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模式下的会计政策问题探讨

来源 :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qy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BOT项目在我国的普及推广,BOT项目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财政部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中对BOT项目的核算做了规定。本文就BOT项目中就特许权协议摊销及投资方的股权核算进行探讨。
  关键词:BOT项目 特许权协议摊销 资金沉淀 股权投资价值
  BOT是Build-Operate-Transfer的英文缩写,即“建设—经营—转让”,一般是指政府通过合同授予企业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等方式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通常是20-50年),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近二十年来,BOT作为一种日渐成熟的项目融资方式,已成为世界各国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方式,广泛应用于能源、交通、供水、通讯、污水处理及垃圾处理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上,应用相当普遍,对财政投资不能满足急剧膨胀的公共设施需求形成有益的补充,并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投资方为按照有关程序从政府或代表政府的相关部门取得该特许经营权合同,设立项目公司進行项目建设和运营。项目公司除取得建造有关基础设施的权利以外,在基础设施建造完成以后的一定期间内负责提供后续经营服务并收取费用。BOT项目公司有别于一般企业的特性有三个方面,一是特许权到期后需无偿移交政府;二是具有固定的时限性,在项目成立之初即能确定公司的存续期间;三是项目公司仅提供特许权规定的服务内容,经营范围受到限制。而投资公司(项目公司股东)是通过从项目公司分红获取投资回报。
  在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BOT项目的核算一直没有特殊规定,直至2008年8月,财政部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对企业采用建设经营移交方式(BOT)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业务的会计处理作出了原则规定。根据规定,建造期间项目公司无论是否提供建造服务,BOT业务所建造基础设施都不应作为项目公司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所有费用均应计入“无形资产——特许经营权”科目或相应的金融资产科目之中。运营期间,投资方将无形资产(金融资产)摊销进费用。由于BOT项目的特殊性,这些原则性规定不能完全解决生产经营核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按照目前财务准则的规定,企业将税后利润计提法定盈余公积后,方可向股东进行利润分配。而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或无形资产摊销的本质,是为了今后更新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以维持企业的再生产, BOT企业特性决定了其不需更新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设备维护费用计入项目公司的当期成本。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形成的资金,除了偿还项目建设期间的银行贷款外,均沉淀于项目公司,投资公司无法收回资金。即使有少数需更新设备,计提的盈余公积足以满足需要。对政府而言,为了保证投资方将有关基础设施按照特许权协议约定的性能、状态移交给合同授予方,特许权协议的授予方(政府)在特许权协议中会要求投资方出具履约保函予以保证;项目公司在偿还了建设期间的银行贷款后,也不会影响银行的利益。因此,沉淀于项目公司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形成的资金对于债权人、政府均无更多的意义。
  另外,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投资方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需满足以下条件:①市值持续下降且低于账面价值;②该项目暂停交易一年或一年以上;③被投资企业当年发生严重亏损;④被投资企业持续2年发生亏损;⑤被投资企业进行清理、整顿、清算或出现不能持续经营的迹象。投资公司投资BOT项目后,若项目公司未亏损(BOT项目多为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一般不会亏损,长期亏损会影响市政项目实施),投资公司不符合计提投资减值准备的条件。但随着特许权协议年限逐渐减少,其长期股权投资价值也在逐年递减,造成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而一般的公司没有这方面问题,是因为会计假设被投资公司是持续经营的。
  为了真实反映投资公司投资BOT项目的价值,同时收回BOT项目公司计提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形成的沉淀资金,笔者建议投资公司按特许权协议年限直线法减少投资账面价值。
  为了维护债权人(银行)利益,在银行贷款还款期内,投资方仅做账务处理,不收回资金,期末调整分录如下:
  借:应收款项
  贷:长期股权投资
  待还款期结束后,根据项目公司的经营情况,逐步收回资金,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
  应收账款
  通过以上处理,既保证了投资方收回项目公司的沉淀资金,避免了资金浪费,保证了投资方的利益,提高了投资方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又解决了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偏离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
  [2]刘省平 BOT融资理论与实务 (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文化创意产业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竞争力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居于更加突出的地位。因此,本文将简谈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  关键词:文化产业 战略地位  我国最早在国家政府文件中提出“文化创意产业”,的是2006年9月出台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纲要在强调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和结构时,提出以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城市为核心,加快产业整合,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使之成为文化
期刊
摘 要:基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进步的日益加速,零售业态发生了全球性的变革,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本文论述了我国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零售业态 零售业态演化 发展趋势  零售业的生存和发展是消费者、企业家、专家学者和政府历来关注的问题。加入WTO后,我国零售业飞速发展,各种零售业态竞相推出,极大地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一、零售业态的概念  零售业态应是满足消
期刊
会计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受到社会形态、经济状况和文化背景的影响,而社会、经济、哲学、和人类价值观对会计的影响又是综合的。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会计文化强调以人为本的会计管理哲学,相对于整个社会文化而言,又是一种亚文化。在认识和解决问题时,都以人为出发点,以文化形式实现会计人员群体的凝聚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会计文化的基本组成要素为会计物质文化、会计行为文化、会计制度文化和
期刊
摘 要:追溯生态城市的思想萌芽在中国的古代风水理论已有蕴含,现代人类 运用现代高科技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城市模式。城市建设的目标已从一维的社会经济变革向三维(财富、健康、文明)的复合生态繁荣发展。城市生态建设必 须从本抓起,促进形与神有机统一总体设想。  关键词:生态城市 园林绿化 绿色科技 设想  三千多年前,中华民族就己形成了一套鲜为人知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 以成天下”的
期刊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速发展,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与时俱进的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十分迫切。本文对当前基层新闻宣传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探讨如何将新闻宣传与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对接,更好的服务于思想政治工作。  关键词:基层 新闻宣传 思想政治工作  新形势下,企业通过新闻宣传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在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同时,又面临着新的机遇。胡锦涛同志曾深刻地指出:“现代社会,舆论
期刊
安全生产是煤矿的“天”字号工程,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旗帜和动力。近年来,成庄矿紧紧围绕晋煤集团安全价值观,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创新性总结并实施了以“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为基本路径,以“教化法”、“物化法”、“感化法”、“训化法”、“升化法”、“变化法”、“激化法”、“细化法”、“严化法”、“同化法”为重要抓手的“三化十法”安全文化建设模式,有力地助推了矿井的持续安全高效发展。  一、强
期刊
摘 要: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是企业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群体意识和经营理念的一种综合体。企业文化建设是加强企业管理的精神和灵魂。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企业文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者十分重视的问题。本文着重介绍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和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推动作用,并分析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企业文化管理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 企业
期刊
在当代公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愈演愈烈。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理念,消费者面临的纷繁复杂的商品和品牌选择,以及企业内部发展的深度与广度都在市场竞争正起着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其中企业文化是现代市场竞争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关键素。  何谓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就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项事业的过程中所形
期刊
摘 要:公路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正日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也就使得我国公路施工的安全问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论文分析总结我国公路施工安全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公路 施工 安全管理  近些年,公路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而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如何根据公路施工的特点,改善公路尤其是公路施工安全管理,以实现公路施工安全生产,成为研究公路施工安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的管理者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用。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深入分析了企业文化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的同时还指出了其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其他学者对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推手的理论研究指导下,探讨企业如何通过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来改善管理中的问题,最终达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的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