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着雪,让我们谈谈前、后戏 冰雪驾驶教战手册

来源 :汽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N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天十分钟,开车慢又怂
  以往我都会在网络上翻看以俄罗斯为主的海外交通意外合集来警示自己那些不太上道的开车习惯,但看多了就发觉海外的交通事故和国内的情况还真的有差别,不能照搬。最近有位仁兄,每天都上传一份中国的车载交通意外视频合集,最大的作用就是通过视频的教训来纠正一些平时没有注意到的不良习惯,以及减低意外的发生。


  我也粗略统计一下,超过一半的意外和电瓶车有关,同时大部分意外都涉及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道路通行规定。我相信这套视频和《道路交通安全法》一同服用,效果会更好!
  对了,这个视频的Slogan就是:扫一扫二维码 ~吴均杰
  每到跨年之际,我们往往会出现在中国那些最寒冷的地方,开着各种各样的车在冰雪覆盖的大地上欢腾着。这其中有依靠强大越野实力来驾驭冰雪路面的SUV,也有一般家庭都会购买的常规轿车,它们越野能力一般,但依然能为我们带来有意思的冰雪驾驶体验。这也正是告诉我们——其实谁都可以开上自己的车到寒冷的冰雪中玩耍一番,但前提是你得做好万全准备,不然可不就是玩,而是可能乐极生悲了!


  PART Ⅰ:读懂冰雪路面
  PART Ⅱ:我们的玩雪战备
  PART Ⅲ:雪与快乐,能有多近?
  PART Ⅰ:读懂冰雪路面
  冰雪驾驶,环境是第一要素,“冰雪”二字其实代表了多种冰雪覆盖的路况,每一种路况都各有特点,危机四伏,先了解路面条件是很有必要的事情,至少不会在车轮子压上去之后还没搞清楚状况。


  1.薄冰覆蓋的公路
  这样的路面是最常见的,雪多的地区,公路养护队都会用养护车来进行除雪,但并不能完全清理干净,路面还会留下薄薄的一层雪,被太阳晒过后会融化成水,再冻成冰。少的时候是积攒在沥青路面的缝隙中,多的时候会不均匀的在公路表面铺成薄薄一层。乍一看可能只是路面有些湿,颜色较深,但实际上还是很滑的。


  面对这样的公路,保证一个安全的速度,基本不会产生打滑。但在速度较快的时候,或者深踩油门加速的时候,就会感觉到驱动轮会发生打滑。总的来说,这样的公路在东北地区非常常见,一般更换了冬季轮胎的车辆都可以平稳的驶过。
  常见指数:★★★★
  危险指数:★★★
  通行难度:★★
  2.被积雪覆盖的道路
  冰雪覆盖的道路,强调一下,这样的路大部分不是铺装公路,毕竟公路大部分都有清理积雪。这样的道路大部分是一些小路,厂家也乐于开拓一些这样的道路来凸显车辆的越野性能。这样的道路一般都是厚厚的积雪和被前车轧出来的车辙。虽然沿着车辙走几乎是唯一的方法,但依然阻止不了车轮被附着力超低的雪搞得左右乱晃。另一个危险的,就是或许前面有一个坑,但是你却完全看不见。


  走这样的道路,沿着车辙低速通过是最靠谱的,即使这样,也会因为积雪导致车轮(尤其是后轮)左右乱晃,这样的情况下千万不要把车刹停,那会容易陷在积雪中,从0起步脱困是更困难的事情。在保持车辆运动的情况下,修正方向,缓踩油门保持车辆速度才是正确的。
  常见指数:★★
  危险指数:★★★★
  通行难度:★★★
  3.黑冰公路
  不知道是谁起的名字:“黑冰公路”。这样的公路在东北很多见,因为没有道路养护,而且车流量比较大,积雪被车轮压实后,变成一层比较厚的黑色冰雪路面。虽然它有一定的附着力,但对于大部分车辆来说要非常谨慎的驾驶,甚至那些已经换装冬季轮胎的车,尤其是在弯道,一定要控制好车速。
  虽然是有一定厚度被压实的积雪路面,但它比较平坦,而且车辆走得比较多,表面也比较粗糙,所以在直线驾驶的时候,可以达到一定的速度。但在拐弯之前,一定要提前很早就缓慢减速,因为很容易发生转向不足而产生推头。但整体来看,难度并不大。
  常见指数:★★★★
  危险指数:★★★
  通行难度:★★
  4.纯冰面
  估计南方的朋友可能没见过,那种夏季是湖、冬季是路的湖面。冬天,湖水表面被冻成3~5米厚的冰层,很多当地人会为了缩短通勤距离而直接开车从湖面上驶过。冰湖上就是标准纯冰面,上面盖着薄薄的雪,几乎无法提供轮胎附着力,车随便开就滑起来,甚至人走路都得当心,可不像冯爷能在《老炮儿》电影中那样跑得那么欢。
  如果有条件,在雪地上用钉胎是略微靠谱一些的,但大部分国人还不太认识钉胎的价值,所以在冰面驾驶应尽量低速,减少转向。不过如果是很开阔的一片大冰面,那偶尔转几个圈或许也无妨。另外,特别注意冰面厚度,在结冰不够厚实的湖面开车,危险可不只是打滑,而是“沉船”!
