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经验及启示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xu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国的高校为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其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发展、培养方式适应行业特点、师资队伍强调实践经验、实践教学面向实际应用、文化设施凸显润物无声等方面。我国高校要借鉴美国高校的经验,优化专业设置,完善课程体系,夯实师资力量,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人才储备。
  关键词:美国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1-0007-02
  Abstract: American colleges cultivate a large number of outstanding talents for American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is mainly because that their specialty setting connect with industry development, training methods adap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ustry, teachers emphasize practical experience,practice experience and teaching are oriented to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cultural facilities exert a subtle influence to its people. Chinese colleges should draw on the experience of American colleges to optimize specialty settings,perfect course system,reinforce the teacher staff, deep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and improve the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providing a wealth of talent pool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ur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Keywords: American colleges;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ersonnel training
  文化創意产业是知识、文化、创意、科技与商业的有机融合,是以智力资本为主要投入要素的知识密集型、文化密集型、科技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的新兴产业。世界各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就是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集聚。美国文化创意产业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迅速崛起,现已发展成为世界文化创意产业的巨头,这与美国文化创意产业丰富的人才储备有密切关系。美国的高校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成为美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孵化基地和产业发展的强大支撑。
  一、人才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撑作用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人才是核心,创意是灵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主要涉及表演艺术、广播影视、新闻传媒、动漫、广告设计、工业设计等行业,人才资本是文化创意产业最核心的生产要素。被称为世界文化“巨无霸”的美国,凭借其发达的科技、强大的经济和灵活的政策吸引了世界各国优秀的文化创意人才,好莱坞的成功,源自其大量杰出人才的集聚,好莱坞汇聚了世界上最优秀的作家、音乐家,最杰出的电影制作人,使这一块土地成为世界闻名的影城。
  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处于起跑阶段,产业人才严重缺失。据介绍,目前美国的创意从业人员在总就业人口中的比重占到了30%以上,而我国不足千分之一[1]。可以看出人才缺乏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我国虽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人才支撑力明显不足。相反,美国的文化企业却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创作出具有巨大市场价值的文化产品,1998年美国迪斯尼成功运用我国古代文学著作中经典女英雄花木兰的故事,创作出88分钟的动画片《花木兰》,引起了巨大反响。2008年好莱坞再次创作出充满中国文化元素的喜剧动画电影《功夫熊猫》,成功搬上荧幕,获得了巨额的票房收益。这些文化产品的成功创作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
  二、美国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经验
  (一)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发展
  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在其国内产业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美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和主导产业,并推动文化创意人才巨大的市场需求。美国不少大学开设了对接文化创意产业的各类专业,如哥伦比亚大学开设有影视制作、舞台艺术、戏剧、建筑、绘画、雕塑等本科专业和环境科学、新闻传播等研究生专业,设立在哥伦比亚新闻学院的普利策新闻奖是世界知名的一个全球性奖项。爱默森学院开设了创意写作、传媒艺术、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出版写作、戏剧文学等专业,在美国传媒业界及国际高等传媒教育领域有着公认的重要地位。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是美国著名的一所私立设计学校,主要提供本科和硕士阶段的教育,开设的专业主要包括广告设计、环境设计、电影艺术、平面设计、摄影艺术和交通运输工具设计等。近年来,随着动漫产业和游戏产业的日益升温,业界对动漫和游戏创作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推动了相关专业的开设,如麻省理工学院、康乃尔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罗德岛设计学院、南加州大学等都开设了全美一流的动漫专业、游戏设计专业等,为美国游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人才资源。
  (二)培养方式适应专业特点
  美国高校针对文化创意产业不同行业的实际需求,合理设置不同专业的培养层次,并实施灵活的学制。本科学制为4年,硕士阶段一般为1-3年,博士阶段则为4-6年。如大众传播专业主要培养本科生和硕士生,而博士生的培养主要是在传播理论、戏剧理论及电影批评等学术性较强的领域[2]。美国的影视艺术专业大都以精英教育为主,由于美国影视业浓厚的商业氛围,许多学校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爱默森学院等都开设制片专业,该专业都只招收硕士,不招收本科[3]。美国高校的文化创意类专业大都实行小班化教学,一些理论性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完成大量的课外资料查找和阅读,而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则要求学生通过制作实际的作品来表达自己的创意,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培养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独立探究能力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   (三)师资队伍强调实践经验
  美国高校十分看重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要求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历。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曾经担任过各类媒体的编辑或记者,有着深厚的媒体从业背景,许多兼职教授则来自《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媒体界的知名记者、编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闻学院中共有正式教师15人,有10年以上媒体工作经验的10人,不足10年的3人,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仅2人[4]。许多高校聘请来自媒体一线的专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其人数往往超过全职教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戏剧学院邀请了一批好莱坞大型电影公司的大师级人物担任其电影制片专业的兼职教师,且数量远超过学院拥有的全职教师数[3]。
  (四)实践教学面向实际应用
