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响水龙村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成立的苗族新村,具有典型性意义。同时国家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处于保护状态,因此响水龙村新寨的文艺队,同样得到了国家政府的支持。文艺队的作用在表面上只是节日时候的一种装饰,但她们让整个节日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不仅丰富了节日的内容,更有利于加强社会团结。
【关键词】:苗寨;响水龙;文艺队
一、文艺队的基本情况
(一)村子概况
响水龙村是三合村委会下属的几个自然村之一,村子的情况比较复杂,是附近十几个苗族村寨合并在一起才形成了现在的响水龙村。三合村村委会以前是叫做三合乡的,在国家的行政改革下变成了一个大的行政村,而现在的响水龙村的前任村支书曾经是原来三合乡的副乡长。三合村村委会一共有村民6000多人,其中苗族有2400多人,大部分都在响水龙村。响水龙村共有居民444户,总人数为2242人,其中苗族人数居多。村子在1995年以前是叫做水淹冲的,分为上寨和下寨两个部分。经过走访,得知在村子的东南方向有两个水潭,村子里是叫做龙潭,龙潭里的水和当时的降水每隔二十年就会有大水把村子淹没,所以村子叫做水淹冲。而村子改名叫做响水龙是因为村子里的一口水井,在村子龙潭附近有一口水井,村民经常在那里洗衣服,在洗衣服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井里面有咚咚的响声,再加上这口水井是挨着原先的龙潭的,所以村子也就改名叫做响水龙了。
村子现在分为新寨和老寨两个部分,老寨有居民四十三户,其余四百零二户都是在新寨。村子的生计方式以第一產业为主,包括农业,即种植业,林业,畜牧业,还有平时的一些副业。村里的种植主要以玉米、稻米为主,玉米在山上的坡地和中间的一些平地都有种植,稻米分为水稻和旱稻,之所以种植旱稻是因为这里的水源非常短缺,不得不种植一些旱稻。同时还有一些经济作物,包括有辣椒,果林(主要是李子),三七,烤烟,姜等作物。
(二)成立的时间与缘由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由国家主要出资统一规划建设,才建成了现在的响水龙新村,村子是由附近的苗族寨子合并而成。有新寨自然也就有老寨,现在的老寨就是以前的水淹冲下寨,按说有了新寨之后老寨会被废弃,但是由于苗族人传统习惯,家里喜欢养一些家畜,比如牛和猪,而新寨由于统一规划,空间和原来老寨相比空间比较狭小,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养牛和猪,所以有部分村民还是住在老寨没有搬过来。老寨存在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故土难离,虽然两个寨子距离并没有多远,只有几百米,但是对于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他们还是很难舍弃,而且新寨房屋的安置并不是按照个人意愿进行的,为了公平起见是按照抽签决定的,也就是说周围住的什么人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除了个别的自愿交换,双方都愿意交换的是非常少的,所以在新寨是不能按照自己意愿来居住,这样到了新寨不仅离开了居住的故土,连身边的邻居是谁都无法决定了,同时响水龙是附近所有苗寨集合建成的,所以并不仅仅是水淹冲的人,在新寨里会有其他村子的人,这样搬来之后就要建立新的社会关系,这是有些水淹冲老寨人不愿意面对的,在这些综合因素的作用下,有的老寨居民不想搬入新寨,继续生活在原先的地方。所以说,距离是新寨文艺队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文艺队的日常活动比较多,队员经常排练舞蹈,所以说如果新旧两个寨子只有一个文艺队的话联系是非常不方便的,来往的路程比较多,所以在老寨之外的新寨又成立了一个新的文艺队。
