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潘家园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eeze_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前,第一次来到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那时称劲松旧货市场——的时候,并无今天的“金字招牌”式的影壁,几经周折寻找不到,还是被热心人指点到劲松东街的一个农贸市场里,这里唯一能称得上是旧货的,是一堆堆旧自行车零件。其实,真正的旧货市场就在旁边楼群间的空地上,稀稀落落的几十个摊位。吸引来淘宝的人并不多。市场中的物品虽老,却乏精品。直到后来西城区的后海小花园花鸟鱼虫市场因买卖古玩被彻底查抄后。潘家园旧货市场因远离闹市,地处当时的“城郊”,不太引人注目,且距北京古玩域不远(古玩城建成之前,即有简易古玩店铺),才以此为契机,迅速发展起来。
  由于买卖古玩的人员不断增加,市场自发地扩展到楼群旁的一个施工挖土堆起的“小土山”上。 这是座高约三四米、面积约七八百平方米的“土山”。当时,正值文物艺术品收藏方兴未艾之时。远远望去,山上山下,人来人往,煞是热闹,并迅速蔓延到旁边长约三四百米的街道,从这时起潘家园旧货市场才初具规模。街道旁边的红砖墙上,用白灰涂写着“星期天旧货市场”的标识,有别于天津沈阳道的古物市场,仍归街道办事处管理。许多珍贵的“旧货”从全国各个穷乡僻壤的角落汇集到这里后,又被喜爱追寻它的人带往四面八方,远至海外。由于每周六和周日,这里都挤满了数万计的人流,且有许多外国人慕名而来,给交通、卫生、安全带来了不便,招至扰民之怨,几度被迫搬迁。先是搬到华威桥下,因影响交通,挪到桥旁东北侧餐厅前的空地上(现书画城原址),后搬至今天的位置,处楼群中流动。它的存在,时时刻刻牵动着管理者的神经,更吸引着更多的人关心它和爱护它。并在它命悬一刻之际,许多慕名来访的外国要人的关注与难言的意外,改变了它的命运,才使得政府支持和搭台,民间收藏这出大戏一直演绎到今天。
  潘家园旧货市场规模雄居亚洲之首,最吸引人和最令人难忘的还是当年在迷漫着垃圾腐臭气味尘土的土场中低头“淘金”的时光。当年照片中的那些朋友们,今天又在哪里呢?
  弹指一挥间。20年来,潘家园旧货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绚丽多彩的曲折发展历程,也成为今天人们追寻、回味和收藏的历史。
  不要说跨越千年的文物、风靡百年的烟云带给我们“逝者如斯”的感叹,就是回想起潘家园旧货市场中如过眼云烟般的往事,已让人欷嘘不已。
  当我们如饥似渴地在寻找历史的时候,历史就在我们的身边。历史最精彩、最鲜活的篇章,往往出现在蓦然回首的时刻。
  
  元代青花狮子舞球纹玉壶春瓶
  
  这是一只高约30厘米的元代青花绘狮子舞球纹玉壶春瓶残器,由20多块大小不一的碎片粘成,胎质细白,底足露胎处略显火石红,散见釉斑,青花发色幽蓝浅淡,略有晕散。釉色亮青,釉层正处于由元代卵白釉逐渐向元代中后期的玻璃感较强的透明釉转变,虽无元代“至正型”青花瓷器的浓艳繁褥之美。但也有清幽淡雅、残缺之美,别有一番意趣。
  瓶体残损。不失元代青花瓷成熟之秀丽,底足略外撇,圈足内施满釉,圈足外墙用青花细线绘卷云纹,向上依次绘变体莲纹、连续卷云纹、狮子舞球纹、连续锦地纹等5层纹饰,若其颈口不残失,应绘有7至8层纹饰。
  这件元代青花玉壶春瓶残器与其他元代青花瓷残器共同的可贵之处在于,它能让我们观察到许多由于瓷器的完整所遮盖的内在特征和细节,我们日常所能见到的元代青花瓷器多是摆放在博物馆展柜中的完整器,或残损修复器,即便极少数人有机会把它拿在手里,也会因为器型的完整或修复的原因而无法观察到内部的诸多特点,许多“专家”口授和教科书中也从未讲过各种元代青花瓷瓶类口内胎釉状态和手摸的感觉,这也是许多元青花瓷赝品制作者所忽视和不易达到之处,这个特点在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许多收藏者和仿制者依然忽略这点,对于瓶类的元青花器,只要用手指伸入瓶口一摸,即可立判真伪。
  这只元青花玉壶春瓶残器在1998年夏天出现在潘家园旧货市场中后,吸引了许多关注和向往的目光,众多问价者被摊主成心开出的高价挡了回去,摊主根据人们的买价逐渐提高卖价,这样做不仅可以善价待沽,还可以吸引更多人来观看、购买其他的古玩,一举多得。
  确实如此。自从这件元代青花玉壶春瓶残器从中国遥远的内蒙古元代古城遗址中翻拣出来后,被众多古玩小贩们像对奥运圣火一样从乡村层层传递到城市,在其面前驻足者络绎不绝,摆在玻璃柜中的其他元青花标本残片也好卖了,直到有一天。罩在玻璃罩中的元青花玉壶春瓶残器因粘接不牢敞开后,被一个武汉人用2300元买走。当人们带着遗憾的神情感叹着“虽残尤珍”的元青花玉壶春残瓶远去的时候,摊主悄悄地说: “还有一个,比那个还好,要不要”?
