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指导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图王具,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解决作文写作过程中立意难的问题。教师在平时要加强思维导图训练,让学生形成发散思维的习惯,一看到作文题目,就会自动的进行发散性思维,大脑就会自动进行运转,充分发挥隐性知识的潜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脑海中自动勾勒思维导图,不用在稿纸上显示,这样就能够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功能,提高写作效率。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思维导图在初中作文中的应用,以供同仁参考借鉴。
关键词:初中作文;思维导图
一、思维导图的特性
1.1整合性
思维导图充分发挥了左右脑功能,形成一副完整的图画,利用左脑的语言和還海分析等能力,利用右脑的色彩和想象功能,通过思维导图图画实现记忆,大脑中的信息充分调动,再通过有效的加工和整合,形成一种全新的记忆模式,更加有条理、有秩序和完整。思维导图能够让人们对初步思维结果进行有效的总结、分类和归纳,图式和结构化有利于信息的再次加工,能够提高发散思维能力。
1.2实用性
思维导图的实用性非常强,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进行记忆和分析,比如在规划、会议记录、笔记和记忆、写作等方面,思维导图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很多发达国家很早就认识到思维导图的重要性,它在很多行业中都得到了普及使用。近年来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开发和运用越来越广泛,引入了我国教育领域中,它的功能逐渐彰显。
1.3自然生成性
思维导图制作过程,是根据大脑神经元的不确定性连结,进斤制作,结构特征正好符合大脑思维过程。在使用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简单的思维导图制作原则,因为导图制作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在一个放松的自然状态下,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制作,能够把自己的观点加入到导图中,让内也想法自然地流露,所思维导图带有明显的自然生成性,符合人的思维逻辑。
1.4调动性
迈克尔·波兰尼是澳洲著名的哲学家,他指出人类知识分为隐性和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只能通过其他形式表达出来,这种形式能够被他人理解、重构,或者通过某种行为和动作外化出来,同时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彰显隐性知识的价值。”思维导图实质上就是在挖掘人的隐性知识,在制作的过程中,能够把人的隐性知识通过绘画或者文字等方式,充分的表达出来,左右脑共同配合,整个大脑信息库被提取,大脑储存的信息不断地外化,各种隐性信息显露,并且进行有效的分类,让信息更加的完整和有序,能够为他人所了解,能够亟示出知识的价值。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步骤
第一步,学生在审清楚题目的前提下,确定写作文体,准备空白纸和彩色笔。
第二步,根据作文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学生根据教师的拓展确定立意,画出中央图代表作文中心主题。
第三步, 根据作文立意,教师点拨学生选择素材,学生进行思维导图主干和各分支的绘制,并为每一分支标注关键词或图画。
第四步,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根据每幅思维导图的中心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挖掘可能延伸出来的分支,帮助学生挖掘创新点。
第五步,检查并修改导图。让教师或者同学评阅,检查分支的次序以及是否在主题范围内。最后提出修改建议,重新调整导图。
最后,学生可根据自己所设计的思维导图,按照逻辑提取信息,当堂完成作文。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3.1个性原则
绘制思维导图要突显个人特色,画出自己的风格。不要参考其他人的作品,也无模板可寻。只要遵循绘制的要求,就能画出自己的作品。因为,只有画出别人无法复制的作品,才能写出独具创新的作文。绘制个性特色的思维导图并不代表能写出脱颖而出的作文,但有自己的特色,内容才会与众不同,从而创新,摆脱千篇一律。不是每个人都是艺术家,能够把思维导图绘制的完美又漂亮,但每个人都能充分利用它的工具性为自己服务。发挥它在作文写作上的功用,使它具有个人色彩。
3.2内化原则
在课堂上利用思维导图改善教学不是教师的最终目的,教师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把思维导图内化。思维导图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它也是学生提高思维能力,改善作文水平的一种手段、方法。只有把知识内化了,才能掌握方法并得到运用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课上要多加训练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运用,课下多加鼓励学生更多地使用。思维导图不只是运用到作文习作上的工具,思维导图的创作者东尼·博赞博士把它运用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尽量做到让思维导图成为组织思想极自然的方式。学生也可以把思维导图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如用在复习、记忆上,用在记笔记上,甚至用在语文阅读课的课堂上。只有多加的练习,才能掌握、内化,这样,即使是在考试中,学生也可以做到得心应手。