  常见指数:★
  危险指数:★★★★★
  通行难度:★★★★★
  PART Ⅱ我们的玩雪战备
  开车“玩雪”,可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也可能是一件乐极生悲的事,而决定哪种处境的因素就在于你的准备到不到位。如何准备?准备哪些东东?在正式下场“玩雪”前。咱们示范给你看!   1.冬季胎
  重要指数:★★★★★
  装备理由:瑞典,这个纬度颇高且冬季寒冷的雪国,其交通部门曾作过一项调查
  在使用冬季胎的条件下,冰雪路面驾车的交通意外致死率比一般干地行车高25倍,而如果没使用冬季胎呢?抱歉,包括瑞典等非常多国家都立有严法规定冬季一定要用冬季胎,但如果真想用生命去试试,估计致死率50倍以上都不止。
  另外,很多人都抱着我只在城市开车,道路大多都除过雪的心理抗拒冬季胎,在此我们要导正大家一个观念——除过雪的路面有时反而比雪地还危险,因为地面上可能残留着一层看不见的融水结冰层,如果不小心驾驶加上正确使用冬季胎,会更容易导致车辆打滑险情。


  装备特点:一般来说,夏季胎的胎面邵氏硬度HA值多介在55~65之间,但冬季胎的数值则低很多,依照硬度分为两种,HA值介于35~45的称为软胶胎,HA值介于45~55的称为硬胶胎,为什么这么软?相信大家都知道,橡胶在低温环境下会有变硬的特性,而一旦硬化,就难以咬住路面提供良好抓地力,为此冬季胎会用特殊的原料配方,确保胎体橡胶硬度低,不易因外界低温影响变硬失去抓地力,同时也用“软”来更紧贴凹凸不平的冰雪路面。
  此外,冬季胎会比夏季胎有更多细小胎沟,确保胎面接触雪地造成摩擦高温融水时,能将水排开或以虹吸作用吸入沟槽中,以免水膜影响胎面贴地效果,同时其胎纹线条也比较锐利,用以增加与冰雪地面的咬合效果。至于比较特别的是镶钉胎,其在胎面橡胶中嵌有金属钉,在面对坚硬的路面结冰时可以发挥奇效!
  如何准备:由于中国没有法规硬性规定一年中哪些时段要用冬季胎,所以一般人最好视气温、湿度来灵活选择,一般建议是当路面存在积雪,并且气温长时间都低于7℃时,就可以为车辆换上冬季胎了。至于如何选择,我们的建议是依照硬、软、钉的标准,下雪量或积雪较少的地方可用硬胶冬季胎,雪量大且带有部份结冰路况的地方可用软胶冬季胎,如果常行走冰面的车辆,则使用镶钉胎更为适合!
  2.防冻液
  重要指数:★★★★★
  装备理由:相信大家都知道,水在0℃以下温度会结冰,100℃温度会沸腾,那对于使用水循环原理来为发动机散热的车来说,水这种特性能适用吗?在这篇冰雪专题里咱们姑且不论水沸腾的问题,想想车在天寒地冻的户外停一晚,如果发动机水循环散热系统里面装的是水还能不结冰?而且更严重的是水结冰之后体积会膨胀,撑爆你爱车的散热系统管路。
  你说,防冻液有没必要用?
  装备特点:目前市场上90%防冻液是采用乙二醇加纯水(不合或少量含有钙、镁离子的水,水质总硬度成分浓度介在0~30ppm之间)制成,其勾兑比例会影响其能在何种低温条件下不结冰(见下表)。至于少部份产品采用丙醇制成也就是俗称的油性防冻液,无论何者,它们的共同作用就是三大项:极寒天候防止冻结、高温环境防止沸腾、防发动机水循环散热系统积聚水垢与腐蚀!
  如何装备:市场上有一种说法,说防冻液如果倒出来是绿色的就适合欧系车用,黄色的适合日、美系车用,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比较理想的使用方式还是要注意产品包装上标明的两项重点:一、凝点温度:例如标示凝点在-20℃的产品,就不适合在气温低于此数值的地方使用,购买时要因地制宜。二、使用方式:一般乙二醇类防冻液会分成两种类别产品,一种属于浓缩兑水式,另一种是纯液使用式,其中后者在添加进水箱时干万不可兑水,不然会使得凝点温度大幅提高,降低防冻的效果。至于丙醇系的防冻液则由于属于油性,所以使用时也得注意滴水不沾,全纯液添加!