  两年前,偶遇一友,闲谈中得知他就是当年让人们多生遗憾的元青花残瓷的买主时,不尽感慨涌上心头。10年光阴,已有沧海桑田之感,他在告诉我姓名后,也让我知道他不是武汉人,元青花玉壶春瓶也未去武汉。
  
  元代卵白釉荷叶形盖罐
  
  元代卵白釉瓷器又称枢府釉瓷器,系宋代影青瓷演变而来,世人以元代卵白釉瓷器有“枢府”两字者为高,器型有盘、碗、瓶、壶、罐等种类,而枢府瓷各种器型的罐中,胎白、釉亮、形美,且罐盖为荷叶形者仅见此一件。明初开国重臣汤和墓曾出土过一件卵白釉荷叶形盖瓷罐,唯胎釉较粗,荷叶形盖无纹饰,南京博物院也藏有一件类似的大罐,却无此罐精细。
  荷叶形盖瓷罐多见于元代龙泉窑青瓷。而景德镇窑青花瓷,褐彩青白瓷、吉州窑白地黑花瓷、钧窑窑变瓷的荷叶形盖罐零星可见。
  这件元代卵白釉荷叶形瓷盖罐高约35厘米,胎体较薄,风摆荷叶般的罐盖上,刻划着细细的凸起叶脉,遗憾的是盖纽已失,罐体多处有裂,被几排锔子扒住,应为古时所锔,埋入地下,保存至今。
  北京不愧为五朝古都,地下埋藏文物很多,元、明、清三代的各种瓷器大罐在挖沟开漕的基建工程中常能见到,有的流入旧货市场,这大概也算是北京的收藏家的福份吧。
  我们在收藏文物艺术品时,不仅要追求保值和升值,还应把握其内在的艺术思想和历史价值。
  从经济价值来看,这件元代卵白釉菏叶形盖瓷罐远比不上同类器型的青花罐值钱,但它烧成时代早,不排除此类青花瓷罐的器型由此借鉴而来。
  我们把元代青花荷叶形盖瓷罐和元代卵白釉荷叶形盖瓷罐两者之间对比一下可知,青花罐盏纽多作成截断的叶梗,下为覆荷叶状盖,盖上用青花画有叶脉和鲢、鲤、螃蟹。鳜4种水生动物,罐身用青花绘龙纹或缠枝花纹。卵白釉罐盖纽已失,覆荷叶状盖刻划精细的凸起叶脉纹,罐身光素无纹,表现手法略显简单。从内在价值来比较,元代青花瓷器在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方 面,远远超过了元代卵白釉瓷器,且卵白釉荷叶形盖瓷罐伤残较重,以至于摆在市场中很长时间无人问津,不知今日所归。
  令人遗憾的是当时不仅人们没有认识到这件元代卵白釉荷叶形盖瓷罐的文物价值,而且在几年后还出现了仿制水平并不高的赝品,并被人们纷纷买走收藏了。
  
  明代嘉靖民窑青花人物纹大罐
  
  古玩行中常用“粗大明”来形容明代瓷器的风格特点,意为明代瓷器特点是器型大、工艺粗。其实,明代瓷器较清代瓷器总体而言,器形大者居多,胎、釉、纹饰相对而言流畅、奔放,但不粗俗。
  制瓷工艺粗糙草率者,在历朝历代的窑场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
  许多收藏投资中国古代陶瓷的初学者,误将“粗大明”片面的曲解为明代瓷器诸多品类的总体特征。殊不知,明代各朝官窑瓷器和民窑精细瓷器的制瓷工艺和艺术水平在中国陶瓷史中独占半壁江山。
  在日常的欣赏收藏中,不仅首先要辨别瓷器的真伪,还要区分官窑与民窑及民窑中的各档次日用器、陪葬冥器的特点。就市场总体而言,以江西景德镇地区为中心的南方出土青花瓷器不如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出土青花瓷器质量精细。就像元代青花瓷器中最精美、最靓丽的一部分没有遗留在祖国,甚至连一块类似的碎片也没有留在故乡,却令人不解的远在万里之外的西亚历经700多年的风雨完好无缺的保存下来。
  历史就是这样,不会简单地重演。有时却惊人的相似。而从古至今决定这一切的,正是市场这只无形之手。
  在明代的258年里。近40年的时间把首都建在南京,其余的200多年把首都建在北京。
  首都是全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居住着权臣、官宦、商贾等有权有钱阶层,同时也成为消费中心。这大概就是南京出土了“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等一系列明初瓷器精品,北京则出土了大量明代官窑瓷器,有的官窑瓷器盘子被用来当盛放骨灰罐的罐盖,而明代官窑所在地——景德镇,只有大量被砸碎的官窑瓷器碎片。
  这只明代嘉靖青花人物纹大罐,其精美程度,罐形大小足可以与某些外地城市博物馆藏品媲美,甚至还略高一筹,美中不足的是伤残较重。
