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8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数学教学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自觉地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整合. 因此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自己粗浅看法.
   1.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必要性分析
   1.1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1) 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和应试教育及片面追求升学率不良思潮的影响,在教学内容上,把升学与课改和素质教育相对立,表现为课堂教学中只讲与考试有关的内容,以考试的成绩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2)课堂教学中表面热闹,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陷入误区,重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形式,轻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内涵. (3)在课堂教学信息化的过程中,表现出课件使用失当,教学缺乏艺术性. (4)在教学中往往疏忽或无视数学的实际应用,普遍注重“纯粹”技能技巧的训练和题型教学,教学问题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即使一些数学技能掌握得较好的学生面对一些现实的数学问题也常常感到困难.
   1.2现代新教育理念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进行变革
   现代教育理论不但重视教师的教,更重视学生的学,教是为了学. 因为只有当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教学才是有效的,而且教育的最终结果是以学生身心的发展和知识的获取作为衡量标准. 现代教育理论是指导教师进行科学地实施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基础,它能够使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采用符合学生实际的方法和策略进行设计、教学、强化、反馈和评价. 现代教育理论不但使教师明了学生学习的机制、过程和特点,还为教师提供了使学生如何有意义、有质量学习所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指导,从而能使课堂教学得到优化,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使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2.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可行性分析
   2.1新课程改革为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提供了契机
   (1) 新课程改革需要构建新型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下的情境教学,由于本身具有的形具、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 这种情境教学注重感觉的训练,直觉的培养,创造的发展,其中渗透形象——情感——想象. 另外,通过教师语言的引导启发,激发和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认识、鉴赏、抽象、推导、概括、论证、评价等思维活动. (2)新课程改革需要新的教与学的方式.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包含三个基本属性:营造(或建构)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 这三个属性并非平行并列的关系,而是逐步递进的关系——新型教学环境的建构是为了支持新的教与学方式,新的教与学方式是为了变革传统教学结构,变革传统教学结构则是为了最终达到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即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与落脚点是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即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
   2.2信息技术为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验提供了优良的平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先进的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情境创设、激发兴趣、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信息技术软硬件的飞速发展为数学教学实验和改革提供了优良的平台,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提供了直观、形象的解释[2]. 各种先进的计算机软件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创新性学习提供了空间,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软件进行数学实验、数学探究,“发现”数学规律.
   2.3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下的情境教学,反对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强调自主建构知识意义(教师引导启发下的自主建构),反对迷信书本、迷信权威. 认为知识只不过是人们目前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较为可靠的解释和假设,它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准确的、唯一的解释,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知识不是永恒不变的,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它会不断地得到发展. 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不能生搬硬套,而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具体问题重新加以建构,这样才有助于问题的顺利解决,提高智力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强调从相对正确的意义上去理解科学知识、书本知识. 这种关于知识是相对正确的观点,有助于学生树立起不盲从、不迷信知识和权威的观念,激活学生求知的热情,敢于向权威挑战,“不唯师、不唯书、不唯上”,用自己的经验和价值观来看待和判断客观现实,从而敢于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提出自己关于问题的看法,避免求同思维,发展求异思维,使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以培养. 因而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下的新型教学结构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
  
   【参考文献】
   [1] 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5):164.
   [2]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教育技术通讯,2007(2):98.
   [3]何克抗.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上海电教,2007(2):78.
其他文献
慕尼黑工业大学前副校长、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孟立秋教授作为德国工业发展的见证者与参与者,从她的自身经历出发解读德国企业的标准化之谜,分析标准的设立过程以及推行标准化
【摘要】 课程改革的宗旨是改变学生过去那种被动地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合作交流,使学生“乐学、持学、会学”,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呢?本人认为,一要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二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三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关键词】 探究 自主
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所谓的“得法”,应以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为标准. 在课堂教学中应创造条件,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谈几点做法.     一、组织操作实验活动,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    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或兴趣.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现阶段教师正处在教学理念转变的一个过渡时期,如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关键是我们要真正领悟《数学课程标准》的精髓,既要突出新课标下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又要发展传统教学中优秀的教学思想方法. 本文通过审视课堂教学中的六大误区,分析归纳原因,深刻反思行为,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旨在把握新教材,领会新理念,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很大的作用. 笔者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听过许多学科的课堂教学,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很快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和欣悦  的心情投入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设疑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设疑于开头    教
本文围绕工程质量管理这个主题,以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为切入点,从工程质量检测手段的角度,主要分析探讨一下当前公路建设形势下,如何切实加强试验捡测工作,以提高公路工程质量。
本文主要阐述了工作面输送机档煤板的基本要求、尺寸、安装和输送机前煤体铲装技术工艺等问题。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不断拓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对冷冻产品的需求量也逐年上升,与此同时冷库的经济管理体制、经营方式也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传统经济
创新是一个由技术知识产生、发展,到不断转移进化,最终借助不同生产要素组合实现商业价值的复杂过程。从本质上说,创新是不同要素或资源所有者之间的融合。因此,高效的创新建立在
一、问题缘起    (泰州市2007年中考题)三人相互传球,由甲开始发球,并作为第一次传球,(1)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经过3次传球后,球仍回到甲手中的概率是多少?(2)由(1)进一步探索:经过4次传球后。球仍回到甲手中的不同传球,的方法共有多少种? 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