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引起了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式极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 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具有学生与教师都是主体、开发整合筛选课程资源、不断创新、建立新型师生在系、法律等观念,真正树立思想教育的本质观念,才能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办、情。
关键词:中学思想品德教师;时代观念。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新教材的施行,给中学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无尽的生命和活力。与此相适应,中学思想品德教师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熏陶方式等都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中学思想品德教师要塑造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具有健全人格、创新精神与法纪观念、道德观念的新型人才。这就决定了中学思想品德教师必须率先树立起象征时代精神的现代教育观念。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观念是急需的:
一、双主体观念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点无可厚非。
而教师呢?在新课程实施的情况下,中学思想品德教师的主体地位不应被淡化,不应被弱化,不应被抛弃。中学思想品德教师始终不应该也不会成为教育教学的边缘性人物。中学思想品德教师的地位是什么?中学思想吕德教师应该成为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只不遵循教师的引导者、组织者的主全地位,学生的学习才会有方向、有目标、有保证、有成效。
树立双主体观念,就是既要尊重学生成为自学习的能动性的主体地位,承认他们学习自主性,又要主中学思想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的主全地位。这二者并不矛盾,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和调整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师生在教育教学中潜力,实现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效果的最大优化。
二、开发、筛选和整合课程资源的观念
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国家颁布的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组成部分。"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学成果"(引自北京师范大学版《走进新课程》)。合现开发和种用课程资源既是课程改革顺利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保障,也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中学思想品德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作为一个自觉适应现代教学现念的中学思想品德教师,必须明确思想品德课程范围及获取途径,必须肯有对各种资源的辨识、筛选、整合的能力。中学思想品德课课程资源内容繁复,既包括含有中学思想品德教师自身的能力、修养、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生的素质、能力、兴趣、积极性等教师与学生的主全资源,又包含教材、当时当地的"现实生活"如各种日常生活的活动、文字、片、报刊、影视、广播、网络、广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法律案例、时事新闻等客体资源。这就要求中学思想品德教师要善于把握各种联系、有价值的信息,要善于从诸多信息中筛选出有创新价值的信息并进行整合,促进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综合化;并同时培养学生收集、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教师、学校和谐发展的思想品德教育新路。
三、不断创新的观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同时,我们正在建设创新型社会,创新型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力能的人才。中学思想品德教师正担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与中学思想品德教师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对创新能力的看法、态度及课堂教学方法有直接关系。因为学生创新的培养是离不开教师适当的启发引导的。从社会发展趋势看,中学思想品德教师更应注意在课堂中帮助他们树立创新思维的信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并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所以,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要具有创新观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地分明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创新教育的内容,才能引导学生不断创新。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成长为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内容,研究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研究学生情况,鼓励、引导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适应学生、适应教材、适应变革、适应社会的发展,进而成为创新学生的引领者,教育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改革创新、开拓创新、自主创新,从而在国际竞争中走在前列。
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观念
新生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力充分体现平等、民主、想互促进等体现和谐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是因为:在人格上,师生关系是平等到的。
教育教学活动总是存在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并受社会的制约。表现为:师生关系与特定社会中占主流地位的人际关系存在一致性,师生关系的根本特征是由社会主流的人际关系决定的。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人际关系的根本性与方向是民主与平等。因此学生在人格上是独立的,在人格上师生关系也应该是平等与民主的。
在道德上,师生是相互促进的。
学校也是社会,从社会学角度看,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师生关系是相互之间思想交流、情感碰撞的社会互动的关系。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知识、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情感上、品德上的影响,教师的人格、品德对学的发展有着特加紧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学生不仅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作出反应与判断,他们对教师的道德水平、精神面貌也以各种形式表现出他们的评价与态度。
五、法制观念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履行职责的前提必须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施教。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依法治教、依法施工教是法制社会的必然要求。任何中学思想品德教师都没有权利和资格侮辱和伤害学生。因为学生也是人,也是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公民,有法律所规定的相应权利,并且受到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特殊保护。而叫学思想品德教师的行为,也受《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的约束。
而思想品德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把学生塑造成为具有国家观念、良子道德与民主意识、法制观念的人,从而使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融合中,不断形成优良的品德和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所以,中学思想品德教师更加需要提高法制意识,做模范守法的标兵,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明确师生的权利义务关系。这就要求每个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法规,从管住自己的嘴、手、脚做起,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六、树立思想品德教育的本质观
教育本质观,即"教育究竟是什么"。从教育本质观来说,教育即解放学生个性,教育即培育学生生命价值,即新课程中强调的体验观、建构观、生成观,都是其内核的具体化。思想品德教育的本质,就是思想品德教师从生命的层次、从构建人的主体素质、培养发展冠军善人的本质的粗神生产的过程。
思想品德教育的本质观,要求我们用动态生成的观念,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要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教育对象,必须要着眼于学生道德的提高和人格的养成。
雅思贝尔斯曾经说过:"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教育的目的在于让自己清楚当下的教育本质和自己的意志,除此之外,是找不到教育的宗旨的。"
