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浑咏史怀古诗的情感旨归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3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许浑咏史怀古诗的情感旨归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对当朝统治者的骄奢淫逸进行讽谏;歌颂忠烈人物,呼唤时代英雄;企羡隐逸之士,流露无奈之情。
  关键词:许浑;咏史怀古诗;情感旨归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纵观从汉代班固《咏史》创体到中唐刘禹锡咏史怀古诗创作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这类题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优秀之作。但是,咏史怀古诗作为诗人重要情志抒发载体的创作风尚还未能形成。与山水、田园、行旅、赠别、宫怨乃至边塞等题材相比,咏史怀古诗与政治和社会的相关性更为紧密,只有在特定的时代和心理背景下,才能臻于繁荣。从“魏晋—盛唐”咏史怀古诗大量对历史上理想人物人格美、情操美和才智美的赞颂可以看出,诗人长期以来大都借这类诗歌来反映社会发展时期士人的普遍情感和对传统道德的审美。然而中唐以降,由统治者荒淫腐败、牛李党争和宦官为祸以及地方割据造成的深重危机,成为咏史怀古诗的特殊土壤,诗人们抚今追昔,在历史与现实的对照中抒发感慨,引出教训,于是,大量的讽慨国运日衰、气数将尽的咏史怀古诗应运而生。晚唐咏史怀古诗的代表诗人除李商隐和杜牧外,还有一位高标独帜、卓然成家,却较少受到今人关注的诗人,他就是许浑。咏史怀古诗堪称许浑诗集中最具光华的部分,诚如元人辛文房所云:“浑乐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怀古,已见壮心。”其诗作名篇如《咸阳城东楼》《金陵怀古》《故洛城》《楚宫怨》等,苍凉悲慨,令人魂销神伤,不能自已。
  许浑咏史诗的内容可谓丰富多彩:有的讽刺帝王昏庸荒淫、刻薄寡恩;有的颂扬忠烈人物,追慕前人的丰功伟业,而对功业未成者扼腕痛惜;有的对惜人爱才者心存景仰,而对人才不被重用甚至被戕杀的悲剧深表愤慨和同情;还有的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世态人心的慨叹,以及对社会、历史、人生的思考。总之,许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著名人物,在许浑怀古诗中均有吟咏。虽然许浑咏史怀古诗的题材涉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但基本上都是从政治的角度着眼,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评判虽然有褒有贬,但讽刺、谴责、叹惋等表现负面消极情感的诗占了绝大多数,即使是那些褒扬之辞,也往往隐喻着圣贤难再、今不如昔的慨叹与无奈。正如《诗中旨格》言:“诗者,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时明则咏,时暗则刺之。”时至晚唐,唐王朝已是国运衰败,民生凋敝。诗人们感时伤乱,触物缘情,或以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借历史教训讽鉴于时,以期改变现状,挽救岌岌可危的唐王朝;或追慕高蹈出世的隐逸生活,希求以隔绝世事的清静无为来逃避痛苦的现实社会。无论是介入还是逃避,都反映出诗人们对多难社会的不满,如叶燮言:“时有变而诗因之。”纵观晚唐咏史诗,悲愤叹惋的情绪始终弥漫其间。在许浑咏史怀古诗中,诗人的情感旨归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对当朝统治者的骄奢淫逸进行讽谏
  1 揭露统治者的荒淫奢侈
  封建帝王大造宫殿楼阁游宴之所,沉迷于声色歌舞之中,从而导致身死国亡的历史教训,成为许浑感慨的历史实例。许浑满怀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使晚唐统治者不再重蹈覆辙,对历史上的荒淫君王进行了慨讽。如《姑苏怀古》《重经姑苏怀古二首》写夫差沉迷于女色歌舞的荒淫行径使吴国在浑然不觉中灭亡。诗人对陈后主的讽刺也尖锐深刻,“景阳井”与“玉树后庭花”成为后主亡国的罪证。《金陵怀古》《陈宫怨二首》以淫曲问于后主,陈朝的大好江山就在其日复一日的寻欢作乐中被白白断送,自己也为天下人所耻笑。而隋炀帝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忧愁,正如汴河之水,永远流不尽。隋炀帝可悲的下场无疑给接踵而来的唐王朝的统治者敲响了警钟。据《资治通鉴·唐纪六十八》载,懿宗咸通十四年三月迎佛骨,一面是奢侈豪华、恣意挥霍,一面却是“百姓流殍,无所控诉。相聚为盗,所在蜂起”。可见,诗人对隋炀帝奢侈挥霍的指斥乃是为了有鉴于今,使统治者“见前代兴亡”而“知忧惧”。尤其唐代人耳闻目睹的灾难——安史之乱,战乱之后的疮痍是令人痛心的,唐玄宗一心享乐,不思理政,导致悲剧的发生。唐王朝的全盛时代从此结束,《骊山》《经故行宫》中,诗人还是以景衬托人物的伤感之情,提醒统治者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痛。
  2 抨击统治者的暴虐行径
