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眼看、用心读《劝学》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x810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改推行了多年、语文教育正朝着现实生活回归的今天,中小学的文言文课该怎么上?从台湾和大陆相关教学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吸收借鉴一些新的有益的东西。两个月前在广东东莞市举办的“首届海峡两岸国文(文言文)教学研讨”活动,为一线教师展示了精彩课例。这里,我们将其中的“精粹”整理呈现出来,为读者提供一个文言文教学的营养套餐。
  ——编者
  (执教对象:广东东莞市北师大翰林实验学校高中一年级学生)
  师:各位同学们,我们今天上的这一篇课文是荀子的《劝学》。本文的独特之处在于不是用读,而是要用眼睛去看的,就像是欣赏一幅图画,也可以从生活的角度去领悟到不同的道理。请问,同学们在文章中看到了哪些动物、植物或者其它东西呢?
  生:看到了蚯蚓。
  生:看到了千里马。
  生:看到了蛟龙。
  生:看到了蟹。
  生:看到了蓝色。
  ……
  师:在文章中,一开始,我们就可以看到青色,看到蓝色,然后看到水,也看到结冰了,还可以看到小鸟,还看到螃蟹、蚯蚓、马、蛟龙。我们知道,冰和水是不一样的,冰比水还要冷一些,冰是由水转化而来的,这就是中国常说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学这篇课文之前,我让所有的同学们先看看文章中的比喻,而我们学习最重要的目的是学学荀子如何在文章中运用比喻的。
  师:在预习的时候,我们只需要做两件事情:一是看到陌生的词语时,需要认真地去查字典,二是享受文章中的声音和体会文章中的声音。文章中最主要的主题是什么?
  生:学。
  师:文章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哪一句?
  生:学不可以已。
  师:学是整个课文里最重要的内容。下面请同学们来带读整篇文章。
  (学生带读)
  师:本文最重要的是享受它的声音之美、文学之美,更要好好地体会它的思想精华。而文章的中心句是“学不可以已,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那我们就要思考一下:为什么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从第一句里面就给出了答案: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改变,从中说明了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下面同学们再一次齐读第一段。
  (学生齐读第一段)
  师:这里用了三个比喻,而比喻的主题是什么?
  生:树改变之后就会断了。
  生:学习的意义就在于改变,只有提高了学习才会变得更加强大。
  生: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
  生:我们每天学习都要有收获,然后要使自己的思路清晰。
  师:我们看到第一段里面有很多的比喻,有“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这几句话都在说明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生:通过外物来改变自己。
  师:这个外物指什么?
  生:学习。
  师:那么,在第一段里面,我们可以了解到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提高自己,从而达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的境界,而只有学习才能达到这一境界。最后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生:君子广博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反省,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师:下面我带读,同学们跟读,去领会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
  师: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生: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师:我们接着学习第二段。在这个段落里,同学们从画面的角度看到了些什么?
  生:我看到一个人顺风说话,还有一个人举起手来招手以及一只马拉着车。
  生:我看到了一个小船漂过大江大河以及一个闭目沉思的人突然之间的豁然开朗。
  师:我们来看这段的第二句话: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那么,这句话什么意思?
  生: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
  师:这就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出更多的经验教训,从而突出学习的重要性。首先,我们看到第一个比喻: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意思是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第二个比喻是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意思是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第三个比喻是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意思是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接着是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意思是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使别人达到千里之外;最后一个是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意思是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使别人横渡长江黄河。以上这几个比喻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很多时候,我们是需要借助别人帮助的,其中包括老师、同学们的帮助,这样我们才能学得更好。
  生:学习要善于掌握目标和方法,多请教老师和同学,这样才能够学得更好。
  师:那么,荀子给你一个怎样的结论呢?
  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师:你觉得这句话好不好?好在哪里?
  生:我认为它好在告诉我们学习可以使人变得聪慧,能够使我们少走弯路,迅速达到自己的目的。
  师:那么,请问:“君子生非异也”是什么意思?