(三)文艺队现状
响水龙村新寨文艺队于2013年成立以后,主要的任务就是负责村子里节庆时候的文艺表演活动,比如说花山节,三八妇女节,重阳节等节日的表演。同时,还有一项任务就是负责和附近村子以及砚山,马关和文山等地的友谊表演活动。因为在响水龙村过花山节的时候会邀请附近的白石岩和法土龙村子的文艺队一起来表演,同时她们也会去这两个村子表演。除此之外,有时候县里和州上也会邀请她们去参与表演,体现出他们的民族特色。
文艺队的队长是由文艺队成员自己选举产生的,主要是看个人威望的,而不是按照谁跳舞最好来选举的。现在的队长是朱兰,她是砚山县人大代表,同时还是村里的妇女代表,在开始组建文艺队的时候所有村民自愿报名参加,她报名参加后经文艺队成员的选举成为了队长。在文艺队刚刚成立的时候人数并没有现在这么多,有几个是后续加入的,比如项兰,陶丽她们都是在后来加入的。文艺队成员的选择条件非常简单,只要是自己想跳舞的就可以加入。具体的选择是根据村里村民的谈论比较多的,比较活跃的妇女,然后队长朱兰会去这家去问愿不愿意参加文艺队,愿意的话就可以加入,而不是以是否會跳舞或者跳的好坏来进行选择,但是响水龙村大部分妇女都会跳一些舞,很多都是苗族的传统舞蹈,所以也为文艺队的组建提供了一些便利。
文艺队在附近村子里是具有代表性的,由于她们只是村子里成立的一个松散的组织,没有物质报酬,只是在每个人兴趣爱好的基础上成立的,也不具有很大的约束力,所以现在看来是非常松散的。但是她们中间还是有着一股凝聚力的,这个凝聚力是她们骨子里对跳舞的喜爱,而这种喜爱也是来自于她们苗族的文化传统,具有数千年历史的苗族人民从以前就热爱歌舞,这种热爱随着历史的变迁并没有消逝,反而越来越浓厚,在现在的苗族人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这也是为什么文艺队成员不多的情况下走了那么多人还能一直持续下去的原因,在人数这么少,平时挺忙的情况下还坚持着,在过年时候人员齐整的时候,重新绽放她们的魅力。
二、政府和社会扶持情况
在政府大力扶持的背景下,村里也给予了文艺队很大的支持。文艺队的成立最主要的因素是村里想要有一个对外交流的名片,所以他们是非常支持文艺队的工作的。文艺队平时排练所需要的音箱如果坏了的话,可以向村里去报修,村里会派专人来帮她们修理坏了的设备。而且假如需要添置什么设备的话也可以向村里说,如果是必需品村里也是会给文艺队购买的,资金是村里出,但是实际上这笔钱是乡里和县里拨给村里专门供文艺队使用的,只不过是由村里统一保管使用。其中主要的需求是在过年时候,因为马上就要到花山节,这是响水龙村最主要的活动,也是村里最重视的,每到过年时候村里的村干部都会提前问文艺队的需要,然后及时满足,让她们安心排练,在表演的时候把最好的状态展现出来。 除了政府之外,社会资助对于文艺队的帮助也非常大。文山州有着自己的苗协会,主要是为了帮助苗族的发展而存在的,积极发扬苗族的传统文化,扶持一些有特色的苗族村寨的发展,响水龙村就是他们扶持的一个对象。对于响水龙村的存在文山州苗协会本来是不知道,并不知道在距离文山二十多公里的地方会有一个苗族文化保存这么完好的苗族村寨。在村里去文山苗协会寻求帮助的时候,文山州苗协会对村子进行了考察,发现村子的苗族文化保存的还非常好,对此他们觉得非常的自责,有这样一个村子自己却不知道,为此他们一次性资助了响水龙村二十把芦笙,一把芦笙的造价在一千到两千之间,所以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
三、文艺队活动
(一)日常活动