  昏庸的晚唐统治者对人民实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据懿宗时翰林学士刘允童《直谏书》所述:“国有九破”“天下苍生,凡有八苦”的社会状况正是对晚唐人民痛苦生活的真实反映。而秦始皇役使人民修筑长城、残杀儒生的行径则是暴君的典型代表,“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途经秦始皇墓》),将始皇与以德服民、高名远扬、流芳千古的汉文帝作比,指出实施仁政、体恤生民对于国家兴亡的重要意义。对历史上秦始皇残酷坑杀儒生的行径,诗人吟咏道:“寒陌阴风万古悲,儒冠相枕死秦时”(《题旌儒庙》),对死去的儒生寄予了无限的哀思。诗人在这类诗作中,极其含蓄地谴责了统治者好战图霸、重敛酷刑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也表达了希望当政者能以古为鉴实行仁政的愿望。另有《读戾太子传》一诗,以戾太子屈死于佞臣的进谗诬陷和武帝的猜忌独断的冤案,揭示了朝廷内部明枪暗箭相残的秽史。中晚唐之际,皇权岌岌可危,权力争夺激烈。唐宪宗之子李悟被杀,就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望思台是历史的见证,历史并不代表沉寂与遗忘,它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作者借望思台来提醒统治者要以清醒的头脑来治理国家。
  3 针砭统治者的崇仙佞佛
  当朝皇帝唐武宗颇好求仙访道,谈神论佛。据《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四十七》所载:“上好神仙,道士赵归真得幸”,并于会昌三年五月“筑望仙台于禁中”。因此,诗人对历史上惑于神仙道术的汉武帝等帝王的荒唐行为予以嘲讽并非空穴来风,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学仙二首》(其二)曰:“心期仙诀意无穷,采画云车起寿宫。闻有三山未知处,茂陵松柏满西风”,写汉武帝虔诚祈仙至陵树层层亦未寻得仙山,“隽不伤雅,又足唤醒痴愚”。汉武帝崇尚虚无,迄无觉悟。唐代尊奉老聃,宫廷每尊奉神灵,相延成习,此诗借汉宫以托讽。
  二 歌颂忠烈人物,呼唤时代英雄   宦官专权是中晚唐最黑暗的一幕。阉臣作乱,不断的灾难和深刻的危机在诗人心中布满层层阴云,加之朋党相争,排斥异己,许浑虽自恃中立,但又无法回避党争的现实,而波诡云谲、水深火热的朝政也不能不使诗人的内心深受创痛。在《早发寿安次永济渡》中,许浑曾坦率地宣称:“会待功名就,片舟寄此身。”在《谢人赠鞭》中,他感激朋友送来的蜀国名鞭,满怀壮志地表示:“莫言三尺长无用,百万军中要指挥!”然而,许浑所置身的晚唐是一个有志之士虚负凌云之志、一生襟抱难开的时代。经济的崩溃,皇权的消解,科举的糜烂,吏治的腐败,人们被现实的重重黑暗围绕着,压抑着。报国无门,万念俱灰,使晚唐士子备感抑郁和苦闷,人们开始渴望和呼唤英雄的出现。
  《丁卯集》中以历史人物为吟咏对象,作品《题卫将军庙》《经故太尉段公庙》《经马镇西宅》《经故丁补阙郊居》和《伤虞将军》即属此类。《题卫将军庙》有感于唐初卫逖随高祖征战,为统一大唐立下赫赫战功,而“国史阙载其功”,故感而题诗,存立传之意。《经故太尉段公庙》为歌咏段秀实而作,诗有“纪生不向荥阳死,争有山河属汉家”句,以纪信不辞一死救刘邦之典故表旌秀实英勇救国的精神。马镇西即马 ,开元末,仗剑从戎,效于安西,屡建奇功,威名大震。镇守八年,虽无拓境之功,而城堡获全,虏不敢来犯,人称“中兴猛将”。诗人亲临将军故宅,因故地而哀镇西。丁补阙即丁柔立,李德裕执政时期,有人推荐丁柔立,言其清直可任谏官,德裕不用。上即位后,柔立为右补阙。后李德裕被贬潮州,柔立上书讼其冤,结果被贬为南阳尉。补阙为友而死,如孤冰之坚,虽波暖不散。题旨都在弘扬忠臣义士的忠义之气和英雄主义精神,而对保主卫国忠勇气节的肯定,诗人抱着一线希望,企图英雄人物的出现,挽救这个衰微的王朝。另外,参见《登尉佗楼》等诗,可知其深意在于否定藩镇割据削弱中央政权、分裂国家的行为。纪信等赤胆忠心的忠义之士,卫逖等立下殊勋的朝廷重臣,都为晚唐诗人所称颂和企羡。不过,中晚唐咏史怀古诗中英雄崇拜精神渐弥渐消,也许是诗人在缅怀先贤的操守与功绩之时,面对官风不正、人心不古的现实无法摆脱的衰败感和无奈心绪。
  三 企羡隐逸之士,流露无奈之情
  许浑一生,早年在既无门荫可恃又无显贵推荐的困境中多次应举,除官释褐后的仕途上又历经坎坷,饱受炎凉,所以他虽身在魏阙,却心怀江湖;辞官家居,又热衷入仕,长期在仕官与归隐之间徘徊着,其入世、出世两种思想轨迹时有平行、时有交叉地发展,一直贯穿于始终。可以说,在晚唐诗人中,没有谁像许浑那样频繁地西上干禄、东归暂隐。这种时宦时隐的思想矛盾和双重性格,是晚唐社会特定的政治状况和现实状况所造成的,从而也决定了许浑的诗歌创作必然充满着时代的感伤,浸透着心灵的痛苦。