  其高与腹径相近,约35厘米左右,上下4层纹饰,近底足处画一道弦纹,上为变形莲瓣纹,莲瓣纹内巧用填青留白法画出变形花草纹,接着画四道弦纹,绘3组人物,一组为4个顶盔披甲武士与1匹小马,两人一起、各持斧锤、神态勇武生动。又3个身着高冠朝服的文官,一持笏、一持拂尘、一持画卷,神态各异、正在谈论着。另有一赤脚农夫身背农具,手牵一拗头刨蹄之牛。人物之间点缀着坡石、板桥、流水、松树、竹篁、栏杆。草芥和云气,宛如一幅绘制精彩的明代后期社会人物风情水墨画,与画在纸绢上有深浅层次的黑色水墨画不同,用水调出深浅蓝色的青花画在生涩而略吸水的瓷胎上,别有一番情趣。
  人物纹饰上画着这个时期盛行的道教内容,罐口“十”字云纹间飞舞着形态各异的仙鹤,把人们带往梦想中常生不老的境界。这与嘉靖皇帝信奉黄老之学、终日炼丹求道有关。在这一方面,元代青花瓷上多带有皇帝信奉的佛教内容纹饰,明代正德瓷器带有皇帝宠信后妃的故乡阿拉伯地区风格纹饰。
  从残失的罐口上,能看出用填青留白的手法,依次绘画出连续开光和锦地花草纹。
  罐底掉落后锔上,现为了好看将锔子拆掉,罐口残失掉整整一圈,应是在出土过程中被施工机械碰掉。
  烈日下,卖太罐的小伙子开出了1万元,静等着慧眼识珠的收藏家来发现这400年前文明的遗珠。这在10年前让多数人不可思议,在今天可能就会被人抢着买走。
  改革开放的今天,先富裕起来的一部分中国人已不满足物质上的丰富发展,逐渐追求精神文化享受。就像这两个正在沉思和吸烟的小伙子,凭借着自己的智慧、知识和胆量,欲把这只明代嘉靖民窑青花人物纹大罐收入囊中。这件明代青花人物纹大罐,今天在哪儿呢?
  
  清代康熙青花五彩龙虎纹将军罐
  
  这只清代康熙中期的青花五彩将军罐,高约30厘米,里外通体施亮青釉,罐身先用釉下青花画出底足边和口沿的弦纹和连续花纹,并用深浅不同的青花画出山脚、坡石,用黑彩勾画龙、虎、松树枝叶、巴蕉、杂树,芥草等轮廓,用深浅两种绿色填染树叶和草地,用深浅两种红色勾染飞龙、云气、灵芝、花朵和夹叶,用深浅两种黄色勾画树干和猛虎。画法生动、釉彩鲜艳,足为白砂底,微带旋纹,坚硬细密,中有-_-脐凹处,施淡青釉,上用红彩绘一篆书印。
  明末清初烧制的五彩瓷器较多,各种各样的将军罐曾常见于肆间,售价不很贵,随着收藏者的逐渐增多,品相好、纹饰精、形体大、无残缺的官窑瓷器无从得见,同类的民窑瓷器也变的凤毛麟角。
  “将军罐”有云因罐盖酷似古代将军头盔得名。我们把上面明代嘉靖民窑青花人物纹大罐上的持捶武士所戴的盔帽与将军罐的罐盖相比,确有几分相似。
  满族入关后初时盛行火葬,而将军罐常被用来盛放火葬后的骨灰被埋人地下,北京曾出土了很多用来盛放骨灰的明清两代瓷器大罐。但将军罐中多以刀马人、四美十六子、话本故事、山水风景、飞禽走兽、繁花密草等为题材,罐上画飞龙跃虎纹饰者罕见,值得一藏。
  这件将军罐在1997年的初冬被河北雄县古玩商人带到“潘家园旧货市场”,马上吸引众人纷纷询价,但都被摊主开出的8000元吓了回去,临近中午,还有人把它举起观看,从这位带手套迎光举罐观看的方法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启示:当我们要用手拿起各类古玩进行观看时,先要将手上沾的水、油、汗迹等易污、易滑等物擦掉,以免弄脏古玩或将古玩从手中滑落,戴手套宜在观看字画和古代书籍等时适用。在观看器表坚硬易滑、手头沉重之物时,两手一抓一托,在拿古代的青铜器时,应用双手托拿。这种拿罐的方法并无大错,只是今后千万不能戴手套来拿手头重的瓷器,尤其是在天寒之时,以免将物品滑落。我曾在市场中见到一看客手取一新仿古墨时,不知墨己断开后重新拼放上,尚未粘台,当拿起一端时忽然断开,被摊主讹诈。旧时古玩行中讲“规矩”,看东西要等卖方拿好递过来再用手接,接拿好后卖方才能松手,观看带伤残的物品要尽量不离地,如需拿起,一定要双手托拿,当人多时,要小心手中的器物不要与旁人手中的器物相撞,或被旁人挤倒。古人云; “未雨绸缪”,在这金钱与智慧博杀的古玩市场中,一旦有变,没有情义可谈。
  将将军罐口迎光观看,不知何故。如看罐内,应顺光看得清楚;若看胎体,这种体形的将军罐胎体较厚,强光下也不透明,无法观看强光照透下的胎、釉、纹饰和有无修补的痕迹。看什么昵?
  在收藏投资文物艺术品时,一定要仔细观察物体上有无修补痕迹,完美无缺与残缺修补两者的器物价格差距很 大,而这件五彩将军罐的罐口有部分已残修复。不仔细观察,难以发现。摊主按完整器索价,而看过人发现罐口有残者不多。从其开出的卖价,可以看出摊主比较懂行,了解这件将军罐的内在价值,遗憾的是罐口有残。但在前些年的古玩市场里,虽然价格没有什么大幅涨升,但是“有一眼”残器已见不到了,时至今日,如此残器,可上一般拍卖公司的大拍,在市场中可称之为重器了。明代中期红绿彩缠枝花卉纹碗
