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云梦,助力成长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254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6日:今天早上我去观察豆芽,碗里竟然长出一条条白色的‘小虫子’。仔细一看,原来是绿豆长出的白色小芽!”
  “4月7日:小芽把豆子一分为二,从中间钻出,下粗上细,像娇羞的小姑娘,努力向上弯曲成一个小逗号,看上去非常可爱……”
  這是我校五年级贝秋嫦同学发布在个人成长空间的实践专题“小豆芽成长记”。这些图文并茂的记录,获得了不少老师、同学和家长的点赞,还被少先队辅导员“香香老师”推荐为“精品记录”,置顶在五年级群组。
  新冠病毒肆虐,挡住了孩子们新学期返校的步伐。“防疫延学”期间,笔者所在的学校根据“停课不停学、不停教”总体要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依托“七彩智慧校园”,实践“云管理”“云课堂”“云社团”“云评价”等系列云端教学活动,取得了可喜成果。
  实践背景
  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不断深化,呈现出融合创新的新趋势。各校在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基于数据分析的精细管理等方面都有新探索。我校位于海南岛中部民族地区,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引入优质教育资源,缩小与先进地区的数字鸿沟,消弭因师资水平给教学质量提升带来的不利影响大有作为。
  疫情期间,全民宅家,线上教学。老师们无论是主动自愿还是被动接受,都加入信息化支撑教与学的赛跑中。新冠疫情阻隔了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但它也催生了人们在另一个时空的学习互动,基于云端的线上教育成为必然。
  实践过程
  云管理,办公信息的高效互动。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不见面管理”成为常态。如何在管理中保证办公信息的有效传递、广泛共享、适时反馈,成为管理中亟待解决的痛点、堵点。我们在云服务器上构建了“校本型信息管理平台”,将其命名为“七彩智慧校园”,实现了诸如信息发布与查阅、资料在线提交与统计、文件的收发与批阅等日常校务办公的电子化。我校信息管理实现了电脑端和手机端的融合,电脑端“做”为主,手机端“看”为主。学校将智慧校园平台与微信工作群实现互通,借助一键登录及分享功能,使得工作信息的传达互动更为快捷。我们优化了工作资料提交方式,如在登记隔离师生数据时应用了“金山共享文档”小程序;对教师网上教学案例和小结收集时则采取图文链接提交并自动汇总。自“停课不停学”工作开展以来,平台已经汇集教学记录2000余篇、处室工作日志300多篇、推送《椰林书香》工作周报10期,成功探索出学校电子资料整理系统化、规范化的新路。
  云课堂,线上教育的有效探索。实用的平台是线上教育开展的重要保证。各班广泛应用“微信群”“班级助手”“诵读帮”等APP,组建网络云课堂,布置学习任务单,推送优质微课资源,进行课堂网络直播、在线辅导、作业批改等。疫情期间,我校引进的骨干教师远在老家四川利用网络直播与海南的学生连线,进行网上学习指导。通过在线研讨,各年级学科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创新学习形式方法,推出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十步走”模式。学校对教师提出有计划、有记录、有智慧、有分享、有创新的“五有”要求,规范线上教学。教学部门通过查阅平台上教师发布的教学计划、过程记录、反思小结等,对教学过程实行有效监管,做到可查、可控、可分析。
  云社团,劳动教育的积极尝试。学校在推进文化课程的线上教学之余,遵从“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根据不同学生年龄特点,创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云社团”实践活动。学校在智慧校园平台上开设“成长学堂”,包含“趣味生活”“科学创意”“艺术体验”等板块,学生自主选择参与学习实践。不同板块每周推出新专题,如家务小能手、厨艺大比拼、水果拼盘、小豆芽成长记、神奇树叶画、抗疫手抄报等,吸引了众多孩子和家长参与。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拓展了他们的思维,融洽了亲子关系,缓解了因为疫情造成的负面情绪。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美术组老师通过网络直播开设“云剪纸”社团,培训了一批剪纸爱好者,活动受到多家媒体关注。
  云评价,学生素养的综合呈现。学校从多元评价、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出发,构建了学生网络成长空间,全校五个校区1800余名学生以班级为群组在云端安家,组成了网络化虚拟校园。学生在成长空间里进行网上学习成果展示、云社团实践活动分享,教师、学生、家长登录平台开展互动,进行评价和点赞并将学生成长记录在朋友圈分享。作为管理者的班主任和教师,还通过平台“推优”“置顶”等功能,将优秀的记录推送到平台首页,孩子们在自主互动交流中,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分享了成功的喜悦,收获到劳动实践的快乐。学校还将成长空间图文记录与已经实施的二维码美德评价有机结合,汇聚了学生德育养成、学业进步指数、体艺科学素养表现、荣誉获奖、校本课程学习等数据,绘制出每一个孩子的电子“成长画像”,形成了富有校本特色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例。
  实践思考
  由学校到家庭、由课堂到课外、由线下到线上,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更有效的“停课不停学、不停教”,对学校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遇。正是因为信息化工作的超前布局,我校才能在本次疫情中大展风采。对此,我们有以下三点体会:
  立足校本、突出实用,搭建基础环境。学校在建设了适度超前的网络硬件基础上,基于开源程序自主搭建了校本信息化平台,并进行了实用性功能拓展,对手机移动端做了全面的兼容,为线上教育教学提供了软硬件保障。
  依托课题、全面应用,推进深入融合。学校建校伊始,便申报了省级信息化课题“构建校本型信息化平台促进精细化管理的研究”,探索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途径。学校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立足“点的突破,面的普及”,从行政到教师、从班级到学生、从学校到家庭,人人有空间、个个都参与,每个生命都在努力探寻自己与信息化成长的契合点。