  3.低黏度机油
  重要指数:★★★☆
  装备理由:就像色拉油丢进冰箱里存放会变黏稠,油虽然不像水一低于0℃就成冰,但它也会随着温度降低越变越黏稠,直到固化成一个名为“倾点”的状态。而存身于发动机内的机油,天寒地冻就会变得像黄油一样黏,当发动机冷启动时会因为机油泵浦抽不上机油,给不到各个部件润滑,造成严重的磨损与故障。而就算运气好发动机活下来运转了,机油黏度太高也会造成发动机的运转阻力,使得动力衰退、油耗增加!
  为此,对于身处冬季环境比较严寒的朋友们,我们的建议是使用黏度较低、流动性较好的机油,来确保发动机冷启动时能够很快得到润滑保护。
  装备特点:市售正牌机油除了在成份中合有大量基础油之外,还会添加有改进剂,而改进剂的其中一项作用就是令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分子在油中溶解度更小,当气温低时分子结节成紧密小团,使得油的粘度增加更小;相反在高温时它在油中的溶解度增大,分子呈線性膨胀伸长,从而使粘度减少更少,确保油的润滑性能与油膜强度维持在合理范围。
  如何装备:目前市面上几乎100%的机油产品,都会在产品包装上标示有一串数字——※W-※,这是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订出的复级标示标准,其中前面数字的W就代表Winter(冬天),数字越小,机油呈现的黏度越低,越能在更低温度之下依然保有足够流动性;至于后面的数字代表耐高温黏度值,数字越大,机油黏度受高温影响而变稀的幅度就越小。因此,对于一辆在严寒环境中使用的车来说,我们的建议是采用前面W数字较低的油品,实话实说,其实只要复级标示数据不太夸张的机油,其性能对应一般低温环境多能使用,故机油在我们冰雪挑战中的重要性占比会稍低一点点。
  补充小物:雨刮水、除冰剂
  别忘了,下雪天将车辆停在户外,白衣素裹免不了会是最终下场,当你需要开车时会造成一定困扰。这时建议你千万不可用雨刮器硬刮除雪,因为你没法确定雨刮到底与玻璃结冻得多严实;建议你不要用热水浇车除雪,因为你没法确定会不会有哪些部件因为热胀冷缩而损坏;建议你不要使用雨刮喷水功能,因为你没法确认雨刮水桶内的水会不会已经冻成冰块令得抽水马达打坏。   有些小东西还是很好用的,例如具备防冻性能的雨刮水、附带刮铲的除冰剂,就可以在我们开始冰雪驾驶前发挥效果!
  国外的硬货
  在天塞地冻里,一辆车最幸福的事就是停进室内停车场,这样会减少很多前述的隐患发生。但事实上,由于这种幸福的事没法降临每辆车身上,于是对于停在户外的车,某些高纬度国家就提供了一种好对策——他们会在户外停车位旁设有一个供电桩,这不是拿来给电动车充电用的,而是给一些原车配备或加装水箱、车窗电保温装置的车提供电力的。只要车主停车时将电线插上供电桩,保温装置就会开始运作且不耗车辆蓄电池电力,很简单的方法帮车主避免了散热水冻结、玻璃积雪……等问题。
  PARTⅢ:雪与快乐,能有多近?
  并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来冰雪世界体验驾驶乐趣,就一定需要找性能很强悍的硬派越野车,因为就算是像丰田汉兰达、全新途观L、讴歌CDX这样的城市SUV车型也能用来挑战冰雪路况,重点是看你怎么用!
  越野行家如何玩雪?
  道具1:北京汽车BJ40L
  玩雪内功:非承载式底盘、机械式4L加力挡、
  电子限滑差速器、整体式后桥我曾有幸在之前坐在BJ40的副驾驶位,为一位达喀尔拉力赛的车手做过一次“不合格的领航员”,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BJ40,也是那一次体验,让我在心里将BJ40与牧马人画上了约等号。虽然之后也有机会开到BJ40,但却因没法体验其越野能力而略有遗憾,不过这次,我跟随北汽来到了阿尔山,在我握住BJ40L的方向盘时,我知道我的机会来了!