  生:君子的性格和我们常人差不多。
  师:也就是说,君子和平常人的起跑点是相同的,改变的地方就在于后来的道路上学习对我们的影响。荀子的文章不同之处在于,不停地运用比喻来讲道理,从而升华文章的主题。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段,先全班齐读文章。   (学生齐读)
  师:在第三段里面,每一个比喻都有它的重点。先来看两个熟悉的句子,“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两句是什么意思?
  生: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师: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把痛苦变成快乐,这是心理状态。同时,也要坚持地学习下去,坚持才是最重要的,从骐骥与驽马的例子中便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来。
  (实录整理:广东东莞市北师大翰林实验学校 梁树芬)
  课后解说:学古文,将文本看做一幅画
  ■ 孔维勤
  大家好!今天我上的是高中的内容,上这一课是从历史的角度进行讲解,我们中华的文化累积最多的是生活经验,最多的是生活智慧。所以中国古文从来都不难,但它难在哪里?它难在生命生活的深度,如果你生活的积累多了,当你再读古文的时候,就会觉得句句可亲,字字都是一语道破。换句话说,我觉得我们生活的经验是我们学习古文或者教学古文的一种重要准备。
  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作为我们眼睛能看,鼻子能闻,舌头能尝,耳朵能听,心情好,从这“五个好”走出来,面对中国的古文,就好像跟好人好事说话,好人都在上面回荡,然后读起来,学起来,只要你突破一点点文言文的障碍,然后运用自己的生活积累与之对应,我们就会觉得,今天为什么这么单薄,古时为何那么有厚度。如古人写的那种雪景,那种胸襟,怎么就写得那么美好,认识怎么那么深刻?如果是教大学生,就可能用“之乎者也”,但是跟中学生和小学生讲,就必须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最聪明的方法就是自主学习,让他们自己调动,所以刚才的学生,因为他们是第一次上我的课,不是那么自信,这时候我就想说,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文本看作一幅画,通过文本这幅画去找到他们自己的身影。然后多一点他们想到的。所以我让学生体会到,你看所有的书,其实都是一幅画,自己要用心去看,去理解,去感悟。
  第二是比喻。以前有人说中国是没有逻辑的,我认为是错误的,中国的逻辑就在中国古典文集中,中国逻辑,第一个是要有主张,你的主张,要把理由说出来,就是为什么。说出为什么之后,接下来就是比喻,比喻有正面和反面之分。古人通过正反的比喻去帮助大家了解自己的主张,这就是中国的逻辑。而中国逻辑表现最突出的,是《易经》,它开宗明义就讲卦,然后告诉你道理、理由。
  当然,荀子的《劝学》是一篇说道理的文章,可是你看起来,它似乎连道理都不说,给的是比喻。所以我觉得,荀子真的是了不起。讲比喻,在中国,一个是庄子,一个是荀子,当然还有孟子。所以在今天的课堂里,我就想把文中的比喻句抓出来,该怎么抓呢?学生自己抓,我只是把关键的几点讲出来,点拨一下,强化一下。这样讲下来,我感觉学生若有所思,我也若有所感。
  今天的课讲到这里,自己蛮开心的!荀子在旁边也该对我笑一笑:还不错。孔子说:十五至于学。我今天看到这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非常的开心。在此时此刻能分享我的课,我非常高兴。谢谢各位!