  无论是对统治者的讽慨,还是对建功立业者的颂扬,都可以看出诗人为挽救衰败局面、改变黑暗现状所做的努力,都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而另一部分诗作却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由彻底失望而走向隐退的消极思想或不预政治、清静超脱的人生态度。严光不慕荣华,轻忤权贵的品格和垂纶钓台的悠闲生活,为世人所称颂;“气逸何人识,才高举世疑”,善赋能诗的李白狂放不羁,不为世俗所拘,成为诗人喜爱吟咏的对象。当英雄崇拜在晚唐咏史怀古诗中消退后,隐士崇拜则成为大批文人士子的精神企向。晚唐诗人这类内容最多,许浑有《亡题·商岭采芝寻四老》《题四皓庙》《重经四皓庙二首》等,题材虽平常,但“峨峨商岭采芝人,雪顶霜髯虎豹茵。山酒一卮歌一曲,汉家天子忌功臣”,将笔触深入一层,把咏史怀古诗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与《题旌儒庙》“寒陌阴风万古悲,儒冠相枕死秦时。庙前亦有商山路,不学老翁歌紫芝”这一“愤懑悲凉,激为当时同隐商山之计,寄慨良深”的诗对读,正可看出四皓向隐的深刻背景。这正是晚唐士人追求隐逸、向往山林的现实根据。《重经四皓庙二首》(其二)进一步深入一层挖掘这一隐逸心理,诗云:“避秦安汉出蓝关,松桂花阴满旧山。自是无人有归意,白云常在水潺潺。”一旦安储定汉,则羽翼汉主,不复旧隐。这一正一反的描写,如旧瓶装新酒,由于时代政治内容的注入而使传统题材具有鲜活的气息。
  咏史怀古诗是一种特殊题材的诗歌。大多数情况下,诗人把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作为诗人感情的载体,藉以“寄情”之物。综观许浑咏史怀古诗,其丰富的思想内容、独特的艺术魅力,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真实再现了唐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诗人心态,有利于以古为鉴,吸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透过这些历史题材,唐代中晚期的历史大事、政治弊端和重要人物的社会活动也都隐约可见。社会局势的变化冲击了诗人狂热的理想,其思想经历了由困惑到觉醒、由觉醒到清醒的过程,找到了如何反映现实的特殊门径。诗人希望从历史的殷鉴中获得智慧和启迪,从而达到影响和改变现实的发展方向与进程的目的。因此,在诗人的历史观中,也可看到现实的影子。咏史怀古诗不仅是诗人智慧的结晶,更重要的是,饱含着诗人为改变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而付出的心血。许浑咏史怀古诗有着自身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取得了斐然耀目的创作成就,以其独有的魅力卓立于诗坛。
  参考文献:
  [1] 吴庚舜、董乃斌:《唐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2] 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3] 罗时进:《唐宋文学论札》,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 罗时进:《丁卯集笺证》,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 李立朴:《许浑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 赵永纪编:《诗中旨格》,《古代诗话精要》,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7] 丁福保编:《原诗》,《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作者简介:黄懿,女,1981—,广西柳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唐宋文学、高职教育教学,工作单位: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尤金·奥尼尔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最著名的剧作家。纵观奥尼尔的悲剧作品,尽管采用了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但现实主义为其精髓和根本。本文重在阐述现实主义手法在奥尼尔早期、中期以及后期作品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现实主义;尤金·奥尼尔;悲剧艺术;表现形式;精髓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尤金·奥尼尔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最著名的剧作家。在时间跨度长达四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
期刊
摘要:意象是诗歌的主体。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段,意象具有具象性、隐喻性、民族性的特点。本文结合现代美国田园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意象分析了诗歌意象的语言特征。  关键词:诗歌意象语言;性质;特点;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意象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意象是指通过记忆和想象对某事物的心理表征,即用心理图片、形象、画面来表现人们在理智和感情方面的体会和经验
期刊