四、思维导图在初中作文中的应用策略
4.1运用图像,刺激大脑
图像可以自动地吸引眼睛和大脑的注意力。图像吸引人的同时可以使人得到愉悦,令人高兴,从而刺激了大脑。这样,在教学中就要鼓励学生多使用图像,用图像来代替关键词。
4.2运用层级关系,明确逻辑关系
层级关系使思维导图能够有层次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在层次中挖掘其中的逻辑关系,使思维导图更具完整倾向。另外,层次使内容突出,在思维导图中通过突出的层级枝干使一些重要因素得以强调。所以,在使用思维导图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要强调思维导图的层级关系,使作文内容更具有逻辑性,使内容完整。
4.3运用色彩,填充活力
对于人的大脑来说,色彩是另外一种有效的刺激工具。色彩可以做加强思维能力的事情,如组织、分类、强调、梳理、分析等。色彩可以刺激大脑,从而使更多的脑细胞工作起来。多用色彩填充作文思维导图,更多创新的想法就会在笔尖活跃,使作文丰富多彩。
4.4运用通感,产生联想
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要多运用一些有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动觉的词汇或图像。曾有许多著名的作家、诗人曾用这一技巧让文学创作更加富有趣味性和影响力。通感可以使人更容易产生联想、调取记忆,同时,通感也可以使作文内容活灵活现,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4.5突出重点,提高创造力
突出重点是提高创造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重点的突出要做到适度并有效。在中学语文作文写作中,利用思维导图帮助作文构思,要强调让学生突出中央图或中心关键词,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散思维,使思维从中心发散,提高创造力。
结束语:
思维导图具有整体倾向,每制作思维导图的分支时,都要受到思维导图核心焦点的控制。这样,就使思维在发散的同时要用总体去纵览全局,把握思维的方向和重点。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學中,使用思维导图也可以帮助学生写作时注意关注主题以便把握中心,不易跑题。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詹志娟,谢淑敏.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设计的研究综述[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9):89-90
[2]王姣宇.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综述[J].语文学刊,2015,(5):98-100.
[3]赵国庆.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写议论文案例研究[J].信息技术教育,2005,(10):51-53.
关键词:初中作文;思维导图
一、思维导图的特性
1.1整合性
思维导图充分发挥了左右脑功能,形成一副完整的图画,利用左脑的语言和還海分析等能力,利用右脑的色彩和想象功能,通过思维导图图画实现记忆,大脑中的信息充分调动,再通过有效的加工和整合,形成一种全新的记忆模式,更加有条理、有秩序和完整。思维导图能够让人们对初步思维结果进行有效的总结、分类和归纳,图式和结构化有利于信息的再次加工,能够提高发散思维能力。
1.2实用性
思维导图的实用性非常强,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进行记忆和分析,比如在规划、会议记录、笔记和记忆、写作等方面,思维导图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很多发达国家很早就认识到思维导图的重要性,它在很多行业中都得到了普及使用。近年来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开发和运用越来越广泛,引入了我国教育领域中,它的功能逐渐彰显。
1.3自然生成性
思维导图制作过程,是根据大脑神经元的不确定性连结,进斤制作,结构特征正好符合大脑思维过程。在使用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简单的思维导图制作原则,因为导图制作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在一个放松的自然状态下,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制作,能够把自己的观点加入到导图中,让内也想法自然地流露,所思维导图带有明显的自然生成性,符合人的思维逻辑。
1.4调动性
迈克尔·波兰尼是澳洲著名的哲学家,他指出人类知识分为隐性和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只能通过其他形式表达出来,这种形式能够被他人理解、重构,或者通过某种行为和动作外化出来,同时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彰显隐性知识的价值。”思维导图实质上就是在挖掘人的隐性知识,在制作的过程中,能够把人的隐性知识通过绘画或者文字等方式,充分的表达出来,左右脑共同配合,整个大脑信息库被提取,大脑储存的信息不断地外化,各种隐性信息显露,并且进行有效的分类,让信息更加的完整和有序,能够为他人所了解,能够亟示出知识的价值。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步骤
