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雕塑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anha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家庭;亲子关系;雕塑
  【活动目标】
  1.通过在雕塑中排列“家庭成员”来展现家庭成员的互动关系,让学生体会到原来没有意识到的家庭动力关系。
  2.通过改变或重新排列雕塑来表明改变的可能性,决定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来提升自我判断力。
  【活动方式】雕塑、游戏与解释
  【活动准备】
  准备一些桌子、凳子、餐具、家具、玩具
  【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
  让学生看一组双关图,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与别人看到的是不是一样?这种双关图让你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看双关图,让学生了解,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会看到不同的一面。启发学生对事物不同侧面的思考。
  二、随机分组
  1.全班所有学生排成三列纵队,从第一列开始报数,首尾相接;报相同数字的学生构成一个小组。
  2.大概所有学生分成6~8个小组,每组的人数为6~8人。
  设计意图:按照惯例的分组可以让学生熟悉每次活动的程序,以便学生更好地配合;6~8人小组不仅是平常活动的惯例,更为下面的“家庭雕塑”活动做准备;6~8人小组让很多学生有发挥的余地,比如,有的学生就在家庭中雕塑了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形象,有的学生还在家庭中雕塑了两个自我的形象(一个是父亲身边的自我:严肃沉默;一个是母亲身边的自我:体贴孝顺)。
  三、教师宣布雕塑原则
  1.每个小组诞生一名雕塑者,所有雕塑者宣誓。
  2.其余的被雕塑者宣誓。
  3.雕塑者开始创作,在家庭关系中有权威的人可以通过站得很高(站在课桌上或椅子上)来塑造,被控制或者被驾驭的人可以通过躺在地板上来塑造;亲密关系的塑造可以通过距离的远近来实现,距离远的人表明关系不亲近,距离近表明关系很亲密;人物的塑造也可以通过手里的餐具或玩具来表达;在这个小组内一定要找一个来代表自己。
  设计意图:这个有关原则的说明可以给学生的雕塑提供一些很好的思路,指定一个人来代表自己能让当事人从远距离的角度以及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四、宣誓
  1.雕塑者宣誓
  誓词:我是能创造原生态艺术的雕塑者,我发誓我要按照自己家庭的原型雕塑我的团队。在雕塑的过程中我一定会认真负责地思考并尊重每一个被雕塑的队员的人格尊严,在进行重塑的过程中我一定会及时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希望和愿景,在尊重被塑造队员的同时我会对家庭成员的地位进行调整。我相信自己改变的能力与勇气,也希望被雕塑者配合我的创造过程。
  2.被雕塑者宣誓
  誓词:我是被雕塑者,我发誓在被雕塑的过程中将密切配合创造者的雕塑,不管要我做什么,只要不存在伤害我人格尊严的事我一定尽全力做到。并且在雕塑者进行重新塑造的过程中我会及时给出有意义的建议,帮他完成好我们这一团队的“家庭雕塑”任务。
  设计意图:宣誓这个环节必不可少,因为大多数孩子都有一些小小的邪念(想要占别人辈分的便宜),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完全收敛并配合雕塑者的工作,让这个雕塑的过程变得更为神圣。
  五、雕塑
  1.雕塑者选择其他组员代表自己的家庭成员,在房间里安排他们的位置,以此象征家庭的互动关系。
  2.需要雕塑的家庭成员基本是雕塑者自己家的常住成员,雕塑者必须要找一个人代表自己。
  3.雕塑完成后,雕塑者解释他们的作品,解释家庭成员为什么在他们被指定的位置。
  设计意图:雕塑只是行为的一部分,只有通过解释才能完全看到创作者的意图,在解释的时候务必仔细地询问雕塑者的思路,要留给他们思索的余地,并提出问题,以便在重塑时得到解决。
  六、重塑
  1.解释完毕后,组内成员对此家庭进行讨论,提出调整意见,然后再请雕塑者按照自己希望的样子来重新排列雕塑。
  2.按照雕塑者自己希望的样子进行雕塑后,再请雕塑者进行适当的解释。
  设计意图:重塑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自己家庭亲子关系的反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组内成员给出适当的意见进行多方商定的同时,也开启了他们对自己家庭亲子关系的思考。雕塑者的进一步解释更能澄清问题的所在,并引起组内成员的思考。
  【教学反思】
  1.这个设计只有一个活动,所有的程序需按步进行,每一步都必须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不能点到为止,必须进行深入的追问,以引起学生的反思。
  2.在时间的把握上可能会出现问题,最主要是时间不够,即使是这样也不是很要紧,因为“未完成事件”最能引起学生更多的思考,下一堂课可以回顾并继续上一堂的内容,这样就可以为他们家庭关系的构想打下一些必要的基础。
  3.对于那些不配合的小组也可以组织他们观看。也可以让观察者谈自己的感想。(稿件编号:100311002)
  (作者单位:湖南省湘阴县第一中学,414600,电邮:menghen133@126.com)
  编辑/何 妍 终校/于 洪
其他文献
