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省,幅员面积占长江上游流域面积的50%。10年前,由于过度开采,我省每年给长江带来6亿吨泥沙。10年西部大开发后的今天,通过退耕还林等三大生态工程,营造公益林8千万亩,输入长江的泥沙量减少近8成,在长江上游建起了一道生态屏障。
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之初,生态建设就成为重要着力点之一。经过10年的努力,西部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已经从之前的10.32%,提高到现在的17.05%。在即将开始的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中央对西部、对四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构筑更安全的生态屏障,以此实现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让西部真正成为中国下一个10年乃至更长时间内现代化的“新支点”。
目标是长远的,道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在这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刻,如何统筹谋划生态战略,如何科学保护生态载体,如何维护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带着问题,10月18日,本刊记者走进省林业厅,对话王平,解读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四川生态建设的新课题。
▍10年前,“十万森工放下斧头,由砍树人一变而为种树人、护林人”,10年后,到任何一个市州,处处可见青山披翠、碧水蜿蜒
《四川党的建设》:王厅长,您好!我们知道,四川地处长江上游,是全国重点林区,肩负着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职责,但这都是一些概念性的东西,请您具体介绍一下,四川的生态区位到底重要在哪些方面?
王平:好的。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基地、全国乃至世界极其珍贵的生物基因库之一,生态区位十分重要。我从四个方面来说明。
一是全国重点林区。四川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二是长江上游水源涵养区。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源头区域,是巨大的天然绿色蓄水库。三是生物多样性富集区。有高等植物1万余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3,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占到了全国总数的一半,更是誉满全球的“熊猫”故里。四是生态建设核心区。四川地处长江上游,生态区位关乎三峡库区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国家对四川的生态建设十分重视,1998年四川在全国率先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1999年又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四川党的建设》:上世纪90年代末,曾经有一个很形象真实的说法,“十万森工放下斧头,由砍树人一变而为种树人、护林人”。通过10年的努力,当年退耕还林的坡耕地,已变得郁郁葱葱。除了我们亲身感受到的,还请您介绍一下,我省的生态建设取得了哪些标志性的成就?
王平:除退耕还林、天保工程外,10年来,我省还相继实施了退牧还草、湿地保护、水土流失治理、川西北防沙治沙、城乡绿化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在为全国特别是长江流域生态安全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城乡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得到很大改善。说到标志性成就,我以“四增加”、“三减少”做个概述。
“四增加”:指生态建设投入、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自然保护区面积大幅增加。“三减少”体现在水土流失、温室气体排放、林木资源采伐大幅度减少。
▍在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中,将加快实施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态补偿政策,新政策、新定位使四川的生态地位优势更加凸显
《四川党的建设》:从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到各地极端天气的增多,特别是地震灾区大多是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区域,对我省的生态维护、生态建设造成了严重影响。对此,请您分析一下目前我省生态建设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王平: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四川林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由于自然灾害频发,土地荒漠化严重。同时,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四川,目前已成为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其次是基础条件的落后。林区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抗击自然灾害能力差。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林业职工、林农群众收入仍然很低。
再次是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压力的增大。就像你所说,随着极端天气的不断增多,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控形势日益严峻。同时,林地、湿地流失现象仍然突出,乱捕滥猎行为时有发生,巩固和扩大林业建设成果的难度正在加大。
《四川党的建设》:在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中,中央明确提出,要在西部地区加快实施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态补偿政策,建立健全“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生态补偿机制。一系列的新政策、新定位给我省带来了哪些新机遇,使我们能更有利地去解决当前的困难和不足?
王平:有困难、有挑战,更有机遇。一系列的新政策、新定位使我省的生态地位优势更加凸显。首先是林业的新定位为林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中央明确指出林业的“四个地位”: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这是我们党对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最新认识成果,确定了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新地位、新使命、新目标和新要求。
各级党政高度重视为林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胡锦涛主席在APEC会议上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森林方案”,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为全省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全省各地主动将林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对林业的重视程度空前。
强农惠林的政策措施及社会参与热情的高涨也为林业建设带来了新机遇。我省首个森林碳汇项目在联合国成功注册,标志着我省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拓展国际发展空间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同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广大农民和业主建设林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普遍增强,进一步激发了林业发展活力。
▍未来10年,建成长江上游坚固的生态屏障,让四川“山更绿,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人民生活更美好”
《四川党的建设》:10年西部大开发的探索与实践,使四川发展站在了新的更高起点上,也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为我们抓住新一轮机遇、实现更大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下一个10年,我省的生态建设会定下怎样的思路和目标?