第一步,学生在审清楚题目的前提下,确定写作文体,准备空白纸和彩色笔。
第二步,根据作文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学生根据教师的拓展确定立意,画出中央图代表作文中心主题。
第三步, 根据作文立意,教师点拨学生选择素材,学生进行思维导图主干和各分支的绘制,并为每一分支标注关键词或图画。
第四步,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根据每幅思维导图的中心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挖掘可能延伸出来的分支,帮助学生挖掘创新点。
第五步,检查并修改导图。让教师或者同学评阅,检查分支的次序以及是否在主题范围内。最后提出修改建议,重新调整导图。
最后,学生可根据自己所设计的思维导图,按照逻辑提取信息,当堂完成作文。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3.1个性原则
绘制思维导图要突显个人特色,画出自己的风格。不要参考其他人的作品,也无模板可寻。只要遵循绘制的要求,就能画出自己的作品。因为,只有画出别人无法复制的作品,才能写出独具创新的作文。绘制个性特色的思维导图并不代表能写出脱颖而出的作文,但有自己的特色,内容才会与众不同,从而创新,摆脱千篇一律。不是每个人都是艺术家,能够把思维导图绘制的完美又漂亮,但每个人都能充分利用它的工具性为自己服务。发挥它在作文写作上的功用,使它具有个人色彩。
3.2内化原则
在课堂上利用思维导图改善教学不是教师的最终目的,教师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把思维导图内化。思维导图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它也是学生提高思维能力,改善作文水平的一种手段、方法。只有把知识内化了,才能掌握方法并得到运用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课上要多加训练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运用,课下多加鼓励学生更多地使用。思维导图不只是运用到作文习作上的工具,思维导图的创作者东尼·博赞博士把它运用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尽量做到让思维导图成为组织思想极自然的方式。学生也可以把思维导图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如用在复习、记忆上,用在记笔记上,甚至用在语文阅读课的课堂上。只有多加的练习,才能掌握、内化,这样,即使是在考试中,学生也可以做到得心应手。
四、思维导图在初中作文中的应用策略
4.1运用图像,刺激大脑
图像可以自动地吸引眼睛和大脑的注意力。图像吸引人的同时可以使人得到愉悦,令人高兴,从而刺激了大脑。这样,在教学中就要鼓励学生多使用图像,用图像来代替关键词。
4.2运用层级关系,明确逻辑关系
层级关系使思维导图能够有层次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在层次中挖掘其中的逻辑关系,使思维导图更具完整倾向。另外,层次使内容突出,在思维导图中通过突出的层级枝干使一些重要因素得以强调。所以,在使用思维导图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要强调思维导图的层级关系,使作文内容更具有逻辑性,使内容完整。
4.3运用色彩,填充活力
对于人的大脑来说,色彩是另外一种有效的刺激工具。色彩可以做加强思维能力的事情,如组织、分类、强调、梳理、分析等。色彩可以刺激大脑,从而使更多的脑细胞工作起来。多用色彩填充作文思维导图,更多创新的想法就会在笔尖活跃,使作文丰富多彩。
4.4运用通感,产生联想
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要多运用一些有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动觉的词汇或图像。曾有许多著名的作家、诗人曾用这一技巧让文学创作更加富有趣味性和影响力。通感可以使人更容易产生联想、调取记忆,同时,通感也可以使作文内容活灵活现,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4.5突出重点,提高创造力
突出重点是提高创造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重点的突出要做到适度并有效。在中学语文作文写作中,利用思维导图帮助作文构思,要强调让学生突出中央图或中心关键词,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散思维,使思维从中心发散,提高创造力。
结束语:
思维导图具有整体倾向,每制作思维导图的分支时,都要受到思维导图核心焦点的控制。这样,就使思维在发散的同时要用总体去纵览全局,把握思维的方向和重点。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學中,使用思维导图也可以帮助学生写作时注意关注主题以便把握中心,不易跑题。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詹志娟,谢淑敏.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设计的研究综述[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9):89-90
[2]王姣宇.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综述[J].语文学刊,2015,(5):98-100.
[3]赵国庆.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写议论文案例研究[J].信息技术教育,2005,(10):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