  采用非承载式车身的BJ40L在积雪路面上的表现无可挑剔,虽然来自SAAB的2.3T发动机之前给我的印象其实并不好,但这次匹配上来自爱信的6AT变速箱给了我一个小小惊喜,在换挡的积极性和平顺性上可以给到不低分数。从酒店到试驾场地大约100公里的旅程,就在一路的欢声笑语中度过,如果不是同车的工作人员拦着,我甚至想尝试一下换到后驱模式下,看看开着这车是否也能如此轻松写意。
  玩雪挑战的环境是一条长约30公里雪地穿越路线,如果不考虑厚度超过30厘米的积雪,我想只要稍微有点越野经验,便可以完成挑战。果然,进入穿越路线,我只需要注意握好方向盘,不要因前轮碾上车辙印而失去对方向的把控即可,而面对那些看上去难度不大但实际摩擦系数小于0.3的交叉轴和炮弹坑冰雪路面,一旦某个轮胎失去抓地力,BJ40L的电子限滑差速器会立刻介入,同时整体式后桥在此也终于发挥优势,在我准备挂入4L挡之前就帮我解除窘境;而当我挂入4L挡刻意尝试驶上深雪路面后,BJ40L也能凭藉加大的扭矩帮我顺利通过,没有让我体验到人生第一次“被救援”!配置:
  售價:12.98~16.98万元
  发动机:直列四缸涡轮增压
  排气量:2290cc
  功率:184kW/5300rpm
  扭矩:350Nm/1900~4500rpm
  驱动模式:前置发动机四轮驱动
  道具2:江铃福特撼路者
  玩雪内功:非承载式底盘、
  智能四轮驱动+后电子差速锁
  在印象中,并没有哪款福特SUV是真正把越野、通过性放在首位的,虽然他们推出了像撼路者、探险者这样的大尺寸、高底盘的彪悍型SUV,但它们也不算是专为应对恶劣路况而设计的。虽然它们也都具备一定的通过性,但更多情况下,福特的SUV还是更偏向在公路和城市使用,因为就算最强的撼路者,也只是配备了一个电子差速锁。
  长白山是冰雪试驾的绝佳地区,这里有足够多的雪、丰富多样的路况,还有一个滑雪度假村,不仅可以充分体验冰雪驾驶的乐趣,还有舒适的居住条件,所以每年冬季,笔者都会来这里打卡报到,而此番打卡试驾的对象撼路者,也让我可以在两天时间里充分的体验到它在冰雪路面的表现。
  基本上,在福特SUV车款中值得称道的配置,在撼路者上都能看到,例如智能四驱系统、后电子差速锁、TMC路况实时管理系统等电子配置,再加上专为冰雪路面更换的冬季轮胎,想必会有不错的表现。不过,长白山的雪好几天没有停过,对我来说,这样的环境有些危险也有乐趣。一段薄冰覆盖的公路无法让撼路者大展拳脚,单凭冬季轮胎就可以碾压过去,倒是随后一段盖着厚厚积雪的非铺装路面让我过了一把瘾。
  在一片山林中,顺着车辙向前看,只有一条白皑皑的路一直伸向前方,两边的积雪非常厚,已经分不清这条路到底有多宽。车外的温度是-20℃,撼路者顺着车辙前行,TMC路况实时管理系统切换到雪地模式,我只需稍微纠正方向盘的晃动,稳住油门向前就好。但被轧过多轮的车辙已经很滑了,车尾还是会不自觉的横着滑到积雪里,好在四驱系统可以合理的分配动力,脱困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非承载式底盘的功底在这种环境中简直大材小用,毕竟雪还不够多也不够深,倒是其坚若盘石的底盘质感值得称道,就算车身斜开上坡也没有那种底盘扭转挣扎的感觉。当然,如果有更深的淘壑或越野挑战路况,我相信今年冬天一堆的冰雪挑战车,恐怕也只有撼路者有条件晋级挑战了!
  配置:
  售价:26.58~36.08万元
  发动机:直列四缸涡轮增压
  排气量:1997cc
  功率:180kW/5500rpm
  扭矩:360Nm/4000rpm
  驱动模式:前置发动机四轮驱动
  城市休旅如何玩雪?
