我要上”即其它咏春拳寻桥技法;“高接低攀”即其它咏春拳标指技法。现就咏春拳训练之方法及技击法探析如下。


  咏春拳小念头属简接和顾打合一的技击法,十分适合中近距离对垒,要求练习者掌握上、中、下三路的防守技巧,快捷而稳准,密而不漏。防守后,手不收立即向对方发起进攻。其秘诀在于,敌来我防(守),敌换势(或动作)我攻,即心诀“来留去送”。 这是一种趁虚而入的灵变打法,李小龙在技击中经常采用。由于以咏春拳二字〓羊马练小念头套路,手腕、手桥不断伸屈变化,久练马步自然笃实,桥手劲力自然而得。李小龙在咏春拳小念头技法基础上,天才地将击剑步法融汇到擂台搏击中。加之其灵活的身形、马步,使咏春拳小念头“来留去送”技法更具威力和灵变。李小龙自创的截拳道中,同样有小念头的防截手法和碌桥(极手)训练。
  咏春拳“小念头”十分适合身轻体灵的人使用。在远距离搏击中,如我弱彼强,要想反败为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能在严密的防守之中,保持进攻距离,待对方收势的一瞬,迅速反击。李小龙认为,远距离擂台式搏斗,占上风的“往往是防御的一方”即此意。习咏春拳者认为,小念头训练是本门的筑基之法、必修之法,只有把小念头手法融于“来留去送”的技击心诀之中,才能进入寻桥标指等中、高级手法练习。梁赞宗师把小念头技法贯穿在“来留去送”之中,即提示练习者在技击时可先用本门防守手法(含内劲)把对方来势化解,待对方势(手)回收之时,发起进攻。这种防守是主动之法,并非挡挡格格的被动防守,此着又曰简接打法。待此法能自然反应后,可变为顾打合一即一手防、一手击的打法。如对方右直拳击我面部,我即以左手化解,同时右拳击出。此时对方右拳收、左拳出击,我右拳则在其左拳未发之一瞬击出将其击倒。对方收右拳和左拳尚未发力之时即“去”也,我右拳已击为“送”出。出拳若不能直接打散对方的组合动作,则会受到对方的重击,所以李小龙十分重视出拳的速度和力度。也就是说“送”拳除出手快之外,一定要具备两种劲:一种力将对方挫伤,一种力令对方失重或倒地,即古劳咏春拳的寸劲和撑劲。也就

是说“来留去送”的技击心诀融会贯通后,一拳一脚即令对方败北。李小龙把这种见打不见防的打法命名为截击之道亦是有道理的。在拳来拳往、千变万化的搏击中,如送出的拳不快,劲不足,或出脚不快,杀伤力不大,往往会被人所制、被人重击。惟一的妙法是迫近对方,跟手制管,令对方背势而击之,或迫其失重连环快击,或借势打势,借力打力,引进落空。这种保中用中,我顺人背和取对方力点发寸劲、贴身劲及撑劲是以近求快的技法,被击者往往难以施展、处处受制挨打。
  而咏春拳第二套拳寻桥则是近身控制之攻防能力大法。梁挺先生言:寻桥就是寻找对方的桥手,管制对方的来势,有效地打击对方。用广州咏春拳语言表达是:“跟桥而入”,意思是控制对方的桥手而进攻。古劳咏春拳则简单而精辟地提示:在近身对垒中,一旦接触到对方桥手(或击、或拍、或制、或拿、或摔、或放),即靠皮肤感知对方用力方向,取其力点之虚。“你(彼)要上我要下,你(彼)要下我要上。”以吾身形马步,避其来势,我顺人背。以一手灵变防守对方两只手,同时另一只手进击(一管二之法)。或以二手整体劲力管制其中节,迎面而转,令对方失重。在实作中,同样要加入小念头“来留去送”技法,只有充分掌握了小念头“来留去送”之法,才能更好地发挥第二套拳寻桥“你要上我要下,你要下我要上”的技击作用。有些人认为,传统武术的技击手段在生活中用不上,只有自由搏击才实用。这是不了解中华武术而着眼于擂台式打法的偏见。其实,自由搏击也有弊端,而咏春拳是一门实战性很强的拳种,在有诸多限制的擂台式比赛中,同样可以发挥一些技法的作用,如小念头之“来留去送”和寻桥之身形、马步、手法合一的灵变令对方被动挨打。梁挺先生在咏春拳训练中加入自由搏击是有道理的,我在训练古劳咏春拳门徒时加入远距离的离手单、双操手训练亦是为过渡擂台式比赛需要,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若不参加擂台式的比试,则无需加入此训练。咏春拳寻桥之“你要上我要下,你要下我要上”心诀之关键是通过本门各法的自由对拆,使动作达到自然反应。所以梁赞宗师传下来的咏春拳都有自由手对练,其它咏春拳有碌桥对拆训练及单推手训练。