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制选择背后的思索

来源 :职业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4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得到了飞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加快,研究生教育人数更是增幅显著。无论是数量的扩张、质量的提高,还是内涵的丰富,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然而,无可否认,面对世纪之交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的渴望,教育领域矛盾也日益突出。表现在研究生的学制选择上最为明显,由传统3年制转变到2-3年弹性学制。这种学制的改革背后究竟蕴涵了怎样的时代需要以及这种需要又应赋予怎样的理性进行配置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于4月下旬对外公开消息宣称,该校将从07届研究生开始重新恢复到以前的三年制,本文试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中心展开对这个问题的分析。
  
  一、学制改革的大体情况介绍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体制总的来说是采用了前苏联的模式,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以来,研究生教育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就。到2004年,全国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769个,其中高校454所,科研机构315个。就高校教师而言,1977年,全国高校18.64万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寥寥无几,到2004年全国专任高校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达到32.3%,超过30万人。2004年我国硕士生招生27.3万余人,2005年更历史性地达到31.6万多人。
  研究生的这种大规模培养,为学制改革提供了可能性,尤其是在借鉴英美等国家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对传统的3年学制进行了改革,基本是趋于改向弹性学制,即由原来的3年改为2-3年的弹性制。政府相关文件为这种变化提供了依据。最早在1986年国家教委《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指出:“硕士生的学习年限,要根据学科特点,经过一定时期的努力,积极创造条件,逐步缩短为1年至1年半。”1998年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提出:“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在达到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前提下由培养单位自行确定。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至3年……”经过一段时间的争论之后,2002年6月28日,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发出《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规定:“逐步推行与国际接轨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取消对研究生培养年限的统一规定,实行弹性学制,鼓励硕博连读。”同年,中国人民大学在全国第一个全面改革硕士研究生学制,当年该校70%左右的专业采取了两年制的培养模式。目前我国各高校实行的研究生学制改革,一般是以两年为基础的弹性学制,以适应研究生培养目标由以“学术型人才为主”到“应用型和学术型人才并重”的转变。对普通研究生和硕博连读生实行分类培养,前者主要走应用型培养道路,后者走学术型培养道路,让应用型和学术型人才逐渐实现分流。
  
