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山水诗的成因

来源 :学习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432466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山水诗”,是诗人寄情于景,通过描绘山水景物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诗歌。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诗经》和《楚辞》,但那只是单纯的描绘景物,作为衬景,而不是作为主要内容进行描写和审美。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格局。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他把自然界的美景引入诗中,对山水景物进行富丽堂皇的描绘。同时代的陶渊明又以山水田园诗在后代发挥着重要影响。直至唐代,中国山水诗达到了巅峰时代,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诗人王维和孟浩然,对自然界的美妙景色刻画的精致入微。纵观这之前山水诗的发展,山水诗中的情感和山水景物的关系处理得越来越融洽,山水自然审美意识越来越成熟。
  【关键词】中国山水诗 成因
  所谓“山水诗”,是诗人寄情于景,通过描绘山水景物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诗歌。古代山水诗的风格有清新俊逸的,其中寄托的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想要超脱遁世,满腔报国赤诚,却得不到发挥;也有豪情壮志的,表现的是诗人积极向上,开矿豁达的心态。
  一、中国山水诗的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诗经》和《楚辞》,但那只是单纯的描绘景物,作为衬景,而不是作为主要内容进行描写和审美。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格局。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他把自然界的美景引入诗中,对山水景物进行富丽堂皇的描绘。同时代的陶渊明又以山水田园诗在后代发挥着重要影响。直至唐代,中国山水诗达到了巅峰时代,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诗人王维和孟浩然,对自然界的美妙景色刻画的精致入微。纵观这之前山水诗的发展,山水诗中的情感和山水景物的关系处理得越来越融洽,山水自然审美意识越来越成熟。
  二、中国山水诗的成因
  (一)玄言诗的铺垫
  纵观整个古典诗歌发展史,山水诗的形成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与其它类型的诗歌相辅相成,在长期相容中形成独具特色的。东晋时期,玄言诗已经发展到不再是对玄理的简单敷陈,而是渐渐的引入一些自然景物到诗歌中,“引景入玄”,使得诗歌不再是陈词滥调,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与玄理的关系来增强诗歌的可读性。到东晋后期,玄言诗已经发展为“融玄于景”,诗歌已经很难从字面上发现玄理了,诗人将玄理寄托在山水景物上,让读者融入其景,才能领悟其中的玄理所在。可以说,玄言诗本身就孕育了山水诗。
  (二)社会现状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变时期。继先秦之后,这是第二次社会形态的变异所带来的,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整个意识形态,包括哲学、宗教、文艺等等,各个领域的转折。战国秦汉的城市繁盛未能一直延续,转而进入到东汉直至隋朝的统一,在这历时约400年的阶段中,社会长期处于分裂,战乱,动荡不安的状态。魏晋南北朝是哲学重获解放,思想异常活跃的时代。强调人的个性解放,思辨的,理性的老庄哲学却受到极力推崇。同时,仕途经济的儒家学派在人们的思想中已经根深蒂固。而当时黑暗的宫廷斗争又让许多门阀贵族痛心疾首,于是他们常常在矛盾中痛苦,寻求心灵的解放。这就使得一部分文人在出世与入世间徘徊,一方面想要追求功利,一方面又想超脱世事。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便是生活在这一时期。谢灵运作为名将谢玄的孙子,对自己的前程充满着美好的幻想,但实事相反,他在朝廷失宠,郁郁不得志,所以就将心情寄托在山水之间,“寓情于景”,开创了山水诗流派。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与之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马克思说过:人靠自然界生活。环境是人的起点,也是人最终的归宿。中国古代文明是以农耕为主,所以,古代诗歌的创作更是离不开地理环境的影响,在诗歌中,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可避免的表现出来。纵观古代诗歌,我们不难看出北方诗歌大都是豪情壮志,而南方诗歌大都是优雅柔情。不同环境的特点形成的是多元的文化,多彩的内容和多样的品格。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地形多样,其中又以山水地理环境尤为突出,为山水诗的创造赋予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从气候方面看,晋代时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低,北方地区更胜,文人们都很少出门游玩,与自然景物接触得比较少。南北朝分裂后,文人们走进南方地区,经济发展比北方有利,气候环境也更适合出门游玩,为文人接触环境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再者,南方山水秀丽,更具美感,渐渐的就成为了他们的审美对象,为山水诗的形成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四)人文环境的影响
  西晋的建都在洛阳,晋武帝对文化方面很重视,登上皇位后就着力对文化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举措,同时招贤纳才,聚集文人雅士提笔挥毫,对统治者进行歌颂。这一系列的举措起到了很好的安抚作用,使得大批的文人墨客流向洛阳。所以,西晋时的大多数诗词的产生都与洛阳有关。到了东晋,洛阳与长安成为了废墟,大批文人随之南下,会聚于会稽(今浙江绍兴)一带。中国的政治、文化重心由北方随之南迁。南方的山水风貌与北方相比更温暖宜人,令见惯了北方长城、大漠的南下士人,耳目为之一新。南方的美景成为了文人墨客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山水景物,就成了文人新的、独特的审美对象。从经济上看,南迁之后,士族百姓大力开发江南,又加上南方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所以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使得文人们物质上得到满足,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
  三、中国山水诗发展巅峰
  东晋后期,山水诗从玄言诗中脱胎而出。谢灵运的山水诗与玄言诗在审美方面有着一脉相承之处,在诗歌中模山范水,反应出了当时诗人已经初步尝试用文字来表达山水寓意。山水诗歌走向巅峰时在唐代。在这一时期,王涌现了王维、孟浩然等一大批山水诗人,他们继承了谢灵运等人山水诗的创作特点,将山水诗歌的艺术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的诗歌重在发掘自然之美,将景物刻画到了极致。
  王维的山水诗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春风得意,积极向上,充满着伟大的志向,作诗取景是高山大川,寄托着豪迈的思想。后期则退出了政治舞台,归隐山水田园,创作的诗歌是清新雅致的,寄情于景,清静幽雅。 孟浩然的山水诗很贴近于自己的生活,随性而发,不加修饰,所描绘的景物就是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诗句自然、纯朴,细细品味孟浩然的山水诗,我们不难发现他的诗是一种“繁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追求的是超脱世外的心灵。
  总结
  山水诗的成因不外乎文化的沉淀与环境的影响,而能够被充分肯定和发展,并走向辉煌,主要是它在我国文化历史上提供着一种极高的典范,反映了我国文化历史上的伟大成就。