  这是件明代正德至嘉靖时期的红绿彩瓷碗,碗为敞口,径约20厘米,里外施白釉,釉色甜白,积釉处白中闪淡青。底为浅圈足,胎质细白,露胎处略显一线浅淡红色。碗外壁用红、绿、黄色在白釉上绘5朵缠枝花卉纹,碗内心绘1朵折枝花卉纹。
  景德镇窑烧制彩瓷始于元末明初,最早有明确纪年款的是明代宣德年间——现藏西藏地区的一对青花红绿彩敞口碗和一对青花红绿彩高足碗。明代早期曾有令禁止“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等瓷器”。所以,在明中期以前,彩瓷多为官窑制品,直至明中期,景德镇瓷业进入“官民竞市”时期,民窑产品的种类开始丰富起来,并逐渐缩小与官窑产品水平上的差距。
  这个时期的民窑彩瓷风格主要为釉上彩绘,以红色釉为主色调,绿、黄色釉为穿插点缀。红彩画纹饰轮廓和弦纹,在轮廓内平涂红、绿、黄色釉。红、绿两色有浓淡两层色阶,黄色无浓淡之分。构图延续前期的风格,边饰多重复连续,内心主纹多取材于社会风俗时尚。有的纹饰虽然塞密,但画法较粗率,用笔较拙朴,不讲究笔法,行笔中常出现过多或不到位的现象,平涂填色时常出现填不满留白或多填出轮廓线的情况,整体上放弃了纹饰细部的描写,构图仍采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散点法”。此碗彩釉虽只有3种,但呈色明块,对比强烈,且在运用时。以色代墨,一色多用。形成了装饰性强的特点,成为明代中期红绿彩瓷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件20世纪末出现的明代中期红绿彩瓷来自吉林省扶余地区,这里既非古时沿海港口,又非繁华都市,却源源不断出土了大量明代瓷器,最著名的为带“至正年制”红釉款的红绿彩敞口碗。为了这件碗的制作年代,文博界的陶瓷工作者激辩。这两只碗在胎、釉、形制和所施彩色上大同小异,只是带“至正年制”款的碗上里外画满纹饰,且较工整。而此碗略显粗放,两者应同属明代中期景德镇民窑所制。并作为墓中陪葬的冥器埋人地下。
  吉林省扶余地区为何会出现如此之多的明代瓷器?这些瓷器以青花瓷居多,红绿彩瓷次之,单色釉瓷很少。器形以盘、碗居多,小罐,军持较少。民窑瓷极多、官窑瓷极少。其中,有的瓷器被误定为元代烧制。某著名博物馆曾将几件扶余出土的青花瓷器年代即标注为元代。可见,在文物艺术品科学鉴定领域要真正做到“科学”的路还很长。
  这些明代瓷器自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后,并未马上得到人们的认识,一件完整的明代红绿人物纹大碗只卖几十元钱,而现在则以万计了。它们出土时多已残破,这与当地墓葬习俗有关,直至今日,在北方广大地区仍流行着为亡灵送葬时摔碎碗、盆等日用品的仪式。从这件碗的残缺处看,茬口大部分陈旧,少部分是出土时新碰,应为当时墓中冥器。古玩商人把伤残处简单粘合便带到市肆之中。此碗若无伤残,时值万元以上。另有一种较精细的明代民窑红绿彩碗,其价值更高。
  纵观中国大陆出土的明代官,民窑瓷器,以水准而言,北方高于南方。从存量而言,南方多于北方,江西多于全国。青花瓷的主要产区江西,虽存量多,精品率低。我们排除北京得天独厚的拥有故宫等大型库藏,就北京地区有明确记载的完整出土品,远胜于全国其他城市。另外,江苏南京、广西桂林、安徽皖南,山西中南等地出土的明代瓷器的质量和数量都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因为这些地区是一时一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聚着大量权贵、地主、商贾等有权、有钱阶层。他们既讲究瓷器的挡次,又具备了高消费的能力;这些地区多是贯通东西南jE的交通枢纽和沿海的港口,中高档瓷器在流通中滞留在此。但吉林省扶余地区和河北省的卢龙县这两个地方所出土的明代瓷器之多至今仍是难解之迷。
  河北卢龙出土明代瓷器年代上至明初,下达明末,以盘、碗居多,间有罐、军持等物,饰以青花,彩瓷极少,大部分是民窑产品,偶见官窑。考据卢龙,距渤海尚有百里之遥,本地无烧瓷之窑,又无众多的官宦、商贾居住,更非九衢枢纽,人贫地瘠,却有诸多美瓷惊现乡间。许多在全国各地出土过的同类明代瓷器,水平最高者在北京,数量最多者在景德镇,而卢龙所出瓷器的水平足可与北京媲美。几年前,曾有一套明清瓷器价格图录,登录的许多明代瓷器就是从卢龙流出的。