  二、学制改革的“回归”分析原因
  
  在硕士学制“3年改2年”高歌猛进的时刻,最早施行此法的中国人民大学却出现“回流”现象——先期进行改革的个别院系专业,重走“回头路”,申请延长硕士年限,如哲学专业就准备从两年改回3年。人大研究生院副院长刘大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种做法很正常,研究生学制改革本来就处于摸索阶段,个别院系在时间安排上感觉过于紧张,需要一个过渡时期去适应。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作为全国政法类和财经类高级人才的重点培养基地,其研究生教育也走在全国前列。在人民大学首推出学制由传统3年改为以2年为主的弹性学制之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就开始了这一模式的思索和探讨,到2003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将硕士生学制由三年改为两年为主的弹性学制。在其研究生招生简章上明确强调“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选择2-3年毕业”。学校根据学制的弹性(且多为弹至两年),制定了新的培养计划,以完成“学术型”和“应用型”相结合的教学研究目标。学制缩短后,在校生大多选择了“早点毕业”思路予以应对,该校06年、07年毕业的学生中有85%的人选择了两年毕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于今年四月下旬对外发布消息宣称,该校将从07级硕士研究生开始恢复为3年制,除非个别学生非常优秀,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以及修完既定的学分才可以提前至2年毕业。华南师范大学卢晓中教授认为,“回流”现象并不是对硕士学制改革的否定,它恰恰说明了,在培养模式没有相应变化的前提下,单纯缩短学习年限可能会出现“高原反应”,不应操之过急。
  1.两年制模式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科研能力是决定研究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否做出成就的重要方面。而现实情况是学生根本就没有心思放在学习和专业研究上,而是在考虑找一个合适的工作,这是短学制的致命弱点。同时,学制改革还会对其他能力的培养造成影响,研究生学习是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学习阶段,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论是“学术型”的,还是“应用型”的,都要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
  就笔者了解到关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研究生教育情况,该校名为实行2-3年的弹性学制,实际上,其研究生的培养并没有作出区别,3年制的学生是和2年制学生的课程安排完全一样,这样的培养模式本身是对弹性学制的误用,或者说“都在偷懒”。而该校的所谓“学分制”,也是图有其名,学生根本不可能因为提前修满学分而毕业。在谈到在校第三年的课程安排的时候,该校05级选择三年的李同学一脸茫然,声称自己也不知道究竟在学校还能有什么安排,被弹性学制“忽悠”了,完全是在浪费时间。
  2.对研究生就业的影响。由于毕业后需要自主择业,所以就业就成为备受研究生关注的问题。学制改革后,就业市场上出现了所谓的“大硕士”和“小硕士”。很多单位都在有意无意地回避两年毕业的硕士生,有的单位甚至明确指出,宁要本科生也不要两年的“小硕士”,两年的“小硕士”被无奈的叫作“五年制本科生”。可以说两年制对硕士生的就业选择影响是很明显的。尽管从短期来看,这种影响并不是很剧烈,但潜伏着一种较大的危机。有人认为两年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加到社会实践中去,能提前步入社会。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研究生本身是独立学历阶段,有着独立的培养目标。社会实践固然重要,但对社会实践的要求不能以理论知识的牺牲为代价。三年制反而能更好地实现学生阶段的实习锻炼,这样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实践,以学生身份的这种实践才是我们所强调的实践,因为如果以毕业就业后的实践来判断学生的实践能力将是没有意义的。一旦学生真正的步入社会,他的实践问题就交由社会和他自己来负责解决。
  现行很多单位在招考新员工时都特别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学校应该为学生争取和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而不可以单单通过压缩学生的在校时间来实现这一目的。
  3.对外国模式外校模式套用存在盲从。各国都有不同的经济、文化、教育背景,并且各国都有自己所需要的适合自己经济发展的教育培养体制。国外缩短硕士研究生学制是建立在相当高的本科教育普及率基础之上,很多西方国家的本科教育普及率已经超过50%。在良好的人才结构基础上,他们可以把高等人才的培养重心迁移到博士研究生阶段,从而能够培养出更多、更专业的人才。而我国目前才刚刚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普及率不到20%,这样说来我国的硕士研究生教育还属于精英教育阶段,而不是所谓的过渡性阶段。许多高校可能为了校际竞争,而去动修改学制的念头。对于一个本科毕业生而言,为了尽早投入社会工作,大部分可能会选去报考2年制学校,因为这样的投入—产出速度相对较快,3年制学校便可能会失去较多生源,这也是引发许多高校改革硕士研究生学制的原因之一。但是笔者认为高校之间是存在着很大差异的,这种差异主要反应在他们的培养目标、师资力量和培养重点上。我国高校的研究生培养体制不应该是统一和单一的,决策者应该根据各校校情来制定适合自身的培养机制,从而保证该校研究生的质量和水平。
  
  三、学制选择背后的反思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学制改革之再改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两年制是失败的,至少对该校来说是失败的,无论从保证硕士生质量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学生的就业发展来看都是不成功的。在笔者看来,弹性学制本身并不是错误的,关键就是有没有用对用好的问题。
  各国之间在研究生的培养理念、培养目标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各个学校之间也是如此,每个学校都有着自己的人才培养理念,有着自己的资源优势和传统风格。同一学校各专业之间也都有着显著区别。因此应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模式,包括学制的选择问题。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来看,其主要目标是对政法类高级人才和财经类人才的培养(当然,现在在训练“综合型大学”的理念支配下,也在开设一些原本属于理工科的专业),弹性学制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但问题的关键就是其弹性学制的具体实施。
  笔者认为学制的选择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弹性学制的选择不能一味地套用外国的模式来决定学制的长短。
  其次,降低培养成本,提高培养效率,决不能以降低培养质量为代价。两年制能够缓解现行高校教育资源紧张现象,但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还是独立的学历教育阶段,不能用市场中的成本、产出以及效率等概念来对硕士研究生教育进行描述。
  再次,实行学制改革,应首先对硕士生的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笔者建议可将硕士生基本划分为(除专业学位外)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种类型,其中学术型硕士培养的是从事基础性、理论性研究的学术人才,对于学术型硕士应侧重培养他们系统理论知识、知识创新能力和科研工作能力;应用型硕士培养的是实际部门的高级应用人才,对于应用型硕士应侧重培养他们的工作技能、综合素质及对瞬息万变市场的应变和适应能力。再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来调整硕士生的基本培养年限,实行分类指导。
  最后,硕士生学制还是应该实行弹性学制,在保证研究生质量的前提下真正发挥好弹性学制在现今教育背景下的优越性。
  
