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北京香山饭店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由境外建筑师设计的第一件作品,在刚刚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对于中国建筑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从香山饭店的整体布局规划、过渡空间、路径等三个方面分析其空间布局。通过主从、对称性原则分析其整体布局;从入口视线、壁照、门窗分析其设计的巧妙之处;通过路径改变、路径与水路结合分析路径充满趣义的规划。最后通过贝聿铭先生自己的评价,客观分析评价北京香山饭店设计的得与失。
【关键词】:香山饭店;空间布局;园林
一、北京香山饭店简介
香山饭店位于北京香山公园内,香山公园是皇家公园古迹,四时景色各异,风景优美。香山饭店由著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先生设计。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在贝聿铭的心中留有及其深刻的印象,通过对贝聿铭的建筑思想、美学世界、建筑艺术、创作手法等可以看出。他在设计北京香山饭店时,采用了寻常人家的白墙灰砖为基调,将传统的江南园林景致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进行了很好的结合,苏州庭园的长廊曲径、假山水榭的元素在北京香山饭店的设计中充分运用。整座饭店凭借山势,高低错落,蜿蜒曲折,院落相间,内有十八景观,山石,湖水,花草,树木,与白墙灰瓦式的主体建筑相映成趣,饭店大厅面积八百余平米,阳光透过玻璃屋顶泻洒在绿树茵茵的大厅内明媚而舒适。
二、北京香山饭店整体布局
2.1.香山饭店中院落体现
院落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为典型的语言。传统建筑是木构框架体系,简化其中分隔室内空间的界面。它的基本空间单元可以还原成以四柱构成的“间”,“间”的组合产生建筑的单体“栋”,“栋”单体的围合组成具有基本形态的单个院落。纵向的轴线又将多个院落串联起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建筑群。
贝聿铭根据自己对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特征的认识,组织了一系列的院落,造型上也体现了传统园林建筑的特征。在香山饭店的设计中,贝聿铭没有考虑使用宫廷殿堂的朱门碧瓦等元素,而是采用了寻常人家的白墙灰砖为基调,将中国传统园林和民居的典型建筑特色融合于香山饭店的整体设计中,建造出了充满文化氛围的建筑语言,使北京香山饭店建筑风格独特,同时具有中国古典建筑的传统特色。
2.2.院落对称性原则
建筑平面布局上沿用了具有传统生命力的中轴线展开。在中轴上形成了三个有序列的、连通性相对较好、渗透性相对较好的主要空间序列。对外较为封闭,对内较为开敞。完全对称的格局停留在入口处及建筑主體中间的庭院,延伸出建筑之外的轴线虽然到达基地邊界,但是非对称的概念使得主庭院沿用自然的布置方式。整个空间构成以后院为核心向外辐射,由于建筑的遮挡而封闭,只有北面较为开敞。香山饭店是以院为中心构成的公共到私密的空间层次序列。它通过空间的分隔与组合,引导视线及路线的变化,把人在视觉上的体验转化成心情的跌宕起伏。
2.3.院落主从性原则
香山饭店在构成院落空间的各建筑元素上保持相对独立清晰的关系,主要序列与次要空间分隔明显。在建筑中心设计了一个大尺度的“常春四合院”内庭院空间图。内庭院充分借鉴了北京四合院的空间营造样式,呈现出“庭院主题建筑”这种“一虚一实”的围合样式。主要入口前是一个横向展开的三合院,将主要入口部分充分展示出来,给人以印象强烈的最初感受;中心的四季庭承担了主要的交通作用、功能作用,人员流动较大;后院是整个空间布局的主要院落,空间尺度最大,包含内容最多,空间的连通性、渗透性均是最好的,仅有一面较开敞,其他三面围合。
三、北京香山饭店过渡空间
3.1.入口视线收放设置
院落式的建筑布局形成了设计中的精髓入口前庭着眼于旅游功能上的要求来处理。香山饭店的入口空间看似简单,但在不大的空间范围内,建筑师做了两次空间的变化,巧妙地运用了,“大门”和“照壁”两种传统的元素。首先,在人们进入饭店之前,远远地能看到香山饭店的大门,整个视线被“大门”限定,紧接着随着运动路径的前移,人们步入到了大门之内,映入眼帘的是整个饭店入口空间,空间由“小”变“大”,正当人们的心情随着空间的变化有些豁然开朗的时候,建筑主入口处低矮的空间将人们的视线再次限定,映入眼帘的是“照壁”,人们通过照壁能看到室内的隐约风光,这就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开门见山”,紧接着,绕过了照壁,人们真正进入了香山饭店的四季庭,这个时候空间的开阔,再加上建筑师对于屋顶的透明处理,人们再次感到了豁然开朗之感。
3.2.壁照的合理运用
照壁在传统的建筑中起到一个遮挡空间的作用,即在入口处设置照壁,有效的阻隔视线,使人无法一览无遗,从而增加空间的进深,使整个空间序列富于变照壁在传统的建筑中起到一个遮挡空间的作用,即在入口处设置照壁,有效的阻隔视线,使人无法一览无遗,从而增加空间的进深,使整个空间序列富于变化。
3.3漏窗、隔墙的巧妙设置
四季庭的位置、大小决定了其所处整个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身应该是人流量最大、通透性最强的地方,建筑师巧妙地运用了空间上的处理,通过隔墙、漏窗、大堂中间的水景都丰富了空间的变化,这些空间构成要素,有效的阻隔视线,使人无法一览无遗,从而增加空间的进深,使整个空间序列富于变化,丰富了空间的趣味性。在香山饭店中也被多次运用界定空间的虚实层次。在墙体界面的处理上,大胆并重复运用方形和圆形两种图形,使建筑产生了韵律。从正门进入内庭院,迎面而来的是一个圆形的月亮门,视线穿过门洞可以一直延伸到远处进入庭院的方形大门,隐约可见外庭院的山水造景,连续的空间层次让人有“庭院深深,深几许?” .