〔关键词〕自我;人际;沟通    【活动构思】   高中阶段是学生一生中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共同探讨成长和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本活动主要采用团体活动的方式,帮助个人自我发现,了解自己的心理,了解他人的心理,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适应性,促进人格成长,从而开发心理潜能。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不光成绩优秀,心
期刊
〔关键词〕激发兴趣;良好习惯;提高能力    阅读教学是以文章教学为中心,组织学生学习文本解读的教学活动,是一个心理过程,是能动的积极思维过程,是人脑中信息相互作用与反应的过程。“心态决定一切”,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就要注重学生阅读心理的培养。  我们曾对1500名实验中学的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读过教育部门推荐的14部初中生必读课外书籍中4部的学生,只有584人,占
期刊
〔关键词〕心理活动课;设计;反思  一堂好的心理辅导活动课,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真情表露”,达到“坦率交流、浓浓分享”的课堂效果。为了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我们有时会使用代币奖励、小组竞赛等外部强化的方式。外部强化的确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但是是否能够激起学生的“真情表露”呢?也许并不一定。外部强化有时候恰恰会削弱学生参与的内部动机,使得他们为了赢得表扬或者超越他人而表现自己,甚至让他们说出违心的
期刊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幸福感;自画像   幸福感是个体追求生命体验的终极目标。教师个人的幸福感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成正相关。  笔者在一次中小学教师团体心理辅导中,通过“自画像”活动,具体而真切地触探到教师心灵深处缺失了的幸福感,深切地感受到来自中小学教师心中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以及无法排解的烦恼。  “自画像”活动形式简单,操作方便,活动中教师自由画出能代表自己的图形或色彩,可以是具象的
期刊
〔关键词〕称职;有为;角色定位;心理教师    前不久,我出差外地,意外遇到我的一位师弟,我问他:“你怎么也跑到这里来了?”他说,他已经下海经商,在这里做生意。我莫名其妙:“你不是在一所有名的重点中学做了心理老师吗?我还记得当初你去的时候是满怀信心与希望,准备在心理教育事业上大干一番、有所作为。”哪知道他这样回答:“做心理老师没意思,没有地位,工资又低。”我问他为什么?他接着跟我谈了参加工作后所遇
期刊
〔关键词〕网络游戏;中小学生;认知  “今天你偷了吗?”这是近来最普遍的问候语。“偷菜”是网络上流行的一款游戏,这一游戏自推出以来,便受到上网族们的一致喜爱,以至于朋友之间的问候语集中变成“今天你偷菜了吗”,由此可见“偷菜”游戏传播之盛。  学生是接受新新事物的佼佼者,自然“偷菜”游戏在学生中间也流传极广。学生在这个游戏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不能专心地学习。有些学生为了能够及时收获自己种的菜
期刊
〔关键词〕倾听;对话;师生关系  我的一位学生,曾在给我的信中写道:“昨天的谈话让我感觉第一次没有被人抛弃。从前的老师找我谈话,光顾着自己讲,从不理会我的感受,最后还要添上一句:‘听懂了吗?下次不要再犯了,回去吧!’这些话当然只是左耳进右耳出,从来没在我脑海留下什么。而从老师身上,我发现了一个愿意真心为我费唇舌,指导我的老师。我很感激,毕竟,要找一个愿意听自己唠叨的人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这位学
期刊
〔摘要〕学校的管理目标要想顺利实现,校长必须充分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使学校的各个层面的人员都参与到学校管理中,这就必须细化管理体系,体现管理的层次性。构建起精细化的管理体系,就是为学校进入快速发展轨道提供可能。人性化管理理念往往体现在细节中。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 助推力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0)02-0011-03    当汪中求
期刊
编者按:“理事会通讯”是杂志为了展示理事单位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管理机制、教师队伍、科研成果、培训、会议等,而特意开辟的栏目。欢迎广大理事单位将取得的成绩及经验推荐至本栏目,与广大理事单位一起分享。  联系人:王策,推荐邮箱:kmwangce@sina.com。    2009年11月13日~15日,江苏省中学教育科研协进会暨“师陶杯”活动颁奖仪式在江苏省丹阳市第六中学举行。  此活动以“教师课程
期刊
2010年1月8日,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和江苏省心理学会学校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和南京琅小明发分校承办的“班级心理教育联盟滨江论坛”在该校多功能厅举行,来自省内外的心理教育专家、心理教师2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开幕式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吴九君博士和江苏省心理学会学校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宋宁主任分别致辞,浦口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