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教育戏剧预防校园霸凌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qat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霸凌(School Bullying)也称为校园欺凌或校园欺负,这类行为对受欺负学生身心健康危害巨大。本文以《威力和朋友》课堂教学反思为例,通过教育戏剧这种形式探讨预防校园霸凌的有效方式。通过扮演主人公威利,让同学们体验没有朋友、被孤立等不良感受,从而换位思考,在日常实际生活中避免以这样的方式对待同学,预防霸凌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校园霸凌;教育戏剧;课例反思
  当教育戏剧遇上校园霸凌
  “教育戏剧”是以戏剧作为教育手段,通过戏剧游戏、肢体律动、五官认知、即兴表演等各种扮演范式,让参与者运用身体和声音表达角色的情境,解决角色的问题,从中获得自我肯定、创造能力与合作能力的教学系统。教育戏剧能够培养参与者的创造性思维、工具运用欣赏的态度、审思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促进参与者在专注、直觉、想象、情绪等要素的发展。研究表明,将戏剧这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应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是促使儿童获得发展、实现教育目的十分有效的方法。
  校园霸凌,是指在学校情景或校园中发生的,当事人均为学生的一类欺负行为。如果一个学生,经常被其它一个或多个学生故意施加身体、言语、关系、财务等方面的负面行为,并不能有效地反抗和保护自己时,即为受到了“欺负”。在这一过程中,主动施加负面行为的学生为“欺负者”,被动承受负面行为的学生为“受欺负者”,其它学生统称为“旁观者”。
  校园霸凌如何用教育戏剧来PLAY?
  戏剧的重要元素本来就是“冲突”,而霸凌事件的关键点也是“冲突”;此外,“假装扮演”又是学生们的天性——因此,在“戏剧”中学习如何解决生活中的冲突,对学生而言是一件相当自然的事情。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John O’Toole等学者,从18年前开始,结合学校与教育单位,透过协同行动研究,在澳洲、美国、北欧及马来西亚,积极实验各种防范校园霸凌的“酷凌行动”(Cooling Conflict)。
  运用“过程戏剧”中的互动策略及“同辈教学”中的增能理念,让学生们可以在替代的戏剧情境中,即兴扮演“剧中人物”,并针对身边可能出现的霸凌问题,进行主动的讨论与化解行动。研究显示,在所有持续进行计划的学校中,它对参与班级的学生都有正面的影响。
  我想做什么?
  绘本《威利和朋友》由安东尼·布朗编著。在书中,威利总是一个人,他很孤单,因为个子小,大家都叫他“小废物”,没人愿意和他一起玩。直到有一天他“撞”到了一位朋友休,那些习惯欺负威利的家伙们在休的面前也都不敢再惹事了。威利无意中发现休也有短板——膀大腰圆的休竟然害怕小小的蜘蛛——而自己可以勇敢地为休移走那个“可怕”的家伙。
  当看到这个绘本时,我瞬间被这个简单而蕴含哲理的故事吸引了。从威利的身上看到了一些孩子的身影,让我有一种冲动想把这个绘本讲给孩子们听。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小学低年级要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而在日常工作中我发现,被别人恶意起外号,被别人孤立,交不到朋友等情况也时常出现。所以,我打算在小学低年级开展绘本及教育戏剧教学,应用戏剧手法帮助学生处理校园霸凌和冲突,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应对身边的人际冲突。
  当看到一些比较弱小、害羞,没有朋友的同学时,是否能用一种友善的方式对待他们?当自己受到欺负时,该如何应对,可以寻求哪些资源?如何坚定、勇敢地对欺负自己的人说“不”?如果看到有同学被欺负,应该如何表现?如何与别人积极、友善地交朋友?这些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
  我是怎么做的?
