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什么”的用法与教学难点

来源 :金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5101679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中代词“什么”使用频率很高,不仅有疑问用法,也有非疑问用法。对于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说“什么”一词的各种用法都司空见惯,但对于外国学生来说使用起来却十分别扭,尤其是在非疑问用法方面。本文就“什么”与英语“what”做简要分析,指出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找出外国学生在使用“什么”一词时的偏误原因。
其他文献
好的习题可以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掌握, 促进思维的发展; 而不好的习题, 将是枯燥无味的机械重复, 自然事倍功半, 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 教师在
期刊
《山鬼》作为屈原《九歌》组诗中的一篇,在向我们展示山中女神爱情悲剧的同时,也让人深深感到屈原对楚国的忠贞眷恋之情.
我下班回到家,游兴奋地迎上来,说:“妈妈,我跟外公学会裁纸啦!”  不用剪刀却能流畅地把纸沿着折痕撕开,这是游一直向往的技能。她兴冲冲地要向大家展示。  她拿了一张漂亮的橘色纸,先开始折折痕。  爸爸在一旁看着,说:“折得太轻了,得使劲一点。要不然会撕坏的。”  “哼!”游不以为然,继续按照自己步骤来:折好,打开,压住一边,拉着另一边,用力一撕——真的撕坏了。纸比较厚,而且她确实没把折痕压实,所以
本文以Laufer&Hulstijn的“投入量假设”为理论基础,通过三组不同任务投入量实验考察任务对高中生第二语言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结果表明:阅读任务存进学习者的词汇附带习得;投入
本刊讯 2019年3月9日,第四届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动在四川省绵阳市梓渣县隆重举行.在同根同祖同源的血脉联系下,在一脉相承的文昌文化背景下,来自海峡两岸及美国、泰国、
期刊
九月的校园生机盎然,清晨的阳光分外明媚.走进南昌十六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绿树红花簇拥下的“和谐”二字.迈入学校的大门,就被扑面而来的温暖气息所包围:同学们身着整洁的校
期刊
编者按:近日,一位自嘲为“差生”妈妈的家长,在儿子顺利度过“小升初”之后,回首6年培育孩子的艰辛经历,写下一篇长文,讲述了她与众不同的育儿理念。  我的儿子是“三不学生”  6年前,儿子上小学的第一天,学校里到处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而我却在无人处泪流满面。  儿子入学面试很不理想,10以内的加减法需要掰手指头,汉语拼音不会,识字量大概是2位数,还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带着对未来的忧虑甚至焦虑,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的一日生活隐藏着巨大的教育价值,对于需要“养成”而非“教成”的学习品质培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在一日生活中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和提供具体的示范引领,加大对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力度,强化学习品质的养成教育。  一、着眼日常的学习力,让“遵守规则”成为一种习惯  幼儿的规则意识是社会性适应中极其
期刊
近义词的辨析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而“能、会、可以”的辨析个更是难中之难。这一是因为这三个词在汉语语用中十分普遍,并且都属于一词多意,所以其共同点和不同点
女儿放学回来后,一脸愤慨地对我说:“妈妈,今天同桌让我抄她作业。”  抄作业?那怎么行?可继续听下去,我又释然了。原来今天女儿拉肚子,上课跑出去好几次,同桌的小姑娘见她笔记没跟上,于是快下课时将自己的作业推过来,让女儿抄了交给老师。  作业虽然不能抄,但小姑娘毕竟是好心,可让我意外的是,女儿反应很激烈:“当时我就和她急了,问她为什么看不起我。”  一篇作业竟然上升到看得起看不起的份儿上,女儿也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