响水龙苗族村寨文艺队的日常活动由文艺队队长朱兰组织。夜幕降临,忙碌了一整天的苗族妇女从地里回到家中,为了赶时间去花山场跳舞接着又马不停蹄的准备晚饭,吃完晚饭后苗族妇女们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文艺队的队员们陆续赶往花山场。跳舞的时间一般在晚上七八点左右,天色渐渐变暗,伴随着音乐节奏,苗族妇女开始雀跃,劳累了一天的妇女们,此时格外精神,似乎忘记了白天劳累的疲惫,有时小孩也在旁边跟着大人起舞。有的队员由于家里的老人去三七地里帮别人看守三七,老公外出打工,自己一个人在家看管两三个孩子,到了傍晚去花山场跳舞时不得不把孩子也带去花山场。大人、小孩在夕阳的映衬下和着优美的苗族音乐,大家一起载歌载舞。傍晚的花山场歌声、笑声连成一片,大家都沉浸在欢乐里。只要不是农忙时节,村里的苗族妇女们每天的傍晚时分都会赶往花山场跳舞,那是苗族妇女们每天放松的时间。有时候由于人数太少,不能集体前往花山场跳舞,有的苗族妇女就在家中打开音响对着电视边唱边跳。在响水龙村,每天傍晚去村里的花山场跳舞成了村里文艺队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特别在受邀前往参加附近彝族村寨参加火把节以及壮族村寨三月三节庆活动的前夕,苗族妇女们会按时赶往花山场进行排练,连续一个月每天排练两小时。白天即使她们再累,晚上也会赶往花山场参加排练,其中一位在餐館打工的文艺队的队员向我们说道:“自己喜欢跳舞,白天再累晚上也想去跳。”
(二)节庆活动
1、花山节
在苗族的节庆活动中,最为盛大的节日为花山节。响水龙苗族村寨的花山节是当地的苗族村民一年中最期盼的节日。每年春节的初二至初八,响水龙花山场热闹非凡,节目丰富多采,前来参加活动的人不计其数。作为响水龙村的文艺队,自己本村举办的活动,在节日上表演节目是必不可少的。连续八天的节日狂欢,村里的文艺队每两天表演一次,文艺队的所有成员穿着统一的服装前往花山场表演节目。村里文艺队的妇女们每个人家里都有好几套演出服装,不同的节目穿不同的服装。响水龙苗族村寨的花山节活动从上午九点开始,下午五点结束。在活动开始前,大家从村口列队进入花山场,一支支队伍穿着艳丽的服装陆续入场,有的队伍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外地赶来参加。响水龙村文艺队现有的舞蹈有十几支,每一支舞蹈都穿不同的服装上台表演,所以响水龙文艺队的每个队员都有五套以上的苗族衣服。活动现场,苗族音乐一开始播放,文艺队的队员们穿着统一的服装在台上开始舞动,有时候和村里的苗族男性同台演出。文艺队的苗族妇女们举行活动的着装比平常生活穿的要艳丽,苗族男性的着装相对而言则简洁许多,一个马甲即可。文艺队的队员在台上随着音乐来回扭动,苗族男性吹着芦笙附和着文艺队的队形在台上穿插走动。在整个花山节的活动中,响水龙文艺队的节目以苗族歌舞为主导,由于苗族分布世界各地,她们受国外的苗族舞蹈影响,经常买光碟进行学习新的舞蹈动作,所以节目中响水龙苗寨文艺队的队员会在排练时加入更多的现代元素。受汉文化的影响,在花山节的活动上,她们也会表演广场舞以丰富花山节的节庆活动。
2、重阳节
重阳节,响水龙村的村民又称为老人节。老人节也是响水龙村的村民重视的节日之一,老人节的持续时间没有花山节的时间长,仅持续一天。这一天,响水龙村的花山场人山人海,村里面的所有人都前往花山场参加活动。打汽球、打陀螺、踢毽子、穿苗族服装比赛、袋子跳等活动都在花山场举行。老人们聚集在一起讲故事,大家围坐在一起跟自己的下一辈讲述苗族的起源,苗族的历史故事,苗族的迁徙过程以及她们过去的生活。花山场上歌舞升平,青年男女对歌,年轻的苗族妇女唱唱跳跳。老人们穿着苗族服装在花山场的另一边讲述着故事,响水龙村的文艺队穿着艳丽的服饰在一边跳着苗族舞蹈。老人节活动从上午九点开始举行,下午五六点结束。响水龙文艺队的表演活动一直持续到结束,中间会有小孩穿着苗族服装进行表演,也有一些从外地前来参加活动的观众临场报名上台表演。每一年的重阳节,响水龙村的村委会会邀请附近村寨的文艺队前来助阵,比如白石岩的彝族村寨,法土龙的壮族村寨。在老人节的活动上,响水龙村的村干部认为这是专门为苗族的老人举办的节日活动,文艺队表演节目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老人节活动现场的气氛。所以文艺队的表演在这一天表演的节目不再像花山节一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采。这一天表演的节目仅以苗族传统舞蹈为主,跳舞的配乐歌曲都是苗族的老年人耳熟能详的曲目。
