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提出要把高中政治课构建成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本课程力求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此外,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与实践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的教育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对当今教育改革亦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立足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给予高中政治课教学切实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高中政治课教学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围绕的是生活与教育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展开的,生活世界中存在教育,受教育者在生活世界中体验与感悟教育,教师的教育是在学生和生活世界的范围内进行的。而新课标关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使所学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在判断思考的过程中感悟什么是真理,从而自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此,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高中政治课具有一定的契合点和相通之处,加之当前的高中政治课教学实践有完善的必要性,因而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导高中政治课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一、借鉴“生活即教育”理论,实现高中政治课教学回归生活
高中政治课教学唯有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经济、哲学和文化的基本原理,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感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教学目标回归生活
教学目标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开展的是否有意义与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合理息息相关。针对当前我国教育脱离生活的现状,首先要实现教学目标回归生活化,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让学生过有意义的生活。因此,要符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有效的开展高中政治课教学活动,就要实现教育目标回归生活。首先,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同时兼顾,既要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又要充分考虑学生身心特点;其次,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要贴近生活.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情感教育,并在教学和实践中培养起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学科核心素养;最后,要注重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既要与现实生活像契合,又要注重目标的长远性,呈现出梯度。
(二)教学内容取材于生活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与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教育内容源于生活,教育服务于生活,教育应该围绕生活,这才是真教育。生活教育理论启示我们要实现高中政治课回归生活,就必须一改传统教育依赖课堂、教师和教材的弊端,从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寻找教学内容。首先要求教师善于挖掘资源,实现教学资源源于生活,并根据教学需要引入课堂;其次,教学内容要与生活逻辑契合。教师可以以现实生活为逻辑起点,结合教材,调整授课内容的顺序;最后,教学内容的呈现也要生活化。高中政治课的四个模块与现实的经济、政治、文化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教师在呈现知识时要考虑如何生活化。
(三)教学过程渗透生活
教学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体验的过程。因此,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运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就要教师联系现实和学生的经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和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实现生活知识与教材内容的有机结合,将抽象深奥的知识变为形象生动的知识,从具体形象中得出抽象理论知识。从而使学生在课堂探究和体验中感悟生成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核心素养。同时,只有让学生认识到教材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与现实意义,学生才会真正的接受、认同这些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教的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学生灵活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保证学习的有效性。
(四)教学评价指向生活
陶行知猛烈抨击了传统教育只注重文字考试的弊端,他强调考试考的是生活的本质,而不是纸上空谈。高中政治课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更不应将考试局限在卷面测试,而要实现学业评价与现实生活的统一,着眼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首先要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是评价的主体,只有充分多元评价主体的作用,学生的评价才会更真实、更全面、更立体,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次要注重评价内容联系学生生活,注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二、借鉴“社会即学校”理论,实现高中政治教育场所融入现实生活
陶行知认为,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含有教育的意义,作为生活场所的社会也理所当然具有学校的功能,这也就是他主张的“社会即学校”思想。他还说,在社会这一伟大的学校里,人人是老师,人人是同学,人人是学生。[1] “社会即学校”教育理念启示政治教师必须改变过往高中政治课教学超越学生现实生活场所的弊端,跳出课堂和学校的围墙,扩大到社会生活中,充分利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场所。唯有如此,方能落实新课标“走出教室,迈入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课堂”的教学要求。
三、借鉴“教学做合一”理念,重视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的生活体验与感悟
陶行知先生认为,真知识是安根在自己的亲身体验里的。[2]不是从自身经验里获得的知识都是伪知识。与此同时,新课标明确表明高中政治课是力求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做合一”观点启示高中政治课活动型教学的开展,一方面要加强课堂实践教学,另一方面要注重社会实践教学,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学生在实践中有所得的目标。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对当时那个动乱的社会不仅起着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当今现实世界教育的改革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日本著名教育史学家斋藤求男曾说:“陶行知不仅是属于中国的,而且是属于世界的。”由此可知,陶行知教育理念对曾经与当下,国内与国外的教育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中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全面发展关系到祖国的未来,高中政治课回归生活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总而言之,高中政治课不能从现实的生活中抽离出来,必须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中,最终服务于社会生活。我们必须充分借鉴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在生活中开展高中政治教学,实现有形的说教向无形的浸润转化,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提高实践能力,逐步养成学科核心素养,健康快乐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2]徐明聪.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3]周洪宇著.