四、北京香山饭店路径规划空间
4.1路径表现形式的改变
设计师根据使用功能的不一样,路径所处的环境不一样,合理地改变了路径的形式,例如在人流量较多的地方,路径的形式变成了广场;在有流水的地方,路径变成了小桥与平台,整个院落空间因为主题空间的创造有了中心,体现出浓浓的传统文化韵味;在草丛之中又变成了石头组成的小径。
4.2路径与水景合理配合
首先,整个大的后院被水景分为了两个区域。紧邻建筑主体的是一个人工湖区,安静的水面联系了主体建筑与自然远景,两者遥相呼应。湖面的平静、悠远,过渡了人工建筑的突兀性,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其次,路径沿水面布置,人们在行进的过程中,能欣赏到完整的湖面景观,空间的变换,形成了“步移景异”的效果。
五、北京香山饭店空间布局的评定
贝聿铭先生说“从香山饭店的设计,我企图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然而贝聿铭先生设计后却再没有回去看过这件作品。在很多场合贝先生都表达过对香山饭店的不满。贝先生认为除了庭院的布景还满意之外,香山饭店的总体建筑是失败的,他还不乏幽默地自嘲—幸亏基地上的那些古树挽救了他。因为他认为香山饭店破坏了那里的环境。那里的树木、水都非常美,但最好是不动它,摆一个香山饭店在里面就已经错了。在整体空间组织中,轴线、对称、非对称、曲折、庭院成为其主要手法和目标。在达到了客房空间与庭院环境结为一体的同时,似乎忽略了宾馆的其它功能特点。香山饭店的功能缺点与其优点相呼应,这就是客房分散,走廊很长。这应该为管理者和客人都带来了不少不好的感觉。
参考文献:
[1]郭倩.园林式度假酒店院落空间层次的空间句法分析[D]重庆大学,2013年5月.
[2]陈从周.惟有园林[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年.
【关键词】:香山饭店;空间布局;园林
一、北京香山饭店简介
香山饭店位于北京香山公园内,香山公园是皇家公园古迹,四时景色各异,风景优美。香山饭店由著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先生设计。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在贝聿铭的心中留有及其深刻的印象,通过对贝聿铭的建筑思想、美学世界、建筑艺术、创作手法等可以看出。他在设计北京香山饭店时,采用了寻常人家的白墙灰砖为基调,将传统的江南园林景致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进行了很好的结合,苏州庭园的长廊曲径、假山水榭的元素在北京香山饭店的设计中充分运用。整座饭店凭借山势,高低错落,蜿蜒曲折,院落相间,内有十八景观,山石,湖水,花草,树木,与白墙灰瓦式的主体建筑相映成趣,饭店大厅面积八百余平米,阳光透过玻璃屋顶泻洒在绿树茵茵的大厅内明媚而舒适。
二、北京香山饭店整体布局
2.1.香山饭店中院落体现
院落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为典型的语言。传统建筑是木构框架体系,简化其中分隔室内空间的界面。它的基本空间单元可以还原成以四柱构成的“间”,“间”的组合产生建筑的单体“栋”,“栋”单体的围合组成具有基本形态的单个院落。纵向的轴线又将多个院落串联起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建筑群。
贝聿铭根据自己对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特征的认识,组织了一系列的院落,造型上也体现了传统园林建筑的特征。在香山饭店的设计中,贝聿铭没有考虑使用宫廷殿堂的朱门碧瓦等元素,而是采用了寻常人家的白墙灰砖为基调,将中国传统园林和民居的典型建筑特色融合于香山饭店的整体设计中,建造出了充满文化氛围的建筑语言,使北京香山饭店建筑风格独特,同时具有中国古典建筑的传统特色。
2.2.院落对称性原则
建筑平面布局上沿用了具有传统生命力的中轴线展开。在中轴上形成了三个有序列的、连通性相对较好、渗透性相对较好的主要空间序列。对外较为封闭,对内较为开敞。完全对称的格局停留在入口处及建筑主體中间的庭院,延伸出建筑之外的轴线虽然到达基地邊界,但是非对称的概念使得主庭院沿用自然的布置方式。整个空间构成以后院为核心向外辐射,由于建筑的遮挡而封闭,只有北面较为开敞。香山饭店是以院为中心构成的公共到私密的空间层次序列。它通过空间的分隔与组合,引导视线及路线的变化,把人在视觉上的体验转化成心情的跌宕起伏。