(三)与其它地方的节庆交流活动
农历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响水龙附近的法土龙壮族村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都会邀请响水龙苗族村寨的文艺队前去参加活动。临近活动的这一天,附近的法土龙村寨会提前半个月打电话邀请响水龙苗寨文艺队的负责人前去参加活动。经过走访,得知去年的三月三,文艺队有八个人前往法土龙壮族村寨参加三月三的活动。由于壮族的三月三活动是在早上八点开始举行,响水龙苗族村寨和法土龙的彝族村寨有一定的距离,坐车大约需要半小时左右。这一天,文艺队的成员六点左右就起床,因为她们大多数成员都有小孩,她们一整天不在家小孩没有人照顾,所以大多数队员在前往活动地点前需要先做好饭。她们会在头一天晚上约定好前往法土龙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天每个队员在家装扮好自己,穿着苗族演出的服装到约定好的地点集合。和文艺队队员随行的有村长和书记,村长和書记前一天就帮文艺队约好司机,出发前的一切准备工作由村长和书记负责,总体而言,村里对于文艺队外出交流是非常支持的,每年不仅在经费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在行动上也非常支持。如果隔壁村寨的音响不够用,村里会将音响一起带去,舞蹈的曲子她们会将其拷入u盘带去。大约七点左右,面包车司机将文艺队的八个队员以及村长和书记总共十个人前往法土龙村寨参加三月三活动。在整个三月三的活动表演过程中,各个文艺队不是为了和其它村寨的文艺队进行竞演而是相互交流,因为不同村寨不同民族的舞蹈风格和服装风格各不一样,都是带有自己本民族的特色。但是这一天,表演节目居多的是法土龙的文艺队,因为三月三是法土龙壮族的盛大节日,其它村寨的表演仅仅只是为了使整个三月三的节庆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四、娱乐中的社会团结
文艺队的表演拉进村里人的距离。新寨文艺队虽然是新队,但是年龄跨度也是非常大的,从二十多岁到五十多岁,可以说包含着各个年龄层,她们之间的交流增进了不同人群的了解,平时的聊天与跳舞,分享自己的家长里短,在这个过程中调和着村里的关系。文艺队在花山节的表演可以让其他少数民族了解自己的文化特色,舞蹈包含的不仅仅是动作的语言,服装也是展示自身特色的一个途径,在表演的过程中,其他民族欣赏着苗族的文化传统,同时也会逐渐了解苗族历史,加深对苗族的认识,知道他们与自己一样是经过各种坎坷才有了今天的样子,从而慢慢的形成一种认同:我们其实是一家人。
文艺队的表演并不是仅仅局限于花山场这个比较小的场景中,就像上文提到的彝族火把节和壮族三月三一样,她们会去参加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同时也邀请她们参加苗族的花山节,各种不同节日不同民族的共同参与,客观上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了解,虽然这个过程是比较慢的,但是它也是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而我们国家的民族关系与各民族的大团结都是在这种细微的潜移默化中慢慢形成的,最后时间会证明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
参考文献:
[1]张清渝.采花山——苗族传统佳节活动目睹记[J].体育世界,1994(4).