  扶余地处东北内陆,远离陆地枢纽和沿海港口,若不是“至正年制”红绿彩瓷碗的现世,再过500年也无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地方。
  我以为,扶余、卢龙位居环渤海圈,出土大量瓷器应与出口贸易有关,尤以卢龙为甚。但渤海周边的日本、朝鲜并未出土发现同类的瓷器,只能等待时间给我们带来正确的答案了。
  地摊上的真假瓷片 在20年前,有人告诉你古陶瓷瓷片能卖钱,你准会笑说这个人有瘸。可今天,人们在“瓷片无假”的标本学理论指引下,大力多方搜求各年代各窑口的古代陶瓷残片做为收藏鉴定的基准标本,瓷片的价格也飞涨起来,有人出版了瓷片收藏、鉴定和定价图录,一件10厘米×20厘米左右的元青花人物纹瓷片,标价10万元左右。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也在出售具有各自特色的古瓷瓷片,如河南“汝窑”“钧窑”瓷片,河北“定窑”“磁州窑”瓷片,浙江“龙泉窑”“南宋官窑”瓷片,江西景德镇的“明清官窑…吉州窑”瓷片,福建“建窑”“德化窑”瓷片。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里也充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真假瓷片。
  自浙江杭州市风凰山麓被两名当地古陶瓷爱好者发现南宋官窑遗址后,大量瓷器碎片和窑具发掘出来,流散到古玩市场。十几年前,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也来了一对卖南宋官窑瓷器碎片的夫妇,比手掌略小的一块卖400元,依次类推,随着瓷片面积的增大和缩小,卖价随之上下波动,不仅有瓷片,还有带支钉的垫圈和刻有“官”字的垫饼,吸引了许多古陶瓷爱好者,曾有一本全国性的收藏刊物载一古陶瓷收藏者从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买到一片“南宋官窑”瓷片的欣喜若狂。看着那温润如玉,宛若凝脂的“南宋官窑”瓷器碎片,就会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去欣赏它、收藏它。
  有机会去杭州的话,不妨到古玩市场看看,杭州地区是“南宋官窑”原产地。虽很难寻到“南宋官窑”整器,但碎片种类多。可以给我们在器形、釉色、胎质,制作工艺和烧造方法等方面提供大量信息一杭州地区“南宋官窑”瓷片较便宜,可供选择品种较多。早年去杭州“岳王庙”市场,见其售价是 北京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今日北京市场中出现的南宋官窑瓷片真伪混杂,价格便宜了不少,那对夫妇也不见了踪影。
  随着。南宋官窑”瓷片在北京登陆,“北宋汝窑”瓷片也伴随河南宝丰地区“北宋汝官窑”遗址大面积发掘流入北京,它使我们认识到“汝窑”瓷器不仅仅只有胎体光素无纹的一种,而刻划、模印在胎体上丰富纹饰的瓷器占了宋代“汝窑”瓷半数以上,这些“汝窑”瓷器残片与“南宋官窑”的残片的市场价值相近,但在市场上“汝窑”瓷片真赝两类较多,经常可以看到新烧好的“汝窑”名器被砸碎后装成瓷片真品,在市场中经常碰到操着河南口音的人神秘地问你要不要“汝窑”瓷器,十次中有十次是假的。“汝窑”瓷片的真假难辩导致市场价格上下浮动幅度较大,结果只能是自毁其成, “汝窑”瓷片的价值越来越低。
  有趣的是北京古玩市场的“南宋官窑”瓷片不仅真,且在几年间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在“北宋汝窑”和“南宋官窑”两种瓷器各自的特点背后,还体现出今天两地丰富的人文内蕴。事实告诉我们,诚信为本应成为今天我们为人处事的根本,无论是干什么。
  历史上的北京是多个朝代的首都和重镇,沉淀了丰富的历史遗存。破碎的瓷器作为当时一文不值的生活垃圾堆积在不同年代的土层里,静静地沉睡了几百年上千年。时至今日,身价倍增。今天·块普通的明清官窑瓷器碎片售价,可以在商店里买到几十件胎白釉亮的现代景德镇烧制的中档青花瓷器,今人在占玩市场的瓷片摊前精心挑选着心爱之物时,常常会问摊主有无完整的。
