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研数据监管是开展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对牛津大学和复旦大学两所高校的科研数据监管项目进行调研,希望能够探查国内外科研数据监管的模式,分析二者之间的异同。研究发现,国内外高校对科研数据的监管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国外科研数据监管平台快速发展,且数据监管功能已经开始服务于科学研究全过程,而国内科学数据监管平台功能仅服务于存储和发布等方面。
关键词:数据监管,科研数据,对比分析
一、数据监管
数据监管,国外也称为digitalcuration、data curation。其中digital是指比data数据范围更大的数字化信息和数字对象,curation则强调数字化对象的生命周期以及通过采集、保存等实现重复利用和增值,因而digital curation是datacuration的上位概念,datacuration强调的是研究数据的监管。数据监管要跨越整个数据的生命周期,在数据生命周期内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存储、评估、分析、再利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以确保数据在交流中不断增值[1]。随着高校图书馆服务越来越深入到科学研究中去,数据监管成为高校图书馆界的一项新型服务,通过数据监管使科研数据产生更大的价值[2]。
随着新时代的研究人员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行[3],研究人员需要发现、使用、分析他人数据,用以验证假说[4],这样科研数据的监管和保存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科研数据的监管来保证数据的可获得性、可理解性和可访问性。同时,从事“小科学”的科学家日益增多,小科学是指假设驱动的研究,通常由一位研究者或者研究小组领导来产生和分析自己的数据,随着时间推移,小科学的数据可能会超过大科学,所以小科学对科研数据的监管需求日益增高[5]。
二、牛津大学EIDCSR项目
牛津大学基于对科学研究中的数据及数据监管需求的深入理解,提出了数据监管生命周期模型,包括数据管理计划、数据备份和安全、数据分享和归档三个环节。
EIDCSR是由牛津大学计算服务部发起的“在研究项目中嵌人数据管理服务”。EIDCSR小组是为3D心脏项目小组提供服务的,通过调研项目小组的科研人员的需求,探索对3D数据集进行存档与检索的工具及软件[6]。EIDCSR项目组参考3D心脏项目资助机构的数据监管政策要求,并结合牛津大学在数据监管方面已有的积累,将数据管理基础设施和配套工具嵌入到研究人员的工作流中,以实现数据管理工作嵌入科学研究的每一个过程,从而在数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提升数据监管实践[7]。
EIDCSR项目推动了科学研究数据的保存,同时还特别强调数据的获取,该项目还开发了可视化的workbench软件,為校内外研究者和机构组织阅览三维MRI图片提供数据获取服务[8]。
三、复旦大学科学研究数据平台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数据研究中心成立于2011年11月。中心的成立是为了收集、整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数据,为研究人员提供数据服务,为“国家智库”提供支撑。中心构建了复旦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平台,主要面向复旦大学的研究机构、项目组、课题组、研究者个人。
平台的整体功能框架分为前台功能和后台功能两部分,包括数据资源管理、衍生出版物的检索、研究成果管理、教育教学资源查询、用户管理、数据分类管理等功能[9]。
四、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仅针对牛津大学和复旦大学两所高校的服务项目进行国内外高校的科研数据监管服务的对比分析,样本较少,不足以说明国内外科研数据监管服务的差距,未来可针对更多具有代表性的高校服务进行分析,使分析结果更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
[1]YakelE.Digitalcuration[J].OclcSystems& Services,2007,23(23):335-340.
[2]沈婷婷,卢志国.数据监管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应用展望[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7):54-57.
[3]ODE.Reportonintegrationofdataand publications[EB/OL].[2014-03-02].
[4]蔚海燕,卫军朝.国外高校数据监管项目的调研与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22):38-47.
关键词:数据监管,科研数据,对比分析
一、数据监管
数据监管,国外也称为digitalcuration、data curation。其中digital是指比data数据范围更大的数字化信息和数字对象,curation则强调数字化对象的生命周期以及通过采集、保存等实现重复利用和增值,因而digital curation是datacuration的上位概念,datacuration强调的是研究数据的监管。数据监管要跨越整个数据的生命周期,在数据生命周期内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存储、评估、分析、再利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以确保数据在交流中不断增值[1]。随着高校图书馆服务越来越深入到科学研究中去,数据监管成为高校图书馆界的一项新型服务,通过数据监管使科研数据产生更大的价值[2]。
随着新时代的研究人员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行[3],研究人员需要发现、使用、分析他人数据,用以验证假说[4],这样科研数据的监管和保存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科研数据的监管来保证数据的可获得性、可理解性和可访问性。同时,从事“小科学”的科学家日益增多,小科学是指假设驱动的研究,通常由一位研究者或者研究小组领导来产生和分析自己的数据,随着时间推移,小科学的数据可能会超过大科学,所以小科学对科研数据的监管需求日益增高[5]。
二、牛津大学EIDCSR项目
牛津大学基于对科学研究中的数据及数据监管需求的深入理解,提出了数据监管生命周期模型,包括数据管理计划、数据备份和安全、数据分享和归档三个环节。
EIDCSR是由牛津大学计算服务部发起的“在研究项目中嵌人数据管理服务”。EIDCSR小组是为3D心脏项目小组提供服务的,通过调研项目小组的科研人员的需求,探索对3D数据集进行存档与检索的工具及软件[6]。EIDCSR项目组参考3D心脏项目资助机构的数据监管政策要求,并结合牛津大学在数据监管方面已有的积累,将数据管理基础设施和配套工具嵌入到研究人员的工作流中,以实现数据管理工作嵌入科学研究的每一个过程,从而在数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提升数据监管实践[7]。
EIDCSR项目推动了科学研究数据的保存,同时还特别强调数据的获取,该项目还开发了可视化的workbench软件,為校内外研究者和机构组织阅览三维MRI图片提供数据获取服务[8]。
三、复旦大学科学研究数据平台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数据研究中心成立于2011年11月。中心的成立是为了收集、整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数据,为研究人员提供数据服务,为“国家智库”提供支撑。中心构建了复旦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平台,主要面向复旦大学的研究机构、项目组、课题组、研究者个人。
平台的整体功能框架分为前台功能和后台功能两部分,包括数据资源管理、衍生出版物的检索、研究成果管理、教育教学资源查询、用户管理、数据分类管理等功能[9]。
四、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仅针对牛津大学和复旦大学两所高校的服务项目进行国内外高校的科研数据监管服务的对比分析,样本较少,不足以说明国内外科研数据监管服务的差距,未来可针对更多具有代表性的高校服务进行分析,使分析结果更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
[1]YakelE.Digitalcuration[J].OclcSystems& Services,2007,23(23):335-340.
[2]沈婷婷,卢志国.数据监管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应用展望[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7):54-57.
[3]ODE.Reportonintegrationofdataand publications[EB/OL].[2014-03-02].
[4]蔚海燕,卫军朝.国外高校数据监管项目的调研与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22):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