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琳·查尔斯:50年来,我只想着“下一季”

来源 :中外生活广场surface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xing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是卡罗琳·查尔斯(Caroline Charles)作为设计师的第50个年头,她与自己的同名品牌一起,已经成为英伦时尚的发展见证。这位英国国宝级的设计大师一直喜欢称自己为 “60年代的孩子”,而现在, “如果碰到50年前的自己,我会对她说—— 你非常幸运”,因为她几乎拥有一个女人想要的全部:健康、美满家庭、不断出现的机遇与巨大的财富。
  时尚圈里的第50个年头
  2012年伦敦时装周的第一天,时尚老牌Caroline Charles为人们带来了一如既往的卡罗琳式英伦经典:裁剪精良的格纹套装,手感丰盈的豹纹印花大衣,笔挺的西装直身裤配以民族风格的针织开衫,天鹅绒与缎面的修身小礼服穿插其中……设计师对面料与颜色选取的精准仿佛医术高明的大夫手中锋利而准确的手术刀,流畅线条下镶满刺绣与珠钻的晚礼服毫无意外又会是下一次红毯上明星们趋之若鹜的单品;而其标志性的夹克此季则以更加亲民的姿态出现在T台上,谢幕时分设计师卡罗琳·查尔斯本人登场——2012年,已经是她作为设计师工作的第50个年头。
  时光回到上世纪60年代,那时的卡罗琳20岁出头,像伦敦所有的年轻女孩子一样,享受着“摇摆伦敦”中的自由与轻快。当时她跟随“超短裙之母”玛丽·奎恩特(Mary Quant)一起工作,个人的首场秀是以白床单为面料的裙装系列,甫一亮相,那种意外的俏皮与前卫即刻征服英伦。随后,她以勤奋与才华成为领导伦敦潮流的人,当年的时装偶像们纷纷争抢她的设计:甜姐歌手LULU、玛芮安妮·菲丝(Marianne Faithfull)、滚石乐队坏小子米克·贾格尔(Mick Jagger)、披头士的鼓手林戈·斯塔尔 (Ringo Starr)委托她为自己制作全套的结婚礼服……她的设计与英伦音乐一起,走向巅峰并彼此见证。
  上世纪80年代,卡罗琳逐渐建立和完善了自己的时尚帝国。之后,随着年纪和阅历的增加,卡罗琳更加着重强调经典而端庄的设计,对奢华面料的追求让她的衣服有了更加昂贵的价值。黛安娜王妃热爱在大大小小的场合穿着她的设计,英国皇室也多次邀请她为庆典和大型活动做设计,Buberry与 Marks and Spencer这些流淌着纯正英伦血脉的品牌巨头也纷纷邀请她担任设计顾问。卡罗琳标志性的裁剪、一丝不苟的夹克和对面料精益求精的追求让她成为一名真正的皇室设计师,50年间英伦时尚的领导者。
  漫长而诡谲的过程中,当她逐渐被英国人推崇为大师级设计师,谈到这一路风景甚至是风雨,她淡淡一笑,说:“时尚的乐趣在于不停变化,而我享受这一路走来的任意阶段。”
  用自己的眼睛看这个世界
  在卡罗琳眼中,一个女人应该有美满的家庭,并在其中扮演着天平的角色:平衡与调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她有两个女儿,五个外孙,即便工作异常忙碌,作为妻子、母亲,以及外祖母,她比任何一个普通的女人都更享受平静祥和的家庭生活。
  现在,她的确已经是一个祖母级的人物了,脸上总是不自觉地流露着一种岁月带来的慈祥与善意。她说她有点担心现在的年轻人,“他们应该适当远离电子产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 “如果你有一双眼睛你就要去善用它,如果有什么是你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的,那种感觉太棒了!”她愿意让人们保留一些传统的习惯,“也许一次对话、一次反思、一次写作或是绘画都可以让人体验到生活更加真实的一面,让生活节奏慢一点,让你与他人多一些交流……这些真的会让生活更美好。”
  在回答“为什么可以在时尚圈待如此之久”这个问题时,她思考片刻,这样回答:“感觉并不像50年,我从不仔细回想过去,下一季才是我要思考的,怎么能停下来呢?时尚会成瘾的。”
  S=surface CC= Caroline Charles
  S:在你眼中,一个完美的女性是怎样的?
  CC:我想一个完美女人首先应该是美丽的,非常擅长于装扮自己,热爱时装也热爱生活,当然她并不会为此沉迷。有魅力的人格也是必须的。还有——她可以驾驭一切美丽的服装。
  S: 在你眼里,谁才是真正的大师?他具备什么样的特质?