摘要:《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简·爱》中的简·爱分别是中西文学史上十分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从社会背景、人物性格及女性主义三个方面来对比这两位生活于不同时空的女性形象,解密经典人物的魅力,探讨女性主义在中西文学中的差异,了解中西文学的特征。  关键词:林黛玉;简·爱;社会背景;女性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
期刊
摘要:在美国南方作家中,弗兰纳里·奥康纳以其深刻的主题、独特的风格和卓越的写作手法赢得了评论家和中外读者的一致喜爱。《好人难寻》作为奥康纳最富盛名的作品之一,被国内外学者从各种研究视角加以研究。鉴于该故事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源自老祖母的一次舌误,因此本文试从弗洛伊德的过失心理学角度对其分析,以探寻出此过失背后的深沉意义。  关键词:弗兰纳里·奥康纳;过失心理学;舌误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
期刊
摘要: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末期纨绔作风与唯美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他脱离道德准则的唯美主义作品,长期以来都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界引起持久的争论。本文将其作品放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宏观背景下进行分析后认为,王尔德和他笔下的纨绔子们并非一味颓废腐化,而是具有悲剧性色彩的时代英雄。本文肯定了唯美主义纨绔子们起到的道德警示作用,同时分析了王尔德式英雄遭遇的尴尬困境。  关键词:奥斯卡·王尔德;纨绔子;唯美
期刊
摘要:20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非洲裔美国黑人想重新找回自己的非洲根源,并且想要摒弃他们在美国的历史传承。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通过短篇小说《日用家当》中三个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两床被子和搅乳棒的象征意义,传达出了美国黑人在界定自己的文化上的身份的时候,既要重视自己的非洲根源,又要接受在美国的历史传承的思想。  关键词:非洲裔美国人;历史传承;主题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和艾丽丝·沃克都在小说中描写了黑人身上的“疤痕”,她们都善于运用隐喻来体现美国黑人在被种族歧视扭曲了的价值观的影响下,对自己生存价值及意义的探索。本文通过对两位美国黑人女作家小说中“疤痕”的隐喻意义的分析,透视了美国黑奴制度和父权社会对黑人生命的蔑视、美国白人中心主义对黑人身体和心灵的戕害,同时也反映了黑人身体上的“疤痕”正是美国社会的“巨大疤痕”。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左传》中“三不朽”之说影响了中国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成为他们自觉追求人格完善的一种标准。对《左传》中具有这种思想行为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精确把握“三不朽”的时代内涵,深入了解古代圣贤的思想精髓,从而更好地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关键词:《左传》;“不朽”之臣;德、功、言;形象塑造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左传》是春秋这一大变革时代生动的历史纪录,是中
期刊
摘要:论文从Thornburg和Panther的言语行为转喻理论出发,以王尔德的童话《星孩》为语料,分析了言语行为交际双方可利用言语行为脚本的某一成分段来借代整个脚本,证明转喻思维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同时也论证了交际者如果不慎使用了离脚本核心段较远的成分,使得听话人转喻思维推理错误,就会造成交际失败。  关键词:转喻;行为脚本;言语行为转喻;误解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一 言
期刊
摘要:梁寅是元末明初江西新余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南归赋》是其作品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佳作。此赋精心构思,结构严密,语言工整而达意曲折,既表现了梁寅归隐之时的思想情感,也反映了他一贯的思想性格、胸怀志趣、人生理想,充分体现了梁寅身上传统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  关键词:梁寅;《南归赋》;归隐;内圣外王;知识分子品格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元末明初的江西新余学者、教育家梁寅,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