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新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ca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从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后要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品质。
  【关键词】创新能力;课堂;学生
  
  Discusses the student innovation ability the raise
  Huang Peirong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d how to rais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mainly stimulates student’s study interest from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next must raise student’s innovative ideology in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must respect the student the main body status, gives the student the initiative, finally must build the innovation atmosphere, raises the innovation quality.
  【Key words】Innovation ability; Classroom; Student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教学创造性思维不仅存在于教学的创造活动中,也存在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学习的知识虽然是前人创造思维的结果,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处于再发现的地位,学习活动实质上仍然具有发现和创造的性质。从造就创造性人的需要出发,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1 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求知的过程,对于学习的最好激发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各种能力就是在浓厚的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望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就必须让学生亲自进行实践活动,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情景,使“静”的课堂“动”起来,使“死”的教学“活”起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自觉参与的学习中来。
  
  2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们潜在的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里倾向。小学生年龄不大,他们的创新意识处于萌芽至发展的状态。这里的创新是学生能从学习活动中,领悟新的道理,发现新的问题,创造出新的内容。有一位美国教授指出:中国与美国学生的一个重要差异是,中国学生适应于问题的特定解法,而美国学生则善于解决那种开放性的,具有“现实意义”,这种差异其根源在于东西方不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形式上。这几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加强了创新意识的培养,设计了一些具有现实意义,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对某一问题寻求答案。
  
  3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学生能提出问题,是思维活跃的表现。学生的提问往往能够比教师的提问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留出提问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开动脑筋去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1)要积极鼓励学生敢“问”,鼓励学生质疑,有疑才有问,有问就有思,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就从提问开始。(2)要引导学生“会问”,教师要交给学生提问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各种提问的条件。(3)要帮助学生“解问”,对于学生任何一个问题,甚至最肤浅的问题,教师都要有认真对待,或启发本人思考,或引导其他同学帮助问答,决不能讽刺挖苦、打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4 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品质
  
  一位教育专家说: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里自由”的条件下才能得以最大限度地表现和发展。所以,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活泼的气氛,创建真正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把爱心、激励、微笑、信任带入课堂。其次,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当学生表现出探究问题的愿望时,要鼓励他们用自己“发现”的方法获取问题的答案。对于学生具有创新性的思维,无论成就大小,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为学生营造出形成创新思维的氛围。
  
  收稿日期:2009-11-06
其他文献
【摘要】学习态度和良好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关键,下面就(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总结)几点看法来探讨七年级学生如何学好数学。  【关键词】如何;学好;数学    On the seventh grade students how to learn mathematics  Wang Guitai  【Abstract】Learning attitudes and good learning a
期刊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点,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教师要改革课堂教学,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Students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Several innovat
期刊
【摘要】学生能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学生自我管理不仅是一种班级管理的好方法,而且是学生自我教育,形成良好班风的有效形式。  【关键词】学生;班级管理;主人    To enable students to become masters of class management  Han Shengqing  【Abstract】Students to become masters of class
期刊
【摘要】上式表示的数为π2。我们要证明一个数是超越数,众所周知,首先要证  明它是一个无理数,第二步再证明它不是代数无理数,即是超越数了。因为数为  π2,所以deg(π2)=2。而首先证明它是一个无理数,是用1974年勒让得(Legender)  给出的对π2是无理数的证明(参见[1])。又π2是超越数又首先要证明π是超越数。  而π是超越数又用1982年林德曼(Limdemann)的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地理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特征来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使课件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  【关键词】多媒体;地理教学;利与弊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Multimedia Assisted Teaching Geography  Gu Qingxia  
期刊
【摘要】牛顿运行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科中的三大定律,而不同情况下的长木板问题,能很好地体现这三大定律的应用。  【关键词】长木板类;问题;处理方法    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科中的三大定律,而不同情况下的长木板类问题,能很好的体现的这三大定律的综合应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把长木板类问题的基本处理方法综述如下。    1 物体在长木板上滑动,长木板
期刊
【摘要】惯性上一重要的物理概念,它是指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为让学生正确理解掌握惯性知识,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关键词】惯性教学;注意;问题    On the inertia of teaching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everal problems  Huang Dailiang  【Abstract】Inertia on an im
期刊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把多媒体教学引入英语课堂是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和必然,那么我们又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1 培养创新勇气、树立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运用现代电教媒体,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向学生介绍英语史料、英美国家文化习俗、英语童话故事等,向学生展示英语的美、趣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向语文课堂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我摸索出以下几点,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1 充分阅读阅读的形式很多,有朗读、默读、诵读等 这些都是阅读的重要方法。它们在帮助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充分的读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的配合使用,使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期刊
教学的目的,不但要培养学生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不少学生学不好物理的原因不是智力低下,而是意志品质薄弱,主要表现在缺乏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和自制性。本文就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出一些初步看法。    1强化学生积极的心理倾向、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初中生正处在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时期,理想尚未形成。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积极的心理倾向:对物理有好奇心,从实用角度想学到能应用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