王平:西部大开发首先是思想大解放。奇葆书记说,要敢于革除“恐高”、“怕快”的求稳心理,走前人未走过的路,干别人未干成的事,始终走在西部改革发展的最前列。
因此,我们要醒得早、主动谋、跳起抓。未来10年,要突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主题,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兴林与富民并重,大力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努力实现由维护生态安全向建设生态文明提升、由传统数量林业向现代效益林业转变、由森林资源大省向林业经济强省跨越。
到2020年,我们要完成营造林400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7%,森林碳汇每年增加4000万吨,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3000亿元,农民林业人均纯收入1500元。
《四川党的建设》:在未来10年的努力方向上,汶川地震灾区的生态修复、大熊猫生态品牌,以及林权制度改革等都是大家极为关注的,哪些工作是下一个10年要重点推进的?
王平:按照省委、省政府定下的“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目标不动摇,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方针,未来10年,我们确立了五个工作重点。
深入推进生态工程建设。延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期限,增加生态脆弱区坡耕地和严重沙化土地退耕还林任务;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加快推进川西北沙化治理及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生态修复。
加快发展现代林业产业。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引导资源、资金等产业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着力打造大熊猫、森林、湿地和乡村生态旅游四大品牌。
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开放。建立健全林木采伐、林权流转、林权抵押贷款等制度,鼓励各种社会主体参与林业建设,实现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
不断提升林业保障能力。加大林业投入力度,完善林业补贴补偿政策,拓宽林业投融资渠道。推进依法治林、科技兴林及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引导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为林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四川党的建设》:西部大开发的第一个10年,我们把满目荒芜变成了满目青翠,把曾经的不可能变为了现实。西部大开发的第二个10年,又将呈现出怎样的惊喜?请您为我们做个展望。
王平:宏伟蓝图已经绘就,进军号角正在吹响。通过未来10年的建设,通过全省林业人的不懈努力,下一个10年,我们将使四川“山更绿,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人民生活更美好”!
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之初,生态建设就成为重要着力点之一。经过10年的努力,西部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已经从之前的10.32%,提高到现在的17.05%。在即将开始的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中央对西部、对四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构筑更安全的生态屏障,以此实现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让西部真正成为中国下一个10年乃至更长时间内现代化的“新支点”。
目标是长远的,道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在这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刻,如何统筹谋划生态战略,如何科学保护生态载体,如何维护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带着问题,10月18日,本刊记者走进省林业厅,对话王平,解读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四川生态建设的新课题。
▍10年前,“十万森工放下斧头,由砍树人一变而为种树人、护林人”,10年后,到任何一个市州,处处可见青山披翠、碧水蜿蜒
《四川党的建设》:王厅长,您好!我们知道,四川地处长江上游,是全国重点林区,肩负着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职责,但这都是一些概念性的东西,请您具体介绍一下,四川的生态区位到底重要在哪些方面?
王平:好的。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基地、全国乃至世界极其珍贵的生物基因库之一,生态区位十分重要。我从四个方面来说明。
一是全国重点林区。四川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二是长江上游水源涵养区。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源头区域,是巨大的天然绿色蓄水库。三是生物多样性富集区。有高等植物1万余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3,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占到了全国总数的一半,更是誉满全球的“熊猫”故里。四是生态建设核心区。四川地处长江上游,生态区位关乎三峡库区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国家对四川的生态建设十分重视,1998年四川在全国率先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1999年又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四川党的建设》:上世纪90年代末,曾经有一个很形象真实的说法,“十万森工放下斧头,由砍树人一变而为种树人、护林人”。通过10年的努力,当年退耕还林的坡耕地,已变得郁郁葱葱。除了我们亲身感受到的,还请您介绍一下,我省的生态建设取得了哪些标志性的成就?