2.3.院落主从性原则
香山饭店在构成院落空间的各建筑元素上保持相对独立清晰的关系,主要序列与次要空间分隔明显。在建筑中心设计了一个大尺度的“常春四合院”内庭院空间图。内庭院充分借鉴了北京四合院的空间营造样式,呈现出“庭院主题建筑”这种“一虚一实”的围合样式。主要入口前是一个横向展开的三合院,将主要入口部分充分展示出来,给人以印象强烈的最初感受;中心的四季庭承担了主要的交通作用、功能作用,人员流动较大;后院是整个空间布局的主要院落,空间尺度最大,包含内容最多,空间的连通性、渗透性均是最好的,仅有一面较开敞,其他三面围合。
三、北京香山饭店过渡空间
3.1.入口视线收放设置
院落式的建筑布局形成了设计中的精髓入口前庭着眼于旅游功能上的要求来处理。香山饭店的入口空间看似简单,但在不大的空间范围内,建筑师做了两次空间的变化,巧妙地运用了,“大门”和“照壁”两种传统的元素。首先,在人们进入饭店之前,远远地能看到香山饭店的大门,整个视线被“大门”限定,紧接着随着运动路径的前移,人们步入到了大门之内,映入眼帘的是整个饭店入口空间,空间由“小”变“大”,正当人们的心情随着空间的变化有些豁然开朗的时候,建筑主入口处低矮的空间将人们的视线再次限定,映入眼帘的是“照壁”,人们通过照壁能看到室内的隐约风光,这就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开门见山”,紧接着,绕过了照壁,人们真正进入了香山饭店的四季庭,这个时候空间的开阔,再加上建筑师对于屋顶的透明处理,人们再次感到了豁然开朗之感。
3.2.壁照的合理运用
照壁在传统的建筑中起到一个遮挡空间的作用,即在入口处设置照壁,有效的阻隔视线,使人无法一览无遗,从而增加空间的进深,使整个空间序列富于变照壁在传统的建筑中起到一个遮挡空间的作用,即在入口处设置照壁,有效的阻隔视线,使人无法一览无遗,从而增加空间的进深,使整个空间序列富于变化。
3.3漏窗、隔墙的巧妙设置
四季庭的位置、大小决定了其所处整个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身应该是人流量最大、通透性最强的地方,建筑师巧妙地运用了空间上的处理,通过隔墙、漏窗、大堂中间的水景都丰富了空间的变化,这些空间构成要素,有效的阻隔视线,使人无法一览无遗,从而增加空间的进深,使整个空间序列富于变化,丰富了空间的趣味性。在香山饭店中也被多次运用界定空间的虚实层次。在墙体界面的处理上,大胆并重复运用方形和圆形两种图形,使建筑产生了韵律。从正门进入内庭院,迎面而来的是一个圆形的月亮门,视线穿过门洞可以一直延伸到远处进入庭院的方形大门,隐约可见外庭院的山水造景,连续的空间层次让人有“庭院深深,深几许?” .
四、北京香山饭店路径规划空间
4.1路径表现形式的改变
设计师根据使用功能的不一样,路径所处的环境不一样,合理地改变了路径的形式,例如在人流量较多的地方,路径的形式变成了广场;在有流水的地方,路径变成了小桥与平台,整个院落空间因为主题空间的创造有了中心,体现出浓浓的传统文化韵味;在草丛之中又变成了石头组成的小径。
4.2路径与水景合理配合
首先,整个大的后院被水景分为了两个区域。紧邻建筑主体的是一个人工湖区,安静的水面联系了主体建筑与自然远景,两者遥相呼应。湖面的平静、悠远,过渡了人工建筑的突兀性,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其次,路径沿水面布置,人们在行进的过程中,能欣赏到完整的湖面景观,空间的变换,形成了“步移景异”的效果。
五、北京香山饭店空间布局的评定
贝聿铭先生说“从香山饭店的设计,我企图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然而贝聿铭先生设计后却再没有回去看过这件作品。在很多场合贝先生都表达过对香山饭店的不满。贝先生认为除了庭院的布景还满意之外,香山饭店的总体建筑是失败的,他还不乏幽默地自嘲—幸亏基地上的那些古树挽救了他。因为他认为香山饭店破坏了那里的环境。那里的树木、水都非常美,但最好是不动它,摆一个香山饭店在里面就已经错了。在整体空间组织中,轴线、对称、非对称、曲折、庭院成为其主要手法和目标。在达到了客房空间与庭院环境结为一体的同时,似乎忽略了宾馆的其它功能特点。香山饭店的功能缺点与其优点相呼应,这就是客房分散,走廊很长。这应该为管理者和客人都带来了不少不好的感觉。
参考文献:
[1]郭倩.园林式度假酒店院落空间层次的空间句法分析[D]重庆大学,2013年5月.
[2]陈从周.惟有园林[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