  基于绘本《威利和朋友》,我设计了二年级三个课时的戏剧与心理结合的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主要透过戏剧活动,帮助学生探索自我感受,学会换位思考;让学生学会在人际交往中,用恰当、友好的方式与那些不被人接纳的同学交朋友。第二课时主要帮助孩子们,在戏剧活动中了解朋友的意义,并能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感受。第三课时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和学生一起探讨如何面对人际困境,当自己被欺负时,如何寻找资源,积极解决问题。下面我关于第一节课的内容做一个简单介绍。
  暖身活动——找朋友猜拳歌,将儿歌《找朋友》和猜拳游戏“石头剪子布”结合,让孩子们在有节奏的唱游中,增进互动并快速暖身,同时体验到找到或找不到朋友的感受。
  主题活动中,借助故事情节,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主人公威利因为没有朋友而感到孤单的感受,并让同学们以威利的角度想想自己为什么没有朋友。二年级的学生能够想到威利没朋友大概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威利自身的外表、能力等导致它自卑,如“太胖了”、“太矮了”、“学习不好”、“不会飞”等;第二,威利的性格所致,如“我太害羞,不敢交朋友”、“太胆小,不敢和别人说话”、“我有一次交朋友被拒绝过,后来就放弃了”等;第三,缺乏交友方法,如“不知道怎么和别人交朋友”、“别人玩的游戏我都不喜欢”等;第四,周围人的反馈导致它不愿意交朋友,如“大家都叫我小废物”、“他们看到我戴口罩就以为我有传染病,其实我只是习惯而已”、“我觉得没有人会喜欢我,所以我也不想去交朋友”。学生以威利的角度思考问题,更能找到交不到朋友的原因,同时体验到被别人孤立、欺负的心理感受,对这种不被大家欢迎的同学产生同理心,更加理解他们。
  最后的提升活动中,将学生从故事转移到现实生活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假如“我”遇到威利,“我”会怎么对待他?并用片段扮演的方式呈现出来。每个小组都能表演出来对威利的关爱,以及主动和它交朋友的行动。这种方式可以将学生置身于真实情境中,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可以作为一种质性评价手段,检验学生是否能够做到愿意与别人友好相处。因为现实生活中,和这种比较自卑、不受欢迎的人交朋友是更难的,所以在后面的課程中我也设计了交友中遇到的困难,并启发学生一步步去解决困难,进而帮助学生更接近于现实情境。
  我的课后反思
  一、关于目标达成
  1. 学生在理解“孤单”时,说到,“父母出差自己一个人在家、没人陪自己玩、一个人睡觉、好朋友转学”等情况自己会觉得孤单。他们能够从自身感受出发,理解威利孤单的感受。同时,学生站在威利的角度思考,自己没朋友的原因,可能是“自己太害羞不会交朋友、自己吃的太胖没人和自己交朋友、害怕别人伤害自己不敢交朋友”等。这些思考说明,学生能够透过戏剧活动,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别人的感受。
  2. 在最后提升活动片段扮演中,所有的小组都选择了以友好的方式来对待威利,比如,主动和他一起玩、给他讲笑话、带他去认识自己的朋友等。可以看出,学生在经历了前面的换位思考后,体验到了威利的感受,愿意用友好的方式来对待他。
  二、教育戏剧应用于校园霸凌的优势
  1. 校园霸凌是一个让人容易有压力的主题,而教育戏剧提供了一种故事和情境,这种空间和距离让孩子有一种表达的安全感。孩子在情境中、角色扮演中,可以体验到角色的感受。虽然角色是虚构的,但孩子的感受却是真实的;虽然情境是模拟的,但是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现实的。
  2. 孩子在游戏过程中,需要积极配合,否则难以完成任务。所以,如何协调、建立一个互助团队,也锻炼了孩子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这本身也是在练习如何友好地与别人交往。
  三、改进的建议
  如果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我希望把最后提升部分“如何与威利交朋友”换成“如何帮助威利回应别人的欺负”。因为第一节课学生能够换位思考,理解威利的感受。这些感受大多负面的,所以,在此基础上来讨论如何应对别人的欺负,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能量。在第二节课了解了朋友的意义之后,再进行“如何与威利交朋友”这个环节,是更加合乎逻辑的。
  参考文献
  [1].张文新. 中小学生欺负/受欺负的普遍性与基本特点[J]. 心理学报,2002.
