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柯灵的《乡土情结》中大量引用诗词和名言,为文章增色不少,细读这些引用内容,可以形成一个清晰的思维链条,对文本主旨的树立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开首便引用王维的诗句,渲染了浓重的乡思情绪,文本展开后,由古诗开始串联,到现代名言、俗语的不断强化,给读者带来丰富的情感启迪。这些古诗和名言,不仅有力支撑了作者的观点,也给读者带来了文学教育,提升了阅读品味。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围绕古诗和名言展开,以成功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一、古诗发动,激活学生乡思情绪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这是柯灵《乡土情结》的开场白。引用古诗展开写作,其用意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在教学引导时,可以围绕这首诗展开设计:“这首诗要表达什么情绪?作者引用这首诗有什么目的?”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研究,并给出个性理解:“这首诗是写乡情的名作,语言简洁,表达了主人公乡思的情感。作者引用这首诗的目的是渲染一种乡思的氛围,为文章确定情感基调。”教师继续引导:“表现乡思的诗歌还有很多,谁能够展示一些?学生开始活跃起来,因为写乡思的诗歌实在太多,学生很快就找到不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教师继续启发:“既然文章开头引用古诗,其主题与这首古诗有什么关联呢?”学生又展开热议,并给出自己的观点:“题目是《乡土情结》,开头又引入乡思古诗,作者表达意图十分明显,就是要通过对人们乡土情结的分析讨论,赞颂乡思和乡情。”
  还没有接触到文本正题,学生学习热情便被成功点燃,这当然是古诗的引用所致。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不仅为文章创设情感基础,也为学生展开阅读学习提供重要思路。教师以古诗为教学起点,引导学生搜集思乡主题的诗歌名句,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思想冲击。因为乡思乡愁方面的古诗词名句资源特别丰富,学生学习积累被成功激活,课堂学习气氛自然会活跃起来。教师由开头的古诗展开主题猜想,学生思维更贴近教学设计,这无疑是教学深入展开的基础,学生的猜想也为进一步展开教学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诗句串联,理顺学生情结维度
  柯灵在深度解析乡土情结时,又接连引用了一些古诗名句,这也为文本解读提供了线索。教师发动学生展开具体阅读操作:找出文本引用的诗词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学生根据教师布设,展开相关操作。教师检查,学生展示:“正文第一段,写到乡愁,作者连续引用了‘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君家居何处?妾住在横塘……’第三段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几首诗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便是表达乡愁,乡思难舍。”“到第四段,古诗名句又接连出现,如‘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第五段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这些古诗名句不仅带有乡愁乡思,还表达了爱国情感,为国家大事舍弃小家私情,这是何等的胸怀!”“有些地方虽然没有明确引用,但间接引用意识也是明显的。如提及‘悲欢离合’‘春蚕作茧’‘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字眼,也会让我们想起那些乡愁名句。”
  教师让学生搜集文本中的古诗词名句,并体会其运用效果,这给学生带来明确思考方向。学生大多有一些古诗词名句积累,找到这些名句并不困难,联系古诗词名句意象表达和作者情感展开解读,自然成为文本解读的重要突破口。教师虽然没有做更多解析和引导,但学生却能够从这些古诗词名句中获得丰富的学习信息,不同環节引入不同古诗词名句,其设计意图是非常鲜明的,从这些古诗词的表达倾向可以发现作者文本构思的基本方向。乡土情结分为多种情况:为生计不得已,这是最为朴素的情感;要闯荡江湖,干出一番事业,这种背井离乡也多少有些无奈;为保家卫国远离家乡和亲人,其乡土情结带有深明大义的味道;国难当头,不得离开家园,这是最悲哀的乡情;为求得更好的发展,远离祖国,这是最远距离的乡土情结了。从不同视角展开论述,运用不同古诗词名句给出支持,这其中的运用技巧是需要学生明了的。
  三、名句联动,升华学生认知情感
  柯灵的《乡土情结》不仅大量引用古诗词名句,还引用了名言,包括古人、今人的语录、俗语、格言等。教师应让学生找出这些名句,并给出到位解读。课堂学习进一步展开。有学生这样解读:“文本中除去古诗词名言,还涉及到一些名言。如:‘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些话大多很直白,但其表达倾向很鲜明,故乡是人们永远的情结,乡情是不能割舍的情怀。”“作者说的话中,虽然没有明确是直接引用,但其哲理性很强,应该带有引用的味道。如:‘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虫一鸟、一草一木……’‘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几乎是世界的全部……’从这些语言中,我们也会深刻体会到作者对乡土情结是有深刻感触和个性解读的。”教师给出总结性启迪:作者从多个方面展开讨论,对乡土情结进行多方归结,特别是古诗词名言的成功介入,为作者表达提供重要支持。作者利用这些古诗词名言,就是要告诉读者,乡土情结成因不同,但其存在方式是相同的。
  教师让学生找出名言的应用,并发动学生展开体验认知,给学生规划了明晰的鉴赏思路。学生能够顺利找到这些名言,也能够对这些名言的内涵展开追索理解。最后教师给出关联性引导,给学生带来更丰富的启迪。作者运用这些古诗词名言,就是要说明一个问题:乡土情结无处不在,不管其形成原因是怎样的,其存在方式都是相同的,给当事人带来的心理感受是相似的,思念故土、想念亲人、怀念祖国,每一种情怀都是真挚而热烈的,这种纯真是任何情感都无法比拟的。《乡土情结》属于散文体裁,带有议论文的倾向,这些古诗词名言无疑为作者提供论据支持。如果从这个角度展开理解,学生会留下更清晰的印象。古诗词名言属于重要理论论据,其权威性、经典性都是无可置疑的,以此展开论证运用,其助力作用会更大。