  今天在谈论对文物艺术品收藏投资时,地摊上的古代瓷片不仅是我们学习鉴别古瓷真伪的标本,更是启示我们如何正确收藏和投资文物艺术品的鲜明例证。
  几十年前几百年前,许多与同量钱币等值的文物艺术品在今天已拉开了巨大的差距,如何认识、掌握和运用这个差距,靠的是我们的智慧、知识与勤奋锤练出来的“眼力”和运气。
  北京地下遗存丰富的古代瓷片,培养造就了不少古瓷片收藏家,还在客观上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质量。北京历史可追溯至3000多年前的燕国和蓟国,而年代最早的陶瓷残片,当数汉代瓦当和陶片,其后还有唐代的“唐三彩”和“唐白瓷”“唐绞胎瓷”。北京城区南部危旧房屋改造的“两广地区”系辽之南京城与金中都相叠压,故除了出土大量的明清瓷器残片外,还出土了许多珍贵的“辽三彩…辽白瓷”“辽白地黑花瓷”和北宋的“定窑”“钧窑”“龙泉窑…耀州窑”“汝窑”“磁州窑”“建窑”,金代的“钧窑”“定窑”“磁州窑”等窑口的瓷片。北京城区出土的元代瓷片多为“磁州窑”和“钧窑”,分布范围广、数量多,而元代青花瓷片出土的比较少,且北城较集中。明清两代完整的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在北京城区和郊区都有发现,各种民窑瓷器的碎片,星星点点散落在北京城中各处的土中,俯拾即是。
  瓷片的不菲价值造就了一批专门跑建筑工地收购瓷片的“收藏家”。他们把从各个“开槽”工地低价收来的瓷片去粗取精,高档、珍稀品或待价而沽,或深藏自赏,一般品、常见品被带到古玩市场上卖掉。今天的北京城市建设的规模是几百年来最大的一次,十几米深的大楼基座比比皆是,深藏土中千年的各类文物在隆隆的挖土机器声中重见阳光,而埋在更深处土中的恐怕要百年之后才有重见天日的机会。
  在这个巨大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在古玩市场中,曾目睹有北宋“定窑”底足刻“尚食局”文字、外壁剔刻莲瓣纹、内壁划花纹的半个大碗,元代枢府釉绘红绿彩高足杯、明代宣德官窑青花一把莲纹盘等,耳闻目睹的其他各代的有代表性的瓷片,足以编纂一本中国古代陶瓷史。
  按古玩市场的流通价格,买一片带人物纹的元青花瓷片的钱,20年前可买一件完整的元青花瓷器,买一件明清官窑带字款的瓷片的钱,20年前可以买一件完整的明清官窑瓷器。这·现象的发展过程,就是文物艺术品投资收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文物价格由低向高的变迁,当然,今天再买任何文物都面临着减值的风险,瓷片收藏也面临同样的风险,虽然全国各地收藏市场中瓷片的价格有着地域性差异,整体价格已与十年前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千元一件的瓷片比比皆是,许多收藏者失去了理性。卖瓷片的摊商越来越多,有时开槽工地旁聚集了几十个等待瓷片的人。我们没有必要谴责和抵制这一现象,但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之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任何市场中部有利可图、有机可乘,当人们都在追逐已高高在上的文物“泡沫”时,投资风险正在临近,而被大多数人遗忘和抛弃的机会就在每个人身边。
  潘家园旧货市场早期正是这样一个创造“机会”的市场,一个个发财的“神话”从这里诞生和传扬。对于收藏者,这里是一个沙里淘金的地方,成功者得到精神和物质的双丰收。对于摆摊卖货者,这里是一个“狩猎”的好地方,有道是“没有不开张的古玩店”,只要肯吃苦耐劳,不管真假,都能获得不菲的收益。这里的许多经营者的别墅,汽车、存款等资产,就是由市场中的一买一卖所产生的差价积累而成,其中,最大差价并不是买卖文物真器所为,往往是由仿制水平高的假货创造了弥天的利润。
  今日潘家园旧货市场,占地面积越来越大,管理人员越来越专业,市场设施越来越完备,游览购物的人越来越多,声名远扬海内外,但市场中的古玩越来越少,不要说文物难得一见,就是距今百年的“旧货”也凤毛麟角,偶尔见到一件唐宋旧物非伤即残,早年市场中的古玩垃圾,已成市场之“宝”,大量文物赝品充斥着市场的每个角落。