王平:除退耕还林、天保工程外,10年来,我省还相继实施了退牧还草、湿地保护、水土流失治理、川西北防沙治沙、城乡绿化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在为全国特别是长江流域生态安全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城乡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得到很大改善。说到标志性成就,我以“四增加”、“三减少”做个概述。
“四增加”:指生态建设投入、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自然保护区面积大幅增加。“三减少”体现在水土流失、温室气体排放、林木资源采伐大幅度减少。
▍在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中,将加快实施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态补偿政策,新政策、新定位使四川的生态地位优势更加凸显
《四川党的建设》:从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到各地极端天气的增多,特别是地震灾区大多是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区域,对我省的生态维护、生态建设造成了严重影响。对此,请您分析一下目前我省生态建设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王平: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四川林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由于自然灾害频发,土地荒漠化严重。同时,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四川,目前已成为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其次是基础条件的落后。林区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抗击自然灾害能力差。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林业职工、林农群众收入仍然很低。
再次是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压力的增大。就像你所说,随着极端天气的不断增多,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控形势日益严峻。同时,林地、湿地流失现象仍然突出,乱捕滥猎行为时有发生,巩固和扩大林业建设成果的难度正在加大。
《四川党的建设》:在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中,中央明确提出,要在西部地区加快实施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态补偿政策,建立健全“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生态补偿机制。一系列的新政策、新定位给我省带来了哪些新机遇,使我们能更有利地去解决当前的困难和不足?
王平:有困难、有挑战,更有机遇。一系列的新政策、新定位使我省的生态地位优势更加凸显。首先是林业的新定位为林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中央明确指出林业的“四个地位”: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这是我们党对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最新认识成果,确定了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新地位、新使命、新目标和新要求。
各级党政高度重视为林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胡锦涛主席在APEC会议上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森林方案”,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为全省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全省各地主动将林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对林业的重视程度空前。
强农惠林的政策措施及社会参与热情的高涨也为林业建设带来了新机遇。我省首个森林碳汇项目在联合国成功注册,标志着我省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拓展国际发展空间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同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广大农民和业主建设林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普遍增强,进一步激发了林业发展活力。
▍未来10年,建成长江上游坚固的生态屏障,让四川“山更绿,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人民生活更美好”
《四川党的建设》:10年西部大开发的探索与实践,使四川发展站在了新的更高起点上,也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为我们抓住新一轮机遇、实现更大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下一个10年,我省的生态建设会定下怎样的思路和目标?
王平:西部大开发首先是思想大解放。奇葆书记说,要敢于革除“恐高”、“怕快”的求稳心理,走前人未走过的路,干别人未干成的事,始终走在西部改革发展的最前列。
因此,我们要醒得早、主动谋、跳起抓。未来10年,要突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主题,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兴林与富民并重,大力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努力实现由维护生态安全向建设生态文明提升、由传统数量林业向现代效益林业转变、由森林资源大省向林业经济强省跨越。
到2020年,我们要完成营造林400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7%,森林碳汇每年增加4000万吨,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3000亿元,农民林业人均纯收入1500元。
《四川党的建设》:在未来10年的努力方向上,汶川地震灾区的生态修复、大熊猫生态品牌,以及林权制度改革等都是大家极为关注的,哪些工作是下一个10年要重点推进的?
王平:按照省委、省政府定下的“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目标不动摇,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方针,未来10年,我们确立了五个工作重点。
深入推进生态工程建设。延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期限,增加生态脆弱区坡耕地和严重沙化土地退耕还林任务;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加快推进川西北沙化治理及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生态修复。
加快发展现代林业产业。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引导资源、资金等产业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着力打造大熊猫、森林、湿地和乡村生态旅游四大品牌。
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开放。建立健全林木采伐、林权流转、林权抵押贷款等制度,鼓励各种社会主体参与林业建设,实现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
不断提升林业保障能力。加大林业投入力度,完善林业补贴补偿政策,拓宽林业投融资渠道。推进依法治林、科技兴林及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引导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为林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四川党的建设》:西部大开发的第一个10年,我们把满目荒芜变成了满目青翠,把曾经的不可能变为了现实。西部大开发的第二个10年,又将呈现出怎样的惊喜?请您为我们做个展望。
王平:宏伟蓝图已经绘就,进军号角正在吹响。通过未来10年的建设,通过全省林业人的不懈努力,下一个10年,我们将使四川“山更绿,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人民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