  文化引领、内涵提升,彰显人文价值。学校利用信息化平台丰富的交互性和积分评价机制,致力于构建数字环境下的激励赏识、民主和谐、自觉成长的团队文化,从“立德树人”的角度,挖掘信息化在德育评价中的创新应用,构建关注每个学生发展的“美德评价”机制。
  “停课不停学,成长不延期”。基于云端的线上教育教学实践,以发展为主线,助力学生、教师的共同成长,为学校的特色办学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作者单位: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姜乃强
其他文献
生活就是最好的课程,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也是生命教育的契机。为了抓住这个成长机遇,做好延迟开学期间的各项工作,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第五小学变被动为主动,从学科视角、实践体验出发,把疫情防控当作教学资源,设计丰富多彩的“疫+”课程,引导学生和家长科学防疫,安全地度过这个特殊时期。  学校的“疫+”课程分两个阶段,2月主题为“四悦加油站”,主要包括 “疫+学习”“疫+阅读”“疫+锻炼”“疫+劳动”四大板块;
期刊
有人预测,今年的高考将出现“医学专业填报热”。除了疫情的发生让青少年看到医学的重要性、被白衣天使的“逆行精神”所鼓舞外,医学科普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等专家,通过为公众科普“硬核”防疫知识,成了人们心中的“偶像”,也为医学行业吸引和培养了大量“粉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近年来,国家对科普工
期刊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教育信息化不断注入新的元素和动能,使其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以大数据为支撑的信息化资源,为儿童个性化教育和教师因人施教奠定基础,是未来幼儿教育发展的前沿和趋势。疫情之下,一些幼儿教师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资源,让线上互动充满趣味性;也有部分教师遇到了难题,教学能力面临着新考验。后疫情时代,幼儿园信息化教学遭遇了哪些瓶颈?如何遵循幼儿成长规律,用信息技术助推
期刊
生活离不开科学,科学也不该缺席我们的生活。在身边、在远方,一日三餐里、天文地理间,无不蕴含着科学的智慧,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能让我们更好地生活、发现和认识世界。近期广受关注的一些“大事小情”里,有哪些值得我们了解和掌握的“科普干货”?各领域专家这么说——  如何为孩子选择兼具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口罩?儿童口罩佩戴时间和更换频率是多少?什么场景下需佩戴口罩?  儿童口罩要符合《儿童口罩技术规范》推荐性国家
期刊
余党绪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上海市“二期课改”初中语文教材编写者,国家统编语文教材编写参与者。致力于将“批判性思维”引入语文教学,以“思辨读写”及“公共说理”的倡导与探索而知名。出版《走向理性与清明——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说理与思辨》等著作。  2019年秋季学期,由教育部统编的普通高中语文教材在部分省市投入使用,其中新添“整本书阅读”单元,学生须阅读整本《乡土中国》和《红楼梦》
期刊
山西省孝义市金晖小学严格落实“停课不停学”要求,通过“钉钉+学乐云”方式开设网络直播课堂,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同时积极探索特殊时期学生爱国主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心理健康、感恩教育、生命教育、责任教育的校本课程实施路径,开发了“全景看疫,‘疫’起成长”主题校本课程和网络主题实践课程,帮助学生线上、线下共同成长。  “全景看疫,‘疫’起成长”课程包含语文、数学、科学、英语、艺术、生命与健康六个维度
期刊
今年3月,歌手华晨宇在综艺节目《歌手·当打之年》中向观众科普“中国风音阶”时,关于雅乐音阶中“降so”和“升fa”的说法在网上引发争议。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刘畅发微博直指华晨宇“乐理不精通”。事后,华晨宇在微博回应乐理争议,虚心接受指正。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成为公民获取科学信息的主要渠道,科普人员日益增多,科普方式和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元。  在我国,面向公众的科普由国家科技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开展的“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8.47%,比2015年的6.20%提高2.27个百分点。近几年,全国各地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均有大幅提升,但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还有明显差距——数据显示,早在1988年,美国该比例就已达到10%,2008年达到28%。可见,中美国民基本科学素养之间的差距。  很多西方国家将科普工作融入青少年生活
期刊
提起刘秀祥,很多人想到的是多年前“千里背母上大学”的孝子。大学毕业后,刘秀祥选择回到家乡望谟县,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光荏苒,12年过去了,曾经在低谷中获得无数援手的刘秀祥,将自己的所学、所得、所感,奉献给了无数像曾经的自己一样,在贫寒与无助中迷茫、挣扎的寒门学子。  如今,刘秀祥32岁,已是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的副校长,他的教育初心始终未变,要将一生奉献给乡村教育,用教育唤醒人们。“教育的关键在于
期刊
基础教育阶段的初中学段,是学生处于青春最美好的阶段,也是人才最具有可塑性的阶段。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值得教育管理者深思的問题。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内一所规模较大的寄宿制公办学校,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外国语学校以“全面发展、国际视野、追求卓越”为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造精神的未来公民,确立了“校园有品位、队伍有活力、管理很精致、学生很阳光、教学成风格、质量高稳定、特色很鲜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