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教学的几点想法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JZ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正逢高中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二.充分了解学生物理基础和接受能力。三.认真准备每一节课。四.注意对教材的整体把握。
  【关键词】高中物理;习惯;教材
  从1995年毕业到现在,我从事过初二至高三物理教学。现正逢高中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根据我在教学上的所思所想,总结了一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注意点。
  1. 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 一位优秀的高中物理教师,一定不会教死书。只会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例如:《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这一节高三第一轮复习课,通过教学反思,我发现与我课前的教学设计意图出入不大。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从而提出了整改措施:(1)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质疑,提出他们觉得不懂的问题,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想学、乐学。(3)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在课堂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与老师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在课堂中也应注意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通过反思可以更好的提高自已的业务水平,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自己对教学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就不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2. 充分了解学生物理基础和接受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注重启发引导,老师对课堂内容的把握很重要,讲到什么程度,怎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启发学生。把握不好,有可能会出现一讲到底的情况,那就变成了旧的教学模式--灌输式。这种旧的教学模式不利于21世纪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对以上出现的情况,我有以下几点想法:(1)利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学生需要的授课方式,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及时调整。(2)注意观察学生对提出问题的反映,了解学生的思维动向。(3)认真检查学生作业,作业完成情况可以反映学生的存在的问题。
  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而言,由于学习能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存在一定问题,不勤于思考。我觉得应循序渐进,逐步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3. 认真准备每一节课 备课的出发点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接受能力出发,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3.1 注重问题的设置,要富有启发性。 根据新教材对物理概念叙述通俗、简洁、浅显的特点,在教学上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为了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目标明确,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设计问题要力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问题要具有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点拨、引导,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3.2 注意使教学环节逐层深入,让学生易接受、感兴趣。物理概念、规律比较抽象,要求物理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上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兴趣。教学中努力创造条件,增强趣味性,把学生的直接兴趣转化为对物理学科持久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刻苦学习。
  3.3 尽可能设计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设计实验,直观、形象、有趣的实验能收到比任何语言描述都好的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制作过程中,应有目的地让学生独立设计操作,分析实验结果和成败的原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推理的习惯,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验设计操作的能力。
  4. 注意对教材的整体把握 以书为本,这就要求老师要对教材充分了解,课本上的每一节在整个章节中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到底要掌握到什么程度,老师心中应该有底。
  4.1 认真阅读整套物理课本,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衔接。比如我们学到磁通量这一内容,电磁感应主要就是围绕磁通量变化,如果把磁通量讲透,电磁感应这一部分学生就水到渠成的掌握了。
  4.2 多做题目。要想教好物理,把握好重点难点内容,做题是少不了的,物理教师必须通过做题来把握重点难点以及获得新信息新知识。多做题还可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解题能力。
  4.3 多与同学科老师交流。在自己努力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情况下,与同学科老师交流,多听同学科老师的课,这样可以吸取教学经验,把握重点难点内容,还可以让自己走捷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几点是我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几点想法。由于水平有限,内容上难免有不足和片面之处,望提出宝贵意见。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语感的训练和培养。“语感”是语文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综合体现,一旦养成灵敏的高层次的语感,学习语文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本文主要就小学语文规范“听读”教学,加强语感训练浅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规范听读
期刊
中学生写作如果没有创新意识,再典型的人物、事例,再优美动人的情节,再新颖的认识、观点,再有价值的科学发明、事关国计民生的新产品,他都会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引不起写作兴趣。有了作文创新意识,就会导致他时时刻刻从生活中去发现新素材,搜集整理新题材;就会导致他有意识地从更深层次更新角度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就会导致他不断增强对写作的浓厚兴趣,促进写作灵感的产生,从而激发起强烈的写作欲望;就会导致他将生活
期刊
【摘 要】为把新课程思想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转化为教师在常态课堂上的教学行为,我校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学、研讨、点拨、反思”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学习,给学生一片自由探究的天空;合作研讨,给学生营造一个思想碰撞的磁场;精讲点拨,给学生一把提升能力的钥匙;检测反思,给学生一面继续前进的旗帜。  【关键词】新课改;四步教学法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新课程改革像久违了的甘露滋润了干涸的心灵,
期刊
【摘 要】在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特别重视应用题的教学。但往往偏重内容的教学,而轻视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解应用题能力,发表一点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应用题;运算方法  应用题是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语言文字和数量关系相结合的数学问题。它在整个小学阶段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应用题教学不仅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更是教学的难点。那么,究竟如何才能使小学应
期刊
【摘 要】质疑意识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实践中培养质疑意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开发学生智力,使学生由学会变会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是养成其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质疑能力;教学策略  语文能力是个综合概念,它包括众多的因素,语文课堂教学
期刊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学 “极感头疼”的事。一提到文言文,学生“唉声叹气”,教师虽是 “呕心沥血”,但有时显得爱莫能助。如何祛除这一顽疾,我就结合个人的点滴教学收获,谈一点自己的拙见。  1. 改变传统,放开手脚 我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充满着神奇的美的力量。但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这种力量却偏偏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许多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有相当程度的畏难情绪和厌恶感,
期刊
【摘 要】阅读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要求,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拓展知识面,陶冶情操,促进初中生健康成长,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阅读技能;阅读方法;课外阅读  如果语文是树,课外阅读就是根;如果语文是火,课外阅读是燃烧,如果语文是鹰,课外阅读就是飞翔,语文是离不开课外阅读的。笔者主要从激
期刊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对培养学生能力有多方面的影响。语文新课标就明确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可见,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扩大信息量,就必须抓好语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必备工具,更是学习做人处事的基石。小学语文教师,教学
期刊
【摘 要】新的课程改革,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组织一些游戏活动“包装”数学知识或创设故事情境“串联”数学知识,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互动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  【关键词】想象思维;实践能力;新课改  爱迪生说过:“我从来没有
期刊
大凡当过学生的人都会深刻的体会到,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广泛的应用性的重要学科。对于不爱学习的汉族学生来讲,高中数学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语文学习不是很好的彝族学生来讲,便是难上加难,那些抽象难解的专业术语、纵横交错的公式符号、高深莫测的天文数字等会让他们云里雾里,不知所向。因此他们感觉到数学高不可攀,深不可测。从事数学教学多年的我,面对信心百倍走进数学课堂,最终因失望而归的来也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