其他文献
之一:当妈后从漫不经心到步步精心  从前,我是一个不爱操心的人,是一个特沉得住气的人,说句好听点的呢,是稳重,说得偏点呢,那就叫慢性子。凡事都不急,凡事也不在意,漫不经心是我当时的最好的写照。  每天,我躲进小楼成一统,不论春夏至秋冬。我除了自己的爱好之外,对于交际往来,对于人情世故看得很淡,淡到漫不经心的程度。就是成婚后,至于自己有一个什么的将来,虽然也有过良好的设想,但从来没有给定位要做一个什
有一天我也成了头童齿豁,形神衰朽的老家伙,心血来潮参加一年一度的校友聚会,在熙来攘往的人群里,看着昔日的学生和同事,回想自己是怎样成了现在的样子。我想那时我应该已经变成了一个他人眼里更好的人。“树小墙新画不古”,过去有人这么嘲笑我,如今我再也不用担心人们再这样评价我了。  细节  昔日齐景公游牛山,北望国都,就痛哭流涕了:美哉国乎!郁郁芊芊,若何滂滂去此国而死乎?晏子笑他,哭个屁啊,这不过是人事代
一、“培养善于思考的人”的办学理念缘起  一所好的学校,要有明确的、有特色的、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支撑。2013年3月,我校正式提出了将“培养善于思考的人”作为学校办学理念,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所沉淀与形成的价值观念的核心体现,也是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以及学校未来的教育发展方向的整体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缘起于本人对我国教育现状及教育发展未来的一些思考。  新中国成立至目前,中国的教育应该说在普及和质量方
【摘 要】在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按部就班地进行单元教学,但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以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为例,教师可以尝试借助手机APP进行网络前测,以准确定位学生的学习起点,从而探索本单元内容的整合教学。  【关键词】手机APP 数据分析 单元整合  一线教师惯以教材内容为素材,根据教参逐课安排课时进行教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
环节一:幼儿进场,表演唱《常回家看看》。谈话引入:引导幼儿复习上节课《早点回家》的故事,初步感受古诗内容。  师:刚刚我们唱的这首《常回家看看》,说的是在外面工作的儿女给爸爸妈妈说的心里话。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诗人,他也常常在外面工作,叫袁凯。谁能说说袁凯的故事呀?  幼1:袁凯在外地工作,有一天,他很想念家人,然后有一位驿差来送信。收到信以后,袁凯打开一看,原来是家人写给他的,他喜出望外。信
那天晚上,我给儿子听写生字,十个字,他竟有三个字没有写对。一向很自信的儿子失望地将笔往桌子上一拍:“我怎么就错了这么多呢?”我看着沮丧的儿子笑了,告诉他:“错了没关系,这样你才知道自己有什么不足,这其实是一件好事。”儿子思索了一下说:“行,我把这三个字多写几遍,以后肯定不会错。”  看着儿子,我不禁想起自己来。年少时因为考试失手,我没有走进大学校园,一直以来我都很失意,即使后来自修了大学文凭,仍然
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家庭教育主要是给孩子一个幸福的港湾、一个快乐的世界、一个成长的空间,让孩子体验童年之趣、成长之美,形成乐观的个性,养成良好的习惯,生成独立的人格,并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说,家庭教育是根,学校教育是枝叶。然而,社会的功利导致学校教育太功利,也让家庭教育变了味。很多父母把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把改变家庭的想法,甚至把家族的荣光等责任和压力全部压在孩子柔弱的双肩上
每月一次的摸底考试后,上小學三年级的女儿成绩排在中上游,谈不上多么优秀,但情况也没有特别差。  考完试后的第二天,按惯例,学校要召开家长会。  开完家长会后,“我”回到家里,女儿小心翼翼地问“我”,开家长会时,老师有没有点名批评自己?女儿咬着嘴唇说,不想因为自己的成绩一般,让“我”在开家长会时感到没有面子。  望着女儿一副可怜的样子,“我”心里多少有些不舍。“我”将女儿拉到身边,对她说道:“你这次
我师范毕业后,在乡村小学教过八年书;之后离开讲台,又是七八年;2003年举家南下,重登讲台,那时我女儿刚读一年级——从那以后,在不同的校园里,跟她一起,跟我几届的学生们,共同度过了九年的校园时光。  现在回想起最初在乡村小学那八年,我似乎比那帮乡村孩子们更能玩,几乎没有让自己闲下来过。教语文,同时也兼音体美等科。师范时养成的每日书法的习惯一直有,吉他、口琴什么的也乐于尝试,每天还安排五六个小时的读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意识。尤其在一年级的教学中,几何直观是课程的基本要求,根据教学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教师可采用画图解题的策略,逐渐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几何直观;画图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问题,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