[2]甘瑜.黔东南苗族文化生态圈中的节日舞蹈[J].贵州民族研究,2013(6).
【关键词】:苗寨;响水龙;文艺队
一、文艺队的基本情况
(一)村子概况
响水龙村是三合村委会下属的几个自然村之一,村子的情况比较复杂,是附近十几个苗族村寨合并在一起才形成了现在的响水龙村。三合村村委会以前是叫做三合乡的,在国家的行政改革下变成了一个大的行政村,而现在的响水龙村的前任村支书曾经是原来三合乡的副乡长。三合村村委会一共有村民6000多人,其中苗族有2400多人,大部分都在响水龙村。响水龙村共有居民444户,总人数为2242人,其中苗族人数居多。村子在1995年以前是叫做水淹冲的,分为上寨和下寨两个部分。经过走访,得知在村子的东南方向有两个水潭,村子里是叫做龙潭,龙潭里的水和当时的降水每隔二十年就会有大水把村子淹没,所以村子叫做水淹冲。而村子改名叫做响水龙是因为村子里的一口水井,在村子龙潭附近有一口水井,村民经常在那里洗衣服,在洗衣服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井里面有咚咚的响声,再加上这口水井是挨着原先的龙潭的,所以村子也就改名叫做响水龙了。
村子现在分为新寨和老寨两个部分,老寨有居民四十三户,其余四百零二户都是在新寨。村子的生计方式以第一產业为主,包括农业,即种植业,林业,畜牧业,还有平时的一些副业。村里的种植主要以玉米、稻米为主,玉米在山上的坡地和中间的一些平地都有种植,稻米分为水稻和旱稻,之所以种植旱稻是因为这里的水源非常短缺,不得不种植一些旱稻。同时还有一些经济作物,包括有辣椒,果林(主要是李子),三七,烤烟,姜等作物。
(二)成立的时间与缘由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由国家主要出资统一规划建设,才建成了现在的响水龙新村,村子是由附近的苗族寨子合并而成。有新寨自然也就有老寨,现在的老寨就是以前的水淹冲下寨,按说有了新寨之后老寨会被废弃,但是由于苗族人传统习惯,家里喜欢养一些家畜,比如牛和猪,而新寨由于统一规划,空间和原来老寨相比空间比较狭小,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养牛和猪,所以有部分村民还是住在老寨没有搬过来。老寨存在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故土难离,虽然两个寨子距离并没有多远,只有几百米,但是对于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他们还是很难舍弃,而且新寨房屋的安置并不是按照个人意愿进行的,为了公平起见是按照抽签决定的,也就是说周围住的什么人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除了个别的自愿交换,双方都愿意交换的是非常少的,所以在新寨是不能按照自己意愿来居住,这样到了新寨不仅离开了居住的故土,连身边的邻居是谁都无法决定了,同时响水龙是附近所有苗寨集合建成的,所以并不仅仅是水淹冲的人,在新寨里会有其他村子的人,这样搬来之后就要建立新的社会关系,这是有些水淹冲老寨人不愿意面对的,在这些综合因素的作用下,有的老寨居民不想搬入新寨,继续生活在原先的地方。所以说,距离是新寨文艺队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文艺队的日常活动比较多,队员经常排练舞蹈,所以说如果新旧两个寨子只有一个文艺队的话联系是非常不方便的,来往的路程比较多,所以在老寨之外的新寨又成立了一个新的文艺队。
(三)文艺队现状
响水龙村新寨文艺队于2013年成立以后,主要的任务就是负责村子里节庆时候的文艺表演活动,比如说花山节,三八妇女节,重阳节等节日的表演。同时,还有一项任务就是负责和附近村子以及砚山,马关和文山等地的友谊表演活动。因为在响水龙村过花山节的时候会邀请附近的白石岩和法土龙村子的文艺队一起来表演,同时她们也会去这两个村子表演。除此之外,有时候县里和州上也会邀请她们去参与表演,体现出他们的民族特色。
