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项脊轩志》的情感把握方法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an9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渗透,是教学目标当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新课标指出,应将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统一起来,因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把握字词、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深挖文章蕴涵的真情实感,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了。
  一、引导动情
  既然课文是一篇蕴涵浓烈情感的优美散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对学生情感的调动,所以导入语显得十分重要。可以这样深情地解说:“在我们身边,永远流淌着家人的关爱,父爱、母爱等,这在文人笔下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曾经学过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那就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那笨拙肥胖的背影不仅使作者泪流满面,也使我们读者每当想起,便心潮起伏,不能自已。”一边解说,一边用多媒体幻灯片展示图片,同时配上抒情动听的轻音乐,师生齐读多媒体上显示的朱自清《背影》的经典片段:父亲蹒跚越过月台的场景。齐读之后,教师通过情感串联,把学生引入到本课《项脊轩志》的学习中来。可以这样引导:“这是一个特写镜头,几十年来,它打动着每一个读过此文的人的心。亲情就在这些日常生活的小事中缓缓渗透出来,也许在发生的时候,我们尚不能感悟,可我们在事后回忆时,常常会禁不住热泪盈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看一看归有光是如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表现对家人的那份深深的眷恋之情的。”
  如此,教师动情引导,已经初步打动了学生。
  二、景中含情
  项脊轩是全文情感的一个载体,是一个最为重要的意象,或喜或悲之情与其紧密相联,贯串全文。所以,理解这一意象,并进入以此为中心的意境,是学好本文的重要前提。
  修葺前的项脊轩,其景破败不堪,狭小阴暗,历尽沧桑,蕴涵悲情。
  修葺后的项脊轩:“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杂植兰桂,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影移动。”“万籁有声,庭阶寂寂。” “小鸟时来啄食。”可见,轩变得明亮、幽雅、宁静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也掩饰不住,“珊珊可爱”跃然纸上。这不,作者还“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一个醉于书香、善思好学、志趣高尚、怡然自得的读书人形象,从书中走了出来。项脊轩的美好意境也印入了学生的脑海:白天,“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皓月当空,月色如水,桂枝的倩影投落在粉墙上,错落有致,别具情味。自己在轩中读书,怡然自乐,读后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项脊轩那种深挚的眷恋之情,对项脊轩的美好环境也心生向往。这就是作者所言的“多可喜”,与下文写可悲的事相映衬。
  如此,学生通过对文本意象的领会,对景物的想象,已进入到意境之中了。
  三、事中蕴情
  本文以项脊轩为线索,串起了几件日常琐事。
  第一是其大家庭分家之事,蕴涵悲情。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 “吾家读书久不效。”
  由此可知,其家曾经是显赫一时的“钟鸣鼎食之家”,如今繁华不再,衰败离析了,作者的悲情便可想而知了。
  第二是作者失去亲人之事,让其悲不自已。
  轩中或隐或显地在他的记忆中留存着三位亲人的身影:第一位是他的母亲,简洁的文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母亲的温婉与慈爱;第二位是他的祖母,对祖母叙述的文字,活灵活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重点表现的是祖母的怜爱期望;第三位是他的妻子,在对妻子的细节描写中,不仅是写了“阁子”,更有“阁子”中的人,更有“阁子”中他们亲密无间的生活。
  综观全文,虽然以日常琐事入文,却字字是情,在课堂教学中,把这些情感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感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陶冶,让情满课堂。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加深,国学也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师生的青睐,从概念上来说,国学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的国学指的是过去的历史、文艺、思想等一系列的文化,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的是传统思想文化。目前来说,小学生的国学教育主要是对传统思想文化的继承、发展和熏陶。小学生学习国学不但可以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国学教育如今在中国的发展,总体来
期刊
不知不觉,语文课程改革已经十几个年头了,也给自己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多变化。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见证了语文课程改革的全过程,切身感受到了课程改革的好处,感慨颇多。下面,就学生的作业,谈一下十几年语文课程改革给自己的教学带来的变化。  一、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思想的提升者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似乎只是中规中矩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其他的可管可不管。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这一现象在不知不觉中
期刊
一、读懂为要  (一)首先,读懂诗歌的表层意思,借助文言翻译知识,逐字逐句疏通大意。实词的含义,可调动课本中的实词积累,也可根据上下句语境推断;诗歌语言简洁凝炼,对于诗中省略的内容(如主语、宾语、过渡语等),要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整有倒装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的句子;最后,整合句意,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二)然后,领会诗歌深层含义,要关注诗歌中的形象和意象,看它们暗示了
期刊
作文是经得起时间历练的一种考试题型。而且,在今后的高考中作文的地位依旧是不可动摇的,而作文要想得高分,审题尤为关键。只有心中有审题立意的这只利箭,审对题、立好意,打中靶心,才能在赛场竞技中脱颖而出,所以学习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1、新材料作文是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  就作文命题形式而言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其中,新材料作文在高考中逐渐成为主要的作
期刊
中考语文的考试中,很多同学对阅读题和作文感到难以应对,特别是普通考生,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在此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一些方法。  阅读题是比较难的,它不可能出同学们学过的内容,经常出课外阅读题,为此,如何快速做好阅读题,就要讲究一定的方法,。  第一:阅读文章的顺序。先读文章还是先读题?要因人而异,有的同学喜欢带着问题读文章,边读边找答案,那么就要先读题再看文章。而有的同学比较喜欢专心地读文章,那么就
期刊
一、口诀记忆  语文教学中的很多文学常识,靠死记硬背达不到预期的成效,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趣味性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在加深理解巩固了记忆的同时,也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可谓一举两得。如,在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学到《伤仲永》一课时,介绍王安石,也就不可避免地介绍到了唐宋八大家。对那八个人有些学生总是记不住,对此教师很是头痛。于是教师仔细观察了这几个人名,寻找其中的规律,就编成了一个顺口溜
期刊
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反思是知识的来源之一。所以,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通过思考、解剖自己的日常教育实践,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不断调整、改进、提升自己教育品质。课后反思是自我完善和丰富的一种方式,其益处有很多。因为不管怎样的一节课,都有其可取之处,比如,教师巧妙的课堂导入、偶发事件的处理、教学难
期刊
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离不开数学,生活中也处处是数学。与语文、英语相比,数学的学习就显得略有不同了,对于语文英语来说,是需要不断摘抄、记忆、背诵的,而对数学这个注重逻辑思维方式、需要不断理解的理性科目来说,又有很大的差别。要想更加有效地学习数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想学好数学,需要课前、课上、课后相结合  课前认真思考,课上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后及时复习并多加练习,学好
期刊
文言文阅读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偏重字、词、句的详细讲解与死记硬背,偏重于对文章内容进行先入为主的分析,而严重忽视了对文章整体的研究与品味,忽视了学生的自身体验与欣赏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文言文的学习变得更加枯燥无味:成了教师腻、学生烦的“困难大户”。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改变文言文教学的落后现状,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文言文,成了教学改革中十分重
期刊
文学史上,臣子给皇帝的奏议,以情真意切、倾诉衷肠感人的,常把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并提。以获得“高难度”的劝阻而又收“高效率”奇功的,则常把李斯的《谏逐客书》和李密的《陈情表》同论。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自负丞相重任。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公元227年,诸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