  CC::乔治·阿玛尼(Georgio Armani),他是这个领域绝对的大师。他为男人提供了舒适,为女人提供了优雅。这也是全世界都知道他的原因。
  S:你的初期作品风格较为前卫反叛甚至是有些激进的,但是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你的风格慢慢趋向于皇家式的优雅,而近几年的设计则更加保守和经典化,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讲甚至有一些普通,对这一点你怎么看?
  CC:我个人从不认同自己会做大众和普通的设计,只是现在相对从前而言更加精细复杂也更加奢侈。在刚开始做设计的时候,我像很多年轻的女装设计师一样,从自身的生活和环境出发,做一些适合20岁左右年轻女性穿着的服装,在 “摇摆伦敦”的年代,一切都是非常有趣的,姑娘们热爱超短裙和一些轻松简单的着装,氛围非常自由。这些年我的设计核心并没有产生变化,无关前卫或是激进,只是我越来越热爱奢华且精美的面料了。风格的变化更多是围绕着面料的改变而产生的,我的许多客人正是因为品牌对面料的完美追求而承认我们的价值并且愿意购买,现在我们的客户群也转向更加成熟且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
  S:所以现在是更倾向于一些商业化的设计吗?
  CC:如果生产成本较高的话,那么最终的售价也必定是高的。如果像我一样选择了最好的布料和工艺,那么我的客户也必须具有购买它们的能力。品牌一季又一季的发布与更新需要商业上成功运转,因此在设计上也要考虑到这一点。
  S:你在设计风格上似乎从一个小女孩变成了一位成熟女性?
  CC:也许应该说,我非常贪婪,总会用最好的面料进行创造。
  S:你拥有许多明星客户,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与她们合作的经历吗?
  CC:比如说黛安娜王妃。她是一个非常友好而善解人意的人,着装品位也很值得称赞。国际上对她的高度关注也为我的品牌带来了知名度,为此我很感谢她,每一次与她的合作都非常愉快。尼可·基德曼也非常喜爱我们品牌下的高端定制系列。这样的故事有很多,也许说不完,但我认为名人与设计师一直是相辅相成的良性关系,明星也是时尚产业的一部分,她们热爱时尚并欣赏我们的设计,我们则为她们打造更美好的形象,而媒体在宣传着这一切。
  S:许多奢侈品牌在多年前就进驻中国了,为什么你选择现在这个时机?
  CC:我一直在等一个好的时机进入中国市场,而现在对我来说也许正是。近年来中国对欧洲的许多品牌都有浓厚的引入兴趣,一些规模较大的奢侈品牌较早地进入了中国市场。而随着中国时装产业和奢侈品产业的发展,现在的中国市场也开始接受欧洲品牌中一些偏设计师风格的品牌。也许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里市场的主流观念和消费层更倾向于一些名声响亮的大牌,但我的品牌并不会像它们一样用强大的宣传攻势占据知名时装杂志的多幅跨页广告。我认为目前来看,中国的消费者可以接受这样一些相对小众的奢侈品牌了。
  S:在时尚界工作了这么长时间,时尚不停地在变化和轮回,你认为什么才是时尚?
  CC:时尚总是在循环,风格总是以过去的某一时尚作为根本在不停轮回、交替出现。
  S:如果有一个重要的建议说给现在的设计师,那会是什么?