文艺队的队长是由文艺队成员自己选举产生的,主要是看个人威望的,而不是按照谁跳舞最好来选举的。现在的队长是朱兰,她是砚山县人大代表,同时还是村里的妇女代表,在开始组建文艺队的时候所有村民自愿报名参加,她报名参加后经文艺队成员的选举成为了队长。在文艺队刚刚成立的时候人数并没有现在这么多,有几个是后续加入的,比如项兰,陶丽她们都是在后来加入的。文艺队成员的选择条件非常简单,只要是自己想跳舞的就可以加入。具体的选择是根据村里村民的谈论比较多的,比较活跃的妇女,然后队长朱兰会去这家去问愿不愿意参加文艺队,愿意的话就可以加入,而不是以是否會跳舞或者跳的好坏来进行选择,但是响水龙村大部分妇女都会跳一些舞,很多都是苗族的传统舞蹈,所以也为文艺队的组建提供了一些便利。
文艺队在附近村子里是具有代表性的,由于她们只是村子里成立的一个松散的组织,没有物质报酬,只是在每个人兴趣爱好的基础上成立的,也不具有很大的约束力,所以现在看来是非常松散的。但是她们中间还是有着一股凝聚力的,这个凝聚力是她们骨子里对跳舞的喜爱,而这种喜爱也是来自于她们苗族的文化传统,具有数千年历史的苗族人民从以前就热爱歌舞,这种热爱随着历史的变迁并没有消逝,反而越来越浓厚,在现在的苗族人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这也是为什么文艺队成员不多的情况下走了那么多人还能一直持续下去的原因,在人数这么少,平时挺忙的情况下还坚持着,在过年时候人员齐整的时候,重新绽放她们的魅力。
二、政府和社会扶持情况
在政府大力扶持的背景下,村里也给予了文艺队很大的支持。文艺队的成立最主要的因素是村里想要有一个对外交流的名片,所以他们是非常支持文艺队的工作的。文艺队平时排练所需要的音箱如果坏了的话,可以向村里去报修,村里会派专人来帮她们修理坏了的设备。而且假如需要添置什么设备的话也可以向村里说,如果是必需品村里也是会给文艺队购买的,资金是村里出,但是实际上这笔钱是乡里和县里拨给村里专门供文艺队使用的,只不过是由村里统一保管使用。其中主要的需求是在过年时候,因为马上就要到花山节,这是响水龙村最主要的活动,也是村里最重视的,每到过年时候村里的村干部都会提前问文艺队的需要,然后及时满足,让她们安心排练,在表演的时候把最好的状态展现出来。 除了政府之外,社会资助对于文艺队的帮助也非常大。文山州有着自己的苗协会,主要是为了帮助苗族的发展而存在的,积极发扬苗族的传统文化,扶持一些有特色的苗族村寨的发展,响水龙村就是他们扶持的一个对象。对于响水龙村的存在文山州苗协会本来是不知道,并不知道在距离文山二十多公里的地方会有一个苗族文化保存这么完好的苗族村寨。在村里去文山苗协会寻求帮助的时候,文山州苗协会对村子进行了考察,发现村子的苗族文化保存的还非常好,对此他们觉得非常的自责,有这样一个村子自己却不知道,为此他们一次性资助了响水龙村二十把芦笙,一把芦笙的造价在一千到两千之间,所以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
三、文艺队活动
(一)日常活动
响水龙苗族村寨文艺队的日常活动由文艺队队长朱兰组织。夜幕降临,忙碌了一整天的苗族妇女从地里回到家中,为了赶时间去花山场跳舞接着又马不停蹄的准备晚饭,吃完晚饭后苗族妇女们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文艺队的队员们陆续赶往花山场。跳舞的时间一般在晚上七八点左右,天色渐渐变暗,伴随着音乐节奏,苗族妇女开始雀跃,劳累了一天的妇女们,此时格外精神,似乎忘记了白天劳累的疲惫,有时小孩也在旁边跟着大人起舞。有的队员由于家里的老人去三七地里帮别人看守三七,老公外出打工,自己一个人在家看管两三个孩子,到了傍晚去花山场跳舞时不得不把孩子也带去花山场。