我曾接触过一些咏春拳好手,或许是受擂台式对抗赛的影响,在交谈切磋中,我发现他们十分强调劲力和招式,而一旦接手却难以还原。究其原因是对咏春拳之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技法训练较少,不能达到跟手灵变、自然反应的境地。亦可能是师传保守或承师问题。把三套拳(小念头、寻桥、标指)套路练得烂熟于心却不善随机应变,这只是模糊地理解了咏春拳的拳理拳法。实作起来不管对方如何变化仍按预先想好的动作进攻,一出手三板斧,是不符合咏春拳大成之法的,遇高手必败无疑。所以梁挺之佛山咏春要求训练时蒙着双眼练自由对拆,使对方无计可施,着法难以奏效。而古劳咏春之对拆训练亦要做到着着还原,生生不息,世上无绝招,一切在于灵变。


  咏春拳的第三套拳是标指。“高接低攀”为技击心诀。这是一种主动进攻,先发制人的技击之法,可在最短的时间内挫伤敌人,使之败北。其手法快捷狠毒。有长手截法(以长制短),近身肘法(以短制长),占位迫靠三节连击,有借势打势(一斤力变二斤力),引进落空,、击放合一,有撑劲截击、寸劲快打,有贴身掌(拳)之取力点追形迫打。打中有制、制中有打、制则是打,专打要害。拳、桥、掌、指、膀、肘已成为直接的、见打不见防的进攻武器。而进攻之奥秘在于我顺人背,令对方失重,是一种顺其自然,随心所欲之高级打法。这种全面的打法亦包含了咏春拳第一套拳小念头之“来留去送”和第二套拳寻桥之“你要上我要下,你要下我要上”之技法,即只有掌握好咏春拳前两套拳之技法,才能进入标指之“高接低攀”的技法训练。梁赞宗师提示习者,只要真正掌握本门的控制进攻手法,在实作中无需把精力放在应敌(防御)上,大可在对方微动之虚时主动发起进攻,也就是说对方微动之一瞬而立扑。原因是对方微动尚未发力时是空虚的,而我却充分掌握了进攻的距离、时间、角度,借其虚而挫之。此时的进攻击中有防,防即是击,即使第一下挫伤不了对方,但已令其失重,第二击时我已接近对方,可充分利用本门近身技法紧迫快打,或击、或擒、或放、或摔,任我发挥。故梁赞宗师提示咏春拳者在技击时可不招而打,又可连消带打。对方向我心口以上进攻,我即跟桥而入其中节接而击之。(接之意是管制其中节或根节而发力击之,或直接击之)这种接不是撞击之斗力,是借对方之虚迎面而转进攻之法。反之对方进攻我心口以下,则“攀”击之。
  高接低攀并非是一种固定组合招式的打法,而是一种随机应变的打法,只有真正懂得本门技法达灵变后才能发挥作用,否则效果与外家拳先发制人的死招式打法一样。但一个动作取胜必须要有足够的功力,而组合动作则适应功力一般的人练习。佛山咏春拳木人桩打法就是练技、练劲和练组合动作的技法。而古劳咏春拳则通过对拆和发力训练提高技击能力。李小龙所创的截拳道亦有咏春拳的寻桥、标指技法,其技法多运用于“来留去送”的组合打法之中。人曰:拳之学,不在多而在精。李小龙通过长期实践不断磨炼总结,使截拳道既有咏春拳技法又融合了其它搏击术的手法和脚法,弥补其所学咏春拳之不足,使之发展到技击的巅峰。而咏春拳则是一门内家拳术,如能长年不懈训练,即使在中年或老年,功夫也不会退,且功力技法越练越精,拳之优劣在于此。
其他文献
在李小龙过世后的最初5年中,在武术界及电影动作片界引起的最大反响莫过于他的《死亡游戏》。  1978年,金色收获制片公司(香港)同哥伦比亚图片公司联手拍摄《死亡游戏》。在李小龙死前,他共拍摄了11分39秒的戏。这部影片删去了李小龙大量的戏,李小龙仅在影片最后15分钟才出现,因此这一点令人难以满意,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有损于李小龙的形象。  但从票房收入上看,影片还是成功的,许多人为了一睹英雄的最后一面
期刊
武术流派甚多,各门各派都有独特的风格特点,譬如在散手的亮相动作上——抱势,即双方尚未进入实战前或每一回合前,所采用的准备姿势,也就是所谓“拉开架子”,其目的都是为了战胜对方,保存自己,尽量使自己处于有利位置。抱势绝非可有可无,这是技击中取胜的重要环节。  五行通背拳抱势的特点是:守住自己中线,进攻对方中线,其代表动作名为“引手”。拳谚云:  当场递手鹤形现,鹰目猿神精气贯。  引手虚伸蛇吐信,五护
期刊