  道具1:广汽丰田汉兰达2.0T
  玩雪内功:适时四驱、中央多片离合器式限滑差速器、轮间ESC电子辅助
  汉兰达的机械调校风格属相当“友好”的一类,连离合器锁止都要搞一个“挠性锁止”,因而所有的机械驾驭起来都是感觉很平顺流畅。所以,在冰雪路面驾驶汉兰达并不会感到紧张,甚至无需启动SNOW雪地驾驶模式辅助,油门的细腻和清晰涌现的动力,可以让我很好把控。2.0T与6AT是个正常的组合,甚至有些丰田传统的保守,但在讲求顺畅的丰田一贯风格之下,是相当合理且适合需要细腻操作的冰雪路况,机械表现不算敏感,而涡轮增压发动机爆发力是足够的,这是一套集合强劲和细腻于一身的动力组合。   冰雪环境,汉兰达的适时四驱通过中央多片离合器传导动力,并且有四驱锁止功能,前后驱动力可固定在50:50的状态以应对较极端状况。基本上,在普通积雪路面以正常模式驾驶汉兰达,无须刻意平缓控制操作油门与方向,汉兰达本身顺滑线性的动态基调就已足够应付,SNOW模式亦只是控制2挡起步,将扭力爆发压制一下。
  不过,汉兰达的大车身车架调校不敏感并不擅长运动,因此冰雪状况基本以操控安全性为主旨,极端状况下VSC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出手是相当的“保姆式”,一有点风吹草动系统就认为车身已经不安全了,而且这种电子系统的保守还体现在无法完全关闭VSC,当我将四驱锁定、长按控制按钮全关VSC准备好好玩一下时,系统完全不容许我撒野太久,传感器会再度自动启动电子稳定系统。长时间地锁止四驱做漂移时,离合器也容易因为过热自动切换回2WD模式。
  所以汉兰达设计的主旨就是让人不要逾矩,也不要想什么运动化的调校与驾驶模式,它兼顾的是良好而流畅的动力与稳定舒适的操控安全性,厂方也特意在极端的冰面上让我们驾驶汉兰达以体验放大过后的失控以及车身四驱与电子系统的运作状况,此时驾驶者操作油门、刹车与转向都变得相当困难,电子系统出手频繁,所有的动作都要在极慢车速下进行。汉兰达此时真的谨小慎微,但我们对于汉兰达,不正是要这种舒适惬意,处处为人着想的样子吗?
  配置:
  售价:23.98~33.08万元
  发动机:直列四缸涡轮增压
  排气量:1998cc
  功率162kW/4800~560rpm
  扭矩:3b0Nm/1/00~4000rpm
  驱动模式:前置发动机四轮驱动
  道具2:上汽大众途观L
  玩雪内功:4Motion四驱系统、中央电控多片离合器、轮问EDS电子限滑
  凭藉前一代车型卖翻的口碑基础,改款之后变大的途观L也要做一款适合大多数人的亲民车,所以不需要什么革命性的变化,只要应时代的要求把车子搞大一点,配备丰富一点,驾驶更轻松豪华舒适一点,就足够再度大卖!途观L看起来比上一代更加大而且豪华,几乎已经进入中型豪华SUV阵营,所有的机械调校、设计风格和驾驶感都是典型的大众风格,无需适应却又体现出高品质。途观L依旧保留着大众机械品质上的优势,这一点比汉兰达要强,而且各方面的平衡性也极高,而这种平衡性又是建立在良好的机械基础之上的,所以途观L无论在静音性、豪华感、行车质素上都更上一层楼,但路感与反馈没有退化。车架调校在硬朗扎实基础上,车架底子越是好,在极端路况下就越是不需要更多地依賴电子系统,而且电子系统的出手逻辑也可以依从车架底子去相应地调整。在雪地折腾一下午,我发现途观L的四驱系统虽然平日不出手,但在雪地一出手功能就颇为强大,4Motion系统透过中差可以前后100%分配动力,而且途观L由于底盘功架好,驾驶回馈沟通也较丰富,在冰雪这种附着力低的路面相对更易感知路面状况。新的ESP等电子系统针对4Motion有了更进一步的优化,电子系统掌管机械系统更为智能,一因而在脱困方面有很大的进步,甚至四驱系统还可适时将所有动力分配至后轮,或是做到单轮脱困。
  而ESP的功能更为强大,因此个人感觉其在冰雪路面上的主动安全性更高,而更让我赞赏的是电子系统出手并不生硬,运作非常细腻,尤其是在侧滑时会很线性地把车拉回轨道,而不是生硬介入令车身重心突变,这就是好与不好的电子系统的差别。
  配置:
  售价:27.68~35.98万元
  发动机:直列四缸涡轮增压
  排气量:1984cc
  功率:162kW/4500-6200rpm
  扭矩:350Nm/1500-4400rpm
  驱动模式:前置发动机四轮驱动
  道具3:Subaru Outback
  玩雪内功:全时四驱中央电控多片离合器
  很奇怪,我从业这么多年,体验斯巴鲁却几乎都在旱地且均在南方f说实话,斯巴鲁的精髓我说得嘴巴都干了,就驾驶质素而言,它算日系里面独当一面,开过它你会不太愿意开别的日系车。而冰雪上驾驶斯巴鲁还是第一次,跟之前我在冰雪场地驾驶的那些保时捷和奥迪、宝马不同,它很亲民,水准却依旧很高!