大人、小孩在夕阳的映衬下和着优美的苗族音乐,大家一起载歌载舞。傍晚的花山场歌声、笑声连成一片,大家都沉浸在欢乐里。只要不是农忙时节,村里的苗族妇女们每天的傍晚时分都会赶往花山场跳舞,那是苗族妇女们每天放松的时间。有时候由于人数太少,不能集体前往花山场跳舞,有的苗族妇女就在家中打开音响对着电视边唱边跳。在响水龙村,每天傍晚去村里的花山场跳舞成了村里文艺队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特别在受邀前往参加附近彝族村寨参加火把节以及壮族村寨三月三节庆活动的前夕,苗族妇女们会按时赶往花山场进行排练,连续一个月每天排练两小时。白天即使她们再累,晚上也会赶往花山场参加排练,其中一位在餐館打工的文艺队的队员向我们说道:“自己喜欢跳舞,白天再累晚上也想去跳。”
(二)节庆活动
1、花山节
在苗族的节庆活动中,最为盛大的节日为花山节。响水龙苗族村寨的花山节是当地的苗族村民一年中最期盼的节日。每年春节的初二至初八,响水龙花山场热闹非凡,节目丰富多采,前来参加活动的人不计其数。作为响水龙村的文艺队,自己本村举办的活动,在节日上表演节目是必不可少的。连续八天的节日狂欢,村里的文艺队每两天表演一次,文艺队的所有成员穿着统一的服装前往花山场表演节目。村里文艺队的妇女们每个人家里都有好几套演出服装,不同的节目穿不同的服装。响水龙苗族村寨的花山节活动从上午九点开始,下午五点结束。在活动开始前,大家从村口列队进入花山场,一支支队伍穿着艳丽的服装陆续入场,有的队伍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外地赶来参加。响水龙村文艺队现有的舞蹈有十几支,每一支舞蹈都穿不同的服装上台表演,所以响水龙文艺队的每个队员都有五套以上的苗族衣服。活动现场,苗族音乐一开始播放,文艺队的队员们穿着统一的服装在台上开始舞动,有时候和村里的苗族男性同台演出。文艺队的苗族妇女们举行活动的着装比平常生活穿的要艳丽,苗族男性的着装相对而言则简洁许多,一个马甲即可。文艺队的队员在台上随着音乐来回扭动,苗族男性吹着芦笙附和着文艺队的队形在台上穿插走动。在整个花山节的活动中,响水龙文艺队的节目以苗族歌舞为主导,由于苗族分布世界各地,她们受国外的苗族舞蹈影响,经常买光碟进行学习新的舞蹈动作,所以节目中响水龙苗寨文艺队的队员会在排练时加入更多的现代元素。受汉文化的影响,在花山节的活动上,她们也会表演广场舞以丰富花山节的节庆活动。
2、重阳节
重阳节,响水龙村的村民又称为老人节。老人节也是响水龙村的村民重视的节日之一,老人节的持续时间没有花山节的时间长,仅持续一天。这一天,响水龙村的花山场人山人海,村里面的所有人都前往花山场参加活动。打汽球、打陀螺、踢毽子、穿苗族服装比赛、袋子跳等活动都在花山场举行。老人们聚集在一起讲故事,大家围坐在一起跟自己的下一辈讲述苗族的起源,苗族的历史故事,苗族的迁徙过程以及她们过去的生活。花山场上歌舞升平,青年男女对歌,年轻的苗族妇女唱唱跳跳。老人们穿着苗族服装在花山场的另一边讲述着故事,响水龙村的文艺队穿着艳丽的服饰在一边跳着苗族舞蹈。老人节活动从上午九点开始举行,下午五六点结束。响水龙文艺队的表演活动一直持续到结束,中间会有小孩穿着苗族服装进行表演,也有一些从外地前来参加活动的观众临场报名上台表演。每一年的重阳节,响水龙村的村委会会邀请附近村寨的文艺队前来助阵,比如白石岩的彝族村寨,法土龙的壮族村寨。在老人节的活动上,响水龙村的村干部认为这是专门为苗族的老人举办的节日活动,文艺队表演节目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老人节活动现场的气氛。所以文艺队的表演在这一天表演的节目不再像花山节一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采。这一天表演的节目仅以苗族传统舞蹈为主,跳舞的配乐歌曲都是苗族的老年人耳熟能详的曲目。