  当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热播时,市场马上出现了刘墉的墨书斗方。热炒动物化石时,市场就会出现惟妙惟肖的“贵州龙”化石;当明清官窑瓷器成为收藏时尚时,市场就会出现仿制水平不一的官窑瓷器,有的还故意碰裂后打上锔子给人历经岁月磨砺的沧桑感觉;当“老窑”瓷成为海外新宠时,一批仿明代“磁州窑”酒罐就冒了出来,经久不衰地卖了几年;当古旧家具成为收藏时尚时,水平不一的新作木器花板充斥市场。市场中古旧名家书画赝品应有尽有,店内仿制逼真的佛像会让人以为这是哪座寺庙的殿堂。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热爱文物的收藏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面对着仿制水平越来越高的赝品,收藏者在迷茫、困惑和犹豫中用传统的鉴别方法来磨砺的“眼力”。购买大量的收藏类书籍来丰富知识和开阔眼界。这里有港版《中国文物世界》,购置放大镜等仪器使眼光能更深些、更广些。这是在市场中卖放大镜的第一人。事实证明,这在今天并不是一个科学的鉴别文物的有效方法。潘家园旧货市场是各种鉴别方法的“试金石”,全国各地经营古玩旧货的市场迅速发展,大量文物赝品有了一个从产地到流通市场的兑现渠道,早有明清官窑瓷仿品暗流涌动,近有元青花赝品热炒及那些数不清的各式赝品无一不从各地的旧货市场中流向四面八方。赝品的泛滥不仅是对当今现行鉴定方法的挑战和收藏者金钱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人的道德沦丧。人们在只顾打击假烟、假酒、假证等直接毒害、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中,还没有充分认识的制止、打击文物艺术品领域中制假、贩假的重要性,还有人可爱的发出了“收藏不打假”的呼声。
  古玩市场虽然承载不了这沉重的责任,但它可以从某个角度、某个侧面反映出人们生活的社会状况。 “潘家园旧货市场”的发展历程,正是对中国社会发展缩影的客观、完整地印证。潘家园旧货市场的10多年风雨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许多……
  而潘家园旧货市场带给我们最宝贵的启示,不是如何摄取机会和财富,而是如何发现、认识、取台和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就像潘家园旧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近见一则消息,潘家园市场在每星期四对市民免费开放交易家用旧货。这意味着潘家园市场用了近20年的时间划了一个美丽的圆。终点即为起点。
  纵观潘家园旧货市场从萌生到发展的风雨历程,低头苦苦寻觅“宝物”时,有多少人意识到这也在同时寻觅、打造自己的人生?人生只有几个十几年,我们能在潘家园旧货市场中有所收获,应不枉人生之行。
其他文献
                                     
期刊
第五章、民国古玉辨伪——文献的考察    四、刘大同《古玉辨》——传统古玉辨伪法之集大成  《占玉辨》成书于1940年舂,出版时间不明,今见东武待价轩本,不知是否初版本。作者刘大同,诸城人,生卒年不详。从其自序“姑就耳目所及,以及六上余年把玩佩带之经验,约略记之”,可推算刘氏可能生于同治年间(1862~1874年),1940年尚健在。又据《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及《画人轶闻》所得。刘大同生年不详,可
期刊
山东省淄博市博物馆收藏木刻本古籍《易居录》一部,一函六册,品相上佳。高273毫米,宽166毫米,四眼线装。封面为褚黄色细皮宣纸,无题签。扉页为绵白皮宣纸,隶书《居易录》三字。正文部分用竹纸印刷,褚黄色,质地细软。正文版面高172毫米,宽266毫米,每页20行,正文每行20字。左右双边,乌丝栏。版心为上下黑口,单鱼尾,版心中缝刻印书名、卷数、页码。  正文前有王士稹手书的《居易录自序》,正楷,笔力遒
期刊