  水平对置加全时四驱是地球人都知道的斯巴鲁特色,不过在冰面上,我想说傲虎一切的操控表现都被放大,不仅仅是我自己的驾驶习惯,包括车辆的动态也都一样。而傲虎的驾驶特性,会让人感觉整个四驱系统的发力非常聪明,在电子控制系统介入之前一切都非常得心应手,你想哪个轮胎发力,它好像早就预判到一样瞬间就作出反应,当然雪地胎在偶尔出现的全冰面上实在太滑,电子系统只好早早地干预,完全符合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现今社会!
  经过此番试驾,我更想让大家了解的是斯巴鲁对于驾驶感那种偏执——除了质素很高的底盘,整个车的发力点好像就在脚底和屁股的位置,基本可以形容为手脚的延伸,天生水平对置发动机重心低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斯巴鲁从上到下对驾驶感都有很变态的追求,有一个事例可以略探一二:当年联合开发86和BRZ的时候,丰田人就不止一次表示过不解斯巴鲁为何要花如此大成本,去坚持发动机和其它有关驾驶感受的性能,甚至多次用到“变态”这样的字眼,你就知道斯巴鲁的用心了。而斯巴鲁的四驱系统可不只“全时”,个中学问多着呢:
  1.主动扭矩分配式四驱系统:扭力由发动机传至变速箱,变速箱先把扭力传递给前轴,后轴是否变成四驱则由多片离合器来决定,由于扭力优先分配给前轴,所以在巡航时与前驱车的表现相近。在起步阶段或者车辆打滑时会把扭力传递至后轴转为四驱模式,以提高操控性和通过性。
  2.中央防滑式四驱系统:四轮都有附着力时,硅油和离合片保持稳定,前后轴处于分离状态,各有50%的扭力。当前轴打滑,硅油受热膨胀压紧离合器压片,使后轴得扭力,实现前后分配。整个过程由纯物理结构实现,不能手动干预,限滑差速器对前后扭矩分配干预有限且不能锁止。   3.可变扭矩分配式四驱系统(VTD):扭力从变速箱输出到分动器,分动器再分配给前后轴,这其中的多模式DCCD中央多片离合器并不能将前后轴分离,只是配合行星齿轮负责分配扭力。后轴差速器内增加了一个液力耦合式限滑装置,用于调整左右轮的扭力分配,起到限制打滑的作用。
  配置:
  售价:23.98~33.48万元
  发动机:水平对置四缸自然吸气
  排气量:2498cc
  功率:126kW/5800rpm
  扭矩:235Nm/4000rpm
  驅动模式:前置发动机四轮驱动
  道具4:广汽讴歌CDX
  玩雪内功:AWD
  一台小型SUV配个四驱系统,在我看来是多此一举的事情,为什么?小型SUV的适时四驱响应速度慢,前后轮动力分配比例不够大,实属“脱困能力有限公司”。本来讲求燃油经济性的小型SUV,再驮上一套几乎不作为徒增车重浪费动力的四驱系统,更是“多只香炉多只鬼”的标准体现。
  虽然这套四驱也被称为智能适时四驱,却比满大街自称智能的适时四驱系统高明到不知哪儿去。在松花江江面(已结了厚厚的冰)做定圆飘移时,后轴能够持续获得动力,就算松油门之后再踩下油门,动力也能够即时分配给后轴,而不像寻常适时四驱那般总是前轮先获得动力,再思考一下人生,继而再施舍一点动力给后轴,整个过程既漫长又突兀,所以广汽讴歌够胆把CDX上的这套四驱叫做AWD,也是有底气的。
  这样的四驱有什么好处?对于公路驾驶来说就是保证荷重分配,不会因为动力突然切换而改变四轮的荷重造成失控,要知道一些不那么智能的适时四驱,后轮介入的动静大得吓人一跳,如果在匝道上行驶再遇上些暗冰,那究竟是车尾横扫护栏还是车头直捣黄龙都说不定。
  而在附着力更低的冰雪路面上,—套聪明的四驱能够更好地控制荷重的转移,意味着更安全的行驶状态,无论是正常行驶抑或是已经失控,谁也不想本来已经几乎无法控制的钟摆甩尾之后再来个720°旋转吧。而在CDX上,我只需要缓和地操作油门,保证四轮能够有适当的动力分配,虽然滑溜溜的冰面并没有太多附着力,但CDX依然可以保持指向能力和前进的动力,如果需要修正方向,只要适当地收一丁点油门,就能让车头指往我需要前往的方向。
  如此聪明的四驱,能让驾驶者在低附着力的路面上行驶时不再需要角力般控制车辆,而是当CDX如自己手脚般控制,无比自如。
  配置:
  售价:77.98~31.28万元
  发动机:直列四缸涡轮增压
  排气量:1498cc
  最大功率:134kW/5500rom
  最大扭矩:240Nm/1900~5000rpm
  驱动模式:前置发动机四轮驱动
  咦!这车是不是跑错地方了……
  道具:一汽丰田皇冠2.0T
  玩雪内功:驾驶技术自身修炼
  我对于漂移的印象都是源自《速度与激情》这类汽车电影,从车辆爆改的电影桥段中,让我觉得漂移对车辆的动力、驱动形式以及手刹的要求很高……。怪了!我是去冰雪驾驶,怎么想到这一堆对漂移的印象呢?确实,因为皇冠本来就不是一款用来在冰雪狂奔的车,没有四轮驱动就算了,加上它还是后驱,狂奔如果一个不小心基本就是漂移的节奏,但其实却也是磨练危机驾驶处理的大好机会!