  [2.]张小婷.初中生学校欺负行为的课程干预研究——以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为例[D]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3].陈世平. 小学儿童欺负行为与个性特点和心理问题倾向的关系[J]. 心理学探新,2003,(1):55-58.
其他文献
摘要: 有人说“教语文就是教做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 语文学科因其与生俱来的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及容易创设符合学生心理健康要求的教学环境等特点,使得语文教学在教书和育人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因而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现在我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见解。  关键词:融洽;协调;因人而异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把握的主要问题
期刊
摘要:所谓磨课,就是围绕一节课,由某位教师执教,在教研组全体教师参与下,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深入地研究、探讨,再由这位教师多次重上,以期执教教师教学业务快速提高,教研组全体教师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  主题词:提高;教研组;实效性;磨课  组织教研组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是教研室主任的职责。上学期开展研究课、评优课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组织本级部老师共同研讨“圆的面积”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在确
期刊
摘要:小学是学生的心智发展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小学阶段,班主任不仅肩负着统筹管理班级事务的职责,更应该对于学生们的习惯养成、三观培养等方面做出正确的指导。作为学生最初学习和发展的阶段,小学时期的基础打得是否稳固决定了学生今后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水平。因此,教师应当重视起班主任这一职责,了解该职务的重要性,通过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做出最优化的管理方案,从而提高班级的管理质量,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
期刊
摘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既受到其成长过程、所处环境以及人格特点的影响,又与其自身的价值观念息息相关。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其为指导,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教育模式,努力使中学生形成正确而稳定的价值观念,从而塑造优良的心理品質。  关键词: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健康教育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1. 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个人层面
期刊
摘要:在学校多彩的阅读活动中,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存在阅读障碍。为此,特向北师大阅读心理实验室专家请教,并引入“阅读能力提升项目”。通过“关注”“理解”“课堂教学”“专业训练”,为学生提供有效帮助,从而使阅读障碍儿童重拾自信。  关键词:阅读障碍;人文关怀;科学训练;重拾自信  阅读能力是儿童在基础教育阶段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其高低将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业表现、情感发展、以及未来的事业成就。全国政协常
期刊
摘要:为了提高小学科学课的课堂效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根据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是否真实发生。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论述了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用心设计教学评价。具体体现为创设合理的情境,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设计有挑战性的任务,恰当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使用高效的评价软件等。  关键词:课堂效率;科
期刊
摘要:小S同学是我新接一年级的孩子,他智商很高,学习成绩非常好,可是不适应集体生活,经常用大嚷大叫来解决问题,不会舒缓情绪,鉴于我是语文老师又是班主任,改变他也就成了工作重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找到学生身上的“金矿脉”、“闪光点”,而他也需要我去发现亮点,正确引导他,帮助他舒缓情绪,控制情绪,进而适应班级生活。  关键词:闪光点;适应集体;舒缓情绪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把“和谐”教育
期刊
“第三方评价”这个概念是个舶来品,2000年左右才被介绍到中国。此概念最早起源于 15世纪的欧洲,当时是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后期则向不同的领域扩展和延伸。历经数个世纪的发展,“第三方教育评价”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非常成熟的市场和运行机制。教学质量第三方评价第一次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教学质量评价,尝试通过教学质量评价的改革,真正地推动教学改革,从而实现课程改革的宏伟目标。教学质量第三方评价是一种新的教学
期刊
摘要: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感情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它本身也是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金钥匙。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就必须学会研究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在学习生活中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关爱,缩短师生心理距离。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注重鼓励,捕捉亮点,培养自信,帮助他们体会到上进及学习取得成功时的欢乐,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关键词:关爱;沟通;关注 ;鼓励;培养自信  人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与深入,“学生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关注,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也不同程度地提出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形成健全向上的人格品质。本文主要结合英语学科教学,从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友好的师生、同伴关系及巧妙处理课堂偶发事件几方面入手,探索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英语课堂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英语课堂;小学生;心理健康  学科教学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