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计算机和网络普及的今天,如何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讨论了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如何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
关键词:主体地位 主导作用 计算机技术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1 前言
200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2007:5)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利用计算机技术,并强调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新型的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主动的学习知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师——学生——教材”。
2 理论基础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这是有着其理论基础的。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建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
在语言习得研究领域,语言学家们提出了各种理论,如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和心理学家斯金纳(Skinner)提出的机械主义的强化论;乔姆斯基提出的理性主义的内在论; 以及皮亚杰的认知论。皮亚杰认为人的心理具有两种不同的功能:一种是决定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功能,这是一种来自遗传的功能,是不变的;另一种功能是第一种功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人类向环境学习的产物,这种功能称为“认知结构”,它随儿童的心理发展而变化。皮亚杰认为学习的中心环节是同化和适应。儿童生下来只有一套非常有限的行为模式,他力图运用这套模式来向环境学习,攫取对他有用的东西,这就是同化。而儿童由于环境的作用改变他的行为方式,这就是适应。(王钢,1988: 249-250)
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图式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图式改变)。认知个体(儿童)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是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何克抗,1997)
换句话说,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学习者把信息简单地从外到内进行单向输入,而是通过新信息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是学习者和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他人帮助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在学习的能动建构过程中,学习者的整体知识连续不断地在情境中通过协作和会话,最后达到整个学习的最终目的——意义的建构。在建构性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知识的导航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Tricia Hedge在《语言课堂中的教与学》(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中也指出,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英语语言教学中,学习者要参与课程内容的总体设计,选择学习过程;学习者参与语言学习活动的设计能确保课堂活动的目的被很好地理解;学习者应对自己的学习成功负较大的责任,不仅仅通过参与前面提到的课程或活动的设计,还要通过在课堂外,在家中或是利用自己可获得的设施进行后续学习。(Hedge 2000,34-35)Tricia Hedge提出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角色和责任是作为组织者(organizer),鉴定官(assessor),督促者(prompter)以及提供帮助者(resource)。(Hedge 2000:26)
与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中,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英语语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通过教师的组织,与其他学生协作,从而提高英语水平。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起到主导的作用。下面以我校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为例进行探讨。
3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利用校园网,整合现有的资源,以校园局域网为平台,同传统的课堂教学相结合,进行网络多媒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该模式除了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外,在校园网上搭建大学英语教学平台。该平台包括教学资源模块;测试模块;教学管理模块;互动交流模块。
3.1 多媒体课堂教学。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的一个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心理实验。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这就是说,如果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通过这样多种感官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老师讲课强得多。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媒体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多方位的,多感官的刺激,使他们置身于一个相对真实的英语学习环境之中,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英语学习的兴趣。除了利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外,我还鼓励学生以二人或四人为小组自己制作与课文有关的课件进行课堂活动,比如进行陈述(presentation),背景知识介绍等。这样就使学生得在课外到图书馆或上网搜集资料,学习制作课件,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协作学习的能力,还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3.2 教学资源模块。在这一模块,教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网上资源,比如英语阅读材料,视听材料,英文歌曲,英文原版电影,学习方法介绍等等。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自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材料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3 测试模块。测试模块包括形成性测试和终结性测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检测学习效果的平台。
3.4 教学管理模块。教学管理模块主要是为教师提供一个管理学生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可以发布公告,布置作业,进行成绩管理,学习进度管理。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网络练习并设置终始时间,进行网上批改并及时反馈。实时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通过这一模块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3.5 互动交流模块。通过这一模块,师生之间可以及时进行交流,解答疑难。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多媒体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并不是独立存在,各成体系的,它们可以互相交叉,相辅相成。在多媒体课堂中,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资源进行教学。教师也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布置练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交流活动。
4 结束语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师生关系。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监督者和帮助者,教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真实,自然,鲜活的语言学习资源,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信息进行加工,与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互动,通过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王钢.普通语言学基础[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3]Hedge, Tricia.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2000.