  其实想要在抹了油似的冰面上滑起来很简单,只要小角度转动方向盘的同时将转速拉至2000rpm,皇冠的尾巴便会开始扭动起来!实际体验下来,冰面漂移确实比电影情节容易,尤其像皇冠这种后驱车很容易就可以漂起来。试驾科目一:用皇冠在雪地上画个圆,我发现自己只要将车速提升至20~30km/h,向弯道的反方向转动方向盘,然后迅速将车轮调整至弯心方向,此时车后轮就会开始出现横向侧滑。而出现转向过度迹象时,再次迅速反打方向盘,同时持续补油,通过油门开度来控制车尾摆动幅度,就能完成整个惯性漂移动作。
  好有趣啊!不过在此提醒大家,漂移时不要看车前,要看车辆动态移动方向(或许是车侧),还有一般道路严格禁止!
  对于我这种初次接触漂移的人来说,的确需要适应一下这种环境下方向盘的快速操作,同时对车辆动态要有很好的感知。在冰面上,车辆在弯道推头、甩尾都会发生,所以对于车辆的控制需要快速且灵活,另外还要合理控制油门输出动力,这样才能让车辆按照自己的想法前进,这些都是我透过皇冠在此次冰雪试驾中获得的宝贵经验。配置:
  售价:26.48~38.98万元
  发动机:直列4缸涡轮增压
  排气量:1998cc
  最大功率:1/3kW/5200-5800rpm
  最大扭矩:350Nm/1650-4400rpm
  驱动模式: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
  THE END:玩雪有感
  严绍健
  作为南方人,实在难有条件与时机去玩滑雪,一套滑雪雪具也价值不菲,不过此次人生初次尝试滑雪,的确感到滑雪比滑冰好玩多了,装备的投入与得到的乐趣看来是成正比的啊!而且从技术难度与对体能的要求来讲,滑雪的要求都更高。
  所以,我还是去踢球吧!
  林中鸟
  滑雪的技巧和冰雪路面驾驶技术大原则是一样,首先你刹车刹得越好,那就代表你越能很好地控制身体或车身动态,而且冰雪路面会把我们的小习惯放大几倍。好了,要想体会其中乐趣,做好犯错的准备和钱包,然后就过来撒欢吧!摔倒和撞雪墙是不可避免的,但乐趣无穷,我基本上每年都至少滑一次雪了。但特别强调,一定要在安全的环境与条件下进行喔!
  黄赞
  作为一个难得玩雪的南方人,那寒风刮起漫天的雪,一望无际的荒野为所欲为般苍茫得剩下一片纯白,整个世界突然变得千篇一律又不乏味。我没有北方人对雪那种固有眷恋,也没有南方人对雪那种新奇和喜悦,我对雪是一种爱恨交加的感觉!
  潘曙光
  虽然我不是广东人,但能看到这么大的雪的机会也不多,这次还能动手为自己做一个冰雕实属不易。制作冰雕时对刻刀的把控,就好比在冰面驾驶时对油门、刹车的把控一样,一定要细腻加小心,若不小心用力过猛,这个作品就会像开车冲进雪堆里一样尴尬了!
  吴均杰
  现时车辆的电子系统越来越厉害了,比人的反应快一百万倍,在松花江冰面上撒欢,还未等我手忙脚乱之际,电子系统早已介入帮我指正车头方向,而且这个过程一点都不突兀!
  我记得以前开着旧式电控适时四驱SUV在冰雪路面滑行时,后轮分配动力的动静大得犹如有人直接伸手指来帮我挖鼻孔,足够吓得我一大跳,更不用说粗暴的车身稳定控制系统介入的动静,那简直是拿着锤头来拆楼。而今天,却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我却能一直安然无恙地撒欢!