  (作者单位:武汉工业学院)
其他文献
一、中国经济增长和外商直接投资(FDI)现况    1.中国经济增长的现况。据统计,1983年GDP是5962.7亿元,而2005年增加到183084.8亿元,23年间年均增长速度为16.05%。在这个增长过程中,1993年和1994年增长速度最快,分别为31.24%和36.41%,1998年和1999年增长速度最慢,分别为6.87%和6.25%。从1983年到2005年,GDP尽管增长速度很不稳
期刊
一、神奇的斐波纳契数列    人们为了纪念意大利数学家列奥纳多·斐波纳契对1,2,3,5,8,13,21,34,55,89,144,233这组特殊数列的发现,将其称为“斐波纳契数列”。这个数列含有下列数字规律:依次从2,3,5开始,每隔两个是2的倍数,每隔3个是3的倍数,每隔4个是5的倍数;除数列最初的四个数字外,相邻两项的比值会无限趋向于黄金比率1.618,如任何一个给定的数都大约等于1.618
期刊
高校法学本科毕业生作为较高层次的人才资源, 其就业过程是国家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最为重要的一环。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直接关系着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切身利益。造成就业难的制约因素有哪些?如何指导他们顺利就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就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进行剖析,分析就业难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就业难问题的途径。    一、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难产生的原因    不可否
期刊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极端个人主义的幽灵四处游荡着,使我们明显感觉到道德力量的薄弱,人性的岌岌可危。要消除极端个人主义的危害,我们需要重建现代社会的道德体系,这种重建既需要物质资源,也更需要人文资源。在寻觅道德建设资源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一种最为广泛、最为丰富的人文资源没有被有效利用,甚至被误用,其发挥的作用是令人担忧的。它就是每一个家庭中最能取之不尽的人文资源,即亲情。亲情是一种与生俱来、发源
期刊
在整个求职过程中,面试无疑是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环,事关求职成败。同时,面试也是求职者全面展示自身素质、能力、品质的最好时机,面试发挥出色,可以弥补先前笔试或是其他条件如学历、专业上的一些不足。在应聘的几个环节中,面试也是难度最大的一环。而时下的招聘已经从主观印象发展到科学评价,用人方不仅要和应聘者见见面,更开始在形象仪表、自信心及潜在心理等方面全方位考察。因此,要获得面试考官的亲睐,赢取宝贵的就
期刊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着公司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强化公司的财务管理是现代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以生存和发展,现代公司制度得以保证和实施的重要环节。现代公司的财务管理,已提升到公司管理的中心地位,即作为公司管理核心的财务管理也由传统的桌面财务走向网络财务,财务管理模式正在经历一个新的创新发展阶段。作为特殊“公司”——高校也需要针对高校本身的财务管理进行改革、创新。    1 互联网对公司财务管
期刊
体验营销就是以体验作为营销客体的市场营销,它以向顾客提供有价值的体验为主旨,通过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要而达到吸引和保留顾客、获取利润的目的。体验实际上并没有给顾客带来产品或服务功能上的任何满足,它只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一种感性化倾向,但这种倾向将会影响消费者的心理,形成消费者心目中的美好回忆和无法磨灭的心灵财富而长存。新经济时代,B2C(Business to Customer)电子商务采用数字化
期刊
多元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造成了不可低估的冲击,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成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所操作并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发生联系的一种物质存在方式和外在表现形态。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载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各要素的联结点,是教育主题与教育客体的中介,是实现教育目的、任务、目
期刊
目前,由于学生自身的基础英语底子较薄、专业知识匮乏、学习兴趣不浓,以及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偏低等因素,导致各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学质量普遍较低,这严重影响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所规定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因此研究专业英语的教学和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已是势在必行。    1、完善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事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
期刊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不同的思维必然要体现在民族文化及语言形式中,因此思维方式的差异必然表现在文化与语言的差异上。正是这种语言差异,造成了不同民族间交往的障碍。而这种障碍使得翻译得以存在,实现并促进了世界各民族间的沟通与交流。翻译是运用语言的活动,它始自语言,又终以语言,但又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活动,更是一种思维活动。翻译的过程正是思维活动的过程,即经过对原文的文字及内容的理解,用原语进行思维,并形成概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