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教师读本[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4]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5]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1)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作者簡介:杨茜(1994年3月),女,汉族,广西玉林市人,硕士研究生,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高中政治课教学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围绕的是生活与教育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展开的,生活世界中存在教育,受教育者在生活世界中体验与感悟教育,教师的教育是在学生和生活世界的范围内进行的。而新课标关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使所学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在判断思考的过程中感悟什么是真理,从而自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此,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高中政治课具有一定的契合点和相通之处,加之当前的高中政治课教学实践有完善的必要性,因而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导高中政治课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一、借鉴“生活即教育”理论,实现高中政治课教学回归生活
高中政治课教学唯有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经济、哲学和文化的基本原理,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感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教学目标回归生活
教学目标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开展的是否有意义与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合理息息相关。针对当前我国教育脱离生活的现状,首先要实现教学目标回归生活化,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让学生过有意义的生活。因此,要符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有效的开展高中政治课教学活动,就要实现教育目标回归生活。首先,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同时兼顾,既要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又要充分考虑学生身心特点;其次,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要贴近生活.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情感教育,并在教学和实践中培养起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学科核心素养;最后,要注重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既要与现实生活像契合,又要注重目标的长远性,呈现出梯度。
(二)教学内容取材于生活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与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教育内容源于生活,教育服务于生活,教育应该围绕生活,这才是真教育。生活教育理论启示我们要实现高中政治课回归生活,就必须一改传统教育依赖课堂、教师和教材的弊端,从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寻找教学内容。首先要求教师善于挖掘资源,实现教学资源源于生活,并根据教学需要引入课堂;其次,教学内容要与生活逻辑契合。教师可以以现实生活为逻辑起点,结合教材,调整授课内容的顺序;最后,教学内容的呈现也要生活化。高中政治课的四个模块与现实的经济、政治、文化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教师在呈现知识时要考虑如何生活化。
(三)教学过程渗透生活
教学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体验的过程。因此,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运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就要教师联系现实和学生的经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和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实现生活知识与教材内容的有机结合,将抽象深奥的知识变为形象生动的知识,从具体形象中得出抽象理论知识。从而使学生在课堂探究和体验中感悟生成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核心素养。同时,只有让学生认识到教材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与现实意义,学生才会真正的接受、认同这些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教的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学生灵活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保证学习的有效性。
(四)教学评价指向生活
陶行知猛烈抨击了传统教育只注重文字考试的弊端,他强调考试考的是生活的本质,而不是纸上空谈。高中政治课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更不应将考试局限在卷面测试,而要实现学业评价与现实生活的统一,着眼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首先要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是评价的主体,只有充分多元评价主体的作用,学生的评价才会更真实、更全面、更立体,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次要注重评价内容联系学生生活,注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二、借鉴“社会即学校”理论,实现高中政治教育场所融入现实生活
陶行知认为,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含有教育的意义,作为生活场所的社会也理所当然具有学校的功能,这也就是他主张的“社会即学校”思想。他还说,在社会这一伟大的学校里,人人是老师,人人是同学,人人是学生。[1] “社会即学校”教育理念启示政治教师必须改变过往高中政治课教学超越学生现实生活场所的弊端,跳出课堂和学校的围墙,扩大到社会生活中,充分利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场所。唯有如此,方能落实新课标“走出教室,迈入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课堂”的教学要求。
三、借鉴“教学做合一”理念,重视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的生活体验与感悟
陶行知先生认为,真知识是安根在自己的亲身体验里的。[2]不是从自身经验里获得的知识都是伪知识。与此同时,新课标明确表明高中政治课是力求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做合一”观点启示高中政治课活动型教学的开展,一方面要加强课堂实践教学,另一方面要注重社会实践教学,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学生在实践中有所得的目标。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对当时那个动乱的社会不仅起着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当今现实世界教育的改革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日本著名教育史学家斋藤求男曾说:“陶行知不仅是属于中国的,而且是属于世界的。”由此可知,陶行知教育理念对曾经与当下,国内与国外的教育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中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全面发展关系到祖国的未来,高中政治课回归生活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总而言之,高中政治课不能从现实的生活中抽离出来,必须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中,最终服务于社会生活。我们必须充分借鉴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在生活中开展高中政治教学,实现有形的说教向无形的浸润转化,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提高实践能力,逐步养成学科核心素养,健康快乐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2]徐明聪.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3]周洪宇著.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教师读本[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4]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5]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1)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作者簡介:杨茜(1994年3月),女,汉族,广西玉林市人,硕士研究生,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