  美国高校非常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注重教育与业界的紧密联系。如纽约大学新闻系规定学生的实习时间为12至14周,占4个学分。电影制作专业的学生必须独立或参与完成一共15部完整的学生短片,电影摄影专业要学习的40门课程中,含实习项目的课程有16项,占其总课程的40%[5]。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常常整个学期都是在校内外实习基地中完成教学。一些学校内部实训场所就是真实的工作环境,如纽约大学新闻系的编辑系统与CNN的供稿系统直接相连,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电视台就是NBC的分台。一些大学的新闻和影视艺术教育的硕士研究生可以不写毕业论文,但必须自行完成一篇真实的新闻报道或一部影视作品[2]。
  (五)文化設施凸显润物无声
  美国许多高校十分重视文化设施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隐性价值,大都建有独特的文化艺术设施和富有创意与个性的环境空间。如斯坦福大学建有艺术博物馆、剧院、音乐中心及斯坦福纪念教堂、胡佛纪念塔等。爱默森学院有3个剧院、3个广播台、1个电视台,另有语言讲演与听力中心、多元传媒中心等。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建有全球最大的电影与电视档案馆,拥有自然历史博物馆、文化历史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剧场、广播电台等与专业相关的文化艺术场馆。这些文化艺术场馆,给学生无穷的文化涵养、精神熏陶和创意灵感,凸现出独特的教育价值。
  三、对我国高校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启示
  (一)对接产业行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
  专业是学校与市场连接的纽带。优化专业设置就是要依据区域经济发展要求,通过增减专业种类和数量,调整专业比例和布局,压缩一些就业率低、社会需求小的专业规模,形成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人才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专业门类和规模。可借鉴美国高校专业设置经验,设定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和学制年限。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要适时发布行业发展状况、人才结构现状与需求趋势报告,加强对学校专业开设的指导和学生就业的引导。
  (二)强调人文与技能并重,完善课程体系
  文化创意产业的生命在于创意。产业的跨界性,要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必须是技术与创意复合的人才,因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坚持“人文与技能并举”的理念,既要强调学生对科学人文知识的累积、创作技能的娴熟,又要注重学生创意潜能的开发。在课程设置上要强调人文、科技、产业与创意类课程的协调与衔接,要重视人文社科类课程对学生把握文化内涵、激发创意灵感的重要作用,要打破专业壁垒,建立多学科交叉的选修制度。通过大量的人文艺术等领域课程,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激发学生的“创意冲动”,增强创新思维和原创能力。
  (三)创新专兼结合机制,夯实师资力量
  只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建成高质量的专业。师资队伍应该包括专职和兼职两个方面,美国许多高校的兼职教师远超过专职教师,而我国许多高校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专业,还没有真正建成一支既拥有系统知识结构,又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经验的专业师资队伍。不少教师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而来,且大都缺乏专门的创意理论和文化产业从业背景。因此,要加大力度重点引进能够把握专业改革方向、熟悉行业企业相关业务的专业带头人和具有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专家型教师,集聚和培养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鼓励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升创意能力。聘请一批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具有丰富经验的优秀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业界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形成一批与专业发展相适应的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四)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提升人才质量
  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专业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用性,深化校企合作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高校要紧密依托行业企业,找到双方利益的平衡点,构成深度合作的共同体,形成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与企业共同完成包括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实践教学等在内的人才培养过程。通过引企入校,在校内建立企业设计室、研究所、创意中心、开发中心等,同时依托区域的文化企业或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一批校外示范性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参与企业实际项目开发,使教学过程与项目开发过程有机结合,有效提升学生文化产品的创作、开发和经营能力,积累创意经验。
  参考文献
  [1]王晓红.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J].中国经贸导刊,2012(3)下.
  [2]朱光好.大学使命与文化创新——高校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研究[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175,177.
  [3]中国传媒大学赴美考察团.美国高校传媒教育考察报告[J].现代传播,2007(6).
  [4]黄鹂.美国新闻教育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146-147.
  [5]李伟.借鉴、传承与发展——北京电影学院与美国综合大学影视制作专业的实践教学比较[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2(3).
其他文献
高校的教育根本任务是人才的培养, 人才培养质量不仅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更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本研究对学生个人基本情况、 对国家形势与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灵魂,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基本价值遵循。中华体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体育领域的具体化,是体育
文章解读我国的古诗词蕴涵的丰富道德、人文精神资源,挖掘古人对大自然中现象的解读和理解。分析工科课堂理论多、理解难度大、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提出将古诗词融入工科课堂
目的:探讨产科护士职业认同、离职倾向现状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护士职业认同量表和离职倾向量表对500名产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产科护士职业认同7个维度平均得分
摘要:目的 观察菲宁胶囊对人肺癌A549裸小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取处于生长旺盛期的人肺癌A549瘤组织,剪切成约1.5 mm3大小的组织块,无菌条件下接种于裸小鼠右侧腋窝皮下。分4组:① 阴性对照组;② 阳性对照组;③ 联合给药组;④ 中药组。结果 1.阴性对照组的肿瘤处于持续生长状态;2.阳性对照组的肿瘤相对增殖率为50.04%,动物体重在实验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减轻,取材时脾脏明显与阴性对照
<正>行文规范是撰写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术期刊的质量。针对本刊稿件中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拟从2009年起加强数字、量和单位书写的规范。现参照有关国家标准
期刊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痛风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0例痛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
《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其全英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出专业化、国际化的复合型的专业人才。文章总结了该课程全英文教学过程中碰到的实际困难,探索设计适
目的:调查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应对方式及其相关因素,为护理干预策略的设立提供有效的支持。方法:对17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进行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按照临床抢救中实施护理的不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