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初探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zz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基于课程的待点,探讨了课程的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式方法,在改进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环节、改变考试模式等环节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为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合格的毕业生作出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 水污染控制工程 教学 改革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其教学效果和教学改革直接关系到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工程技能。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大,环境工程专业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形式日益困难,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严重制约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态度,并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此同时,水污染控制工程新理论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城镇污水排放标准不断被修订和执行,而教材的修订却跟不上新技术及标准的发展,从而给该课程的教学带来了影响。为了改善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效果,对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考试模式等进行一系列的研究改革和实践,并在其中取得了一些效果。
  1 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开发研制多媒体课件
  对于水污染控制工程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单纯的讲课,学生单纯的听课。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将就业、考研、职业考试内容融入知识点中,加入工程案例及设备特点的动画演示于课件中。
  多媒体是一种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处理技术,它具有集成性、交互性、直观性、动态性、非线性、非时空性和大容量等特点。该课件中课堂教学部分是教师上课时所用,将污水处理技术中的设备以动画演示呈现在课堂,结合板书教学使教学生动、形象、真实,解决了教师难以在黑板上讲解的问题,又不只是依赖于多媒体教学,将学生拉回课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备课辅助部分可以结合教案和讲稿进行备课,以改变部分教师脱离多媒体课堂教学无法进行的现状。同时利用课堂小结的时间进行模拟招聘提问,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导入职业岗位技能教学理念
  现在教学过程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只注重书本。针对学生特点,在教学中加入了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启动了横向联合实验与实习的动态环境实践教学内容,在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中加入了近几年的注册环保工程师、废水处理工、水质监测工的考试内容及在工程中经常用到的新型工艺的原理及特定。加入了大量的实验与实习工作量,向技能职业岗位转变。将学生带入科研及工程工作中,以职业型工作为目的,导入以建立职业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真正做到教学与学生的技术技能接轨,真正体现教学的职业教育特色。
  3 破除考试固有模式,把考试重点由知识向技能转移
  针对现在水污染课程的教学现状,考试重点由知识向技能转移是良好的方法。该课程考试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为学生的就业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考试设计中,通过历年考试试卷分析及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改变原有只是依靠知识的特点,突破了仅限于试卷作答的考试方法,将多种考核方式与笔试作答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与动脑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考试中加入多项选择题(该类型的选择题以工程实例及工程设计为主),考察学生技能;将单纯的工艺流程题改成工艺流程设计题,突破要求学生掌握原有工艺流程的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技能培养。
  4 结束语
  我们在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教学方面的改革仅仅是一个开始,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在今后还应该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更加注重吸取国内外的教学经验与成果,使我们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针对目前所需的合理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框架,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和掌握水朽染控制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学科发展趋势。并能使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毕业后能很快适应专业工作,成为污水处理行业的骨干力量。(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8684)
  参考文献
  1 成官文等.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改革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
  2006,2(25):102~104
  2 朱艳吉等.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10
  (13):113
  3 武淑文等.“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问题与改革探讨[J].广州
  化工,2011(3):181~182
  4 鲍林林.水污染控制工程课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河南科技,
  2010(5):45
其他文献
培养观察力,在我国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有个形象的说法叫“练眼”。写文章同绘画一样也要“练眼”,尤其是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更需要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形式,扎扎实实地练。所谓“练眼”,就是一种以视觉观察和视觉记忆为主的训练,结合练笔指导“练眼”,常见的有这样三种:  1 快速看,训练观察的敏锐力  为了培养学生“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结合生活实际,我设计了以下训练:我把学生带到
期刊
第一阶段:“评”。传统的对诗歌的考查方法,也和其它文体一样,往往只停留在笔答试卷上。《新课程标准》强调“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并指出:“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这一单元,我和学生商量,采用了非笔答的形式考查:全班同学,每人选一首新诗(可几人合诵,可分角色),自配音乐,利用配乐诗朗诵的
期刊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每个老师都为自己的教学设计一个良好的开头,那么就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钻研文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在这堂课上。《论语》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再紧承好之者突出乐之者。这句话道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所谓知识型激趣法,就是教师充分利用自己较为广博的知识,组织成生动优美的教学
期刊
在传统数学教学“一刀切”的模式下,许多学生因为不能及时得到老师的注意和表扬,或不能品尝成功的喜悦而丧失了自信心,这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那么如何帮助这些孩子建立起自信心呢?  1 在成功中增强自信  一个人的自信程度与他的成功率成正比,成功次数越多,自信心越强;反之,失败次数越多,自信心越弱。  班级中原有一名后进生,各科成绩都很差,他自己也很自卑,对学习没有兴趣。我原以为这个孩子的成绩差,是
期刊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作为教师,我们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喜欢上课外阅读呢?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的几点看法。  1 帮学生选择适合阅读的书  选择书籍要适合学生年龄、心理和个性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他们的认知能力会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向其推荐的读物也应随之而变化。  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因此
期刊
有人说:学生是一艘轮船,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能否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教师这个航标起到导航的关键作用。对于学困生就更需要一盏导航的明灯,照亮指引他们前进的方向。对于学生来说,老师就是太阳,她们就是那渴望阳光的花朵。学困生就像那花丛中迟迟未开的小花苞,他们更需要阳光的关照。让每位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这是教师的职责。作为一名优秀教师,首先应具有教学能力,其次,应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具有高尚的人格,
期刊
小学生初学作文,往往感觉没什么东西可写,或者有话也写不出来,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我认为,作文是听说读写侧重于表达的综合体现,作文能力提高的途径应当是说和写的统一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注意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进行说话、朗读和背诵等基础训练,使学生的作文能力不断提高。  1 寓作文教学于阅读之中  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单单依靠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寓作文教学于阅读之中,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作
期刊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于得到整合和深化。因此,我们教师在
期刊
体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但在学校和农村的人民还没有关注和重视。农村学校体育由于历史的、传统的和主观的原因,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程度不够,对学校体育的本质观、目的观、价值观和质量观的认识,目前仍还处在较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层次上。甚至学校将体育课化为教师课程的搭配课程,体育教师专业得不应用,农村学校体育的实施,由于条件的限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更好地适应素
期刊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能力这个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所接纳和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情感、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在这个“必要”的过程中,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创设、对于问题的思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