[4]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
[5]王凯,孙艳.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究[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关键词:主体地位 主导作用 计算机技术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1 前言
200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2007:5)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利用计算机技术,并强调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新型的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主动的学习知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师——学生——教材”。
2 理论基础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这是有着其理论基础的。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建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
在语言习得研究领域,语言学家们提出了各种理论,如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和心理学家斯金纳(Skinner)提出的机械主义的强化论;乔姆斯基提出的理性主义的内在论; 以及皮亚杰的认知论。皮亚杰认为人的心理具有两种不同的功能:一种是决定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功能,这是一种来自遗传的功能,是不变的;另一种功能是第一种功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人类向环境学习的产物,这种功能称为“认知结构”,它随儿童的心理发展而变化。皮亚杰认为学习的中心环节是同化和适应。儿童生下来只有一套非常有限的行为模式,他力图运用这套模式来向环境学习,攫取对他有用的东西,这就是同化。而儿童由于环境的作用改变他的行为方式,这就是适应。(王钢,1988: 249-250)
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图式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图式改变)。认知个体(儿童)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是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何克抗,1997)
换句话说,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学习者把信息简单地从外到内进行单向输入,而是通过新信息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是学习者和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他人帮助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在学习的能动建构过程中,学习者的整体知识连续不断地在情境中通过协作和会话,最后达到整个学习的最终目的——意义的建构。在建构性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知识的导航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Tricia Hedge在《语言课堂中的教与学》(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中也指出,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英语语言教学中,学习者要参与课程内容的总体设计,选择学习过程;学习者参与语言学习活动的设计能确保课堂活动的目的被很好地理解;学习者应对自己的学习成功负较大的责任,不仅仅通过参与前面提到的课程或活动的设计,还要通过在课堂外,在家中或是利用自己可获得的设施进行后续学习。(Hedge 2000,34-35)Tricia Hedge提出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角色和责任是作为组织者(organizer),鉴定官(assessor),督促者(prompter)以及提供帮助者(resource)。(Hedge 2000:26)
与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中,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英语语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通过教师的组织,与其他学生协作,从而提高英语水平。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起到主导的作用。下面以我校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为例进行探讨。
3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利用校园网,整合现有的资源,以校园局域网为平台,同传统的课堂教学相结合,进行网络多媒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该模式除了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外,在校园网上搭建大学英语教学平台。该平台包括教学资源模块;测试模块;教学管理模块;互动交流模块。
3.1 多媒体课堂教学。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的一个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心理实验。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这就是说,如果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通过这样多种感官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老师讲课强得多。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媒体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多方位的,多感官的刺激,使他们置身于一个相对真实的英语学习环境之中,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英语学习的兴趣。除了利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外,我还鼓励学生以二人或四人为小组自己制作与课文有关的课件进行课堂活动,比如进行陈述(presentation),背景知识介绍等。这样就使学生得在课外到图书馆或上网搜集资料,学习制作课件,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协作学习的能力,还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3.2 教学资源模块。在这一模块,教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网上资源,比如英语阅读材料,视听材料,英文歌曲,英文原版电影,学习方法介绍等等。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自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材料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3 测试模块。测试模块包括形成性测试和终结性测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检测学习效果的平台。
3.4 教学管理模块。教学管理模块主要是为教师提供一个管理学生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可以发布公告,布置作业,进行成绩管理,学习进度管理。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网络练习并设置终始时间,进行网上批改并及时反馈。实时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通过这一模块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3.5 互动交流模块。通过这一模块,师生之间可以及时进行交流,解答疑难。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多媒体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并不是独立存在,各成体系的,它们可以互相交叉,相辅相成。在多媒体课堂中,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资源进行教学。教师也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布置练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交流活动。
4 结束语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师生关系。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监督者和帮助者,教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真实,自然,鲜活的语言学习资源,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信息进行加工,与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互动,通过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王钢.普通语言学基础[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3]Hedge, Tricia.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2000.
[4]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
[5]王凯,孙艳.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究[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