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son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有明确的目标定位: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应用初步的方法和经验读书,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感受课文人物、事件、美好情境和优美语言并乐于与人交流等。低年级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因此必须从最基础抓起,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人在低年级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收获颇多。
  一、感情诵读,理解课文内容
  对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而言,要想很好的理解课文,说出富有教育意义的令成人满意的答案,是有很大难度的。因为学生阅读的不再是像图画、实物可以直接帮助他们去理解的内容,而是文字符号。《课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阅读教学首位,即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和享受。但在阅读起始之初对学生要求过高,则可能会因畏难而失去阅读的兴趣。我认为有感情地诵读,能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很好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北风和小鱼》这篇课文时,课文用了“得意”、“非常得意” 、“气极了”来形容北风的神态,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进行教学,通过品读“得意”“非常得意”等词,让学生感悟北风的盛气凌人、愚蠢可笑、过于自信。在学生对一些重点词句有一定的理解后,再通过反复的朗读,让学生便体会课文所描绘的图象,脑海里也逐渐清晰起来,有了这些铺设,朗读便水到渠成,学生学得轻松,读得兴致盎然。在此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什么时候得意过?什么时候非常得意?当你气极的时候会怎么做?并没有直接就让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只有让学生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受自己在“得意”时、“非常得意”、“气极了”时的心情,再让学生来读,在读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等手段,有效地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而很好的理解课文。
  二、质疑释疑,实现文本对话
  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是促使学生开展思维活动的手段,好的问题能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的对话。因此必须精心设计提问,使提问富有启发性,看题思文,读题质疑,便是很好的阅读文本前的阅读预计,它能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书,读由心发。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丹顶鹤》一课,课始师问: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的吗?生答:丹顶鹤生活在哪里?丹顶鹤吃什么?丹顶鹤到底生活在什么地方?丹顶鹤有多少斤?丹顶鹤可以在天上捉虫吗?……又如:《狐狸和乌鸦》一课,揭题后,老师问:在你的印象中,狐狸是一种怎样的动物?乌鸦又有什么特点呢?狐狸和乌鸦凑在一块儿,会发生什么事儿呢?学生大胆猜测:“狐狸和乌鸦之间应该发生了的一件事”、“狐狸怎么骗乌鸦的?”“狐狸和乌鸦是怎么在一起的?”、“狐狸和乌鸦合作完成了一项任务” ……学生的思维插上了翅膀,摆脱了束缚,飞越了文本。老师的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阅读期待,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质疑可以形成积极的的期待,那么解疑则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动力,它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深入理解课文,了解课文中人物的品质,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的对话。
  三、巧用填白,深化文章主旨
  课文受入选课本篇幅的限制,常常会对一些细节进行省略,老师细心地挖掘一下,会为课堂教学创造一个精彩的新天地,同时也会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深化文章的主旨。所以我常常抓住文中一些关键的省略进行课文填白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秋游》一课,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围绕“开心”一词,让学生想象如果自己此时就在草地上会干什么来练习说话。同学们打开了话匣子,“小朋友会在草地上玩老鹰抓小鸡。”“小朋友会在草地上练倒立。”“小朋友会躺在草地上休息。”“小朋友会围坐在老师身边听老师讲故事。”……这时我趁机问:“小朋友开心吗?”(开心)“是谁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游戏天地?”(大自然)“所以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巧妙的设计唤起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孩子们学着文中的孩子向着蓝天亮开嗓子,有的孩子喊:“秋天真美啊!” 有的孩子喊:“我们好开心呀! ”学生完全被感染了,开心在课堂蔓延。有了样的填白训练,文章的主旨自然地得到了深化。
  四、拓展迁移,升华阅读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进行迁移拓展的训练,让学生在具体的形象感知中进行深入体会,从而达到对知识的进一步的理解,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激起他们对美好情境的向往。这既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对阅读感悟的升华。
