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上海财经大学公布了《中国全面实施营改增试点一周年评估报告》(下称《报告》),《报告》中最为亮眼的是,营改增全面推开一周年减税达6 993亿元,完成减税预期目标。但营改增不仅仅是减税,营改增在激发经济活力、引领财税体制改革、实现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循环等方面的作用也值得关注。
营改增设计的初衷是避免重复征税,改进税制,现在起到减税效果着实令人欣喜,仅一年就交出减税近7 000亿的成绩,还兼顾了企业减税与行业减负。从企业减税方面看,从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底,四大行业中减税或者税收持平企业占98.7%,税负增加企业占比下降到1.3%;从行业减负率看,全面推开营改增后,原3+7行业和新纳入的四大行业实现了全面减税,试点行业直接减税合计4 581亿元,减负率高达22.85%。
营改增创造出的不仅仅是眼前这些真金白银,还使得增值税的抵扣机制延伸到服务业,贯通了二、三产业之间的抵扣链条,有效降低了分工细化过程中的税收成本,促进了服务业创新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了经济发展新动能。“营改增促进了专业化分工、拉长了产业链,催生了大量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使得企业不再继續追求大而全、小而全。”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表示。以上海为例,数据显示,实施营改增试点后,上海经济结构持续优化,2011年至2016年,第一产业占比由0.7%降为0.4%,第二产业占比由41.3%降为29.1%,第三产业占比由58%提高至70.5%,并逐年上升。
营改增走过五年改革之路,成为重塑中国财税制度的新起点。作为此轮财税改革的“重头戏”和“先头兵”,营改增不仅仅是两个税种的归并。从深层来看,无论是地方主体税种还是地方财政收支,都面临着极大冲击。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重建地方主体税种以及地方税制体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说,营改增的全面推开,倒逼中国财税体制配套改革,推进建立新的地方税体系,成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导火索。
全面推进营改增也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营造出更加适应中小微企业生长的税制环境。据统计,今年以来,江苏省营改增四大行业新增纳税人比2016年底增加近十分之一。全面推开营改增后,进项抵扣范围进一步扩大,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技术投入和创新转型步伐,有力地激发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刘尚希分析,推进营改增后企业成本降低,创业创新空间变大,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有了更多就业,老百姓就能有更多收入,从而有利于改善民生。就业扩大,收入增多,社会预期稳定,消费与投资也能跟进。他据此得出结论:推进营改增实现了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循环。
看待营改增需要看得远一些。营改增的长期目标在于通过降低企业成本,促进社会分工的细化。研发、设计、营销等内部服务环节从企业主业剥离出来后,企业将更加专注于提供核心服务,成为效率更高、专业更强的创新主体,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创造条件,从而对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营改增设计的初衷是避免重复征税,改进税制,现在起到减税效果着实令人欣喜,仅一年就交出减税近7 000亿的成绩,还兼顾了企业减税与行业减负。从企业减税方面看,从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底,四大行业中减税或者税收持平企业占98.7%,税负增加企业占比下降到1.3%;从行业减负率看,全面推开营改增后,原3+7行业和新纳入的四大行业实现了全面减税,试点行业直接减税合计4 581亿元,减负率高达22.85%。
营改增创造出的不仅仅是眼前这些真金白银,还使得增值税的抵扣机制延伸到服务业,贯通了二、三产业之间的抵扣链条,有效降低了分工细化过程中的税收成本,促进了服务业创新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了经济发展新动能。“营改增促进了专业化分工、拉长了产业链,催生了大量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使得企业不再继續追求大而全、小而全。”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表示。以上海为例,数据显示,实施营改增试点后,上海经济结构持续优化,2011年至2016年,第一产业占比由0.7%降为0.4%,第二产业占比由41.3%降为29.1%,第三产业占比由58%提高至70.5%,并逐年上升。
营改增走过五年改革之路,成为重塑中国财税制度的新起点。作为此轮财税改革的“重头戏”和“先头兵”,营改增不仅仅是两个税种的归并。从深层来看,无论是地方主体税种还是地方财政收支,都面临着极大冲击。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重建地方主体税种以及地方税制体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说,营改增的全面推开,倒逼中国财税体制配套改革,推进建立新的地方税体系,成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导火索。
全面推进营改增也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营造出更加适应中小微企业生长的税制环境。据统计,今年以来,江苏省营改增四大行业新增纳税人比2016年底增加近十分之一。全面推开营改增后,进项抵扣范围进一步扩大,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技术投入和创新转型步伐,有力地激发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刘尚希分析,推进营改增后企业成本降低,创业创新空间变大,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有了更多就业,老百姓就能有更多收入,从而有利于改善民生。就业扩大,收入增多,社会预期稳定,消费与投资也能跟进。他据此得出结论:推进营改增实现了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循环。
看待营改增需要看得远一些。营改增的长期目标在于通过降低企业成本,促进社会分工的细化。研发、设计、营销等内部服务环节从企业主业剥离出来后,企业将更加专注于提供核心服务,成为效率更高、专业更强的创新主体,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创造条件,从而对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