(三)与其它地方的节庆交流活动
农历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响水龙附近的法土龙壮族村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都会邀请响水龙苗族村寨的文艺队前去参加活动。临近活动的这一天,附近的法土龙村寨会提前半个月打电话邀请响水龙苗寨文艺队的负责人前去参加活动。经过走访,得知去年的三月三,文艺队有八个人前往法土龙壮族村寨参加三月三的活动。由于壮族的三月三活动是在早上八点开始举行,响水龙苗族村寨和法土龙的彝族村寨有一定的距离,坐车大约需要半小时左右。这一天,文艺队的成员六点左右就起床,因为她们大多数成员都有小孩,她们一整天不在家小孩没有人照顾,所以大多数队员在前往活动地点前需要先做好饭。她们会在头一天晚上约定好前往法土龙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天每个队员在家装扮好自己,穿着苗族演出的服装到约定好的地点集合。和文艺队队员随行的有村长和书记,村长和書记前一天就帮文艺队约好司机,出发前的一切准备工作由村长和书记负责,总体而言,村里对于文艺队外出交流是非常支持的,每年不仅在经费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在行动上也非常支持。如果隔壁村寨的音响不够用,村里会将音响一起带去,舞蹈的曲子她们会将其拷入u盘带去。大约七点左右,面包车司机将文艺队的八个队员以及村长和书记总共十个人前往法土龙村寨参加三月三活动。在整个三月三的活动表演过程中,各个文艺队不是为了和其它村寨的文艺队进行竞演而是相互交流,因为不同村寨不同民族的舞蹈风格和服装风格各不一样,都是带有自己本民族的特色。但是这一天,表演节目居多的是法土龙的文艺队,因为三月三是法土龙壮族的盛大节日,其它村寨的表演仅仅只是为了使整个三月三的节庆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四、娱乐中的社会团结
文艺队的表演拉进村里人的距离。新寨文艺队虽然是新队,但是年龄跨度也是非常大的,从二十多岁到五十多岁,可以说包含着各个年龄层,她们之间的交流增进了不同人群的了解,平时的聊天与跳舞,分享自己的家长里短,在这个过程中调和着村里的关系。文艺队在花山节的表演可以让其他少数民族了解自己的文化特色,舞蹈包含的不仅仅是动作的语言,服装也是展示自身特色的一个途径,在表演的过程中,其他民族欣赏着苗族的文化传统,同时也会逐渐了解苗族历史,加深对苗族的认识,知道他们与自己一样是经过各种坎坷才有了今天的样子,从而慢慢的形成一种认同:我们其实是一家人。
文艺队的表演并不是仅仅局限于花山场这个比较小的场景中,就像上文提到的彝族火把节和壮族三月三一样,她们会去参加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同时也邀请她们参加苗族的花山节,各种不同节日不同民族的共同参与,客观上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了解,虽然这个过程是比较慢的,但是它也是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而我们国家的民族关系与各民族的大团结都是在这种细微的潜移默化中慢慢形成的,最后时间会证明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
参考文献:
[1]张清渝.采花山——苗族传统佳节活动目睹记[J].体育世界,1994(4).
[2]甘瑜.黔东南苗族文化生态圈中的节日舞蹈[J].贵州民族研究,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