总而言之,中学思想品德教师不仅要做"经师",而且要做"人师","爱与责任"是叫学电想品德教师的天职。要做一个称职的中学思想品德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切实提高师德修养水平,做到了德才兼备。只不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也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使学生知识得以掌握,情感得以升华,价值观得以建立,达到中学思想品德课教育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中学思想品德教师;时代观念。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新教材的施行,给中学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无尽的生命和活力。与此相适应,中学思想品德教师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熏陶方式等都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中学思想品德教师要塑造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具有健全人格、创新精神与法纪观念、道德观念的新型人才。这就决定了中学思想品德教师必须率先树立起象征时代精神的现代教育观念。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观念是急需的:
一、双主体观念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点无可厚非。
而教师呢?在新课程实施的情况下,中学思想品德教师的主体地位不应被淡化,不应被弱化,不应被抛弃。中学思想品德教师始终不应该也不会成为教育教学的边缘性人物。中学思想品德教师的地位是什么?中学思想吕德教师应该成为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只不遵循教师的引导者、组织者的主全地位,学生的学习才会有方向、有目标、有保证、有成效。
树立双主体观念,就是既要尊重学生成为自学习的能动性的主体地位,承认他们学习自主性,又要主中学思想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的主全地位。这二者并不矛盾,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和调整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师生在教育教学中潜力,实现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效果的最大优化。
二、开发、筛选和整合课程资源的观念
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国家颁布的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组成部分。"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学成果"(引自北京师范大学版《走进新课程》)。合现开发和种用课程资源既是课程改革顺利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保障,也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中学思想品德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作为一个自觉适应现代教学现念的中学思想品德教师,必须明确思想品德课程范围及获取途径,必须肯有对各种资源的辨识、筛选、整合的能力。中学思想品德课课程资源内容繁复,既包括含有中学思想品德教师自身的能力、修养、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生的素质、能力、兴趣、积极性等教师与学生的主全资源,又包含教材、当时当地的"现实生活"如各种日常生活的活动、文字、片、报刊、影视、广播、网络、广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法律案例、时事新闻等客体资源。这就要求中学思想品德教师要善于把握各种联系、有价值的信息,要善于从诸多信息中筛选出有创新价值的信息并进行整合,促进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综合化;并同时培养学生收集、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教师、学校和谐发展的思想品德教育新路。
三、不断创新的观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同时,我们正在建设创新型社会,创新型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力能的人才。中学思想品德教师正担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与中学思想品德教师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对创新能力的看法、态度及课堂教学方法有直接关系。因为学生创新的培养是离不开教师适当的启发引导的。从社会发展趋势看,中学思想品德教师更应注意在课堂中帮助他们树立创新思维的信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并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所以,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要具有创新观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地分明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创新教育的内容,才能引导学生不断创新。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成长为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内容,研究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研究学生情况,鼓励、引导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适应学生、适应教材、适应变革、适应社会的发展,进而成为创新学生的引领者,教育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改革创新、开拓创新、自主创新,从而在国际竞争中走在前列。
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观念
新生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力充分体现平等、民主、想互促进等体现和谐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是因为:在人格上,师生关系是平等到的。
教育教学活动总是存在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并受社会的制约。表现为:师生关系与特定社会中占主流地位的人际关系存在一致性,师生关系的根本特征是由社会主流的人际关系决定的。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人际关系的根本性与方向是民主与平等。因此学生在人格上是独立的,在人格上师生关系也应该是平等与民主的。
在道德上,师生是相互促进的。
学校也是社会,从社会学角度看,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师生关系是相互之间思想交流、情感碰撞的社会互动的关系。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知识、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情感上、品德上的影响,教师的人格、品德对学的发展有着特加紧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学生不仅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作出反应与判断,他们对教师的道德水平、精神面貌也以各种形式表现出他们的评价与态度。
五、法制观念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履行职责的前提必须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施教。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依法治教、依法施工教是法制社会的必然要求。任何中学思想品德教师都没有权利和资格侮辱和伤害学生。因为学生也是人,也是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公民,有法律所规定的相应权利,并且受到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特殊保护。而叫学思想品德教师的行为,也受《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的约束。
而思想品德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把学生塑造成为具有国家观念、良子道德与民主意识、法制观念的人,从而使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融合中,不断形成优良的品德和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所以,中学思想品德教师更加需要提高法制意识,做模范守法的标兵,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明确师生的权利义务关系。这就要求每个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法规,从管住自己的嘴、手、脚做起,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六、树立思想品德教育的本质观
教育本质观,即"教育究竟是什么"。从教育本质观来说,教育即解放学生个性,教育即培育学生生命价值,即新课程中强调的体验观、建构观、生成观,都是其内核的具体化。思想品德教育的本质,就是思想品德教师从生命的层次、从构建人的主体素质、培养发展冠军善人的本质的粗神生产的过程。
思想品德教育的本质观,要求我们用动态生成的观念,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要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教育对象,必须要着眼于学生道德的提高和人格的养成。
雅思贝尔斯曾经说过:"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教育的目的在于让自己清楚当下的教育本质和自己的意志,除此之外,是找不到教育的宗旨的。"
总而言之,中学思想品德教师不仅要做"经师",而且要做"人师","爱与责任"是叫学电想品德教师的天职。要做一个称职的中学思想品德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切实提高师德修养水平,做到了德才兼备。只不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也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使学生知识得以掌握,情感得以升华,价值观得以建立,达到中学思想品德课教育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