  CC:现在的设计师都喜欢去追逐一些更加新鲜的东西,但其实面料的设计才是这一切的根本,这一点并没有受到充分重视,但实际上非常重要。
其他文献
设计师被Lady Gaga“一眼相中”当然是好事,更何况是让她自掏腰包,并穿着系列服装出街昭告天下。当然,这也就意味着这位设计师——James Hock的衣服必定“不太正常”。  James Hock之前的身份简直和设计师风牛马不相及——会计师,而当他意识到自己在“数字”的海洋里将永不得天日后,便毅然决然地搬去伦敦自学服装设计,混迹于边缘酒吧的先锋形象很快为他迎来一片叫好声,半路出家的经历也丝毫不
期刊
透明的硬纱是Kirsty Ward自从求学时代就无限着迷的材质,每一季她都在想方设法运用和展示这种面料,她说永远也不会感到厌倦。而今年,当她的作品再战巴黎时,她和她的作品都多了几分从容和成熟。  Kirsty Ward在中央圣马丁学院的毕业作品是她第一次对外展示这种透明面料。硬朗与柔美在她的作品中融合自如。Alberta Ferretti即刻相中Kirsty,将她收归旗下,在意大利做设计助理。在那
期刊
韩国IT界巨头Daum想在乌托邦式的荒地上建造一个创造性工作社区,经过8年的策划设计,如今终于将公司搬迁至远离闹市的济州岛上。  缘起  “乌托邦”是个太有诱惑力的词。从印度的昌迪加尔到巴西的巴西利亚,载满了当代建筑大师们关于乌托邦的梦想与遗憾。而在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加州的一片荒地变身为令人趋之若鹜的IT圣地,硅谷的出现让乌托邦理想得以完美实现,令全世界竞相仿效。  Daum公司的搬迁计划是向
期刊
“这件马甲只是希望做服装的配饰而已。”设计师?na Barke说,可这近乎喧宾夺主的庞大存在感,已经成功抢了一件服装单品的风头。水与柔情是这件作品的灵感,将满身侵略性的钢钉棱角通过柔美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想要传达的正是女人外柔内刚的气质。多变的皮革线条如同无法捕捉的流动波浪。如果一件衣服穿厌了,大胆尝试一下这种雕塑般的马甲单品,它会让你变个样。
期刊
荷兰埃因霍芬设计学院(Design Academy Eindhoven)的研究生托马斯·托尔瓦宁(Tuomas Markunpoika Tolvanen),放弃将美学和功能性作为第一要素进行设计,而是关注生命、时空等更深层次的意象,让作品释放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托马斯最擅长的是捕捉物质与精神的瞬间变化,他的每件作品都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鲜活故事,比如《打造片刻》(Engineering Tempor
期刊
变色魔咒  利用热敏变色技术,变色纺布Popper能够呈现出三种温度感应:室温下显现一种颜色,寒冷与高温条件下分别呈现深色与亮色。无论是体温、阳光还是热水都能令其反映出相应色彩。人们可以利用变色功能在其中隐藏文字。(图01)  泡沫宫殿  Alsio公司用非常规的施釉方法来制作装饰墙砖。这种表面富有光泽的瓷砖取名为“凡尔赛”,它通过使用电镀金属涂层能获取令人吃惊的耐用性,其硬度可以与石英媲美,常用
期刊
美国艺术家瑞恩·舒迪(Ryan Schude)在摄影作品中总是先构建一个情境,然后将所能想到的有趣细节一一添加进去。场景中尽力浮现出多重故事线索。与其说一张图片是一个故事,毋宁说是一个世界,由他一手构建的充满疯狂想象的奇幻世界。  “将尽可能多的故事用一幅照片表现出来的想法一直十分吸引我。”舒迪说,“有时候一幅照片只有一个特定主题或概念,但当许多暧昧的细节被逐一添加进去,美学上的共谋便造就了影像的
期刊
看到金钕作品的那一刹那,常常让人忍不住停下来盯住它一直看下去,仿佛要穿透作品看到另一个世界的边际。再仔细观看,也许就有人能够看得出来,她塑造出的“人马”形象,就是她自身的一种幻化。这种幻化,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可能产生――对于自我更纯粹的想象,抽离现实的可能性。而接近皮肤质感的材质,逼真的表情、形象,以及故事感,更让人对她的作品产生一种 “切肤”般的深刻印象,甚至直抵灵魂。  金钕的作品有种明确的唯
期刊
建筑师作为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有责任发现时代与社会的症结。马岩松面对城市这个生命有机体,尤为关注它的健康: 重要的是使生命体气血通畅、有良好的新陈代谢,而不是为了包装形象东施效颦、自乱阵脚。  距离加拿大的Absolute Towers封顶整整两年,被称为 “梦露大厦” 的性感建筑在建设中就已然改变了名不见经传的密西沙加市的形象;同样被人们热议的中国的鄂尔多斯博物馆也在提升城市面貌上不辱使命
期刊
“正如事务所的名字‘迹’,我们关注事物发展过程,关注建筑涉及社会、人文与生态的意义,而不仅仅是作为结果的形式。” TAO迹·建筑事务所创立者华黎力图将建筑回归到场所意义的营造、对气候的回应,对材料与建造方式以及资源利用等本质命题的思考。城市肌理与空间的记忆化作建筑自土地生长的原生动力。  为孝泉民族小学设计重建方案的时候,建筑师华黎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一定不要设计成我小时候上过的学校那样”。上世纪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