  例如:在《秋姑娘的信》一课学文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迁移训练,“如果你是秋姑娘,你会给谁写信,去关心关心他。”学生答道,“我想给××写信,让他把字写好。”“我想给××写信,让他认真听讲。”“我想给妈妈写信,让她别太辛苦。”“我想给老师写信,让他保护好嗓子,别把嗓子累哑了。”……这封封“信件”,不正是阅读感悟的升华吗?又如在学完《梅兰芳学艺》一课,总结“梅兰芳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后,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通过努力“终于”取得成功的例子。学生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的成功经历,“我原来不会唱歌这首歌,通过勤学苦练,我终于学会了。”“我原来不会写毛笔字,经过练习,现在我终于会写了。”……学生的例子可大可小,最后我带领学生总结:成功是勤学苦练换来的。“三维目标”之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便在这样的迁移训练中得到了体现和落实。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标强调应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阅读趣味,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就应“以人为本”,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读中自读自得,在读中感知体验,在读中浸染熏陶,在读中培养语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低年级开始!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人们常说,“一个好老师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人的一生中能遇上一位好老师是莫大的幸福。“做一个好老师”是我一生的追求,走进每一个孩子心中,记住每一个孩子,并让每一个孩子记住我,是我最大的愿望。  从教十二年来,每次站在讲台上,一声:“孙老师,您好!”那稚嫩、响亮、整齐的问候已鼓涨起我幸福的心,沐浴在孩子们纯真的目光中,我感受到自己担负的重任。当孩子们长大后再翻开“童年”这本书时,看到的该是什么
语文课上,最美的声音是读书声。在朗朗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用心灵与作者对话。在朗朗书声中,学生在起伏跌宕、轻重有致的感情波涛中受到美的熏陶。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总得‘读’,因为读得好,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就领会它的思想感情”。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熏染学生的审美。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朗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素质外显形态之一。
头脑不是一个填充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把。情知教学就是能点燃火把的一根火柴。它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学生情感,又注重学生认识,以情促知,以知促情,情知交融,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情知互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具体落实?我在这几年工作中利用听课的便利条件,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现把一些想法总结如下:  一、激发情感,搜寻旧知  美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讲过:“教师唯一的工作是帮助学生成功
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电针对兔实验性干眼症模型泪液分泌量、泪膜稳定性及泪腺和眼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研究电针对实验性干眼症的干预效应;通过观察NF-κB p65、TNF-α、IL-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的知识体系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从语文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并发展思维能力,体验学习的乐趣,感悟语文的价值”。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是说我们所接触的语文知识以及所开展的语文教学活动都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游离于生活之外的语文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那么,
“淅沥沥——”我走出了学校,可是却发现下起了雨。雨是多么神秘的东西呀!我的名字在也有一个“雨”字,也许这就是我喜欢听雨的缘故吧。  雨总是那么奇妙,有时像花针,有时像黄豆,有时还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这次下雨了,我自然很高兴,于是约了几位同学去雨中寻“美”。听听雨的歌唱,触摸雨的娇姿。  我们拿着一把伞走出了家门,聚在了一起。我仔细地看着——慢慢地,慢慢地,我们忽然发现树叶变得更绿了,绿的扎我的眼,
教精读课文时,有意识地与课外相关内容链接,适时进行扩展性阅读,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一、同题阅读  我们语文教材上的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挑细选的,文质兼美。我们有许多名家名篇与这些课文同题,
对于大多数知识来于课本而参加社会综合实践很少的小学生来说,阅读就显得重要,特别是阅读能力的提高更为重中之重。下面结合教学实践,针对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略谈几点我的体会。  一、明确阅读目的,提高阅读兴趣  目的明确是我们阅读的动力和前进方向,阅读目的就是我们通过阅读所要达到高度,比如情感上得到了什么样的陶冶,能力上得到了什么样的提高,或是知识上得到了怎样丰富等。我认为,阅读的宗旨是培养学
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教学是“火头军”。但当下一些教师存在过于追求成效,急于找到一条有效的捷径,于是阅读的味淡了,情假了,教学中出现一些不和谐
小语《新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何才能优化朗读过程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呢?  一、范读——以情启情  “范读”,是每位语文老师再熟悉不过的朗读训练的指导方法了。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除了重视学生的朗读,千万别忽视、吝啬自己的范读。教师成功的范读,胜过千言万语的讲解,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神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