  古诗词和名言属于语言的精华,具有经典性和凝练性,文本中大量运用古诗词和名言,可以成功激活读者情绪。《乡土情结》中大量运用古诗词和名言,有力渲染了乡情气氛,也为作者情感表达给出有力支持。文本中刻意引入古诗词和名言,无疑是一种习作方法的巧妙运用,值得我们展开深度探究。课堂教学以此展开学习突破,将这些古诗词和名言串联起来认知,同样会给学生带来丰富启迪。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运河中学(221300)
其他文献
这是我第二次教《(论语)选读》,但我仍然在学生眼中看到了他们对孔老夫子的“不以为然”。那甚至带点儿鄙夷和不屑的神情,和上一批的学生似乎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终于,我很自责地说:“我感到自己很对不起孔子他老人家,因为我越是教得多,你们越是对他反感得强烈。”“90后”的学生很有自己的个性:“老师,您不用自责,我们从来没有对他产生过好感。”原来,无论是千年之前还是今时今日,孔丘毕竟还是孤独的。  两千五
期刊
《赤壁赋》是苏教版必修一中的一篇重要文言文。一提到《赤壁赋》,教师们都会想到要知人论世,即要联系“乌台诗案”,认为即使是“乌台诗案”这样的挫折也压不跨苏轼的精神支柱。因为苏轼的乐观开朗、豁达通脱、狂放不羁、潇洒超脱是天生的,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但笔者以为,这些并非天生的,而是在身处逆境、心有悲情时不断超脱和化解中养成的、练就的。试看看《赤壁赋》一文中的四种悲情意蕴。  一、从山水之乐中寻求超脱而不
期刊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体悟名家名篇在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共同特质,并加以模仿,对于写作初学者来说这种“人格”训练是很有效的,只有借鉴,经过内化才有可能创新。但是作文教学如果陷入“模式化”的僵局,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写作思维的创新,严重背离写作教学要求学生“力求彰显个性、创意表达”的初衷。  一、套用模式,弄巧成拙  聚焦日常写作教学,作文模式化的现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期刊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亲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2017年的江苏高考作文题的形式仍是材料作文,材料从日常生活切入,也就为考生提供了更多写作的空间。从考场作文来看,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看似有车,实则无车;低幼化严重,泛泛而谈,缺少细节描写和场景描写;绝大部分记叙文构思单一,不是坐在爸妈爷奶车上,看到亲人的白发倍感
期刊
【设想背景】  由于对历史知识的匮乏,学生普遍被那些为迎合观众低俗心理而粗制滥造、肆意篡改史实的民间小说或电视剧迷乱了双眼。小说或电视剧的描述不仅与历史有相当差距,而且常有错误与故意虚构,因而在社会传统认知上造成不正确的印象。本堂课旨在培养学生读“史”的求真意识、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相关的文言知识。  2.引导学生区别《三国演义》中的鲁肃和《资治通鉴》中的鲁肃其
期刊
阅读是基础阶段学生语文学习最重要的一条路径。高中阶段学业繁重,加之泛读让阅读的收效大大降低。为此,高中语文阅读必须采取有效策略,将课内外的阅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围绕课内教材、放眼关联的课外资源、整合反思、读写结合,才能在长期的积累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写作能力。学生通过阅读感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阅读提升自身文学素养,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并形成写作直觉和能力。  《鸿门宴》是苏教版必修三“寻觅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语文教学出现了许多新模式和新局面。但很多高中生仍习惯于台下听课,被动学语文,且绝大多数学生被其他学科的作业压得透不过气来,语文学习空间大受打压,语文学习效果较差。日常教学未能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每次上语文课,学生犹如饭店聚餐,不必事前准备,只等服务员上菜,然后吃喝一顿,吃完走人。只顾课堂“享受”而不管前后“付出”,这样学语文太被动了,学生不应只享受“大餐”(听课
期刊
当前,高中作文教学普遍陷入了一种困境,作文就好似堆积货物的“仓库”,素材简单堆积的现象很普遍,假话、空话、套话遍地,很难有真情实感的流露。  一、堆砌素材的三种典型  1.堆砌历代“古人”  每次一出作文题,学生一下子想到的并不是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却是不约而同地把眼光放到“古人”身上。某学生在习作《心灵的选择》的第一段写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就是这样一个诗人,忧国忧民。‘举世皆
期刊
情感教育不但有助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进而提升教学效果。而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本身就有很丰富的情感,因此,通过语文教学进行情感教育就有独特的优势。然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过于重视,很少想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最大程度地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使语文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成为对学生进行
期刊
散文是情思的浓缩,每一篇散文,都浓缩着作者强烈的感情。史铁生的《合欢树》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的一篇经典散文。这篇文章的语言淡雅、朴素,却在字里行间潜藏着深刻隽永的真情。如何在平淡的语言中发掘出刻骨深情,是本文教学的重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紧扣文章语言的“矛盾处”,层层剖析,细细品味,发掘出深切的母爱及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悲痛之情。课堂采用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个性展示等形式,由学生主导课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