王金鲁同志是和我在同一年即1988年走上文物工作岗位的。这年的四月,我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派到国家文物局任局长。金鲁同志稍后从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委员会主任的岗位上调任北京市文物局长。两个新局长都不是文物专业科班出身,都扮演着“外行领导内行”的角色。可是我们一见面交谈,都共同感于抢救、保护文物的艰难任务和神圣的使命感。他热情地邀请我参观北京市一处处文物单位,参加多种活动,滔滔不绝地讲述文物
期刊
画家刘孔喜是我多年的朋友,我不仅看过他当年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知青时画的素描、速写和版画,也知道后来他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和不懈追求,幸运地成为“文革”结束后首批考入鲁迅美术学院的学生,又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80年代末调入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任教。90年代初,他东渡日本,到东京武藏野美术大学研究油画古典技法和坦培拉绘画技法,学成回国后又从事美术教育与创作多年。我特别注意到他近年来创作的
期刊
耐看,无铅,无毒,最重要是华人最爱的中国蓝:青青子衿的水蓝,明如天光如镜的天空蓝,蒙古人祖“巴塔赤罕”象征的蓝色苍狼白鹿,阴丹士林旗袍的木蓝,张爱玲的孔雀蓝。  我刚开始接触明初青花,以假为真,因为真品反而看起来假,连梦都梦不到的蓝。  在白瓷上饰以中东的花果图案,颜料是中东进口的苏麻离青,这是瓷的越界,文化混种的产物。它的特征是有黑色的结晶斑,颜色从深蓝到宝蓝,图案通常晕散。很难描述的颜色,刚开
期刊
玉壶春瓶又叫玉壶春壶,是宋瓷中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典型器物。流行地区广,沿用时间长,宋以后历代各地窑场均有烧制。据说其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从最早的一种装酒的实用器具,逐渐演变为观赏性的陈设瓷器。  “玉壶”最早见于《汉书》,指玉制的壶型配饰。唐代司空图《诗品·典雅》云“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陈子昂
期刊
近年来,各种传播媒介中评述钱币收藏和投资的文章不可谓不多,但几乎都是论述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各种现代币,尤其是以近几年发行的金银纪念币和连体纪念钞为多。而评论外国早期商贸银元投资的文章,却如凤毛麟角,十分少见。众所周知,在集币领域中,入门之后终须提高,不了解、不熟悉曾在中国流通了数百年的外国早期商贸银元,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钱币收藏家,也很难在钱币投资领域里有所建树的。集藏品市场历来有物以稀为贵之
期刊
4月25日,云南典藏春拍在昆明圆满落槌,此次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尤其是西南地区的众多藏家到场,人气买气齐聚,彰显了典藏独特而持续的品牌魅力。云南典藏近乎苛刻的拍品征集,使拍品来源广泛而可靠,品质卓越且估价适中,涤去不少流资盛行背景下的浮躁尘埃,切实从广大藏家的需求考虑。  10月底登场的秋拍内涵更加丰富、拍品质量更为精良。这里选介本次秋拍中的几件精品佳作,让我们先睹为快!    东瀛置物 雅逸为和 
期刊
香港苏富比近日宣布,将于2010年10月2—8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展览厅举办秋季拍卖会。届时将呈献超过3200件珍品,包括现代及当代中国及东南亚艺术、传统中国书画、中国瓷器及工艺品、珠宝、腕表及洋酒等多件拍品,总估价逾16亿港币(估价不包括买家佣金)。  部份拍品将于8月至9月期问,在雅加达(8月27—29日)、上海(9月2—3日)、北京(9月5—6日)、新加坡(9月10—11日)、曼谷(9月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