  参考文献
  【1】章尚正《中国山水文学研究》学林出版社 1997版
  【2】湖南师范大学《论晋代山水诗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012年硕士论文
  【3】吴庚顺《唐代文学史》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编 1995年版
其他文献
现代康复医学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以后,康复医疗事业发展迅速, 但由于我国康复治疗专业教育滞后,我国康复治疗师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必须从短期教育培训急需人才向正规教育培训合格人才发展,目前,全国已有6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康复治疗本科教,70多所普通院校开设了康复治疗专科教育 但各院校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学时安排、师资水平及教材的选择安排有较大差异[1-2]。2007年开始赣南医学院康复治疗学本科
期刊
补习班,一个普通的字眼,但又是一个极其令人深思的一个字眼。说他普通,每年都会有很多的学生做出如此选择,入驻这里;但我们冷静下来认真思考,有很多学生原来出自我们所教的班级,来自我们所在的学校,为什么那么多,很值得我们大家探讨和研究。  “补”,补什么,从哪里开始补,怎么补,能补到什么程度;“习”,如何引导他们学习,如何让他们主动学习、主动练习,十几年的习惯如何修正,让他们如何看待与认识学习;“班”,
期刊
有效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生“学习”,是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是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和提供适宜的外部条件。教学策略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概括而言,化学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如下  一、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化学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按照自己理解的深度和广度而组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联系的整体结构。认知结构既是学生理解学习的结果,也是影响学生意义建构的关键
期刊
摘要:目前针对学习动机与教学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如:中国知网上的李凤杰和刘文著的《大学生学习策略、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沈惠著的《Investigation on the “Two Courses” in High Professional Colleges》等,但几乎没有单独针对通识选修课的这方面的、并且把学习动机与通识选修课开设效果这两个因素之间关系的调研,但专门针对通识教育这方面的相
期刊
摘 要:问题教学能激发学生思考,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从实验课、材料背景、生活、热点新闻中举例说明了隐性问题的发掘,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问题教学、隐性问题  一、引文  化学这门课程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问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所以老师上课时合理采用问题教学,能有效引导学生在“问题——思考”中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的高中数学教学已经全面实施了新课程教学改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数学教师也逐步理解和接受了新的教学方式和课程理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高中数学新课改的开展进程。但是就目前的高中数学新课改而言,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对新课改动因没有深刻的认识,新课程结构研究不深入,不适应教学方法变革等。本文将从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教学的现状出发,重点分析其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期刊
、摘要:语言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佤语是语言之一,是佤族人民的主要交际工具,为了提高佤族学生的交流能力、写作能力该针对佤族地区的小学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培训。  关键词:佤语;佤族学生;双语教学;小学教师  引言  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有55个少数民族。不同的民族都有有着自己的民族语言,而我们佤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我们佤族也有着自己的语言。我们佤族地区日常的生产生活和交流是用佤语加少量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改革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是教育工作者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看部分农村中学生的现状,探讨如何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教育改革,问题分析  改革是今天常谈的一个话题。食品问题需要改革;交通方面需要改革;环境问题需要改革;教育问题更是需要改革,而且一改就是左三年,右三年。是啊!一项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不断摸索、不断进步的过程。可是,怎么改都会有一角被人们忘却了。  现代的中学生,尤
期刊
[摘 要]探讨大学生通过网络宣泄情绪的主要特点与问题,为大学生上网行为的管理、引导以及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提供建设性依据。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情绪宣泄  [收稿日期]2013-11-12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3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基于校园网的大学生情绪疏导有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3B22)的研究成果之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网络以各种方式宣泄情绪、
期刊
摘要:如何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恰到好处地使用语言及语言艺术,对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来说,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本文根据长期教学实践,简要总结了几点英语课堂用语艺术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教学语言艺术 教学效果 策略和方法  英语教学的过程其本质就是交流的过程。交流离不开语言,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它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介,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尤其对于非母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