应法国拳术界的邀请,1999年12月1日,大成拳(意拳)第二代嫡传王玉芳老师亲赴法国,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拳术传播与交流活动。在法国,王玉芳老师受到了该国搏击界的隆重欢迎,许多人为能亲眼目睹王芗斋宗师的嫡传功法而欣喜若狂。王老师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众多的追随者所簇拥。由于王老师已达到立、行、坐、卧皆不离拳意的自然之境,故王老师的一举一动均被他们所关注。无论王老师站着、走着还是坐着,他们都会不停地录
期刊
传统内功的训练手段多种多样,情景、语言、文字的暗示以及壮胆增力式的吼叫等等,都是内力训练的有效方法。曾有一篇资料认为“意即力”,我想是有道理的。    心理暗示是增力的有效途径    语言、文字等的暗示增力手段,主要通过第二信号系统——语言、文字对受暗示者的生理和心理起积极的调节作用。亦即“通过积极、良好的语言、文字暗示,使受暗示者产生灵活的思想、多端的计谋,高昂的斗志,充沛的精力及坚定的取胜志向
期刊
在武术动作中,对于动作形态的追求,有很多形象地描述,这种描述多比拟为动物扑食或游戏态。有的拳术甚至直接用动物的形象命其名,如蛇拳、鸭拳、鹰拳、猴拳等等。有的拳术虽取名考究,但仍自称象形某动物。如太极拳自称为虎形拳,八卦掌自称为蛇形拳等很是多见。形意拳更有龙形、虎形、燕形、马形等十二形之说。就连没有套路的意拳,也有伏虎桩的称谓。这种把武术动作以动物动作来比拟,确是武术的一大特色,并且给武术——这种我
期刊
王芗斋先生一生致力于拳术的研究与推广,培养了一批大成拳精英。他晚年撰写的《习拳一得》,是对其拳学经验的总结,可谓拳法拳理之精髓,所以非常值得习拳者体悟。他指出:习拳主要目的首先是卫生,其次为寻理趣,再次是自卫。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的经历不同,生活环境上的差异,总要或多或少地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从而造成生理上的变异,引起疾病。如果你有一个健全的心理环境,一个健康的体魄,则能承受或化解一系
期刊
鸡形是形意拳十二形中的一种,该形模仿鸡的形态,内容丰富、结构严密。它有“独立之能”,“食米之巧”,“抖领之威”,“争斗之勇”。长练鸡形,可以补脑、补髓,下可医腿足疼痛。它通过多种进退转换的身法、步法、手法,锻炼全身的灵活性。  预备式:同三体势。  一、前进步穿掌(金鸡独立):左脚向前一步。左腿屈蹲,右腿跟进到左腿内侧,左脚提起,足尖上翘,紧靠在右踝关节处,成独立步。同时,右掌由左掌下面向前穿出,
期刊
鹰爪翻子拳是以“翻转”为基础,并吸收了岳氏散手擒拿技和鹰爪手法的精华而融为一体。翻拳实质属五十路连拳中的一路。  本文剖解其技击之法。  预备式:如图1所示,身体下坐,双腿蹲屈成左虚步,左臂前伸稍弯屈,沉肩坠肘,拳心朝前,高与肩齐;右臂屈肘于左肘下,右拳伏于胸前,拳心朝下,目视前方。  注意要点:此式要求身体上下协调一致,劲力整一,紧闭门户,以静待动,侧身应敌。  技击特点:侧身应敌,可以最大限度
期刊
李小龙认为,远距离格斗,优势通常在防御一方,因为防御的一方有充足的时间做好准备,来反击对手。李小龙所说的防御即技击中的控制能力,也就是截击能力,是每一种拳法都应具备的。咏春拳控制能力较强,原因大概是咏春拳为女子所创。在冷兵器时代,强人四起,女子要在社会上立足而不受人侵犯,则需根据自身特点有效地保护自己。不论对方如何进攻,或擒、或摔、或放、或击,都能自然反应,借势打势、借力打力、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期刊
1998年春,《精武》发表《武禹襄“身知”》一文后,引起武术界以及太极拳圈子里的极大关注。有的拳家看罢文章甚至问:什么是“身知”?可见当前认识“身知”、了解“身知”者寥寥,并非文中提及的“现在听来似乎很普通了”。  笔者于六十年代初识吴式太极拳时,就听说过此种功夫,当时只当故事听,以为是人家为渲染吴式太极拳编造出来的说法而已。十年后,我见到京城著名太极拳家杨禹廷,他亲口跟我讲了“身知”在练拳过程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