其他文献
2017年赛季再过几个月就要開始,但回顾2016年赛季其实发生过很多令人惊奇的事,有欢笑有泪水,更有许多空中口水对战。让我们在今年开赛前,先来回顾2016年赛季十大事件吧!  赛季最后最令人感伤的,莫过于在今年有三位好手陆续从F1退休,先是时不我予的马萨,再来是暂休变退休的巴顿,最后与汉弥尔顿艰苦对战的罗斯伯格在拿下年度冠军后,也宣布退休回归家庭,让大家措手不及,同时也为2017年车手的位置版图投
期刊
汽车杂志-啊车网赛车队已经是CEC超级耐力锦标赛的固定参赛队伍,突然发现连传说中的宝岛——我国台湾也办了一场CEC耐力赛,我们自然得走一遭!  嗯~顺便带了两个奖杯回来!  CEC超级耐力锦标赛在2016年正式成为横跨北京、上海、成都与广东四大赛区的中国大型耐力赛事。而在TMRA台湾赛车运动协会的努力之下,CEC官方也与TMRA以及台湾地区相关人士一同将CEC耐力赛导入台湾本地,让台湾地区参与赛车
期刊
对于车身轻量化这事,一线大厂自是各有神通,但像宝马这样专门建厂自产碳纤维的,着实罕见。讲真,我们都好奇宝马是怎么爱上碳纤维的。  Q 编辑老师好!不知你有无留意到新登场的G30宝马5系并没有沿用7系的Carbon Core,而是常规的铝合金?之前看它扩大产能,还以为宝马要力推碳纤维,结果现在连5系都用不上,这都在搞什么嘛?  A 说实话,我们有料到5系不会用到7系那么多的碳纤维车架部件,毕竟车型其
期刊
手动变速箱改装秘籍  “翼神手动挡改涡轮,据说280匹马力!”好久没有亲自开开性能火爆的改装车了,当然要“假借”测试的名义……开一下这台好朋友的座驾啦,欧耶!  但实际结果是让我失望的!0.9Bar增压值在约莫2000rpm探顶时,我只能看到转速表指针拼命往上爬,但车速却不见提高,一点都没有酸爽的加速感……。  怎么搞的?据说问题出在变速箱,于是我和朋友开启了一段有关手动变速箱的探秘之旅。  你不
期刊
45年,  BMW用这段岁月,成就了世人皆知的唯“5”独尊!  45天,  从广州到台北,我们快转了BMW 5系轿车的45年光辉岁月,看见了最新一代5系加长版车型的科技、奢华、操控乐趣,也品读了各代5系的懷旧历史、人车故事。  5,  因着BMW 5系,成为了一个定义豪华的数字,并且还将为世人传颂下去……
期刊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与车主们相伴多年的爱车,最终总会到报废拆解、寿终正寝的一天。与走出生产线时的光鲜亮丽相比。进入报废场的车辆或多或少让爱车人士感到有些遗憾。然而不论从环境保护、资源回收,以及行车安全的角度来看,报废车辆回收都是必须严肃正视的议题。  据说宝马集团有一整套完善的回收拆解流程,其中到底有啥值得我们仿效?请看直击报导。  报废车其实一身是宝  随着过去10年大中华地区汽车销量的高速增长
期刊
宝马一直没有超跑车型,不是因为没有实力,而是商业考虑,加上M部门的调校,M-Power车型的实力已经不亚于超跑。8系走GT路线,目前来看是旗下最顶端的车型,攻击性很强,符合宝马的特点。  且看对手奔驰,对于打造这种大型豪华GT一直没有间断,而一直标榜运动的宝马也的确需要一款高端的GT跑车去提升品牌高度。  不论是传承,还是从数字来看,8系都是BMW毫无疑问的旗舰车型。  说起来咱跟8系颇有渊源,当
期刊
2016的最后一天,你干啥子去了?  也许是跟朋友唱K,也许是跟自己的爱人共度。而我们“汽车杂志-啊车网”赛车队,放下玩乐的机会,跑去参加了中国赛车史上首次的12小时耐力赛。  结果……拿了个分组第三!这个感觉真是倍儿爽!  2016年12月31日,由肇庆国家高新区携手广东赛力汽车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CEC超级耐力锦标赛12小时耐力赛在广东国际赛车场圆满落幕,为中国赛车历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期刊
2017年對BMW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迈入品牌历史上的第二个百年之际,主力销售产品——BMW5系也迎来了诞生45周年及第七代车型(G38)的在华投产。  为此,我们整理了关于5系你必须知道的45件事,以对这宝马旗下乃至在世界车坛都有重要地位的车型表达致敬之意。
期刊
1972年至今,历经45年的磨砺,BMW 5系如何完成它无可磨灭之价值的定义?  它的变与不变之处又是如何传承下来?  神秘的5字号计划  1970年,宝马为了弥补与竞争对手奔驰W114在同级市场角逐的空白区间,决议通过代号5的车型方案,并委托著名的意大利博通设计公司为其设计新车样式,再加上设计总监Paul Bracg主持下融汇进大量宝马特征,并于1972年法兰克福车展上宣布第一代宝马五系E12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